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沈阳市某三甲医院手外科患者的伤口及脓液标本细菌耐药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礼宁 张翀 +1 位作者 王宁 王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分析我院2020年手外科患者伤口、脓液标本来源细菌分布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对标本来源细菌的药敏数据进行分析,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读,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手外... 目的分析我院2020年手外科患者伤口、脓液标本来源细菌分布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对标本来源细菌的药敏数据进行分析,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读,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手外科2020年共分离伤口及脓液来源细菌811株,分离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6%)、铜绿假单胞菌(11.0%)、鲍曼不动杆菌(10.0%)、奇异变形杆菌(8.8%)、阴沟肠杆菌(7.3%)。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萄菌(MRSA)的检出率为12.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77.8%,未发现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检出率较低,仅检测出15株;肠杆菌目细菌中,分离前两位的是奇异变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四代头孢较三代头孢耐药率低,对酶抑制剂抗生素耐药性更低,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均<3.0%。大肠埃希菌在肠杆菌目细菌中仅占第三位,对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部分耐药率甚至>85%以上,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的敏感性最高,均为100%;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11.0%)、鲍曼不动杆菌(10.0%)最常见,在手外科伤口及脓液分离所有细菌中排名位于第二、第三位,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较好,仅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高(>80%),其次是庆大霉素42.5%,对其他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30%。而鲍曼不动杆菌的总体耐药率要高于铜绿假单胞菌,仅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25%,对其他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40~70%,分离的1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均较低(<20%)。结论手外科患者伤口及脓肿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为主,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应定期监测伤口及脓液来源细菌的耐药性变迁,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临床经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 脓液 细菌 耐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慧敏 王艳 +1 位作者 张晔 朱松波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3-57,共5页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近年来国际临床医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1],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临床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的概念正在发生巨大转变.临床医疗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改变.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变是二十一世纪临床医学...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近年来国际临床医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1],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临床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的概念正在发生巨大转变.临床医疗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改变.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变是二十一世纪临床医学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循证医学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各个方面[2,3],产生了诸如循证医学、循证检验医学、循证诊断、循证决策、循证内科、循证外科等.本文在此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循证检验医学 临床医学 概念 评价标准 现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某三甲医院念珠菌感染病原学监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毅敏 耿大升 +3 位作者 李新鸣 刘光焱 金慧 张家鑫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8期12-17,共6页
目的了解东北地区医院内念珠菌感染病原谱和临床分布特征,为预防本地区医院内真菌感染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真菌的各类标本。标本使用沙保氏培养基和念珠菌显色培养... 目的了解东北地区医院内念珠菌感染病原谱和临床分布特征,为预防本地区医院内真菌感染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真菌的各类标本。标本使用沙保氏培养基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革兰染色初步筛选,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送检各类标本有259例为念珠菌阳性结果,其中白色念珠菌检出最高(52.51%),其次为热带念珠菌(18.15%)和光滑念珠菌(16.60%)。不同临床病区念珠菌检出率不同,重症医学科(52.51%)、呼吸重症监护室(18.92%)和呼吸科(17.37%)最高。念珠菌检出最高的标本分别为痰液(50.19%)、便(26.25%)和尿液(17.76%)。212名念珠菌阳性患者中60岁及以上占95.75%。结论院内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重症医学科和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检出念珠菌最多,呼吸道最易被念珠菌侵袭,老年人为易感人群。临床应持续对住院患者进行病原学监测,结合院内念珠菌感染的地域特点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医院感染 感染率 病原谱 临床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孙京佳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3期41-42,共2页
目的对儿科患者进行细菌性感染类疾病检测时采用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法,探究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法在儿科患者细菌性感染类疾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儿科患者按照所患疾病分为两... 目的对儿科患者进行细菌性感染类疾病检测时采用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法,探究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法在儿科患者细菌性感染类疾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儿科患者按照所患疾病分为两组,细菌性感染患者为A组,A组患者有68例,病毒性感染患者为B组,B组患者有62例,对两组患者使用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法进行血液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发现A组患儿白细胞阳性率是92.45%,B组患儿白细胞阳性率是14.65%;A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阳性率是87.32%,B组患儿C反应蛋白阳性率是13.76%。结论使用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法可以有效的分辨出患儿所患疾病的类型,帮助医师更好的进行临床治疗,减少药物滥用,是一种高效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 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β2-微球蛋白与血糖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邓金桂 李祎博 +1 位作者 孟斐 董振华 《当代医学》 2021年第7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β2-微球蛋白(β2-MG)、血糖联合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依据患者是否合并早期肾损伤分为糖尿病组(n=30)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组(n=30),同期纳入健... 