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价值
1
作者 何建建 李海婧 +2 位作者 王彬 刘玲玲 刘晓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研究三酰甘油-葡萄糖(triglyceride-gluscose,TyG)指数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 目的研究三酰甘油-葡萄糖(triglyceride-gluscose,TyG)指数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的价值。方法选取ACS合并DM患者142例,收集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TyG指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SYNTAX评分)以及MACE发生情况等。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TyG指数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TyG指数对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远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142例ACS合并DM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重度(重度组)56例,冠状动脉病变轻度(轻度组)86例。重度组的TyG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高于轻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yG指数与SYNTAX评分存在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TyG指数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863,最佳截断值为7.73,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0.4%(45/56)和84.9%(73/86)。142例患者中失访4例,138例患者完成随访,发生心源性死亡15例(11.11%),复发性心绞痛8例(5.80%),再发性心肌梗死5例(3.62%),心力衰竭4例(2.90%),靶血管重建2例(1.45%),共发生MACE 34例(24.64%)。MACE组年龄、TyG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高于非MACE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低于非MACE组(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VEF、年龄、TyG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均是远期MACE事件的影响因素,随着ACS合并DM患者LVEF水平降低,年龄、TyG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增加,MACE事件发生风险显著增加(P<0.05)。结论TyG指数与ACS合并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是远期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预测MACE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糖尿病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三联抗栓效果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2
作者 闫增强 杜荣生 +2 位作者 路林峰 孙玉翠 张彪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368-1373,共6页
目的分析三联抗栓方案(华法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抗栓效果,并探究此类患者PCI后抗栓治疗后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 目的分析三联抗栓方案(华法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抗栓效果,并探究此类患者PCI后抗栓治疗后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5例AF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抗栓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三联组37例(三联抗栓:华法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组35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AC组)、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组33例(WC组)。随访12个月,对比三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患者抗栓治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3组PT、TT、APTT均明显升高,Fib值降低(P均<0.01),而3组间治疗后PT、TT、APTT、Fi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联组MACE发生率为2.7%,AC组为17.1%,WC组为18.2%,3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C组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率为8.57%,总发生率为8.57%;WC组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率为6.06%,总发生率为6.06%;三联组严重出血发生率为5.41%,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3.51%,总发生率为18.92%,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06,P=0.231)。出血组与未出血组的年龄、HAS-BLE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年龄(76.76±3.47)岁,明显大于未出血组的(59.62±3.33)岁,出血组HAS-BLED评分≥3分占比为100.0%,明显高于未出血组(31.1%)(P<0.05);两组的性别、基础疾病、AF类型、CHA2DS2-VA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与否为因变量(赋值X=0,X=1),将年龄(连续性变量)、HAS-BLED评分(赋值0≤3分,1≥3分)进行赋值处理,设为自变量,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85,95%CI:1.004~1.173、HAS-BLED评分(OR=4.984,95%CI:1.188~20.902)为影响AF合并冠心病患者PCI后抗栓治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_(年龄)=0.040,P_(HAS-BLED评分)=0.028)]。结论华法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可有效改善AF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年龄与HAS-BLED评分是影响患者抗栓治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术后抗栓治疗选择时需进行风险评估,提高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三联抗栓方案 治疗效果 出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心肺耐力的影响
3
