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肥力棕壤和黑土各粒级微团聚体氮素矿化势 被引量:19
1
作者 戴晓艳 须湘成 陈恩凤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27-330,共4页
通过黑土、棕壤红壤等土壤的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土类、不同肥力的土壤其微团聚体组成不同,各粒级微团聚体的养分含量,酶活性等不同,它们随着粒级的减小而增大。为了进一步研究各粒级微团聚体对土壤肥力作用的机制,对不同肥力的棕壤和黑... 通过黑土、棕壤红壤等土壤的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土类、不同肥力的土壤其微团聚体组成不同,各粒级微团聚体的养分含量,酶活性等不同,它们随着粒级的减小而增大。为了进一步研究各粒级微团聚体对土壤肥力作用的机制,对不同肥力的棕壤和黑土的各级微团聚体的氮素矿化势进行了研究。氮素矿化势是指在无限时间内因矿化作用所能得到的矿质氮量。这部分氮是易分解有机氮。由于各土壤中易分解有机氮的化学本性相似,因此各土壤的有机氮的矿化速率常数也相近,所以氮素矿化势不仅是土壤中氮的容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黑土 微团聚体 氮素矿化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农田土壤的供钾能力 被引量:8
2
作者 常丽新 金耀青 +1 位作者 张中原 张凤英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03-107,共5页
以沈阳市东陵区草甸土、棕壤两大类农田土壤为试材,用Nelson法进行小麦耗竭试验。结果表明,耗钾两季,NP处理土壤速效钾呈现不同程度消耗,最低值达21μgg^(-1),最高值达101μgg^(-1)。相关研究得出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仍是衡量本区土壤供... 以沈阳市东陵区草甸土、棕壤两大类农田土壤为试材,用Nelson法进行小麦耗竭试验。结果表明,耗钾两季,NP处理土壤速效钾呈现不同程度消耗,最低值达21μgg^(-1),最高值达101μgg^(-1)。相关研究得出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仍是衡量本区土壤供钾水平的主要项目,小麦相对产量和相对吸钾量与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呈米氏曲线关系。根据Bray原则,土壤速效钾属缺、低、中、高的指标值分别为<42.5μgg^(-1)、42.5~58.5μgg^(-1)、58.5~116.0μgg^(-1)和>116μgg^(-1),可作为生产实践中测土施钾参数。本文还排列出供试土样供钾能力的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供钾能力 速效钾 缓效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主要旱地土壤供硅状况及土壤硅素形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兴梅 邱忠祥 刘永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37-242,共6页
东北地区主要旱地土壤有效硅(SiO2,下同)含量为黑土、褐土较高,草甸土、棕壤居中,白浆土最少;有效硅平均含量分别为605.1、577.5、357.0、271.3、149.2mg/kg土壤有效硅含量与土壤的pH及粘粒含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在一定水分... 东北地区主要旱地土壤有效硅(SiO2,下同)含量为黑土、褐土较高,草甸土、棕壤居中,白浆土最少;有效硅平均含量分别为605.1、577.5、357.0、271.3、149.2mg/kg土壤有效硅含量与土壤的pH及粘粒含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在一定水分条件下,施入土壤中的硅在0~30天内主要以植物可利用的水溶态或硅胶形态存在,在0~20天内土壤有效硅含量变化不大,20~30天趋于减少。土壤各种形态硅含量为无定形硅>活性硅>水溶性硅。有效硅含量与活性硅的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r=0.8438**,n=16),与无定形硅及水溶性硅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硅 旱地 土壤硅素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河口地区沉积物和土壤中铊的地球化学行为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淑香 董淑萍 颜文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8年第3期113-115,共3页
通过对草河口地区二道坊河沉积物和土壤中铊的分析与研究表明,该区域土壤中铊的含量高于世界与中国土壤铊含量的值;铊的富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铊在土壤和沉积物中与其相应性质关系有较大差异;在该河流沉积物的条件下,游离... 通过对草河口地区二道坊河沉积物和土壤中铊的分析与研究表明,该区域土壤中铊的含量高于世界与中国土壤铊含量的值;铊的富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铊在土壤和沉积物中与其相应性质关系有较大差异;在该河流沉积物的条件下,游离氧化锰对铊富集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沉积物 地球化学 环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堡东丘陵地造林后土壤性状变化的研究
5