目的探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β2-微球蛋白(β2-MG)、血糖联合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依据患者是否合并早期肾损伤分为糖尿病组(n=30)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组(n=30),同期纳入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3组受检者均检查β2-微球蛋白与血糖指标水平;分析联合诊断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β2-MG指标、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组β2-MG水平高于糖尿病组、对照组(P<0.05);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组与糖尿病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2-MG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93.33%、准确度为91.67%;空腹血糖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敏感度为73.33%、特异度为80.00%、准确度为76.67%;联合诊断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6.67%、准确度为98.33%;β2-MG与空腹血糖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度高于单独指标诊断。β2-MG和空腹血糖联合诊断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Kappa=0.967)明显优于β2-MG检测法(Kappa=0.833)与空腹血糖法(Kappa=0.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腹血糖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存在中等相关性;β2-MG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存在强相关性;联合检测β2-MG与空腹血糖指标水平有助于及早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Β2-微球蛋白 空腹血糖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诊断中采用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的效果差异 被引量:8
6
作者 邓金桂 李祎博 +1 位作者 孟斐 董振华 《当代医学》 2021年第8期138-140,共3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DM)诊断中采用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156例疑似DM患者,分别行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比较两种方式的检验效果。结果生化检验2 h PBG水平为(11.86±0.78)mmol/L,显著高于... 目的分析糖尿病(DM)诊断中采用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156例疑似DM患者,分别行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比较两种方式的检验效果。结果生化检验2 h PBG水平为(11.86±0.78)mmol/L,显著高于正常范围(P<0.05)。常规检验的尿糖水平为(175.24±5.34)mg/dL,显著高于正常范围(P<0.05)。以出院诊断报告单为金标准,156例疑似DM患者中有150例患者诊断为DM,6例患者为非DM患者。生化检验的诊断准确率为98.07%,敏感度为98.67%,特异度为83.33%;常规检验分别为90.38%、93.33%和1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对于疑似DM的检验指标水平接近于常规检验,但生化检验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诊断满意度理想,具有更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诊断 生化检验 常规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筛过敏原检测在儿科过敏性哮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宋继英 黎明新 +3 位作者 徐秀艳 刘丹秋 王岑 岳金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在儿科过敏性哮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德国Mediwiss Analytic Gmb H公司提供的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采用免疫印迹法对512例儿科过敏性哮喘患儿的过敏原进行体外检测。结果512例患儿的血清检测结果显示,... 目的探讨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在儿科过敏性哮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德国Mediwiss Analytic Gmb H公司提供的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采用免疫印迹法对512例儿科过敏性哮喘患儿的过敏原进行体外检测。结果512例患儿的血清检测结果显示,T-Ig E阳性393例,比例为76.8%,而特异性Ig E阳性253例,比例为49.4%;其中,吸入性过敏原阳性高于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结论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可有效测定过敏原,让患儿避免对过敏原的接触,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该系统应用于儿科临床,可对过敏性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特异性IGE 总IGE 儿科 过敏性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检验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刘丹秋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31期148-149,共2页
目的分析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执行常规血液标本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强临床免疫检验之前、检验当中、检验... 目的分析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执行常规血液标本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强临床免疫检验之前、检验当中、检验后的质量,各组45例。分析两组检验科室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C肽,血清胰岛素,Ca199、Ca125、甲状腺功能检验、INS、IAb、AFP、β-HCG变异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控制免疫检验质量的措施,有利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可靠性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外科患者伤口分泌物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宁 于宁 王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4年第4期432-434,共3页
目的:对本院手外科患者伤口分泌物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有利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5月本院手外科患者伤口分泌物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本组823份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培养出致病菌... 目的:对本院手外科患者伤口分泌物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有利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5月本院手外科患者伤口分泌物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本组823份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培养出致病菌542份,阳性率为66%,共检测出致病菌株602株,其中包括一份标本有两种以上致病菌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374株,占62%,革兰氏阳性球菌187株,占31%,真菌41株,占7%。革兰氏阴性杆菌前几位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45%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对很多抗生素耐药。28%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耐甲氧西林菌株,没有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结论本院手外科患者伤口分泌物标本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耐药问题比较严重,应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给予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分泌物 耐药性 手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常规检验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丹丹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年第6期594-596,共3页
