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机设计中的振动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施荣明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1期A612-A614,共3页
1.飞机设计中遇到的振动问题 在飞机设计、研制过程中,遇到振动方面的问题甚多,如(1)亚音速遇到的全机振动;(2)低超音速时的方向舵和垂尾振动;(3)起落架放下时的全机振动;(4)进气道掉铆钉问题;(5)火箭弹滑膛问题;(6)加力燃油总管振裂;(7... 1.飞机设计中遇到的振动问题 在飞机设计、研制过程中,遇到振动方面的问题甚多,如(1)亚音速遇到的全机振动;(2)低超音速时的方向舵和垂尾振动;(3)起落架放下时的全机振动;(4)进气道掉铆钉问题;(5)火箭弹滑膛问题;(6)加力燃油总管振裂;(7)液压导管振裂;(8)冷气导管振裂;(9)前轮摆振引起空速管振裂;(10)腹鳍振动问题;(11)炮击振动;(12)方向舵涡流振动,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 设计 振动 载荷 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电飞机系统传导电磁干扰交互作用机理分析及建模
2
作者 徐一明 段建东 +2 位作者 孙红鹏 张涛 张刚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共12页
采用270 V直流配电的多电飞机系统中电力电子设备众多,单一设备的传导电磁干扰很容易影响其他设备。为了探究复杂工况下设备间的传导电磁干扰交互作用机理,以DC/DC变换器、DC/AC逆变器和电机及其驱动器三种典型设备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采用270 V直流配电的多电飞机系统中电力电子设备众多,单一设备的传导电磁干扰很容易影响其他设备。为了探究复杂工况下设备间的传导电磁干扰交互作用机理,以DC/DC变换器、DC/AC逆变器和电机及其驱动器三种典型设备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首先,对典型设备依据功能划分不同的运行工况。然后,分别建立了各设备的高频等效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的高频等效模型。根据不同运行工况,分别研究设备间的电磁干扰交互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设备间的电磁干扰交互作用既体现在干扰源的增加,又体现在新传导路径的引入,新传导路径会造成新的谐振问题。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设备间电磁干扰交互作用机理搭建的仿真模型对谐振尖峰幅值的预测结果与实验误差在5 dBμV以内,模型符合度很好,证明了机理分析和建模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飞机系统 设备间电磁干扰 高频等效模型 干扰源等效 直流供电系统 电磁兼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发动机转速采集电路设计及故障分析
3
作者 田琳宇 张波 王建生 《山西电子技术》 2022年第5期26-28,共3页
本文就远程接口单元对飞机发动机转速采集功能进行电路设计分析。针对工程实际中的采集故障,进行钳位电路故障定位,并就该故障进行输入信号影响分析。为解决目前电路的采集局限性进行电路优化,增加隔直电容,经过试验仿真证明,优化后的... 本文就远程接口单元对飞机发动机转速采集功能进行电路设计分析。针对工程实际中的采集故障,进行钳位电路故障定位,并就该故障进行输入信号影响分析。为解决目前电路的采集局限性进行电路优化,增加隔直电容,经过试验仿真证明,优化后的电路不仅可解决之前电路的采集局限性,而且可尽早暴露钳位二极管故障,提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转速 模拟量采集 钳位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器气动与隐身性能一体化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高正红 夏露 +1 位作者 李天 赵霞 《飞机设计》 2003年第3期1-5,共5页
首先根据多学科综合优化设计理论 ,针对飞行器外形布局设计特点 ,开展飞行器气动与隐身性能综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分别采用线化格林函数法与粘性修正相结合以及物理光学法与等效电流法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了飞行器气动力特性与隐身特性... 首先根据多学科综合优化设计理论 ,针对飞行器外形布局设计特点 ,开展飞行器气动与隐身性能综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分别采用线化格林函数法与粘性修正相结合以及物理光学法与等效电流法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了飞行器气动力特性与隐身特性的计算方法。利用多学科优化设计理论和遗传优化算法 ,开展了关于飞行器气动与隐身性能的协同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 外形布局 隐身性能 一体化优化设计 气动力特性 遗传优化算法 雷达散射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边双边凸台结构损伤容限设计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炯 黄其青 +4 位作者 殷之平 杜玉梅 闫崇年 尹建军 晏明生 《航空工程进展》 2010年第4期361-364,共4页
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孔边双边凸台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根据静力分析结果确定开裂模式进行以裂纹扩展寿命为目标,凸台高宽比为变量的设计优化计算分析。研究不同凸台体积、不同孔半径下最优高宽比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 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孔边双边凸台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根据静力分析结果确定开裂模式进行以裂纹扩展寿命为目标,凸台高宽比为变量的设计优化计算分析。研究不同凸台体积、不同孔半径下最优高宽比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优高宽比使得凸台结构具有良好的损伤容限特性和较轻的质量,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边凸台 损伤容限 应力强度因子 裂纹扩展寿命 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冷系统仿真模型置信度评估方法
