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沈阳地区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爽 王雪峰 +2 位作者 张月馨 陈静 王改梅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1期85-89,共5页
目的总结2021年1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沈阳地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21年1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3206例,取患儿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RT-PCR法检测常见的10种呼吸道病毒,取患儿... 目的总结2021年1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沈阳地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21年1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3206例,取患儿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RT-PCR法检测常见的10种呼吸道病毒,取患儿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EB病毒(EBV)抗体。结果3206例患儿中至少1种呼吸道病毒阳性率55.65%,病原体分布情况依次为乙型流感病毒(Infb)感染18.53%、合胞病毒(RSV)感染12.45%、鼻病毒(HRV)感染9.01%、甲型流感病毒(Infa)感染6.14%、偏肺病毒(HMPV)感染5.68%、EBV感染3.59%、副流感病毒(HPIV)感染2.40%、腺病毒(HADV)感染1.59%、冠状病毒(HCOV)感染0.90%、博卡病毒(BoV)感染0.47%。与其他季节比较,冬季Infb感染阳性率高,春冬季RSV感染阳性率高,夏季HRV、Infa及HMPV感染阳性率高(P均<0.05)。不同性别、年龄ARTI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2021年1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间沈阳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以Infb、RSV、HRV、Infa、HMPV感染为主。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季节有关,Infb感染主要集中在冬季,RSV感染主要集中在冬春季,HRV感染主要集中在夏秋季,Infa感染主要集中在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 急性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缺铁性贫血与维生素A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高健 李玢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0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缺铁性贫血与维生素A营养状况的相关性,为此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经临床确诊的缺铁性贫血患儿(6个月~14岁),将其作为贫血组,另选取同期接受检查查体的同年龄段健康儿童60例,将其... 目的探讨儿童缺铁性贫血与维生素A营养状况的相关性,为此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经临床确诊的缺铁性贫血患儿(6个月~14岁),将其作为贫血组,另选取同期接受检查查体的同年龄段健康儿童6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维生素A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贫血组血清维生素A含量(0.90±0.33)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7±0.31)μmol/L(P<0.05)。轻度贫血组(1.01±0.27)μmol/L明显高于中度(0.94±0.32)μmol/L、重度(0.83±0.35)μmol/L(P<0.05),而中、重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贫血组血清维生素A正常者占比(25.00%)低于对照组(81.67%),P<0.05;轻度贫血组正常者占比(43.33%)高于中度(9.52%)、重组(0)贫血组,P<0.05。结论儿童缺铁性贫血与维生素A营养状况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儿童 维生素A 相关性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锌制剂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预防腹泻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9
3
作者 曲华 李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0-942,共3页
目的 探讨锌硒制剂及葡萄糖酸锌两锌制剂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及预防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6个月~3岁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74例... 目的 探讨锌硒制剂及葡萄糖酸锌两锌制剂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及预防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6个月~3岁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74例和治疗组74例.两组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调整饮食、保护胃肠黏膜、微生态制剂、口服低渗补液盐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葡萄糖酸锌治疗,治疗组给予锌硒制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再次腹泻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显效36例(48.6%),有效32例(43.3%),无效6例(8.1%);治疗组显效40例(54.1%),有效30例(40.5%),无效4例(5.4%).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680,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发热、呕吐及腹泻消失时间[(2.58±1.05)d,(1.85±0.83)d,(3.24±0.94)d]均短于对照组[(3.16±0.89)d,(2.67±1.16)d,(4.13±0.99)d](P<0.05);治疗3个月时随访,治疗组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8%(5/74)与24.3%(18/74),χ2=7.413,P<0.05].结论 锌制剂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显著,锌硒制剂在缓解临床症状及预防未来3个月的腹泻复发方面优于葡萄糖酸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抗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仰俯卧位对早产儿肺炎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诗萌 薛辛东 阎虹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6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仰俯卧位对早产儿肺炎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美国BicoreCP-100新生儿肺功能仪分别对30名不吸氧组(SaO2≥90%)和18名吸氧组(SaO2<90%)早产儿肺炎患儿的肺功能值进行检测。结果不吸氧组患儿俯卧位呼吸频率明显低于仰卧位(... 目的探讨仰俯卧位对早产儿肺炎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美国BicoreCP-100新生儿肺功能仪分别对30名不吸氧组(SaO2≥90%)和18名吸氧组(SaO2<90%)早产儿肺炎患儿的肺功能值进行检测。结果不吸氧组患儿俯卧位呼吸频率明显低于仰卧位(43.4±10.2v49.8±11.7);俯卧位潮气量明显高于仰卧位(3.11±0.92v2.48±0.77ml/kg);俯卧位气道阻力明显低于仰卧位(98.6±50.1v117.4±41.5cmH2O/L/s,);俯卧位动态肺顺应性明显高于仰卧位(1.115±0.401v0.914±0.48ml/cmH2O/kg);俯卧位呼吸功明显高于仰卧位(8.0±3.8v5.9±2.7gmcm/kg)。吸氧组患儿俯卧位呼吸频率明显低于仰卧位(52.7±10.2v56.1±12.4);潮气量明显高于仰卧位(2.13±0.42v1.79±0.66ml/kg);俯卧位气道阻力明显低于仰卧位(290.4±107.0v319.1±104.1cmH2O/L/s);俯卧位动态肺顺应性明显高于仰卧位(0.562±0.192v0.488±0.217ml/cmH2O/kg);俯卧位呼吸功明显高于仰卧位(10.1±4.7v7.3±3.4gmcm/kg)。结论无论吸氧与否俯卧位均可提高患儿的潮气量、动态肺顺应性和呼吸功,降低呼吸频率和气道阻力,俯卧位为早产儿肺炎患儿的适宜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肺炎 体位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5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曹美玲 刘颖 +3 位作者 吴红敏 王雪峰 穆亚萍 魏克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年第2期100-101,共2页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婴儿巨细胞病毒性(CMV)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1例患儿按入院时间次序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5mg/kg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每次5mL...