目的观察尿常规检验在小儿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 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急性阑尾炎患儿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测展开病症鉴别,观察组以尿常规检验展开病症鉴别... 目的观察尿常规检验在小儿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 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急性阑尾炎患儿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测展开病症鉴别,观察组以尿常规检验展开病症鉴别,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83例患儿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测后,均证实为急性阑尾炎。观察组正确检出率为92.86%(39/42),高于对照组73.17%(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尿常规检验对急性阑尾炎患儿实施疾病鉴别,能取得较高正确率,值得临床推荐、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尿常规检验 鉴别 价值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9枸橼酸钠抗凝剂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钦 李冰 《黑龙江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323-1325,共3页
目的:探讨1:49枸橼酸钠抗凝剂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间的100份正常输血检验标本,分别采用1:49枸橼酸钠、肝素钠以及EDTA-K2抗凝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并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聚凝胺法交叉配血... 目的:探讨1:49枸橼酸钠抗凝剂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间的100份正常输血检验标本,分别采用1:49枸橼酸钠、肝素钠以及EDTA-K2抗凝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并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聚凝胺法交叉配血,全面检测上述抗凝剂对交叉配血结果的影响。另外,选取艾滋病抗体(HIV)、梅毒抗体(TP)、丙肝抗体(HCV)以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各30例阳性标本,观察化学发光法检查下,1:49枸橼酸钠抗凝管对上述4种阳性标本的影响。结果:经对不同浓度的枸橼酸钠抗凝剂的筛选,1:49枸橼酸钠抗凝管抗凝效果最佳;且对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结果无明显影响;同时,1:49枸椽酸钠抗凝与不抗凝采血管对HIV、TP、HCV及HBsAg各检测结果相近,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临床采用1:49枸橼酸钠抗凝剂既可以全面提升临床交叉配血、输血前检查效率,同时,也具有检测准确性高、检测时间短的优势;故1:49枸橼酸钠抗凝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检验 1 49枸橼酸钠抗凝剂 交叉配血 抗体筛查 输血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宁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究临床上使用血清学快速检验(Rapid serological test,RST)以及快速微生物培养(Microbial rapid detection,MRD)对小儿性的肺炎支原体进行检测以及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的98例感染肺炎支原体的... 目的探究临床上使用血清学快速检验(Rapid serological test,RST)以及快速微生物培养(Microbial rapid detection,MRD)对小儿性的肺炎支原体进行检测以及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的98例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使用RST和MRD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然后对两种检验结果以及阳性率作出比较分析。结果 98例患儿均进行了MP-Ig M(免疫球蛋白)检查,结果阳性患儿80例,阳性率为81.63%,细菌培养的支原体阳性患儿7例,痰培养阳性患儿18例。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儿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查,结果发现,4~9岁的患儿,其检测阳性率要显著高于其他年纪的患儿,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ST以及MRD能够诊断早期的小儿性支原体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而血清学检查相对于微生物培养检查来说,敏感性更高,阳性率也更高,临床上,对于小儿的支原体检查中,快速的血清学检查是检验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方法,为临床上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 小儿肺炎 快速检验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验对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意义分析
13
作者 邓金桂 李祎博 +1 位作者 孟斐 董振华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6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验对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20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统一进行联合检验,比较两组血液学指标检查结果,分... 目的探讨联合检验对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20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统一进行联合检验,比较两组血液学指标检查结果,分析联合检验对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意义。结果观察组RDW、Hb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CV水平、RBC脆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与Hb电泳联合、MCV与RBC脆性联合及Hb电泳与RBC脆性联合的串联试验灵敏度较高,其并联试验的特异度较高。结论联合检验有助于提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检验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外科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4
作者 杨爽 王宇 杨立夫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4年第1期69-70,74,共3页
目的:调查2009-2012年我院手外科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统计我院2009-2012年手外科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情况,将鲍曼不动杆菌采用MIC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2年手外科共... 目的:调查2009-2012年我院手外科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统计我院2009-2012年手外科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情况,将鲍曼不动杆菌采用MIC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2年手外科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57株,该菌株从2009-2012年在手外科从无到有,耐药率逐年增高,且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结论我院手外科鲍曼不动杆菌的数量和分布应引起临床的重视,其耐药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临床应加强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科 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3株手外科伤口标本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礼宁 许蕙 +2 位作者 冯秉华 王维俊 王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508-510,共3页
目的对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手外科患者伤口及脓液标本中的1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选择合理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来源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20年手外科患者伤口及脓液标本的1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应... 目的对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手外科患者伤口及脓液标本中的1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选择合理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来源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20年手外科患者伤口及脓液标本的1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2020年手外科共分离伤口及脓液来源细菌811株,其中位居第一位的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143株(17.6%),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12.6%,未发现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结论手外科患者伤口及脓肿感染创面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较高,是手外科最主要的致病菌之一。MRSA的检出率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目前低于全国多家医院,说明手外科在控制和限制使用抗生素方面做的较好,要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控制高级别抗生素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1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基因序列分析
