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颗粒在畜禽疫苗及疫病防控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响 李美琪 +3 位作者 海智慧 张小涵 杨娜 桑晓宇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5-28,共4页
目前,纳米科学及纳米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基于纳米技术制备的生物制剂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纳米技术可以将抗原以化学交联、物理吸附或者融合表达的方式固定在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 NPs)表面或包裹其中。NPs既可以作... 目前,纳米科学及纳米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基于纳米技术制备的生物制剂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纳米技术可以将抗原以化学交联、物理吸附或者融合表达的方式固定在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 NPs)表面或包裹其中。NPs既可以作为增强抗原加工的递送系统,也可以作为诱导和增强保护性免疫的免疫刺激佐剂。因此,纳米化的抗原可以更好地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在动物传染病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文章综述了纳米颗粒的种类、在畜禽疫苗及疫病防控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以期为新型纳米颗粒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畜禽 疫苗 疫病 防控
原文传递
弓形虫MIC1蛋白在杆状病毒系统中的表达及活性分析
2
作者 李响 张小涵 +5 位作者 李美琪 陈冉 冯颖 李林 桑晓宇 杨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18,共9页
为构建可溶性表达弓形虫MIC1蛋白质的重组杆状病毒株并分析重组蛋白质的活性,通过PCR扩增弓形虫mic1基因的编码序列并连接到pFastBac 1质粒中,将重组的转移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转染Sf9细胞后连续培养... 为构建可溶性表达弓形虫MIC1蛋白质的重组杆状病毒株并分析重组蛋白质的活性,通过PCR扩增弓形虫mic1基因的编码序列并连接到pFastBac 1质粒中,将重组的转移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转染Sf9细胞后连续培养3代获得重组杆状病毒株。结果显示,Sf9细胞在感染后的第3天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试验结果表明MIC1重组蛋白质在感染的Sf9细胞中成功可溶性表达;纯化的MIC1重组蛋白质不仅具有结合唾液酸乳糖的能力,同时能够刺激Balb/c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1∶25600)。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可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弓形虫MIC1重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MIC1蛋白 杆状病毒系统 活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和戊糖片球菌联合使用对饲喂霉变饲料肉鸡生产性能和肠道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佳晖 王硕 龙淼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5-225,共11页
为分析贝莱斯芽孢杆菌与戊糖片球菌联合使用对饲喂霉变饲料肉鸡的生产性能与肠道损伤的影响,本研究选取96只1日龄白羽肉鸡公雏,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攻毒组、益生菌组和解毒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周期为21 d。统计并比较... 为分析贝莱斯芽孢杆菌与戊糖片球菌联合使用对饲喂霉变饲料肉鸡的生产性能与肠道损伤的影响,本研究选取96只1日龄白羽肉鸡公雏,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攻毒组、益生菌组和解毒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周期为21 d。统计并比较分析不同组肉鸡体重、采食量、料重比;利用ELISA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空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和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病理组织学观察各组肉鸡肠道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攻毒组相比,解毒组21日龄肉鸡的体重、平均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攻毒组(P<0.05)。2)与攻毒组相比,解毒组肉鸡的血清SOD活性、GSH-px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T-AOC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均显著回调(P<0.05)。3)与攻毒组相比,解毒组肉鸡空肠绒毛形态显著改善,空肠组织中CIT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DAO、D-乳酸和IFABP含量均发生极显著降低(P<0.01)。4)与攻毒组相比,解毒组肉鸡空肠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闭锁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和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5)与攻毒组相比,解毒组肉鸡空肠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均发生极显著回调(P<0.01),白介素1(IL-1)的mRNA表达水平均发生显著回调(P<0.05)。综上,贝莱斯芽孢杆菌和戊糖片球菌联合使用可改善霉变饲料造成的肉鸡生产性能下降,减轻霉变饲料导致的肉鸡肠道形态学改变、屏障损伤与炎症反应。本研究为生产实践中联合使用这2株益生菌作为饲料添加剂防控畜禽霉菌毒素中毒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毒素 益生菌 肉鸡 空肠炎症 肠道屏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