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组织LncRNA LINC00342和miR-203a-3p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新波 罗冰清 +2 位作者 石玉宝 张也 席江伟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971-976,共6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342、微小RNA-203a-3p(miR-203a-3p)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5年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13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RNA LINC00342和miR-203a-3p表达...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342、微小RNA-203a-3p(miR-203a-3p)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5年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13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RNA LINC00342和miR-203a-3p表达;术后随访5年记录患者生存和死亡情况。比较不同情况下LncRNA LINC00342、miR-203a-3p表达及临床病理参数。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LncRNA LINC00342、miR-203a-3p表达的相关性、与预后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LncRNA LINC00342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miR-203a-3p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LncRNA LINC00342与miR-203a-3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LncRNA LINC00342高表达组、miR-203a-3p低表达组肿瘤低分化、TNM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比例分别高于LncRNA LINC00342低表达组和miR-203a-3p高表达组(P<0.05)。LncRNA LINC00342高表达组、miR-203a-3p低表达组术后5年总生存率更低(P<0.05)。死亡组肿瘤低分化、TNM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比例、LncRNA LINC00342表达水平高于存活组,miR-203a-3p表达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肿瘤低分化、TNMⅢ期、有淋巴结转移、LncRNA LINC00342高表达、miR-203a-3p低表达是影响患者术后5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ncRNA LINC00342和miR-203a-3p联合对预后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预测。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LncRNA LINC00342呈高表达,miR-203a-3p呈低表达,二者联合检测有望成为预测术后生存的临床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RNA 长链非编码 预后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42 微小RNA-203a-3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MAM、HER2、UBE2C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张江华 王海峰 +1 位作者 张克俭 贾国洪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1期856-860,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人乳腺珠蛋白(hMAM)、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泛素结合酶2C(UBE2C)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0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是否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分为... 目的:探究血清人乳腺珠蛋白(hMAM)、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泛素结合酶2C(UBE2C)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0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是否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40)和非转移组(n=50),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MAM、HER2、UBE2C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Pearson法分析hMAM、HER2、UBE2C与肿瘤标志物血清白蛋白19(CK19)、癌胚抗原(CEA)及三者间相关性。结果:转移组T_(3)+T_(4)期患者及肿瘤直径>3 cm患者占比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水平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与非转移组相比,转移组血清hMAM、HER2、UBE2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CEA、hMAM、HER2、UBE2C水平升高均为影响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MAM、HER2、UBE2C预测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821、0.815、0.819,三者联合的AUC为0.914,显著高于hMAM(Z=2.070,P=0.038)、HER2(Z=2.072,P=0.038)、UBE2C(Z=1.987,P=0.047)单独诊断。hMAM、HER2、UBE2C与肿瘤检测标志物均呈正相关(P<0.05),且三者之间也均互为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hMAM、HER2、UBE2C水平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辅助预测价值,可能作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腺珠蛋白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泛素结合酶E2C 乳腺肿瘤 腋窝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63
3
作者 刘斌 鲁蓓 +1 位作者 石玉宝 郑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505-250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及胆囊结石复发率。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6...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及胆囊结石复发率。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60例为试验组,同期选择未合并糖尿病的胆囊结石患者60例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入院后均使用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围术期控制空腹血糖≤7.2 mmol/L,餐后2h血糖≤9.0 mmol/L。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12、24个月行Lundh试餐超声检查检测胆囊最大收缩率,术后3、12、24个月采用胆囊B型超声检查胆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围术期无手术切口感染、胆管感染、胆漏、胆管损伤及死亡;随访无急性胆囊炎、胆管炎及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狭窄发生;2例复发胆囊结石患者夜间胆绞痛发作,最长持续2h,未行特殊治疗,改变体位后逐渐缓解。随访24个月期间,6例退出试验,其中对照组2例,试验组4例。两组患者治疗方法与时间在胆囊最大收缩率上不存在交互作用(F_(交互)=0.469,P_(交互)=0.707),治疗方法在胆囊最大收缩率上主效应不显著(F_(组间)=0.850,P_(组间)=0.365),时间在胆囊最大收缩率上主效应显著(F_(时间)=8.880,P_(时间)=0.001)。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12、24个月胆囊最大收缩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胆囊最大收缩率较术前降低(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术后12、24个月胆囊最大收缩率较术后3个月升高(P〈0.05)。两组术后3个月均无胆囊结石复发;术后12个月对照组有1例(1.7%,1/58)胆囊结石复发,试验组有1例(1.8%,1/56)胆囊结石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80);术后24个月对照组有2例(3.4%,2/58)胆囊结石复发,试验组有2例(3.6%,2/56)胆囊结石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2)。结论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能较好地保留和改善胆囊收缩功能,术后24个月胆囊收缩功能依然良好;术后24个月内胆囊结石复发率与非糖尿病患者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胆囊结石病 微创保胆取石 治疗结果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2