作者 蒋毓蘅 史桂兰 孙效文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7-22,共6页
对辽东丘陵区腰堡乡林下的棕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后二十年左右地面就能恢复2~6cm厚完整的枯枝落叶层,控制了地表迳流的形成。土壤性状变化与邻近草被下的棕壤相比,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有的有机质量增长... 对辽东丘陵区腰堡乡林下的棕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后二十年左右地面就能恢复2~6cm厚完整的枯枝落叶层,控制了地表迳流的形成。土壤性状变化与邻近草被下的棕壤相比,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有的有机质量增长0.8倍,土壤孔性也得到改善。但是,土体浅薄、针叶林下土壤酸化(最低pH5.6)及紧实的粘淀层(最高紧实度达50kg/cm^3)是林木生长的土壤限制因素。要因土选择适宜树种发展针阔混交林,在土体的浅位著有极紧实的粘淀层,造林时应加以破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性状 有机质 土壤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重金属镉锌铅复合污染的研究 被引量:72
6
作者 宋菲 郭玉文 +5 位作者 刘孝义 陈维新 张玉龙 李军 刘玉机 金淑和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31-436,共6页
采用吸附与解吸实验及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重金属镉、锌、铅复合污染条件下,棕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规律,以及菠菜吸收重金属的特点。结果表明:棕壤对铅、锌的吸附分别符合Langmuir、Freundlich方程,对镉的吸附... 采用吸附与解吸实验及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重金属镉、锌、铅复合污染条件下,棕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规律,以及菠菜吸收重金属的特点。结果表明:棕壤对铅、锌的吸附分别符合Langmuir、Freundlich方程,对镉的吸附用Langmuir、Freundlich及Temkin方程回归都不显著。重金属被吸附后的解吸率顺序为:Zn>Cd>Pb.Pb^(2+)与吸附位结合的牢固程度较单一污染时大,而Cd^(2+)和Zn^(2+)较单一污染时小。土壤中锌含量的增加会降低菠菜对镉的吸收量。镉、锌、铅在土壤中的主要存在形态不同,菠菜对重金属的吸收受土壤中重金属存在形态的影响,这种影响较为复杂。*,生长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的作物,茎、叶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籽实中的含量[4],对于叶菜而言,地上部分重金属的累积量很大,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基于此,本文对沈阳市土壤中重金属镉、锌、铅的复合污染进行了研究。1材料与方法1.1土壤对重金属的等温吸附及解吸实验供试土样为棕壤,采样深度为10-30cm,土壤的基本性质见表1。用Cd(Ac)2·2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吸附 解吸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对施入肥料氮的固持及其动态研究 被引量:58
7
作者 韩晓日 郭鹏程 +1 位作者 陈恩凤 邹德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12-418,共7页
采集长期定位试验(14年)土壤(棕壤)进行盆栽试验,并应用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土壤中微生物对肥料氮的固持及其动态。结果表明,施肥后5天土壤微生物对施入化肥氮的固持达到最高,除单施氮肥处理的固持量占施入化肥氮量的5.4%... 采集长期定位试验(14年)土壤(棕壤)进行盆栽试验,并应用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土壤中微生物对肥料氮的固持及其动态。结果表明,施肥后5天土壤微生物对施入化肥氮的固持达到最高,除单施氮肥处理的固持量占施入化肥氮量的5.4%外,其余各处理均在13.3%-15.4%间。施肥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增加主要来自化肥氮,后者占微生物体总氮量的64.1%—87.3%。在作物生长期间微生物固持的化肥氮逐渐释放出来,在小麦分蘖期微生物固持的化肥氮明显减少,仅占施肥量的1.72%—3.29%。在分蘖期以后微生物固持态15N的变化趋于稳定。由微生物体释放的15N量占作物吸收15N的比例除单施氮肥处理较高外,占83.7%,其它施肥处理在34.3%—54.3%间。微生物体释放的15N量与小麦吸收15N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860,n=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标记硫铵 微生物生物量氮 棕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力黑土、棕壤微团聚体组成及其胶结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关连珠 张伯泉 颜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60-267,共8页
