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金属材料安全性、相容性以及功能性的评价 被引量:20
1
作者 于华 张晓东 +2 位作者 王亦菁 魏静 刘佼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7期8907-8914,共8页
背景:口腔固定修复金属材料在人体内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选择最佳的口腔生物材料可以减少对人体的损害。目的:分析不同口腔修复固定金属材料的生物性能,为口腔生物材料的选择提供辅助信息。方法:研究分析各种常用口腔修复固定... 背景:口腔固定修复金属材料在人体内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选择最佳的口腔生物材料可以减少对人体的损害。目的:分析不同口腔修复固定金属材料的生物性能,为口腔生物材料的选择提供辅助信息。方法:研究分析各种常用口腔修复固定金属材料的生物学性能,包括摩擦学性能、细胞相容性以及耐腐蚀性能,并比较各种口腔修复固定材料的生物学性能,以明确最佳的口腔生物材料选择应用。结果与结论:以金、钛为基质的合金材料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性能,从抗摩擦性能、细胞相容性以及耐腐蚀性能均表现出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而银钯合金、钴铬合金的生物相容性与纯钛和金、钛合金相比较略低,镍铬合金的生物相容性最差,因此在进行口腔修复固定材料选择时,应选取以金、钛为基质的合金材料以及纯钛,尽量避免选择镍铬合金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金属材料 固定 修复 摩擦磨损 细胞相容性 耐腐蚀性 金合金 金铂合金 钛合金 纯钛 钴铬合金 镍铬合金 细胞周期 唾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金属材料与影像学伪影的检测与比较 被引量:11
2
作者 于华 张晓东 +2 位作者 王亦菁 魏静 刘佼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3期8144-8151,共8页
背景:磁共振成像是常用的临床影像检测方法,口腔金属材料在磁共振成像检查时会出现图像伪影,从而影响图像的质量以及诊断的正确性。目的:分析不同口腔金属材料在磁共振成像中产生的伪影强度以及影响伪影的因素。方法:分析9篇近10年关于... 背景:磁共振成像是常用的临床影像检测方法,口腔金属材料在磁共振成像检查时会出现图像伪影,从而影响图像的质量以及诊断的正确性。目的:分析不同口腔金属材料在磁共振成像中产生的伪影强度以及影响伪影的因素。方法:分析9篇近10年关于口腔金属材料对磁共振成像影响的研究文献,从不同角度分析口腔常用金属材料钴铬合金、镍铬合金、钛合金、金铂合金、银铂合金以及纯钛等在磁共振影像中产生的伪影的大小,比较其影响伪影强度的因素。结果与结论:钴铬合金在磁共振图像中产生的伪影最大,并且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强伪影增大,其中硬质钴铬合金产生的伪影强度大于软质钴铬合金产生的伪影强度,其次是镍铬合金产生的伪影,而金、银合金以及纯钛产生的伪影最小,并且磁场强度增强等外加干扰因素对伪影大小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金属材料 磁共振 伪影 镍铬合金 钴铬合金 钛合金 纯钛 金合金 自旋回波序列 梯度回波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口腔种植导板制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3
作者 汤雨龙 惠瑞宗 +3 位作者 曹志强 柳云恩 张晓东 侯明晓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32-35,共4页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基于该技术原理制作的数字化牙种植外科导板,具有能很好控制种植体植入方向、角度、深度,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时间,并可实现微创不翻瓣种植等优势,但也存在精确度欠佳等问题。本文就3D打印种植导板制作...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基于该技术原理制作的数字化牙种植外科导板,具有能很好控制种植体植入方向、角度、深度,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时间,并可实现微创不翻瓣种植等优势,但也存在精确度欠佳等问题。本文就3D打印种植导板制作过程、临床分类、精确性评估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牙种植 种植导板 口腔锥体束CT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技术在口腔头影测量中的应用及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成日 张晓东 +2 位作者 张文君 骆厚卓 贾立辉 《中国疗养医学》 2013年第1期37-39,共3页
1引言 Broadbent和Hofruth在1931年创立了头影测量分析的定位正侧位X线片的拍摄方法和技术。它可以量化个体或人群的颅面部参数,区分正常与异常的解剖形态,对治疗前后进行对比。
关键词 计算机 口腔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聚糖肽对口腔黏膜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子木 王雪 董囡囡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9期63-63,共1页
目的研究甘露聚糖肽对口腔黏膜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本次筛选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98例口腔黏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各49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 目的研究甘露聚糖肽对口腔黏膜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本次筛选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98例口腔黏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各49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甘露聚糖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淋巴细胞活性变化。结果进行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63%,治疗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常规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CD3、CD4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治疗组患者的CD8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用于口腔黏膜病患者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的提升了临床疗效,有效的改善患者病情,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上值得使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肽 口腔黏膜病 临床疗效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邵扬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期57-59,共3页