4
作者 孙太冉 李秀芬 +4 位作者 鲁蓓 席江伟 王新波 刘斌 罗冰清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成人中约4%~8%可触及结节,多发于中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局部组织增大,常并发于各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炎、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等。该病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因此一旦确诊需立即进行...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成人中约4%~8%可触及结节,多发于中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局部组织增大,常并发于各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炎、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等。该病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因此一旦确诊需立即进行手术切除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结节 小切口手术 单纯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肿瘤 甲状旁腺损伤 手术切除治疗 切口长度 喉返神经 术后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利胆胶囊预防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疗效 被引量:33
5
作者 蒋欢欢 张霞 +2 位作者 闫玉洁 杜文泽 鲁蓓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1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观察大黄利胆胶囊预防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疗效。方法将60例行腹腔镜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LRCL)的胆囊结石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给予大黄利胆胶囊,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并... 目的观察大黄利胆胶囊预防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疗效。方法将60例行腹腔镜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LRCL)的胆囊结石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给予大黄利胆胶囊,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行B超检测,观察患者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率、胆囊壁厚度和胆囊收缩率。结果与术前2 d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胆囊壁厚度均明显减小(治疗组,t=16.391,P〈0.01;对照组,t=7.00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胆囊收缩率明显增加(治疗组,t=-42.817,P〈0.01;对照组,t=-23.06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胆囊壁厚度明显减小(t=-7.813,P〈0.01)、胆囊收缩率明显增加(t=12.69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结石复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χ~2=4.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服用大黄利胆胶囊对预防LRCL术后胆囊结石复发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利胆胶囊 保胆取石术 微创 胆囊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保护及机体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新波 席江伟 +2 位作者 罗冰清 孙太冉 石玉宝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3期3847-3850,共4页
目的探讨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和机体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经腹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9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 目的探讨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和机体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经腹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9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各47例。肠内营养组手术过程中在十二指肠悬韧带的20~30 cm部位留置经鼻营养管,术后第2天开始经营养管灌注肠内营养制剂,持续灌注7~10 d。肠外营养组手术后使用标准3 L营养袋由中心静脉进行补液,持续肠外营养7~10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与排便时间、住院总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水平、D-乳酸水平、血浆内毒素及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4、CD8以及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总时间较肠外营养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急性呼衰、急性呼吸窘迫、急性心衰发生率分别为0、2.1%、2.1%、0,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的10.6%、8.5%、10.6%、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7天时血清中DAO与D-乳酸含量、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肠内营养组患者的Ig A、Ig G、Ig M水平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IL-6水平则明显低于同期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肠内营养组患者的CD4以及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同期的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肠外营养,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采取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有效保护肠道黏膜机械屏障,提高营养状态,减少多种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并且更加显著地提高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肠黏膜屏障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保胆取石术后影响胆囊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4
7