本文通过对黑土、棕壤各级微团聚体组成及其胶结物质的研究表明,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各级微团聚体组成不同,随着肥力水平的提高,大于10μm微团聚体含量增加,增加幅度为2—5%;土壤团聚度增大,增大范围为2—8%。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 本文通过对黑土、棕壤各级微团聚体组成及其胶结物质的研究表明,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各级微团聚体组成不同,随着肥力水平的提高,大于10μm微团聚体含量增加,增加幅度为2—5%;土壤团聚度增大,增大范围为2—8%。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特别是松结合态有机质含量与大于10μm的微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紧结合态有机质含量及土壤中小于2μm的粘粒则与小于10μm的微团聚体含量呈正相关。去除各种胶结物质以后各级微团聚体的破坏率也证实了这一点。由此认为,各种胶结物质对不同粒级微团聚体的形成影响各异,小粒级微团聚体的形成主要受紧结合态有机质和粘粒的影响,大粒级微团聚体的形成则主要与松结合有机质以及多糖类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棕壤 微团聚体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条件与水稻苗床调制剂的施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唐咏 张中原 +2 位作者 李焕珍 郭云成 梁成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2期97-102,共6页
通过对沈阳市31个有代表性的植稻土样的理化性质与土壤缓冲容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对酸的缓冲容量主要取决于土壤的阳离子代换量(r=0.908^(**)),其次为粘粒含量(r=0.755^(**))和土壤有机质含量(r=0.484^(**)),而与土壤酸度的强度因子(... 通过对沈阳市31个有代表性的植稻土样的理化性质与土壤缓冲容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对酸的缓冲容量主要取决于土壤的阳离子代换量(r=0.908^(**)),其次为粘粒含量(r=0.755^(**))和土壤有机质含量(r=0.484^(**)),而与土壤酸度的强度因子(pH)无显著性单相关(r=0.146)。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建立了一个多元线性回归式,为水稻苗床土酸度调制到pH4.5这一目标值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施药 水稻 床土 调酸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多糖酶活性和木耳子实体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锡时 夏炎 李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03-407,共5页
以木屑为主的代料栽培的木耳子实体形成期胞外纤维素酶的活性随着子实体形成逐渐上升,当淀粉酶活性下降至较低水平时,前者达到高峰。此后随着子实体成熟,淀粉酶活性上升,纤维素酶活性上升缓慢至下降.鉴于木耳形态分化过程中发生上... 以木屑为主的代料栽培的木耳子实体形成期胞外纤维素酶的活性随着子实体形成逐渐上升,当淀粉酶活性下降至较低水平时,前者达到高峰。此后随着子实体成熟,淀粉酶活性上升,纤维素酶活性上升缓慢至下降.鉴于木耳形态分化过程中发生上述生化变化,运用刺激、抑制或采摘等方法影响于实体生长时,均会使3种胞外多糖分解酶的活性产生相应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耳 子实体 胞外多糖酶 形态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料改良滨海盐土的根际交换性阳离子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龙华 张素君 +1 位作者 叶静 朱玺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30-234,共5页
采用根袋法研究腐熟有机物料对滨海盐土水稻根际交换性离子组成的影响及其与植株元素吸收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使土壤交换性Ca,K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上升;交换性Mg显著递减;Na则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土壤CEC和... 采用根袋法研究腐熟有机物料对滨海盐土水稻根际交换性离子组成的影响及其与植株元素吸收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使土壤交换性Ca,K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上升;交换性Mg显著递减;Na则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土壤CEC和ESP也略有上升,但差异也未达5%显著性水平;水稻植株含K显著上升,Na则显著下降,Ca,Mg含量略增但变化没有一价元素显著;土壤交换性K,Ca的上升显著减少了植株的Na含量,体现了有机物料改良滨海盐土的良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土 有机物料 交换性阳离子 滨海盐土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藻碱土培养基的筛选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甫绨 薛景珍 +1 位作者 沈宏 王小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16-122,共7页