6
作者 曹清 傅恽涵 +1 位作者 梁兴壮 刘阳 《飞机设计》 2024年第2期59-66,共8页
基于典型架构的液冷系统,提出了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相似度法相结合的液冷系统置信度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将液冷系统仿真模型分解为若干个部件级模型,使用相似度法计算各部件级模型中依据属性划分出的若... 基于典型架构的液冷系统,提出了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相似度法相结合的液冷系统置信度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将液冷系统仿真模型分解为若干个部件级模型,使用相似度法计算各部件级模型中依据属性划分出的若干相似元的相似度。各相似元和各部件级仿真模型的权重,都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计算获得。液冷系统总置信度由各部件级仿真模型的置信度和权重加权平均后计算得到,而各部件级仿真模型的置信度,则由各相似元的相似度和权重加权平均后计算得到。文中所建立的液冷系统置信度评估方法,结合了相似度法对复杂模型精准量化的优点和模糊层次分析法主观依赖性弱的特点,此方法科学有效,具有重要的工程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冷系统 系统仿真 置信度评估 模糊层次分析法 相似度法
原文传递
复合材料层合板开口补强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寇长河 汪彤 +1 位作者 郦正能 杨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77-481,共5页
对大开口复合材料层合板(包括拉伸板和剪切板)不同补强型式进行了实验和计算研究.有限元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表明,插层补强优于面外补强,对称补强优于非对称补强;非对称补强和凹陷板的偏弯影响很大,凹陷板强度甚至低于... 对大开口复合材料层合板(包括拉伸板和剪切板)不同补强型式进行了实验和计算研究.有限元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表明,插层补强优于面外补强,对称补强优于非对称补强;非对称补强和凹陷板的偏弯影响很大,凹陷板强度甚至低于未补强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开口 增强 有限元 层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分层损伤的复合材料加筋层合板的屈曲性态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浩然 尹向勇 +2 位作者 郭兆璞 温玄玲 陈绍杰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6-162,共7页
基于 Mindin假定推导了考虑剪切的复合材料加筋层板的有限元列式 ,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筋间基板含嵌入分层以及筋与基板连接处含穿透分层的加筋层合板在受压缩载荷情况下的屈曲模式和临界力。本文所给出的有限元方法及结论对从事复合材... 基于 Mindin假定推导了考虑剪切的复合材料加筋层板的有限元列式 ,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筋间基板含嵌入分层以及筋与基板连接处含穿透分层的加筋层合板在受压缩载荷情况下的屈曲模式和临界力。本文所给出的有限元方法及结论对从事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工程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加筋层合板 分层损伤 屈曲性态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MI-St-AN耐热改性剂的合成及与PVC的共混发泡 被引量:3
9
作者 马莉娜 齐暑华 +3 位作者 程博 何栋 邱华 尚磊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6-89,共4页
采用悬浮共聚合法制备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PhMI-St-AN)三元共聚物耐热改性剂,将其与聚氯乙烯(PVC)共混通过模压发泡制备了PVC/PhMI-St-AN泡沫塑料。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手段对PhMI-St-AN三元共聚物... 采用悬浮共聚合法制备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PhMI-St-AN)三元共聚物耐热改性剂,将其与聚氯乙烯(PVC)共混通过模压发泡制备了PVC/PhMI-St-AN泡沫塑料。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手段对PhMI-St-AN三元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共聚物组成对三元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其与PVC相容性的影响,考察了PVC/PhMI-St-AN泡沫塑料的热尺寸稳定性和吸水性。结果表明,PhMI-St-AN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其Tg随PhMI含量的增加而提高,PhMI-St-AN三元共聚物提高了PVC/PhMI-St-AN泡沫塑料的热尺寸稳定性,降低了吸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 悬浮共聚合 PVC泡沫塑料 耐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莉娜 齐暑华 +2 位作者 程博 杨莎 尚磊 《粘接》 CAS 2014年第1期75-80,共6页