作者 孙太冉 鲁蓓 +4 位作者 石玉宝 董万斌 王新波 罗冰清 刘斌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3期3908-3909,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LRCL)后影响胆囊收缩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接受LRCL的胆囊结石患者104例,均在腹腔镜胆道镜下行LRCL,术后24个月B超检查,根据胆囊功能恢复情...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LRCL)后影响胆囊收缩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接受LRCL的胆囊结石患者104例,均在腹腔镜胆道镜下行LRCL,术后24个月B超检查,根据胆囊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胆囊功能恢复良好组(n=86)和胆囊功能恢复不良组(n=18),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进入模型的危险因子。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χ2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体质量、结石数目及术前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结石数目及术前症状均为影响LRCL术后胆囊收缩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性别、年龄、结石数目、术前症状均为LRCL后影响胆囊收缩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保胆取石术 胆囊功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8
作者 董万斌 闰玉洁 +2 位作者 赵增喜 席江伟 钟霭云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1134-1136,共3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PGS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肠内营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胃...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PGS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肠内营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胃管拔除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运铁蛋白(transferrin,TRF)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胃管拔除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GAS、MTL、ALB、Hb、TRF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GAS、MTL、ALB、Hb、TR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肠内营养 术后胃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保胆取石术后影响胆囊收缩功能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鲁蓓 席江伟 +2 位作者 石玉宝 刘斌 刘世红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2年9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患者100例,依据术前2天、术后2年超声下胆囊收缩功能分级变化情况分为2组,稳定不变为胆囊功能代...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2年9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患者100例,依据术前2天、术后2年超声下胆囊收缩功能分级变化情况分为2组,稳定不变为胆囊功能代偿良好组(64例),评级下降为胆囊功能代偿不良组(36例)。比较2组B型超声检查结果和复发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代偿良好组术后TC、TG、胆囊最大收缩率、胆囊壁厚度与代偿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56%v8.11.11%,χ^2=4.24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胆囊壁厚度、胆囊最大收缩率和血胆固醇为影响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66、0.974、1.059,P〈0.05)。结论术前胆囊壁厚度、胆囊最大收缩率和血胆固醇是影响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危险因素,可导致术后结石复发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保胆取石术 危险因素 结石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巯咪唑治疗前后骨钙素及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秀芬 孙太冉 +4 位作者 王玮 黄兴全 张松筠 姜兰叶 李霞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4期3975-3977,共3页
目的探讨初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巯咪唑治疗前后骨钙素(OCN)及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4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门诊及住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初发患者45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初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巯咪唑治疗前后骨钙素(OCN)及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4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门诊及住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初发患者45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44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甲巯咪唑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对照组于体检时,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液,检测甲状腺功能血清游离T3(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指标和骨代谢β-CTx、OCN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β-CTX、OCN、FT3、FT4水平分别为(0.981±0.418)ng/m L、(48.62±19.92)ng/m L、(23.51±14.63)pmol/L、(41.08±14.03)p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45±0.268)ng/m L、(14.02±3.75)ng/m L、(15.71±1.82)pmol/L、(4.32±0.51)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TSH水平为(0.031±0.014)uIU/m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3±1.016)uIU/m 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在甲巯咪唑治疗8周后,血清中β-CTx、OCN水平含量较治疗前进一步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T3、FT4、TSH水平分别为(16.47±4.32)pmol/L、(4.90±3.84)pmol/L、(1.411±0.135)uIU/m L,较治疗前的(23.51±14.63)pmol/L、(41.08±14.03)pmol/L、(0.031±0.014)uIU/m L有显著下降或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初期,机体内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活性均较健康者明显升高,且表现出破骨细胞活性明显超过成骨细胞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巯咪唑 骨钙素 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腹压和气腹时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武永生 武朝霞 +2 位作者 王俐红 董万斌 苏心镜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气腹压和不同气腹时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60例,按气腹压力和气腹时间分为4组。