作者 刘双虎 宋浩明 +3 位作者 李焕 马肖 关顺凯 陈嘉 《安徽医药》 2025年第5期1006-101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心肺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12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8例,其中32例病人进行常规药物合并运动干预治疗为研究组,16例病人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心肺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12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8例,其中32例病人进行常规药物合并运动干预治疗为研究组,16例病人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研究组按照运动干预方式分为低强度持续有氧运动组(A组)和高强度间歇运动组(B组)两个亚组,每组16例病人。干预持续8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检测两组病人血压、心肺耐力、血脂水平及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对照组、A组、B组24 h平均收缩压[(145.63±5.32)mmHg、(140.25±4.77)mmHg、(135.19±4.92)mmHg比(149.19±5.71)mmHg、(149.31±5.02)mmHg、(150.00±5.82)mmHg]、24 h平均舒张压[(86.81±8.76)mmHg、(84.31±9.00)mmHg、(79.88±9.58)mmHg比(88.56±9.28)mmHg、(88.13±10.22)mmHg、(87.50±13.60)mmHg]、白天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均低于干预前(P<0.05),B组病人干预后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晨峰血压改善优于A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A、B两组病人无氧阈公斤摄氧量、峰值公斤摄氧量明显升高(P<0.05),A、B两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相较于对照组,两种运动方式干预后病人抑郁症状群和广泛性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干预过程中,病人均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或明显心肌缺血症状,运动过程中无收缩压进行性下降及异常升高。结论高强度间歇运动可帮助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控制血压,提高心肺耐力,降低血脂水平,且干预过程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应用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运动干预 血压 心肺耐力 血脂 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雷 李娜 +4 位作者 许俊杰 付立强 高吉贤 王雷 王岳胜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0期1024-1027,1040,共5页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对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SVD)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SVD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药物洗脱支架(DES)组78例和药物涂层球囊(DCB)组88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血管再狭窄(I...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对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SVD)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SVD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药物洗脱支架(DES)组78例和药物涂层球囊(DCB)组88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血管再狭窄(ISR)和不良事件。结果:DCB组治疗后最窄直径、病变长度和直径狭窄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DCB组:t=32.963、3.420、28.346;DES组:t=17.613、2.089、9.862,P<0.05);DCB组治疗后最窄直径、病变长度和直径狭窄率改善情况均优于DES组(t=7.672、2.593、8.619,P<0.05)。至随访结束时,两组均有部分病例出现病变血管ISR,其中DES组进展比例高于DCB组(χ^2=34.901,P<0.05),而维持、好转比例低于DCB组(χ^2=18.769、8.448,P<0.05);DES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6%)高于DCB组(14.8%),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67,P>0.05)。结论:DCB治疗冠状动脉SVD的临床疗效优于DES,同时降低远期ISR,不良事件无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冠状动脉 小血管原发病变 药物洗脱支架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玉艳 杨然 高丽华 《西北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和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各15只;灯盏花素低剂量、...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和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各15只;灯盏花素低剂量、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大鼠腹腔注射灯盏花素(50、100 mg·kg^(−1));健康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干预5 d。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灯盏花素高剂量组最终均纳入10只大鼠。检测心电图指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指标;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灯盏花素低剂量组大鼠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和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发生次数、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活性、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心肌组织IL-23及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VF、VT持续时间缩短,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升高(P<0.05);灯盏花素低剂量组和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各指标水平变化规律相同,灯盏花素变化高剂量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缓解MIRI大鼠心律失常、减轻心肌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23/IL-17轴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23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联合辅酶Q10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
6
作者 杨然 高丽华 孙玉艳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CP)联合辅酶Q10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CP)联合辅酶Q10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ECP技术治疗,观察组予以ECP联合辅酶Q10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SYNTAX评分的变化,比较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SYNTAX评分、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MHR值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CP联合辅酶Q10治疗UAP患者,可有效减轻其临床症状,降低MHR值,改善冠状动脉病变,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体外反搏(ECP)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HR) SYNTAX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CNQ1和KCNH2基因与家族性阵发性房室交界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晓飞 朱健华 +4 位作者 杨奕清 苏晓燕 王娟 刘懿 陈义汉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83-385,共3页