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婴儿巨细胞病毒性(CMV)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1例患儿按入院时间次序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5mg/kg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每次5mL,每日3次,连用14d。两组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黄疸、肝脾增大等临床表现;血巨细胞病毒抗体IgM、尿巨细胞病毒DNA拷贝数、肝功: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BIL与DBIL、ALT与AST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尿CMV-DNA转阴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CMV-IgM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CMV肝炎在退黄、降酶、保肝、病毒转阴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应用 肝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更昔洛韦/治疗应用 巨细胞病毒感染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纳洛酮对重症肺炎患儿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孙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14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纳洛酮对重症肺炎患儿IL-6、IL-10、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纳洛酮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早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纳洛酮对重症肺炎患儿IL-6、IL-10、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纳洛酮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 d,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4.00%(χ^(2)=4.336,P=0.037);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口唇青紫消失时间、呼吸急促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心动过速消失时间、肝脏增大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P <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00%,低于对照组的32.00%(χ^(2)=4.574,P=0.032)。结论早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纳洛酮可有效缓解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小儿 多巴胺 纳洛酮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信号传导分子与婴幼儿轻度轮状病毒性肠炎伴良性惊厥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瑞丹 李娜 +2 位作者 穆亚平 王爽 李论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5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及硫化氢(H_2S)水平的变化与婴幼儿轻度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4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确诊为轻度轮状病毒性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5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单纯...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及硫化氢(H_2S)水平的变化与婴幼儿轻度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4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确诊为轻度轮状病毒性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5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单纯轻度轮状病毒肠炎患儿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常规实验室检查、NO、NOS、H_2S变化及观察组的惊厥特点。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常规实验室检查及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NO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H_2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的发生与NO水平无关,与NOS、H_2S水平有关,提示可以通过血清中NOS和H_2S水平变化预测轻度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良性惊厥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性肠炎 良性惊厥 血清一氧化氮 血清一氧化氮合酶 血清硫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肺炎患儿实施气管内吸痰护理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丽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0期247-248,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患儿实施气管内吸痰护理的有效性。方法 90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一般的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儿则接受气管内吸痰的全面护理,护理完成后,对两...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患儿实施气管内吸痰护理的有效性。方法 90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一般的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儿则接受气管内吸痰的全面护理,护理完成后,对两组护理手段的有效性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显效34例(68.00%),有效15例(30.00%),无效1例(2.00%),其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患儿显效25例(62.50%),有效11例(27.50%),无效4例(10.00%),其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患儿实施气管内吸痰护理的有效性较高,对其预后质量以及临床疗效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具有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 气管内吸痰护理 临床护理 护理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鸢尾素和热休克蛋白70水平与特发性癫痫患儿认知功能及发作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于静 康健 +1 位作者 李立杰 曹映华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第9期39-44,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鸢尾素、热休克蛋白70水平与特发性癫痫患儿认知功能及发作控制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溪市中心医院儿科就诊的150例特发性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后发作控制情况将其分作完全控制组(n=117例)和... 目的 探讨血清鸢尾素、热休克蛋白70水平与特发性癫痫患儿认知功能及发作控制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溪市中心医院儿科就诊的150例特发性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后发作控制情况将其分作完全控制组(n=117例)和未完全控制组(n=33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鸢尾素、热休克蛋白70水平的差异,并通过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WISC-Ⅳ)对患儿认知功能进行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血清鸢尾素、热休克蛋白70水平与特发性癫痫患儿发作控制的关系。结果 未完全控制组血清鸢尾素水平均低于完全控制组和对照组,且完全控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296、21.872、9.426,P<0.05);而未完全控制组血清热休克蛋白70水平均高于完全控制组和对照组,且完全控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378、22.851、11.298,P<0.05)。完全控制组WISC-Ⅳ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未完全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6~6.637,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特发性癫痫患儿的血清鸢尾素水平与WISC-Ⅳ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317~0.478,P<0.05),而热休克蛋白70水平与WISC-Ⅳ各维度评分均呈负相关(r=-0.567~-0.48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鸢尾素水平降低、热休克蛋白70水平升高,以及发作类型为全面性、首次脑电图异常、有相关疾病家族史均是特发性癫痫患儿发作控制的显著影响因素(Waldχ^(2)值分别为10.328、14.651、6.255、7.204、8.495,P<0.05)。