Ⅰ组为常规气腹压(10~14 mmHg)、气腹时间<1h;Ⅱ组为常规气腹压、气腹时间... 目的观察不同气腹压和不同气腹时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60例,按气腹压力和气腹时间分为4组。Ⅰ组为常规气腹压(10~14 mmHg)、气腹时间<1h;Ⅱ组为常规气腹压、气腹时间>1 h;Ⅲ组为高气腹压(15~17 mmHg)、气腹时间<1h;Ⅳ组为高气腹压、气腹时间>1 h。4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 d抽血检测血清PA含量。结果Ⅰ组、Ⅱ组、Ⅲ组术后1、3 d血清P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与其他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气腹压、长时间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明显降低,可快速地反映肝细胞损害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气腹压 时间 血清前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利胆胶囊对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欢欢 张霞 +2 位作者 杜文泽 闫玉洁 鲁蓓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8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大黄利胆胶囊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50例因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围手术期给予大黄利胆胶囊,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观察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是否出现PCS(postc... 目的探讨大黄利胆胶囊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50例因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围手术期给予大黄利胆胶囊,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观察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是否出现PCS(postcholecystectomy syndrome)症状,检测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一般情况均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C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TBil和D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服用大黄利胆胶囊对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无影响,可降低患者术后TBil和DBil水平及PC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利胆胶囊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前后胆囊功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王新波 石玉宝 +3 位作者 鲁蓓 张凯 董万斌 孙太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5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前后胆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100例术前胆囊收缩功能≥30%的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分别于术前、术后3、12、24个月行:(1)超声Lundh试餐试验检测空腹胆囊容积...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前后胆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100例术前胆囊收缩功能≥30%的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分别于术前、术后3、12、24个月行:(1)超声Lundh试餐试验检测空腹胆囊容积、最小剩余容积、最大收缩率;(2)超声测量空腹胆总管内径宽度变化;(3)大便苏丹Ⅲ染色。结果术前、术后空腹胆囊容积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最小剩余容积、最大收缩率在术后3个月明显上调,其中最大收缩率在术后24个月达到(61.4±12.3)%,明显优于术前[(41.7±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例患者术前有脂肪泻发生,术后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胆总管内径(0.5±0.2)cm、术后胆总管内径(0.5±0.1)cm,胆总管内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能够较好地保护胆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保胆取石 胆囊功能
原文传递
实时超声显像LUNDH试餐冰棒法在胆囊收缩功能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孙太冉 张凯 +4 位作者 石玉宝 鲁蓓 王新波 董万斌 郭为佳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12期2558-2563,共6页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显像LUNDH试餐冰棒法在胆囊收缩功能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空腹血浆胆囊收缩素(CCK)水平正常,超声检查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内胆汁透声好,油煎鸡蛋脂餐试验胆囊最大收缩率≥35%的50名受试者。试验前所有受...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显像LUNDH试餐冰棒法在胆囊收缩功能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空腹血浆胆囊收缩素(CCK)水平正常,超声检查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内胆汁透声好,油煎鸡蛋脂餐试验胆囊最大收缩率≥35%的50名受试者。试验前所有受试者均空腹行常规超声检查。试验1:选择体重50~60kg的23名受试者,第1天空腹服用LUNDH试餐冰棒1份(1支冰棒),同一组受试者于LUNDH试餐试验后第3天,空腹服用油煎鸡蛋1枚;试验2:选择体重50~100kg的受试者50名,分别于第1天、第3天、第5天空腹服用LUNDH试餐冰棒1份、1.5份、2份。所有受试者均分别于餐后15、30、60、90、120、150、180min行常规超声检查。常规超声检查测量胆囊最大长径、最大横径和最大前后径,计算每名受试者空腹胆囊容积、服用试餐后各个时间点胆囊容积,并取胆囊容积最小值作为胆囊最小残余容积,计算胆囊最大收缩率。结果 试验1:23名受试者服用LUNDH试餐冰棒后90min内均达到胆囊最大收缩率,而服用油煎鸡蛋后90min内仅有82.61%(19/23)达到胆囊最大收缩率。23名受试者服用LUNDH试餐冰棒1份所诱发的胆囊最大收缩率为(55.57±8.34)%,大于服用油煎鸡蛋1枚所诱发的胆囊最大收缩率(35.18±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77,P<0.05)。试验2:体重50~70kg的28名受试者服用1份试餐冰棒可达到胆囊最大收缩率,体重70~80kg的15名受试者服用1.5份试餐冰棒可达到胆囊最大收缩率,体重90~100kg的7名受试者服用2份试餐冰棒可达到胆囊最大收缩率。不同体重的受试者达到胆囊最大收缩率所需要的LUNDH冰棒试餐量随受试者体重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LUNDH冰棒试餐制作、使用方便,便于存储,可作为标准脂餐用于胆囊收缩功能测定。实时超声显像LUNDH试餐冰棒法是理想的胆囊收缩功能检查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胆囊 体重
原文传递
结石占胆囊容积比与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鲁蓓 石玉宝 +4 位作者 王会斌 刘斌 梁凌 刘世红 陈宝霞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71-2071,共1页
我们对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100例术前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的行LRCL术的胆囊结石患者,随访24个月,探讨结石占胆囊容积比例与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关系.