目的 :分析离子通道基因 KCNQ1和 KCNH2与家族性阵发性房室交界折返性心动过速 (FPAVJRT)的关系 ,以探讨 FPAVJRT发生的分子遗传机制。方法 :在一个 FPAVJRT大家系中 ,采用 PCR直接测序技术 ,对 KC-NQ1和 KCNH2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附近... 目的 :分析离子通道基因 KCNQ1和 KCNH2与家族性阵发性房室交界折返性心动过速 (FPAVJRT)的关系 ,以探讨 FPAVJRT发生的分子遗传机制。方法 :在一个 FPAVJRT大家系中 ,采用 PCR直接测序技术 ,对 KC-NQ1和 KCNH2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附近的部分内含子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KCNQ1基因存在 5种突变 ,其中 2个位于外显子区域 ,但均为同义突变 ,另外 3个位于内含子区域 ;而 KCNH2基因存在 3种突变 ,但均位于内含子区域。结论 :在该 FPAVJRT家系中 ,KCNQ1和 KCNH2基因存在 8种突变 ,但均为非致病突变 ,提示 KCNQ1和 KCNH2基因以外的基因可能才是 FPAVJRT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室交界折返性心动过速 KCNQ1 KCNH2 突变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氯地平和福辛普利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石金霞 高吉贤 +1 位作者 曹倩 杨秋兰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20期2882-2883,共2页
肾脏是高血压累及的重要靶器官之一,高血压患者发生微白蛋白尿的程度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微白蛋白尿可作为判定高血压患者肾损害进展的可靠指标,高血压病患者尿中白蛋白水平增加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因素。因此,常规降压... 肾脏是高血压累及的重要靶器官之一,高血压患者发生微白蛋白尿的程度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微白蛋白尿可作为判定高血压患者肾损害进展的可靠指标,高血压病患者尿中白蛋白水平增加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因素。因此,常规降压治疗能否有效减轻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值得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减轻高血压肾损害,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本研究旨在比较福辛普利和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影响,观察两药合用能否协同降低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福辛普利 高血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老年人QT间期离散度的检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培良 安向光 +7 位作者 袁龙 王宁 高吉贤 李伟光 李轩 陈瑶 彭云龙 郭兴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5期368-370,共3页
目的建立健康老年人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平均值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1028例65~95(69.4±17.3)岁健康老年人,用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采集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数据,并录入软盘,专人在显示器上进行回放分析。增... 目的建立健康老年人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平均值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1028例65~95(69.4±17.3)岁健康老年人,用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采集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数据,并录入软盘,专人在显示器上进行回放分析。增益放大1mV=20~40mm,纸速放大50~100mm/s。测量QTmax、QTmin,按Bazett公式校正QTcmax、QTcmin,计算QTd(QTmax-QTmin)及QTcd(QTcmax-QTcmin)。微机数理统计。结果QTmax、QTmin、QTcmax、QTcmin、QTd及QTcd平均值随增龄呈增大趋势,但在年龄组间及男女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65~95岁QTmax平均值为399.39±32.93ms,QTmin为364.99±31.06ms,QTcmax为445.87±28.21ms,QTcmin为406.60±29.84ms,QTd为33.97±11.15ms,QTcd为38.14±12.84ms。结论健康老年人各年龄QTd为12~50ms,QTcd为13~60ms。QTd与心率、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离散度 健康老年人 分析探讨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检测 相关因素分析 QTCD 心电图数据 自动分析仪 QTD 平均值 数理统计 显示器 统计学 年龄组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坎地沙坦和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吉贤 曹倩 +1 位作者 安向光 魏立平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9期2564-2565,共2页
目的评价坎地沙坦同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其对血脂、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9例为治疗组给予坎地沙坦剂量8~16mg/d,对照组56例服用苯那普利,剂量10~20mg/d,均治疗6周。治疗前后所有参与者测血压和胆固醇、三酰... 目的评价坎地沙坦同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其对血脂、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9例为治疗组给予坎地沙坦剂量8~16mg/d,对照组56例服用苯那普利,剂量10~20mg/d,均治疗6周。治疗前后所有参与者测血压和胆固醇、三酰甘油、肾功能。结果监测血压显示坎地沙坦组降压与苯那普利对照组无差异,对胆固醇、三酰甘油没有影响,有降低尿酸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咳嗽发生率低,并能改善肾功能及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结论坎地沙坦同苯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安全、有效,对血脂、肾功能无影响。坎地沙坦有降低尿酸的作用,咳嗽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坎地沙坦 苯那普利 高血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CNQ1和KCNH2基因与家族性猝死的关系
11
作者 赵红 陈义汉 +3 位作者 苏晓燕 刘懿 杨奕清 徐文渊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 分析离子通道基因KCNQ1和KCNH2与家族性猝死 (familialsuddendeath ,FSD)的关系 ,以探讨其分子遗传机制。方法 在 1个FSD大家系中 ,利用PCR直接测序技术 ,对KCNQ1和KCNH2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附近的部分内含子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 目的 分析离子通道基因KCNQ1和KCNH2与家族性猝死 (familialsuddendeath ,FSD)的关系 ,以探讨其分子遗传机制。方法 在 1个FSD大家系中 ,利用PCR直接测序技术 ,对KCNQ1和KCNH2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附近的部分内含子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KCNQ1基因存在 4种突变 ,其中 3个位于外显子区域 ,但均为同义突变 ,另外 1个位于内含子区域 ;而KCNH2基因未发现突变。