本试验初步研究了碱土和盐上不同土壤浸提液及海盐液对螺旋藻生长量的影响以及螺旋藻的化培养基的配方。结果表明:碱土浸提液中稍添加一些营养成分即可培养螺旋藻,其效果接近Zarrouk培养基,且成本较低。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 本试验初步研究了碱土和盐上不同土壤浸提液及海盐液对螺旋藻生长量的影响以及螺旋藻的化培养基的配方。结果表明:碱土浸提液中稍添加一些营养成分即可培养螺旋藻,其效果接近Zarrouk培养基,且成本较低。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培养基的添加成分进行优选的结果表明,在水土比为15:1的碱土浸提液中,添加硝酸钠2.2~3.9克/升,磷酸氢二钾0~0.4克/升,碳酸氢钠6.6~8.3克/升,螺旋藻的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碱土 培养基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糠醛废水资源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纪宝华 袁春莲 +2 位作者 赵兴会 赵虹 李清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97-99,共3页
糠醛废水资源化的试验研究纪宝华,袁春莲,赵兴会,赵虹,李清波(沈阳农业大学土化系,沈阳110161)新民市姚堡乡糠醛厂在生产糠醛的同时,还排放出废水,年排放量在4×104t以上。如果把这些废水加以净化,可以用来养... 糠醛废水资源化的试验研究纪宝华,袁春莲,赵兴会,赵虹,李清波(沈阳农业大学土化系,沈阳110161)新民市姚堡乡糠醛厂在生产糠醛的同时,还排放出废水,年排放量在4×104t以上。如果把这些废水加以净化,可以用来养殖,也可以用来灌溉,因为工厂周围就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醛 废水处理 净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黄土等四种农田土壤钾的有效性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耀青 张亚文 邹德乙 《辽宁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9-23,共5页
由于成土母质和气候条件的作用,北方大多数农田土壤钾素含量丰富,钾的有效性较高.只有在少数砂质土壤和泥炭土壤上,农作物才表现出缺钾症状,施用钾肥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大多数的农田施钾肥效果不显著,二元二次肥料效应回归方程中钾的一... 由于成土母质和气候条件的作用,北方大多数农田土壤钾素含量丰富,钾的有效性较高.只有在少数砂质土壤和泥炭土壤上,农作物才表现出缺钾症状,施用钾肥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大多数的农田施钾肥效果不显著,二元二次肥料效应回归方程中钾的一次项值极小或为负值,二次项往往为正值.一些速效钾低的土壤,农作物生长前期表现有缺钾症状,而后期则恢复正常;另一些则表现出与上完全相反的情况.说明速效钾不能充分表达土壤钾素的肥力水平.谢建昌(1982)全面研究了南方农田土壤钾素有效性后,提出用缓效钾作为土壤钾素肥力的诊断指标.与速效钾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黄土 土壤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喀左县丘陵区土地评价中坡度、侵蚀因素分级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秋兵 唐耀先 蒋毓蘅 《资源科学》 1988年第1期80-88,共9页
长期以来,由于盲目地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辽宁省西部半干旱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成为辽宁省最贫困落后的地区。对于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曾进行过多次讨论,但因缺乏土地资源评价依据,一直不能定论。开展土地资... 长期以来,由于盲目地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辽宁省西部半干旱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成为辽宁省最贫困落后的地区。对于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曾进行过多次讨论,但因缺乏土地资源评价依据,一直不能定论。开展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前一项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指标 半干旱丘陵区 喀左县 资源评价 侵蚀因素 土地评价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恶化 土地利用规划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覆盖对土壤六碳糖和五碳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景宽 须湘成 张继宏 《辽宁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5-57,7,共4页