目的探究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行口腔正畸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前牙覆、前牙覆盖、探针出血率、牙周袋深度及牙槽骨高度等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 目的探究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行口腔正畸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前牙覆、前牙覆盖、探针出血率、牙周袋深度及牙槽骨高度等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前牙覆(2.28±0.41)mm、前牙覆盖(2.36±0.56)mm、探针出血率(25.56±3.97)%、牙周袋深度(3.16±0.54)mm均优于治疗前的(4.64±0.43)mm、(6.28±1.27)mm、(98.19±7.46)%、(5.38±0.63)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患者经口腔正畸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牙周膜间隙基本恢复正常且牙齿咬情况得到大大改善,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牙齿松动程度,移位前牙复位效果较好且治疗后牙齿美观性较强。结论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实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良好,不仅能弥补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更能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其牙齿咀嚼功能及美观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治疗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修复牙冠缺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于华 张晓东 +3 位作者 王亦菁 魏静 刘佼佼 李予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7期8269-8274,共6页
背景: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缺损牙冠,既能修复其应用功能又能修复其形态功能。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冠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冠缺损的相关研究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深入的... 背景: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缺损牙冠,既能修复其应用功能又能修复其形态功能。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冠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冠缺损的相关研究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并将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临床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冠缺损患者的随访治疗效果与文献研究中的结果进行比较,以明确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冠缺损应用的可行性。结果与结论:文献数据研究中,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修复牙冠缺损的成功率达90%以上。临床治疗随访的12例患者修复后检查患牙修复的光固树脂冠稳固,修复的外观与邻牙对侧同名牙对称,有正常的咬颌关系。随访观察修复后的19颗患牙,稳固无松动,无脱落,咬颌关系正常,无叩痛,X射线片显示根尖无阴影。而光照对双固化树脂修复牙冠缺损影响的研究中显示,光固化的效果仅限于根上段和根中段,不能影响根尖段的固化效果,且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学术探讨 牙冠 光固化 复合树脂 口腔 根管 纤维桩 牙龈炎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成牙环境对牙髓干细胞和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亦菁 张晓东 +2 位作者 于华 金岩 史俊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9-583,共5页
目的利用牙胚细胞(TGC)作为诱导成牙环境,将牙髓干细胞(DPSC)、外胚间充质干细胞(EMSC)分别与其共培养,观察DPSC和EMSC的分化能力。方法利用出生后4 d的大鼠TGC作为诱导成牙环境,将培养的DPSC、EMSC使用BrdU标记及鉴定后与其共培养,免... 目的利用牙胚细胞(TGC)作为诱导成牙环境,将牙髓干细胞(DPSC)、外胚间充质干细胞(EMSC)分别与其共培养,观察DPSC和EMSC的分化能力。方法利用出生后4 d的大鼠TGC作为诱导成牙环境,将培养的DPSC、EMSC使用BrdU标记及鉴定后与其共培养,免疫荧光双标检测标记细胞表面抗原牙本质涎蛋白(DSP)的表达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及图像分析DPSC、EMSC在成牙环境中的分化能力。结果共培养7 d后,EMSC共培养组DSP阳性细胞的转化率高于DPSC共培养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共培养7 d后,共培养组与TGC单独培养组差异显著(P<0.05)。共培养组3、7 d后ALP活性明显增高,EMSC共培养组较DPSC共培养组ALP活性高。结论混合培养的TGC作为诱导细胞分化的微环境与DPSC、EMSC共培养后,能够诱导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EMSC分化能力高于DP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胚细胞 牙髓干细胞 外胚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致龋性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差异ssDNA配基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成龙 胡丹阳 +12 位作者 刘佼佼 李少华 苏东华 席庆 储冰峰 夏伟 赵强 丁红梅 罗燕萍 杨继勇 邓斌 徐娟 邵宁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8-741,共4页