16
作者 李茁 关琪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36-137,176,共3页
目的 :对 2 0 0 4年我院门诊检出的 1例艾滋病感染者体内的HIV 1病毒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和亚型鉴定。方法 :从HIV 1感染者的全血标本中提取脱氧核糖核酸 (DNA)作为PCR扩增的模板 ,套式引物扩增HIV 1前病毒DNA的p17与p2 4交界部分的基因片... 目的 :对 2 0 0 4年我院门诊检出的 1例艾滋病感染者体内的HIV 1病毒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和亚型鉴定。方法 :从HIV 1感染者的全血标本中提取脱氧核糖核酸 (DNA)作为PCR扩增的模板 ,套式引物扩增HIV 1前病毒DNA的p17与p2 4交界部分的基因片断并进行测序。所测定序列与各亚型国际参考株及亚洲流行参考序列进行比较 ,确定被检标本的亚型 ,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该患HIV 1病毒属于B’亚型毒株 ,经输供血途径感染。该毒株与泰国B’亚型参考株B TH 92 92TH0 14的基因距离最为接近。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型 基因序列分析 供血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1感染 艾滋病感染者 病经 途径 参考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白佳玉 王琦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感染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将50例CRE感染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期50例未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或大肠埃希菌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CRE的感染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CRE的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40.00%),常...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感染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将50例CRE感染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期50例未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或大肠埃希菌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CRE的感染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CRE的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40.00%),常见感染科室为重症医学科(32.00%)及呼吸重症监护室(28.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多药联用、真菌类、万古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广谱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导尿管、气管插管、危重症监护室入住占比分别为68.00%、40.00%、30.00%、16.00%、42.00%、52.00%、76.00%、28.00%、78.00%、54.00%,均高于对照组的24.00%、6.00%、2.00%、2.00%、6.00%、26.00%、38.00%、6.00%、28.00%、28.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气管插管是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RE感染的易感人群是重症患者,呼吸道是常见感染部位,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气管插管是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感染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在诊断儿科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蒨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1期105-107,共3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在诊断儿科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儿科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住院患儿3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静脉血标本,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统计疾病检出率。结果360例患儿经外周... 目的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在诊断儿科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儿科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住院患儿3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静脉血标本,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统计疾病检出率。结果360例患儿经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外周血细胞形态正常占23.33%,外周血细胞形态异常占76.67%。感染96例,占26.67%;异常细胞6例,占1.67%;小细胞贫血69例,占19.17%;异型淋巴细胞数目增多105例,占29.17%。276例外周血细胞形态异常患儿主要以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腹泻等疾病为主,不同疾病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儿科疾病诊断中采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能有效鉴别临床疾病,以期作为疾病判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细胞 形态学 儿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玉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CysC)及凝血功能检验的应用。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体检的4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实施CysC及凝血功能检验,对比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CysC、血浆纤...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CysC)及凝血功能检验的应用。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体检的4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实施CysC及凝血功能检验,对比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CysC、血浆纤维蛋白(Fg)均高于对照组,且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短于对照组(P<0.05);进展型脑梗死、完全型脑梗死、对照组3组间CysC、Fg、PT、APTT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CysC及凝血功能检验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提升检出率,同时还可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清胱抑素C 凝血功能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reg/Th17比率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成伟 卢丹 +3 位作者 那妍 李岩 王本鑫 娄宪芝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35,40,共4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Treg)与Th17细胞比率的变化及其与病毒学应答和血清学应答的关系。方法应用恩替卡韦治疗27例HBe Ag阳性CHB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12、24、3...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Treg)与Th17细胞比率的变化及其与病毒学应答和血清学应答的关系。方法应用恩替卡韦治疗27例HBe Ag阳性CHB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12、24、36、48周时分别检测乙肝标志物、HBV DNA、肝功、Treg细胞频数、Th17细胞频数。选择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Treg/Th17比率在第4周开始下降,至第12周达到最低值。发生早期病毒学应答及HBe Ag消失患者的Treg/Th17比率(12周)低于未发生早期病毒学应答及HBe Ag消失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Treg/Th17比率呈动态变化,12周时Treg/Th17比率与HBe Ag消失、早期病毒学应答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疗效预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调节性T细胞 TH1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