结论 在该FSD家系中 ,KCNQ1基因存在 4种突变 ,但均为非致病突变 ,KCNH2基因无突变发生 ;KCNQ1和KCNH2基因以外的基因可能才是FSD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猝死 分子遗传学 KCNQ1基因 KCNH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0/CD40L在MM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闫增强 马红梅 +2 位作者 任建新 谢治军 李晓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CD40/CD40L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MM患者30例,作为MM组,同期选取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30例为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人员血清中化疗... 目的:探讨CD40/CD40L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MM患者30例,作为MM组,同期选取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30例为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人员血清中化疗前后CD40/CD40L的水平,分析其与MM患者淋巴细胞群、病理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MM组患者血清中CD4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MM组患者血清中CD40L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M组患者化疗前后的CD40、CD40L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s细胞及NK细胞水平在MM组患者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总B淋巴细胞、Th细胞、Th/Ts占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0水平与MM组患者血清总B淋巴细胞水平存在相关性(r=0.877,P=0.005),CD40L与MM患者血清中Th细胞存在相关性(r=-0.783,P=0.035);Ⅲ-Ⅳ期MM患者血清CD40表达高于Ⅰ-Ⅱ期MM患者,不同时期MM组患者血清CD40L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0高表达MM患者生存率低于CD40低表达的MM患者(χ^2=1.639,P=0.201)。CD40水平高表达为MM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95%CI:1.156-4.125)。结论:MM血清中CD40水平升高与患者病理分级有关,接受化疗能够降低CD40水平,CD40升高是MM患者预后较差的重要因素,CD40L水平与MM治疗及预后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CD40/CD40L 淋巴细胞亚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yG指数、HCY和HDL-C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建建 李海婧 +2 位作者 王彬 刘玲玲 刘晓明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119-123,143,共6页
目的分析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riglyceride and glucose,Ty G)指数、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在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体内的表... 目的分析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riglyceride and glucose,Ty G)指数、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在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病情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18~59周岁的33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ACS患者236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134例;98例无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中HCY,HD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和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水平并计算Ty G指数;利用Gensini评分及SYNTAXⅡ评分对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Ty G指数、HCY,HDL-C与中青年ACS患者病情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ACS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价值。结果AMI组、UA组及对照组患者Ty G指数(3.49±0.65,3.01±0.71,1.37±0.28),HCY(19.05±2.88,15.64±2.74,10.14±1.34μmol/L)和HDL-C(0.78±0.23,1.02±0.44,1.34±0.34mmol/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958,10.372,9.034,均P<0.05),其中AMI组患者Ty G指数和HCY水平最高,HDL-C水平最低,对照组Ty G指数和HCY水平最低,HDL-C水平最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MI组、UA组及对照组患者Gensini评分(32.94±4.09,28.76±5.13,13.28±3.44)及SYNTAXⅡ评分(55.49±5.91,48.54±4.38,42.03±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98,13.238,均P<0.05),其中AMI组患者Gensini评分及SYNTAXⅡ评分最高,对照组Gensini评分及SYNTAXⅡ评分最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ensini评分及SYNTAXⅡ评分均与Ty G指数、HCY呈显著正相关(r=0.765,0.811;0.801,0.893,均P<0.05),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r=-0.574,-0.419,均P<0.05);患者血中高Ty G指数、高HCY、低HDL-C水平是影响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Ty G指数、HCY,HDL-C预测患者病情的AUC均高于0.90,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Ty G指数,HCY呈明显高表达,HDL-C水平明显低表达,高Ty G指数、HCY,低HDL-C水平是影响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 同型半胱氨酸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血清miR-29b和miR-135b水平表达与心房纤维化程度及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晶晶 刘晓晨 +1 位作者 刘恩香 王岳胜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75-80,共6页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RNA,miR)-29b和miR-135b的表达变化,探讨二者表达与心房纤维化程度及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RNA,miR)-29b和miR-135b的表达变化,探讨二者表达与心房纤维化程度及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诊治并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AF患者(病例组,n=158)以及同期体检的健康者(对照组,n=126)。收集AF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29b和miR-135b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F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9b和miR-135b水平对AF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miR-29b(0.64±0.13 vs 1.04±0.24)和mi R-135b水平(0.45±0.08 vs 1.00±0.14)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916,41.604,均P<0.05);与低纤维化组比较,高纤维化组血清miR-29b(0.51±0.11 vs 0.76±0.15)和miR-135b水平(0.34±0.07 vs 0.55±0.09)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96,16.314,均P<0.05)。