目的筛选不同致龋性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差异ssDNA配基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利用完整细胞为靶子的消减SELEX技术筛选不同致龋性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差异ssDNA配基,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流式细胞术、基因克隆测序、MEME在线软件和RNA str... 目的筛选不同致龋性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差异ssDNA配基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利用完整细胞为靶子的消减SELEX技术筛选不同致龋性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差异ssDNA配基,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流式细胞术、基因克隆测序、MEME在线软件和RNA structue分析软件分析配基的一、二级结构并对筛选得到的配基进行鉴定。结果经过9轮消减SELEX筛选,放射性同位素检测文库已富集;流式细胞术检测经过测序和分析得到12条配基中的H1、H16、H4、L1、L10和H19与高致龋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特异结合,不与低致龋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特异结合,其中,H19的特异性结合程度最强,解离常数为69.45±38.53 nmol/L。结论筛选获得特异识别高致龋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ssDNA配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配基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珠筛选大鼠牙髓干细胞、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亦菁 张晓东 +2 位作者 孙淏海 金岩 史俊南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454-456,480,共4页
目的检测磁珠分离细胞STRO-1+的DPSC、EMSC中HNK-1、Nestin的表达,进一步了解DPSC的表型特点及与EMSC的相关性,为今后研究提供较为纯化的细胞来源。方法采用间接免疫磁珠分离法获得DPSC、EMSC,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抗原HNK-1、Nestin... 目的检测磁珠分离细胞STRO-1+的DPSC、EMSC中HNK-1、Nestin的表达,进一步了解DPSC的表型特点及与EMSC的相关性,为今后研究提供较为纯化的细胞来源。方法采用间接免疫磁珠分离法获得DPSC、EMSC,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抗原HNK-1、Nestin的表达。结果磁珠分离前后进行细胞计数,大约有5%的DPSC为STRO-1+的细胞,大约有1%的EMSC为STRO-1+的细胞;STRO-1+的DPSC免疫荧光检测同时表达HNK-1(++)、Nestin(+),STRO-1+的EMSC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也同时表达HNK-1(++)、Nestin(++)。结论免疫磁珠分离法获得STRO-1+阳性的DPSC共表达EMSC的标记HNK-1和Nestin,进一步说明二者作为间充质来源的干细胞,细胞表型具有继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珠分离 牙髓干细胞 外胚间充质干细胞 STRO-1 HNK-1 NES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干细胞体外三维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亦菁 宋九余 +1 位作者 金岩 史俊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631-633,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牙髓干细胞(DPSC)体外培养体系及分析研究细胞因子骨形成蛋白(BMP-2)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一步离心法形成细胞团块或聚集物建立DPSC三维球状培养体系,观察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形态和细胞基质合成的变化,并分析研究... 目的建立大鼠牙髓干细胞(DPSC)体外培养体系及分析研究细胞因子骨形成蛋白(BMP-2)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一步离心法形成细胞团块或聚集物建立DPSC三维球状培养体系,观察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形态和细胞基质合成的变化,并分析研究细胞因子BMP-2对于三维培养DPS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三维培养的DPSC数目无明显增加,细胞基质沉积,ALP的含量增加,活性增高;在三维培养体系中,BMP能够增加ALP含量,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三维培养体系中形成的细胞外基质作为天然的支架,由BMP-2持续释放和保留,对今后的龋齿和牙髓治疗的临床应用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三维培养 骨形成蛋白(BMP-2) 碱性磷酸酶A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D/CAM树脂高嵌体固定垫在咬合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响 李亮 +4 位作者 刘佼佼 魏静 李里 付斌 邵扬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磨耗患者应用CAD/CAM树脂高嵌体垫代替传统活动垫作为过渡性修复体在咬合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老年患者,分别采用CAD/CAM树脂高嵌体固定垫和活动垫进行咬合重建治疗(CAD/CAM树脂高... 目的:探讨重度磨耗患者应用CAD/CAM树脂高嵌体垫代替传统活动垫作为过渡性修复体在咬合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老年患者,分别采用CAD/CAM树脂高嵌体固定垫和活动垫进行咬合重建治疗(CAD/CAM树脂高嵌体垫14例,活动垫1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半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JD)临床症状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自我感受(稳定性、舒适度、发音、咀嚼效率等)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咬合重建半年后,两组患者TMJD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活动垫相比较CAD/CAM树脂高嵌体固定垫患者主观感受更好,在义齿稳定性、舒适度、发音及咀嚼效率等方面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树脂高嵌体固定垫可作为过渡性修复体取代传统活动垫进行咬合重建,使咬合重建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高嵌体 固定[牙合]垫 咬合重建 重度磨耗 过渡性修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牵张力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晓东 宋九余 +1 位作者 李永明 林珠 《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周期性牵张力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Ⅲ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培养在弹性膜培养板上的HPDLF施加0.2 Hz、12%形变率的周期性牵张力,利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Ⅲ型胶原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Ⅲ型胶原... 