关键词 胆囊收缩功能 微创保胆取石 结石患者 胆囊容积 术后 2009年
原文传递
中药坐浴并铜离子电化学术联合外痔切除治疗混合痔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海峰 闫玉洁 +4 位作者 张江华 王新波 席江伟 李玲 石玉宝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坐浴并铜离子电化学术联合外痔切除治疗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混合痔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铜离子电... 目的:探讨中药坐浴并铜离子电化学术联合外痔切除治疗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混合痔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铜离子电化学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后中药坐浴;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治疗法。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疼痛、出血、水肿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及术后3d换药时的疼痛程度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23、8.130, P=0.033、0.017);观察组出血评分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41,P=0.038);观察组术后切缘水肿评分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576,P=0.001);创面恢复评分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63,P=0.029);观察组临床治愈率(78. 13%)高于对照组(46. 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传统手术方法,铜离子电化学术联合外痔切除并中药坐浴治疗混合痔,具有术后疼痛轻、出血少、水肿轻及恢复快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电化学术 中药坐浴 混合痔
原文传递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冰清 张秋子 +1 位作者 张也 王新波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HH)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8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按照不...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HH)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8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患者54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联合组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结果2组术前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反流症状与术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对HH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身体快速恢复,微创、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食管裂孔疝 疝修补术 胃食管反流病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夹闭T管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梦钦 武雪亮 +3 位作者 石玉宝 鲁蓓 王新波 董万斌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14期2275-2278,共4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中夹闭T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置T管患者100例,分为T管开放组(A组)和T管夹闭组(B组),各50例,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电解质变化及术后胃...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中夹闭T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置T管患者100例,分为T管开放组(A组)和T管夹闭组(B组),各50例,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电解质变化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比较,术后第1天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起均有所下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天起A组清蛋白(Alb)水平开始降低,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各时间点血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水平无明显下降;术后第3天起,A组K^+、Na^+水平均下降,但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两组K^+、Na^+、C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早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夹闭T型管不影响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维持患者围术期内环境稳定及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病 腹腔镜 T管 肝功能 电解质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处理策略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及系统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江华 王海峰 +6 位作者 尚培中 赵臣 南润玲 刘冰 聂阿娜 张伟 胡玮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年第5期388-394,共7页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荟萃分析的方法评价前哨淋巴结(SLN)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不同腋窝处理策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以及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荟萃分析的方法评价前哨淋巴结(SLN)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不同腋窝处理策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以及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数据库,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建库至2020年3月所有关于比较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和非ALND治疗SLN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临床RCT,对于SLN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非ALND组与ALND组相比,腋窝局部复发率(RR=1.12,95%CI:0.76~1.65,P=0.56)、总体生存率(HR=0.91,95%CI:0.77~1.09,P=0.31)和无病生存率(HR=1.00,95%CI:0.87~1.15,P=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ALND组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低于AL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1,95%CI:0.27~0.63,P<0.001)。结论SLN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不行ALND较行ALND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清扫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