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左心房内径(45.34±3.56 mm vs35.23±2.89 mm)和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478.15±68.45μmol/L vs 421.75±61.76μmol/L)均升高,血清miR-29b(0.54±0.12 vs 0.72±0.14)和miR-135b水平(0.36±0.06 vs 0.53±0.10)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02,5.441,8.584,12.642,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直径(OR=1.603,95%CI:1.054~2.439),UA(OR=1.527,95%CI:1.202~1.939),miR-29b(OR=0.657,95%CI:0.515~0.835)和miR-135b(OR=0.318,95%CI:0.141~0.719)水平是影响AF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miR-29b和miR-135b预测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AUC分别为0.843(95%CI:0.783~0.902),0.901(95%CI:0.852~0.949),最佳阈值分别为0.43和0.64,灵敏度分别为65.1%和80.2%,特异度分别为88.9%和91.7%,两者联合预测术后复发的AUC为0.947(95%CI:0.914~0.98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75%,83.1%。结论 血清miR-29b和miR-135b水平异常表达与AF患者心房纤维化程度及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有关,二者联合预测AF患者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微小核糖核酸-29b 微小核糖核酸-135b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碟子总黄酮影响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高丽华 孙玉艳 杨然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90-96,共7页
目的探讨苦碟子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Sowthistleleaf ixeris seedling,TFS)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15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剩余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 目的探讨苦碟子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Sowthistleleaf ixeris seedling,TFS)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15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剩余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TFS低剂量组(5 mg·kg^(-1)·d^(-1))、TFS高剂量组(10 mg·kg^(-1)·d^(-1))和辅酶Q 10组(30 mg·kg^(-1)·d^(-1)),每组15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8 d。计算左心室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体质量(body mass,BM)值;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T)的水平和肌酸激酶MB(creatine kinase MB,CK-MB)的活性;检测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检测心肌组织中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AMPK(p-AMPK)、叉头框蛋白O1(fork head box protein O1,FOXO1)和磷酸化FOXO1(p-FOXO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MI大鼠模型;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M/BM值升高,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压最大增率(maximum rate of increase of 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pressure,+dp/dt max)及左心室压最大减率(maximum decrease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pressure,-dp/dt max)均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升高(P<0.05),心肌组织有明显大范围白色梗死灶,心肌细胞连接松散,排列紊乱,间质炎性渗出较多,血清LDH、TnT水平和CK-MB活性升高,心肌组织中IL-6、TNF-α和MDA的含量增加,SOD及GSH-Px的活性降低,且p-FOXO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AMPK和FOXO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3个给药组大鼠的LVM/BM值降低,LVSP、+dp/dt max和-dp/dt max均升高,LVEDP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缩小,病理组织结构逐渐改善,血清LDH、TnT水平和CK-MB活性降低,心肌组织中IL-6、TNF-α和MDA含量减少,SOD和GSH-Px活性升高,且p-FOXO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AMPK和FOXO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对MI大鼠心功能的作用效果逐渐增强(P<0.05)。结论TFS可改善模型大鼠心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FOXO1轴、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碟子总黄酮 心肌梗死 心功能 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叉头框蛋白O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下经桡动脉腕背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刚 梁燕敏 +1 位作者 刘伟 王艳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4期703-70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下经桡动脉与腕背支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2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分为观察组(超声辅助下腕背支动脉穿刺)与对照组(超声辅助下经桡动脉穿刺)各60例,均在本院接受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下经桡动脉与腕背支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2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分为观察组(超声辅助下腕背支动脉穿刺)与对照组(超声辅助下经桡动脉穿刺)各60例,均在本院接受治疗,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93.33%)、手术成功率(91.67%)与对照组(91.67%、9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总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加压包扎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动脉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显著(P<0.05),术前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 h、3 h、6 h观察组视觉模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辅助下经腕背支动脉穿刺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后,具有较高的穿刺成功率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 桡动脉 腕背支动脉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高吉贤 刘培良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23期120-,35,共2页