目的观察周期性牵张力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Ⅲ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培养在弹性膜培养板上的HPDLF施加0.2 Hz、12%形变率的周期性牵张力,利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Ⅲ型胶原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Ⅲ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HPDLFⅢ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弱阳性,实验组加载周期性牵张力后染色明显增强,Ⅲ型胶原合成分泌增加;ELISA检测显示加载周期性牵张力后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周期性牵张力促进HPDLF的Ⅲ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等细胞外基质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应力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胶原蛋白 纤维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材料修复牙颈部窝洞的体外微渗漏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淏海 王亦菁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344-347,共4页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材料应用于根面龋的体外微渗漏情况。方法:选取因牙周炎拔除的完整磨牙27颗,于近、远中面釉牙骨质界处制备根面龋Ⅴ类洞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通用型玻璃离子组;光固化复合树脂)组;流动树脂组。记录每组充填窝洞的...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材料应用于根面龋的体外微渗漏情况。方法:选取因牙周炎拔除的完整磨牙27颗,于近、远中面釉牙骨质界处制备根面龋Ⅴ类洞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通用型玻璃离子组;光固化复合树脂)组;流动树脂组。记录每组充填窝洞的时间。充填后,进行冷热水循环测试并染色切片,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充填体边缘微渗漏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充填用时,通用型玻璃离子组用时少于光固化复合树脂组、流动树脂两组,分别为(34.60±3.03)秒、(121.62±3.56)秒和(132.19±2.97)秒,通用型玻璃离子组与其余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后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材料均有染剂渗入,但程度不同。同侧壁相比,通用型玻璃离子组渗入最长,与0光固化复合树脂组、流动树脂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后两组之间相比无差异(P>0.05)。同组间相比,各侧壁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从体外研究来看,充填用时方面,通用型玻璃离子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组、流动树脂,对于老年耐受差的患者可作为首选。抗微渗漏方面,光固化复合树脂与流动树脂无明显差异,均略优于通用型玻璃离子。但临床的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面龋 微渗漏 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影测量在正畸学中的临床研究及应用发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骆厚卓 张晓东 +2 位作者 李成日 张文君 贾立辉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第9期799-801,共3页
头影测量一直是口腔正畸临床诊断、治疗设计及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各种头影测量分析法也在不断完善。随着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应用数字化X线片和计算机辅助头影测量逐渐增多,头影测量技术也经过了3个渐次发展的... 头影测量一直是口腔正畸临床诊断、治疗设计及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各种头影测量分析法也在不断完善。随着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应用数字化X线片和计算机辅助头影测量逐渐增多,头影测量技术也经过了3个渐次发展的阶段,即:①手工头影测量;②常规计算机辅助头影测量;③三维头影测量。本文主要对头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对新兴的三维头影测量技术着重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影测量 正畸学 临床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帕依固龈液应用于慢性牙龈炎患者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子木 王雪 董囡囡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6期79-80,共2页
目的探究西帕依固龈含漱液应用于慢性牙龈炎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从本院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慢性牙龈炎患者中,以单双号编号方式,抽取52例患者进行观察。其中,采用西帕依固龈含漱液治疗的观察组26例,采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常规治... 目的探究西帕依固龈含漱液应用于慢性牙龈炎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从本院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慢性牙龈炎患者中,以单双号编号方式,抽取52例患者进行观察。其中,采用西帕依固龈含漱液治疗的观察组26例,采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6例,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以后,菌斑覆盖情况、龈沟出血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西帕依固龈含漱液治疗慢性牙龈炎,有明显的疗效,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帕依固龈含漱液 慢性牙龈炎 治疗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在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邵扬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6期62-64,共3页