综述了国内外纳米材料改性环氧树脂(EP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不同纳米材料对E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电磁性能等的影响。重点介绍了碳纳米管和无机纳米粒子如蒙脱土、TiO2、SiO2、Al2O2等对EP的改性。探讨了纳米材料在改性EP时存在的... 综述了国内外纳米材料改性环氧树脂(EP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不同纳米材料对E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电磁性能等的影响。重点介绍了碳纳米管和无机纳米粒子如蒙脱土、TiO2、SiO2、Al2O2等对EP的改性。探讨了纳米材料在改性EP时存在的问题,并对纳米材料改性EP的趋势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环氧树脂(EP) 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溶液中20Cr9Ni5Co14不锈钢电化学腐蚀行为 被引量:2
11
作者 文陈 许广兴 +1 位作者 樊立伟 陈亚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9-822,837,共5页
采用电化学极化技术(动电位极化技术、线性极化技术和循环极化技术)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不同条件下20Cr9Ni5Co14超高强度不锈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并采用扫描电镜对极化后腐蚀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0Cr9Ni5Co14钢在3.5%(质量分数)Na... 采用电化学极化技术(动电位极化技术、线性极化技术和循环极化技术)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不同条件下20Cr9Ni5Co14超高强度不锈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并采用扫描电镜对极化后腐蚀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0Cr9Ni5Co14钢在3.5%(质量分数)Na Cl溶液中出现钝化.随着Na Cl浓度的升高,钝化现象消失,而自腐蚀电流密度从8.223×10-7A/cm2减小至1.129×10-7A/cm2;随着p H值的降低,20Cr9Ni5Co14钢的致钝电位和过钝化电位增加.在p H值高于3时,腐蚀产物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导致反应步骤成为控制步骤.而当p H值降低到2时,腐蚀产物溶解速度很快,金属界面发生腐蚀速率很大,浓差极化成为了控制步骤.对腐蚀形貌研究表明,20Cr9Ni5Co14钢在极化过程中出现点腐蚀,导致了材料的耐腐蚀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极化 交流阻抗 20Cr9Ni5Co14 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热耦合SP+模型及其参数化简 被引量:6
12
作者 吕超 郑君 +3 位作者 罗伟林 王立欣 张波 聂学伟 《电源学报》 CSCD 2015年第3期28-35,共8页
为了更加准确便捷地研究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健康状态,提出了一种热耦合SP+模型。首先,在单粒子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液相扩散作用和电池温度的描述;然后,针对模型参数过多、不易应用的问题,进行参数化简融合,并保留了其清晰的物理含义;最后... 为了更加准确便捷地研究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健康状态,提出了一种热耦合SP+模型。首先,在单粒子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液相扩散作用和电池温度的描述;然后,针对模型参数过多、不易应用的问题,进行参数化简融合,并保留了其清晰的物理含义;最后,对该模型进行不同工况下端电压、容量和表面温度的验证。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有很高的仿真精度。热耦合SP+模型的提出使锂离子电化学模型的表达形式和计算过程得到了简化,增加了热行为的仿真,为电化学模型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单粒子模型 参数化简 热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2EE构造电子商务平台 被引量:2
13
作者 邱虹坤 金颖 +1 位作者 索世文 邓扬晨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6-48,共3页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开发平台已不能满足企业应用开发迅猛增加的需要。J2EE是一种适应企业级应用开发的体系结构 ,它为企业级应用开发提供了一个可扩展的解决方案。文中阐述了J2EE的多层体系结构、组件模型以及主要技术 ,并...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开发平台已不能满足企业应用开发迅猛增加的需要。J2EE是一种适应企业级应用开发的体系结构 ,它为企业级应用开发提供了一个可扩展的解决方案。文中阐述了J2EE的多层体系结构、组件模型以及主要技术 ,并分析了基于J2EE、采用多层体系结构、分布式组件技术的电子商务应用的优点。最后 ,提出了一套综合运用J2EE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2EE JSP EJB组件 电子商务 多层体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微型飞行器惯性特性的复摆法
14
作者 袁昌盛 宋笔锋 李明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U09期120-123,共4页
讨论了测量微型飞行器转动惯量和惯性积的一种方法。利用改进的复摆法,通过测量复摆在不同摆长和不同相对角度下的摆动周期,推算微型飞机的质心位置、转动惯量、惯性主轴位置和惯性积。文中给出了详细的推导过程和测量机构的原理设计。
关键词 测量 微型飞行器 转动惯量 复摆法 质心位置 飞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薄板动态响应特性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张宇飞 金基铎 施荣明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7-10,共4页