土壤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土壤有机质中主要成分之一,约占有机质的10%,大部分以多糖的形式存在。许多研究都表明土壤水解液中六碳糖和五碳糖的总和接近于土壤总碳水化合物。尽管其含量较低,但在土壤肥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具有强大的... 土壤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土壤有机质中主要成分之一,约占有机质的10%,大部分以多糖的形式存在。许多研究都表明土壤水解液中六碳糖和五碳糖的总和接近于土壤总碳水化合物。尽管其含量较低,但在土壤肥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具有强大的团聚土壤颗粒的能力,而且是微生物的重要能源物质。因此它的状况与土壤的生物学活性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密切相关。除了60年代初文启孝等报道了我国土壤碳水化合物的基本情况外,到目前为止,深入开展该方面研究的报道很少,而对覆膜后土壤碳水化合物的研究尚无报道,因此,本文采用培养试验与田间试验相结合方法,于1985~1987年对辽宁省两种主要覆膜栽培土壤中的五碳糖和六碳糖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五碳糖 六碳糖 土壤碳水化合物 地膜覆盖 栽培土壤 田间试验 不覆膜 基本情况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铊(TI)——一个不可忽视的土壤污染元素 被引量:15
17
作者 颜文 刘孝义 龙江平 《土壤学进展》 1995年第3期21-28,共8页
系统地介绍了TI的地球化学性质以及自然界TI的元素组合和矿物组合,结合当今国内外矿床地球化学理论的迅速进展和矿产资源的大力开发的现状,分析了TI这一分散剧毒元素的环境效应。
关键词 土壤污染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猪粪培肥土壤后土壤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旭东 须湘成 陈恩凤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60-262,248,共4页
以辽宁省主要旱作土壤棕壤和草甸土为试材,用6N HCl在120℃下密封水解,水解液用H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纯化。结果表明,施用猪粪培肥以后,氨基酸态N含量显著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氨基酸态N和C的相对积累。土壤氨基酸含量的提高或相对积... 以辽宁省主要旱作土壤棕壤和草甸土为试材,用6N HCl在120℃下密封水解,水解液用H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纯化。结果表明,施用猪粪培肥以后,氨基酸态N含量显著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氨基酸态N和C的相对积累。土壤氨基酸含量的提高或相对积累程度与猪粪的施用量有关,或者说与土壤肥力提高的程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施肥 土壤 氨基酸含量 肥力
原文传递
氯化铵的增产效果及其对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崔玉珍 金安世 董甲珠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8-40,F003,共4页
在沈阳壤质草甸土上设置定位小区试验.连续7年结果表明,氯化铵或氯化铵与尿素配施比等氮量尿素对小麦、玉米均有增产作用,差异达显著以上水平.年亩施氯化铵32公斤以下,耕层土壤氯离子积累最大值为50ppm;亩施氯化铵32公斤和16公斤,土壤p... 在沈阳壤质草甸土上设置定位小区试验.连续7年结果表明,氯化铵或氯化铵与尿素配施比等氮量尿素对小麦、玉米均有增产作用,差异达显著以上水平.年亩施氯化铵32公斤以下,耕层土壤氯离子积累最大值为50ppm;亩施氯化铵32公斤和16公斤,土壤pH值年均降低0.25和0.19个单位;施用氯化铵与对照处理相比未发现对土壤结构有不良影响,还对<0.005mm的微团聚体含量有明显的增加;在年雨量750毫米条件下,40~80厘米深度有—108ppm氯离子峰值存在,但不致使土体氯离子达到作物受害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铵 土壤PH 土壤结构 肥效
原文传递
小麦、水稻磁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依艳丽 刘孝义 武丽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53-156,共4页
本文研究了磁场处理土壤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和磁处理水稻、小麦湿种子后,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处理种子后,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速度明显增加,同时,处理种子的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这是促进种子萌发的重要原因,土... 本文研究了磁场处理土壤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和磁处理水稻、小麦湿种子后,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处理种子后,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速度明显增加,同时,处理种子的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这是促进种子萌发的重要原因,土壤磁处理后,小麦的长势、根长和干重好于对照土壤,说明磁处理土壤不仅改善其理化性质,有利于种子和幼苗生长,而其磁性的增强也将有利于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稻 磁处理 淀粉酶 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