目的研究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48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 目的研究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48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逆行性牙髓炎患者2例、食物堵塞患者2例、急性牙周脓肿患者3例、口腔异味患者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5.83%;观察组出现逆行性牙髓炎患者1例、食物堵塞患者1例、急性牙周脓肿患者1例、口腔异味患者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实施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后,能够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促使其牙周作用获得好转,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侵袭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基金属对粪肠球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向 段娇红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6年第3期139-143,共5页
目的评价纯镁和镁铜合金对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选取因正畸新鲜拔除的人的单根管下颌前磨牙40颗,随机分为4组,每组10颗牙。所有牙齿清理根管后灭菌,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每组分别用以无菌生理盐水为赋形剂调制的氢氧化钙... 目的评价纯镁和镁铜合金对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选取因正畸新鲜拔除的人的单根管下颌前磨牙40颗,随机分为4组,每组10颗牙。所有牙齿清理根管后灭菌,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每组分别用以无菌生理盐水为赋形剂调制的氢氧化钙糊剂(A组)、镁粉糊剂(B组)、镁铜合金粉糊剂(C组)、生理盐水(D组)进行根管封药7天。封药前后分别取样,接种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培养,计数菌落。结果封药前4组根管内细菌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封药前后根管内细菌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A、B、C 3组封药后根管内细菌量均明显减少,与封药前细菌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间两两比较,封药后根管内细菌减少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纯镁和镁铜合金对粪肠球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效果。但各组根管内仍有粪肠球菌残留,关于镁和镁铜合金在口腔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镁 镁铜合金 氢氧化钙 抑菌 粪肠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垫底材料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淏海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5年第10期69-70,共2页
龋病是一种口腔常见病、多发病,充填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龋病的方法[1]。近年来,树脂材料在后牙龋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聚合收缩产生的微渗漏以及聚合时产热对牙髓的不良作用引发牙齿敏感、牙髓炎及继发龋齿等,在一定程度... 龋病是一种口腔常见病、多发病,充填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龋病的方法[1]。近年来,树脂材料在后牙龋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聚合收缩产生的微渗漏以及聚合时产热对牙髓的不良作用引发牙齿敏感、牙髓炎及继发龋齿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树脂充填的临床应用。有文献表明,合理使用垫底材料与微渗漏的发生率和充填术的疗效具有相关性[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术 树脂材料 微渗漏 继发龋 牙齿敏感 树脂充填 聚合收缩 流动树脂 复合树脂 牙髓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牙髓干细胞、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表型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王亦菁 张晓东 +1 位作者 于华 金岩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3年第6期315-318,共4页
目的检测组织特异性分化标记在大鼠牙髓干细胞(DPSC)、外胚间充质干细胞(EMSC)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中的表达,探讨三者细胞表型的异同。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大鼠DPSC、EMSC、BMSC三种细胞的表型;RT-PCR检测DPSC、EMSC、BMSC的DSPP ... 目的检测组织特异性分化标记在大鼠牙髓干细胞(DPSC)、外胚间充质干细胞(EMSC)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中的表达,探讨三者细胞表型的异同。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大鼠DPSC、EMSC、BMSC三种细胞的表型;RT-PCR检测DPSC、EMSC、BMSC的DSPP mRNA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三种细胞对于不同细胞的表面标志有不同程度的表达;RT-PCR显示,DSPP的mRNA在大鼠DPSC、EMSC中不表达,在BMSC中弱表达。结论 DPSC与EMSC的细胞表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延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外胚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