本文对两端固定的弯曲薄板在其支承简谐运动激励下的振动特性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 ,重点考察了在不同的初始曲率下激振频率ω的变化对弯曲薄板振动响应形态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 。
关键词 弯曲薄板 振动 混沌 简谐激励 飞机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营制药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16
作者 朱民田 邓扬晨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6年第4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制药行业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板凹腔结构的超燃燃烧室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浩 方祥军 +1 位作者 林鹏 王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55-2561,共7页
为探究基于支板凹腔结构的超燃燃烧室性能,在超声速来流条件下,采用带中心支板且凹腔长高比为7.5的三维超燃燃烧室模型,针对支板阻塞比、扩张段扩张角、不同燃料喷射方式以及不同燃料当量比对燃烧室相关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 为探究基于支板凹腔结构的超燃燃烧室性能,在超声速来流条件下,采用带中心支板且凹腔长高比为7.5的三维超燃燃烧室模型,针对支板阻塞比、扩张段扩张角、不同燃料喷射方式以及不同燃料当量比对燃烧室相关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发现:支板阻塞比会对隔离段内的激波分布以及支板后缘速度分布产生明显影响,而扩张段扩张角会影响超声气流在燃烧室出口的膨胀状态;采用壁面以及中心喷注支板同时喷油方式在保持高燃烧效率的同时会扩大整个燃烧室的燃烧区域;当采用单独壁面喷油方式时,凹腔内静温分布会随着当量比的变化发生相应的改变,同时会在当量比为0.51~0.74时达到相对较高的燃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燃烧室 中心喷注支板 凹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复合材料易碎盖定向分离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志彬 王新峰 周光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3-808,共6页
研究了复合材料易碎盖分离体定向抛出的策略。通过改变局部薄弱区搭接厚度和保持部分分离体与法兰边不刻断两种方式控制薄弱区强度,设计了4种不同薄弱区结构分布形式的复合材料易碎盖。对于薄弱区采用了可失效的弹塑性本构建立了不同薄... 研究了复合材料易碎盖分离体定向抛出的策略。通过改变局部薄弱区搭接厚度和保持部分分离体与法兰边不刻断两种方式控制薄弱区强度,设计了4种不同薄弱区结构分布形式的复合材料易碎盖。对于薄弱区采用了可失效的弹塑性本构建立了不同薄弱区结构分布形式的复合材料易碎盖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冲破过程的数值仿真。根据数值仿真结果制作了其中两种结构形式的易碎盖并进行了模拟冲破试验。计算与试验结果表明了通过改变薄弱区的强度实现圆形复合材料易碎盖侧抛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易碎盖 定向分离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层压板稳态湿度场及应力场分析
19
作者 王全荣 成万植 +2 位作者 孙延波 陈浩然 息志臣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B616-B619,共4页
1.前言 复合材料湿热效应问题一直困惑着设计人员。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发表大量有关复合材料湿热效应的文献。近年来仍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资料,但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的资料不多见。本文提供的复合材料层压板稳态湿度场及应力场分析方法... 1.前言 复合材料湿热效应问题一直困惑着设计人员。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发表大量有关复合材料湿热效应的文献。近年来仍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资料,但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的资料不多见。本文提供的复合材料层压板稳态湿度场及应力场分析方法,向工程实用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稳态 湿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通过ADS/INS系统估算风速的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骏 范彦铭 郑伟 《飞机设计》 2020年第2期11-15,共5页
大气风场对飞行器的飞行姿态稳定和飞行参数测量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对风场进行相对准确的估算,在飞行控制理论研究领域和工程应用领域内均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主要根据大气数据系统和惯导系统提供的数据,从理论上推导出一种较为简... 大气风场对飞行器的飞行姿态稳定和飞行参数测量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对风场进行相对准确的估算,在飞行控制理论研究领域和工程应用领域内均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主要根据大气数据系统和惯导系统提供的数据,从理论上推导出一种较为简易实时的估算风场的方法,并通过Matlab进行仿真验证,证明了该种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最后得出一种数据准确性较高,并能够应用在实际工程实践上的估算大气风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估算风场 ANS/INS系统融合 MATLAB仿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