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发生调查 被引量:15
1
作者 石洁 刘玉瑛 +1 位作者 刘爱国 王连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玉米 弯孢霉菌叶斑病 病害 发生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玉米粗缩病发生危害与防治 被引量:31
2
作者 苗洪芹 陈巽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7-18,共2页
90年代以来,玉米粗缩病在河北、北京、山东等省市再次流行。1993年河北省发病面积达40多万hm2,占播种面积20%。接种试验表明,感病植株苗龄越小,产量损失越大,芽鞘期至9叶期是玉米易感病阶段,损失100%~64.... 90年代以来,玉米粗缩病在河北、北京、山东等省市再次流行。1993年河北省发病面积达40多万hm2,占播种面积20%。接种试验表明,感病植株苗龄越小,产量损失越大,芽鞘期至9叶期是玉米易感病阶段,损失100%~64.2%。病害仅由介体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该虫一经获毒终身带毒。防治主要以调整播期,春播玉米覆膜尽量早播,夏玉米适期晚播,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应用内吸残效期长的杀虫剂种子包衣处理或拌种可较好地控制该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发生危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不同生态区的苏云金杆菌资源调查 被引量:7
3
作者 冯书亮 范秀华 +2 位作者 邢建民 付韵琴 王容燕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6年第3期110-113,共4页
在河北省6个生态区共采集土样4637个,从中分离获得241株苏云金杆菌,平均分出率为5.2%。从苏云金杆菌在河北省6个生态区的分布上分析,南太行山东麓暖温半干旱区苏云金杆菌分出率最高,达9.8%;冀中凉温半干旱区苏云... 在河北省6个生态区共采集土样4637个,从中分离获得241株苏云金杆菌,平均分出率为5.2%。从苏云金杆菌在河北省6个生态区的分布上分析,南太行山东麓暖温半干旱区苏云金杆菌分出率最高,达9.8%;冀中凉温半干旱区苏云金杆菌种类最多,有5种H血清型分布。对分离菌株鞭毛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河北省有H1、H3、H4、H5、H6、H10及H11型的苏云金杆菌分布,其中H11型为我国首次分离。通过对241株苏云金杆菌的生物测定,筛选出10余株对玉米螟、棉铃虫和粘虫的高毒力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生态分布 血清学鉴定 生物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主推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屈振刚 张淑芬 赵玉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9-23,共5页
以河北省目前生产上推广种植的25个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进行了2年重复鉴定,明确了品种的抗虫性,经方差分析,品种间的产量估计损失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17.35,F_0.01=2.22);品种抗虫性与亲本材料有... 以河北省目前生产上推广种植的25个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进行了2年重复鉴定,明确了品种的抗虫性,经方差分析,品种间的产量估计损失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17.35,F_0.01=2.22);品种抗虫性与亲本材料有关,抗虫品种的抗性遗传相对稳定;麦红吸浆虫成虫产卵对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抗虫品种不仅抗产卵,且具有抗麦红吸浆虫侵入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麦红吸浆虫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初报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爱国 张成和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2-124,共3页
河北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初报刘爱国,张成和(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保定071000)关键词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中国分类号S435·131APreliminaryReportontheMonitorofPhy... 河北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初报刘爱国,张成和(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保定071000)关键词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中国分类号S435·131APreliminaryReportontheMonitorofPhysiologicalRaceofH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生理小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对矮花叶毒病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成和 刘爱国 +1 位作者 张晓青 罗畔池 《河北农业科学》 1992年第3期13-15,共3页