结论 特发性癫痫患儿认知功能损害及发作控制效果差与血清鸢尾素降低和热休克蛋白70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素 热休克蛋白70 认知功能损害 发作控制 特发性癫痫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玲 《当代医学》 2022年第4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82例心律失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普罗帕酮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研究组在... 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82例心律失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普罗帕酮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胺碘酮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甲状腺激素水平、24 h动态心电图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T_(3)显著低于干预前,T_(4)、TSH显著高于干预前,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室性早搏、短阵室速的发作次数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研究组T_(3)显著低于对照组,T_(4)、TSH显著高于对照组,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室性早搏、短阵室速的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有助于提高小儿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能平稳心率,对甲状腺功能影响较小,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胺碘酮 酒石酸美托洛尔 小儿心律失常 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对诊断小儿肠炎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诊断小儿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24例肠炎患儿,根据疾病类型分为细菌组(56例,细菌性肠炎)和病毒组(168例,病毒性肠炎)。比较两组患儿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外...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诊断小儿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24例肠炎患儿,根据疾病类型分为细菌组(56例,细菌性肠炎)和病毒组(168例,病毒性肠炎)。比较两组患儿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比例(N%)水平;比较病毒组患儿中PCT阳性和PCT阴性患儿血清CRP、SAA、外周血WBC、N%、pH、HCO3^-、Na^+、K^+、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细菌组血清CRP(38.33±41.31)mg/L、SAA(152.88±82.02)mg/L及外周血WBC(12.36±15.65)×10^9/L均明显高于病毒组的(6.69±10.03)mg/L、(69.07±84.75)mg/L、血WBC(8.93±4.05)×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血清PCT(0.54±0.88)g/L及外周血N%(54.52±16.42)%略低于病毒组的(0.60±1.49)g/L、(59.59±19.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有28例患儿PCT呈阳性,其余140例呈为PCT阴性;PCT阳性患儿SAA(132.19±100.19)mg/L明显高于PCT阴性患儿的(56.45±75.6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阳性患儿K^+水平(3.56±0.47)mmol/L低于PCT阴性患儿的(3.86±0.5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T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的CRP、WBC、N%、pH、HCO3^-、Na^+、CK-MB、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应用血清PCT不能鉴别轻症细菌性肠炎和病毒性肠炎,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PCT水平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联性,但K^+水平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炎 降钙素原 血清钾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过敏性紫癜17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姜威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04-104,共1页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肺炎支原体 血清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儿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玲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16期12-13,16,共3页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免疫因...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免疫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IgA和IgG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D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改善免疫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奥卡西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奥卡西平 癫痫 免疫因子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分析
14
作者 王杨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6例BIC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发病年龄、惊厥临床表现、实验室化验检查结果以及预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BIC... 目的总结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6例BIC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发病年龄、惊厥临床表现、实验室化验检查结果以及预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BICE患儿均为急性起病,75.00%年龄处于1~2岁,62.50%首次惊厥发作时间为发病1~3 d,66.07%惊厥持续时间<3 min,76.78%1个病程中抽搐次数为1~2次;不同年龄段、首次发病惊厥时间、惊厥持续时间、1次发病中的抽搐次数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善粪便检查病例中轮状病毒阳性占比54.35%,完善视频脑电图病例中,仅有5例出现轻微异常,其余均为正常。67.86%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在31例完善微量元素患儿中54.84%血钙水平有所下降。患儿预后良好,出院随访过程中未再出现惊厥发作,异常脑电图复查均恢复正常。结论BICE为婴幼儿时期常见良性惊厥,1次病程中抽搐次数多为1~2次,惊厥持续时间短,预后良好。BICE发病机制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大部分患儿出现心肌损害以及部分存在血钙水平下降,治疗期间需积极针对性治疗,减少惊厥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良性惊厥 胃肠炎 轮状病毒 血钙 心肌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脑性瘫痪的中医体质特点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泽 张君 +1 位作者 关丽君 穆亚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4-496,共3页
脑性瘫痪是由多种因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为瘫痪的疾病,主要症状为运动障碍、姿势异常、感觉异常、语言能力和智力的异常。病因主要有产前的先天性感染、缺氧、中毒、接触... 脑性瘫痪是由多种因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为瘫痪的疾病,主要症状为运动障碍、姿势异常、感觉异常、语言能力和智力的异常。病因主要有产前的先天性感染、缺氧、中毒、接触放射线、孕妇营养不良或疾病及遗传因素引起的脑发育不良或脑发育畸形;或产时的早产、过期产、多胎、低体重及产伤等因素导致胎儿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损伤;或产后高胆红素血症,失血、感染或其他疾病导致颅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性瘫痪 中医体质 血缺氧 过期产 脑发育畸形 中枢性运动 脑实质损害 先天性感染 非进行性 颅脑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