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不仅要应用改善血流动力学药物(硝酸醋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和去除病因、诱因,而且要改善心肌缺血时的异常代谢状况,优化心肌能量代谢途径[1]。曲美他嗪是第一个应用于治疗冠心... 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不仅要应用改善血流动力学药物(硝酸醋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和去除病因、诱因,而且要改善心肌缺血时的异常代谢状况,优化心肌能量代谢途径[1]。曲美他嗪是第一个应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代谢类药物,己取得良好的治疗心绞痛效果[2,3],然而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少见报道。为此,我们探讨该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曲美他嗪 心功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心肌能量代谢 血流动力学 受体阻滞剂 心绞痛 缺血性心脏病 钙通道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20例初步体会
18
作者 曹倩 高吉贤 +1 位作者 魏立平 刘培良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2期323-324,共2页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已被公认为治疗冠心病(CHD)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术中和术后易发生难以预测的急性血管闭塞致心肌梗死(MI)或猝死等重大并发症,术后再狭窄率高。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Stenting)可明显减少PTCA...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已被公认为治疗冠心病(CHD)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术中和术后易发生难以预测的急性血管闭塞致心肌梗死(MI)或猝死等重大并发症,术后再狭窄率高。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Stenting)可明显减少PTCA的并发症和术后再狭窄。本文报告20例安放30个血管支架的初步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PT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内皮细胞环氧合酶-2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立清 胡大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8-521,共4页
目的 检测经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干预后内皮细胞环氧合酶-2(COX-2)mRNA的表达,观察缬沙坦对COX-2 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待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至融合状态时,进行分组处理,每组n=5.正常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ox... 目的 检测经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干预后内皮细胞环氧合酶-2(COX-2)mRNA的表达,观察缬沙坦对COX-2 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待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至融合状态时,进行分组处理,每组n=5.正常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ox-LDL组,加入ox-LDL培养24 h,终浓度为100 mg/L;ox-LDL组+低浓度缬沙坦组,加入ox-LDL(浓度100 mg/L)及缬沙坦(浓度10 μmol/L)共同培养24 h;ox-LDL +高浓度缬沙坦组,加入ox-LDL(浓度100 mg/L)及缬沙坦(浓度30 μmol/L)共同培养24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测定COX-1 mRNA及COX-2 mRNA的表达.结果 ox-LDL对COX-1 mRNA的表达无诱导作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x-LDL可诱导COX-2 mRNA的表达,ox-LD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78±0.104比0.366±0.104,P〈0.05).不同浓度的缬沙坦可抑制ox-LDL诱导的COX-2 mRNA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ox-LDL组+低浓度缬沙坦组(1.074±0.112)及ox-LDL组+高浓度缬沙坦组(0.664±0.104)与ox-LDL组(1.478±0.1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缬沙坦对COX-1 mRNA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COX-2在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缬沙坦抑制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OX-2 mRNA的表达,表明其可能具有抗炎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脂蛋白类 LDL 环氧化酶2 缬沙坦
原文传递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晓晨 刘恩香 李晶晶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电图、心脏三维超声、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的参数变化,探讨CMR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66例,根据是否早期复...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电图、心脏三维超声、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的参数变化,探讨CMR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66例,根据是否早期复发分为复发组35例和无复发组31例。比较2组心电图、心脏三维超声及CMR测量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左心房容积指数及左心房存储期应变力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持续性心房颤动比率(60.00%)高于无复发组(35.48%)(P<0.05),心脏三维超声测量的左心房上下径[(5.91±0.64)cm]、左心房左右径[(4.65±0.54)cm]及CMR测量的左心房容积指数[(59.77±12.18)mL/m^(2)]均大于无复发组[(5.54±0.52)cm、(4.13±0.37)cm、(53.78±11.23)mL/m^(2)](P<0.05),CMR测量的左心房存储期应变力[(32.11±3.05)%]低于无复发组[(35.77±5.63)%](P<0.05)。左心房容积指数(OR=3.274,95%CI:2.053~4.495,P<0.001)、左心房存储期应变力(OR=3.256,95%CI:1.645~4.867,P<0.001)是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心房存储期应变力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8.5 mL/m^(2)、34.0%时,预测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AUC分别为0.647(95%CI:0.513~0.781,P=0.040)、0.708(95%CI:0.579~0.838,P=0.004),灵敏度分别为71.4%、72.0%,特异度分别为61.3%、61.5%。结论 CMR测量的左心房容积指数及左心房存储期应变力是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二者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心脏磁共振 左心房容积指数 左心房存储期应变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