1900~1991年采用人工接毒方法对河北省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组合)进行了矮花叶毒病的抗性鉴定,共鉴定材料831份,其中自交系675份,杂交种(组合)156份。抗性程度分为高抗、抗、中抗、感、高感五个等级。其中表现高抗的有51份,占7.5%;抗... 1900~1991年采用人工接毒方法对河北省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组合)进行了矮花叶毒病的抗性鉴定,共鉴定材料831份,其中自交系675份,杂交种(组合)156份。抗性程度分为高抗、抗、中抗、感、高感五个等级。其中表现高抗的有51份,占7.5%;抗和中抗的有198份,占29.3%;感和高感的有426份,占6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矮花叶毒病 自交系 杂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烤烟病毒病毒源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梁秀环 王容艳 《中国烟草》 CSCD 1993年第2期34-35,共2页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河北省太行山脉丘陵地区的烤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病虫害也日趋严重。特别是病毒病常年发生,严重影响烤烟的产量和质量,广大群众称病毒病为“不治之症”,在河北省此项研究尚属空白。为了减轻病毒病的危害,有针对...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河北省太行山脉丘陵地区的烤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病虫害也日趋严重。特别是病毒病常年发生,严重影响烤烟的产量和质量,广大群众称病毒病为“不治之症”,在河北省此项研究尚属空白。为了减轻病毒病的危害,有针对性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我们于1989~1992年进行了病毒的毒源鉴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病毒病 毒源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中南部夏玉米顶尖腐烂病的发生和防治 被引量:1
8
作者 苗洪芹 孔令晓 +4 位作者 屈振刚 张小风 杨彦杰 张书敏 张金林 《河北农业科技》 2006年第9期18-19,共2页
前不久,河北省三大学会组织专家组对河北省中南部的玉米病虫害进行了考察,发现了玉米顶尖腐烂病这一2005年以来的新问题。该病害引起了河北省植保科研单位和推广系统的高度关注,农民朋友对防治方法有迫切的需求。为此,《河北农业科技》... 前不久,河北省三大学会组织专家组对河北省中南部的玉米病虫害进行了考察,发现了玉米顶尖腐烂病这一2005年以来的新问题。该病害引起了河北省植保科研单位和推广系统的高度关注,农民朋友对防治方法有迫切的需求。为此,《河北农业科技》特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保专家苗洪芹等同志撰写了此文,就该病症状表现、发病特点、病因分析及应急防治措施做综合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方法 河北 腐烂病 夏玉米 中南部 顶尖 《河北农业科技》 玉米病虫害 农林科学院 学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品种抗病性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高胜国 路子云 +1 位作者 付秋航 阮寿康 《河北农业科学》 1994年第4期17-19,共3页
1993—1994年,用河北省小麦白粉病的混合菌系,对河北省的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成株期抗性鉴定;用条 26、条 28Ⅱ、条 29三个条锈病优势小种对河北省小麦品种(系)进行分小种成株鉴定。结果表明,苗期、成株期均免疫白粉病的有唐麦4号,... 1993—1994年,用河北省小麦白粉病的混合菌系,对河北省的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成株期抗性鉴定;用条 26、条 28Ⅱ、条 29三个条锈病优势小种对河北省小麦品种(系)进行分小种成株鉴定。结果表明,苗期、成株期均免疫白粉病的有唐麦4号,苗期免疫而成株高抗白粉病的有衡91-5053,成株高抗的有冀麦7号、石91—5093、衡4041等11份。成株对条锈三个供试小种均免的有92-6111、92—6119、92—4150—7、92—4150—2、石90—4185、沧核286、93鉴21、石新7350—10。成株期对两病害综合抗病性较好的有选胚一号、石新 735—10、92—4150—7、92—4150—2、旱 5289、水6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抗病性 生理小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玉米病毒病回升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苗洪芹 邸垫平 +1 位作者 吴和平 陈巽祯 《河北农业科学》 1997年第3期26-28,共3页
我省玉米粗缩病和矮花叶病两种病毒病害,90年代以来,严重回升为害。本文从毒源积累、品种丧失抗病力、气候适宜、栽培因素等进行了原因分析。据此提出了在播种前、播种期和苗期应采取的防治措施,并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关键词 玉米 病毒病 防治 粗缩病 矮花叶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玉米矮花叶病逐年发病加重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成和 刘爱国 周进宝 《河北农业科学》 1995年第3期8-11,共4页
玉米矮花叶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玉米病毒病害。70年代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地区开始发生,以后发病逐年加重。从80年代初期至今,河北省从南到北依次从偶发区发展成重病区,严重危胁着河北省的玉米生产。1991~1993年我们对1121份玉米材料进行对... 玉米矮花叶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玉米病毒病害。70年代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地区开始发生,以后发病逐年加重。从80年代初期至今,河北省从南到北依次从偶发区发展成重病区,严重危胁着河北省的玉米生产。1991~1993年我们对1121份玉米材料进行对玉米矮花叶病的人工接毒抗性鉴定,有88.2%的玉米自交系和多数玉米杂交种不抗玉米矮花叶病,其中包括应用最多的骨干玉米自交系和种植面积最大的主推玉米杂交种,有的应用已达10年以上。长期大面积种植感病材料,造成了毒源大量积累,是河北省玉米矮花叶病逐年发病的主要原因。此种状况如不迅速改变,潜在着玉米矮花叶病大发生的危险。推广种植抗和高抗玉米矮花叶病的玉米杂交种是解决河北省玉米矮花叶病的根本途径,而选育抗病玉米杂交种的关键是培育抗病玉米自交系。河北省为多种玉米病害发生区,所以,必须选育即抗玉米矮花叶病又兼抗其它几种主要玉米病害,农艺性好、配合力又高的玉米自交系。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只有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协作,育种与植保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矮花叶病 自交系 杂交种 抗病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麦红吸浆虫迅速蔓延危害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3
12
作者 屈振刚 张淑芬 《河北农业科学》 1995年第3期22-23,共2页
1 我省麦红吸浆虫发生概况及趋势 麦红吸浆虫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受害麦田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50~60%,严重者几乎绝收。50年代麦红吸浆虫曾在我省南部地区磁县发生,当时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产量损失,直到1982年前均无发生。... 1 我省麦红吸浆虫发生概况及趋势 麦红吸浆虫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受害麦田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50~60%,严重者几乎绝收。50年代麦红吸浆虫曾在我省南部地区磁县发生,当时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产量损失,直到1982年前均无发生。但是,1983年在磁县申庄发生5.6亩,1984年就扩展到1000亩,1985年发展到1.5万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害虫 麦红吸浆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玉米螟优势种及其近缘种的研究
13
作者 李文德 陈素馨 +1 位作者 孙伯欣 李璧铣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1期5-12,共8页
通过性信息素活性反应,形态鉴定和生殖隔离试验等方面研究,澄清了河北省玉米螟优势种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而不是过去多年认为的欧洲玉米螟O.nubilalis(Hubner)。但欧洲玉米螟亦有少量分布,在张家口和芦台以大麻、... 通过性信息素活性反应,形态鉴定和生殖隔离试验等方面研究,澄清了河北省玉米螟优势种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而不是过去多年认为的欧洲玉米螟O.nubilalis(Hubner)。但欧洲玉米螟亦有少量分布,在张家口和芦台以大麻、苍耳、葎草等为主要寄主。此外尚见2个近缘种,其中紫玉米螟O.scapulalis(Warker)在芦台是取食葎草的主要虫种;克什米尔玉米螟,O.kasmirica(Moore)系中国新记录,仅寄生于大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优势种 近缘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叶螨种类调查 被引量:3
14
作者 石庆宁 高占林 +1 位作者 邵泽云 刘彦玲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8-89,共2页
河北省叶螨种类调查石庆宁,高占林,邵泽云,刘彦玲(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保定071000)关键词叶螨;种类调查;寄主InvestigationofLeafMiteSpeciesInHebeiProvince¥ShiQi... 河北省叶螨种类调查石庆宁,高占林,邵泽云,刘彦玲(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保定071000)关键词叶螨;种类调查;寄主InvestigationofLeafMiteSpeciesInHebeiProvince¥ShiQingning;GaoZhanl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螨 种类调查 寄主 害虫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霉菌的抗药性与适合度测定 被引量:35
15
作者 康立娟 张小风 +2 位作者 王文桥 马志强 马振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9-42,共4页
室内监测了北京、沈阳、保定等地区番茄灰霉菌 (Botrytis cinerea)对不同杀菌剂的抗药性 ,发现抗多菌灵菌株占监测总数的 74 .6 7% ,抗乙霉威菌株占 2 5.82 % ,还监测到 3株抗多菌灵、乙霉威菌株——即双抗菌株 ;利用菌落直径法和番茄... 室内监测了北京、沈阳、保定等地区番茄灰霉菌 (Botrytis cinerea)对不同杀菌剂的抗药性 ,发现抗多菌灵菌株占监测总数的 74 .6 7% ,抗乙霉威菌株占 2 5.82 % ,还监测到 3株抗多菌灵、乙霉威菌株——即双抗菌株 ;利用菌落直径法和番茄叶片法测定了 3种抗药类型的番茄灰霉菌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的适合度 ,结果表明 ,不同抗药类型菌株在生长速率、致病力、繁殖力等方面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霉 适合度 抗药性 双抗菌 灰霉菌 蔬菜 农药 药剂筛选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霉菌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6
作者 袁章虎 张小风 韩秀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07-110,F003,共5页
就灰霉菌(Botrytiscinerea)对3类重要杀菌剂──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和N-苯基氨基甲酸醋类的抗性特点作一综合评述;并简单介绍了抗性菌的抗药机理及相关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灰霉菌 抗药性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棉花体内非致病镰刀菌防治棉花黄萎病 被引量:19
17
作者 马平 李社增 +2 位作者 H.C.Huang 唐文华 陈新华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1-74,共4页
从棉花铃内部分离到两株镰刀菌 VL- 1和 VL - 2。平板对峙法表明 ,VL - 1和 VL - 2生长速度快 ,通过空间竞争和营养竞争有效地抑制黄萎菌的生长 ;并且能够抑制棉花黄萎菌微菌核的产生。温室生测结果表明 ,VL- 1和 VL- 2对棉花黄萎病的... 从棉花铃内部分离到两株镰刀菌 VL- 1和 VL - 2。平板对峙法表明 ,VL - 1和 VL - 2生长速度快 ,通过空间竞争和营养竞争有效地抑制黄萎菌的生长 ;并且能够抑制棉花黄萎菌微菌核的产生。温室生测结果表明 ,VL- 1和 VL- 2对棉花黄萎病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 87.9%和6 6 .4%。安全性测试证明 ,这两株镰刀菌在棉花整个生育过程中不造成棉花的伤害 ,是非致病性镰刀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 ,在棉田第一次黄萎病发病高峰时 ,VL- 1和 VL- 2对黄萎病的防效较理想 ,分别为 5 1 .5 %和 45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病性 镰刀菌 棉花 黄萎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的存活和致病力 被引量:9
18
作者 孔令晓 罗畔池 +2 位作者 王连生 赵聚莹 李静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527-528,共2页
关键词 玉米 弯孢菌叶斑病 病菌 存活力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病疫霉抗药性、交配型和适合度 被引量:44
19
作者 王文桥 马志强 +2 位作者 张小风 张文吉 M.DAVID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8-283,共6页
在离体条件下 ,我国马铃薯和番茄上 6 2株致病疫霉中对甲霜灵和恶霜灵抗性菌株占 11.2 9% ,平均抗性水平 15 0 2 2倍和 2 4 733倍 ,未发现抗霜脲氰菌株和抗烯酰吗啉菌株。在活体条件下 ,比利时马铃薯上 6 6株致病疫霉中对甲霜灵和恶霜... 在离体条件下 ,我国马铃薯和番茄上 6 2株致病疫霉中对甲霜灵和恶霜灵抗性菌株占 11.2 9% ,平均抗性水平 15 0 2 2倍和 2 4 733倍 ,未发现抗霜脲氰菌株和抗烯酰吗啉菌株。在活体条件下 ,比利时马铃薯上 6 6株致病疫霉中对甲霜灵和恶霜灵抗性菌株占 2 7.3% ,河北省围场、崇礼马铃薯上 2 17株中对甲霜灵和恶霜灵抗性菌株分别占 2 9.0 %和 32 .7% ,河北省徐水番茄上 88株中仅发现 1株抗甲霜灵和恶霜灵。比利时马铃薯上的 6 6株中 4株为 A2交配型 ,占 6 .1% ,1株交配型为 A1A2 ,抗甲霜灵。围场、崇礼马铃薯上的 73株中 6株为 A2交配型 ,占 8.2 % ,6株 A2交配型中 3株抗甲霜灵和恶霜灵。徐水番茄上的 4 4株中 3株 A2交配型占 6 .8%。致病疫霉对甲霜灵和恶霜灵具有交互抗性 ,而2药与霜脲氰或烯酰吗啉之间无交互抗性关系。由于抗性菌株的产孢能力明显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疫霉 抗药性 交配型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种质资源对多种病害的抗病性鉴定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连生 孔令晓 +1 位作者 赵聚 罗畔池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2-64,111,共4页
对从国外引进的 6 0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 ,筛选出了高抗玉米弯孢病自交系 10份 ,高抗玉米大斑病自交系 2 0份。对从国外引进的 93份玉米自交系、12 6份杂交种穗行材料和 33份国内主推玉米杂交种的骨干自交系进行... 对从国外引进的 6 0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 ,筛选出了高抗玉米弯孢病自交系 10份 ,高抗玉米大斑病自交系 2 0份。对从国外引进的 93份玉米自交系、12 6份杂交种穗行材料和 33份国内主推玉米杂交种的骨干自交系进行了田间发病调查 ,经综合分析筛选出小斑病发病率低于 0 .5级、茎腐病、黑粉病和粗缩病发病率低于或等于 5 %的多抗玉米自交系 49个。从引进的国外玉米杂交种三代穗行材料中筛选出小斑病发病率低于 0 .5级 ,茎腐病、黑粉病和粗缩病发病率低于或等于 5 %的多抗穗行材料 18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抗病性鉴定 多抗自交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