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煤层气可采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潘庄井田为例
被引量:
26
1
作者
张培河
张群
+2 位作者
王宝玉
李国富
田永东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5,共5页
文章对常规煤层气可采性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方法适用的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煤层气的可采性需要在地质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主要控制性地质因素及其有效配置。多因素加权分析法与储层数值模拟法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
文章对常规煤层气可采性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方法适用的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煤层气的可采性需要在地质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主要控制性地质因素及其有效配置。多因素加权分析法与储层数值模拟法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煤层气可采性评价方法。并以潘庄井田为例,在系统分析了影响煤层气可采性主要地质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煤层气可采性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可采性
评价方法
有效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矿区煤层气开发部署方法
被引量:
14
2
作者
张培河
白建平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36,42,共5页
煤矿区煤层气的开发部署,受煤炭采掘规划和采掘布置的影响。基于我国目前的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以晋城矿区为例,提出了煤层气开发部署原则,设计了井网优化部署方案,并进行了开发潜力及瓦斯治理效果分析。随着煤炭采掘的不断推进,煤矿区...
煤矿区煤层气的开发部署,受煤炭采掘规划和采掘布置的影响。基于我国目前的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以晋城矿区为例,提出了煤层气开发部署原则,设计了井网优化部署方案,并进行了开发潜力及瓦斯治理效果分析。随着煤炭采掘的不断推进,煤矿区煤层气开发的地面垂直井形式会发生变化,即由起初单纯的地面垂直井转化为地面采动区井,而后可转化为地面采空区井。在地面垂直井阶段,气井连续排采10a,累计产气量为576.44×104m3,目标煤层瓦斯含量降幅约为27.17%~51.99%。通过地面采动区井和地面采空区井阶段的瓦斯抽采,可使瓦斯抽采率进一步提高,达到有效治理瓦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煤层气开发
井网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层气井网布置优化设计的探讨
被引量:
10
3
作者
张俊虎
刘君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年第10期210-212,共3页
以晋城矿区西部为例,探讨了煤层气开发井网设计的具体内容,并根据不同地质构造特征,确定了本区块内煤层气井开发的合理样式及井网布置。
关键词
煤层气
地质构造
裂缝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层气集输管道管材的分析对比
被引量:
4
4
作者
王啸
《山西建筑》
2011年第31期106-107,共2页
从管材进场,现场布管,焊接,吹扫试压,管沟回填,后期运行等方面入手,针对无缝钢管与聚乙烯管的性能及应用施工进行了比对分析,指出PE管材具有显著优势,能有效节约人力物力,降低施工难度并减少投资。
关键词
无缝钢管
聚乙烯管
无损检测
后期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破坏方式探讨
被引量:
1
5
作者
卢军灵
李淑畅
《中国煤层气》
2011年第5期30-33,7,共5页
本文在介绍卸压开采引起的上覆岩层的移动变形特征的同时,重点分析了卸压开采上覆岩层的移动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受力情况,根据煤层气井的受力情况进一步探讨了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主要破坏方式,得出卸压煤层气地...
本文在介绍卸压开采引起的上覆岩层的移动变形特征的同时,重点分析了卸压开采上覆岩层的移动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受力情况,根据煤层气井的受力情况进一步探讨了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主要破坏方式,得出卸压煤层气地面井所受的基本外载力有轴向拉(压)力、径向外挤压力、层间滑移剪切力以及它们的共同作用力,进一步探讨得出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破坏方式有轴向拉伸变形破坏、径向挤压变形破坏、层间剪切变形和错断破坏以及双轴共同作用下的错断破坏,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稳定抽采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压煤层气
地面井
破坏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我国煤层气开发技术现状与对策的探讨
6
作者
李小青
《魅力中国》
2011年第5期326-326,共1页
我国油气资源短缺,但煤层气的储量相当丰富。由于政策性和技术性因素的制约,我国煤层气开发技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制约我国煤层气地面开采的因素与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和同行交流。
关键词
煤层气
开发技术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破坏方式探讨
7
作者
卢军灵
李淑畅
《山西煤炭》
2011年第10期25-28,共4页
在介绍卸压开采引起的上覆岩层的移动变形特征的同时,重点分析了卸压开采上覆岩层的移动形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受力情况,并根据煤层气井的受力情况进一步探讨了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主要破坏方式,得出了卸压煤层气...
在介绍卸压开采引起的上覆岩层的移动变形特征的同时,重点分析了卸压开采上覆岩层的移动形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受力情况,并根据煤层气井的受力情况进一步探讨了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主要破坏方式,得出了卸压煤层气地面井所受的基本外载力有轴向拉(压)力、径向外挤压力、层间滑移剪切力以及它们的共同作用力,使得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破坏方式有轴向拉伸变形破坏、径向挤压变形破坏、层间剪切变形和错断破坏、以及双轴共同作用下的错断破坏。研究结果对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稳定抽采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压煤层气
地面井
破坏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渗透性与地应力之间关系和控制机理
被引量:
81
8
作者
孟召平
田永东
李国富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42-1148,共7页
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43口煤层气井渗透率和地应力统计分析,建立了煤储层渗透性与现今地应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模型.从煤储层的孔隙结构分析入手,建立了煤储层割理面压缩变形与裂隙渗流模型,分析地应力对煤储层渗透性影响的机理.研究结果表...
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43口煤层气井渗透率和地应力统计分析,建立了煤储层渗透性与现今地应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模型.从煤储层的孔隙结构分析入手,建立了煤储层割理面压缩变形与裂隙渗流模型,分析地应力对煤储层渗透性影响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煤储层试井渗透率随着地应力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关系降低;随着煤层埋藏深度增大,其渗透率降低,煤储层渗透率随深度变化趋势的实质是应力的函数.在650m以浅煤储层地应力处于伸张带,最小水平主应力小于12MPa,煤储层渗透率平均大于1.0×10-3μm2;在650—1000m煤储层地应力由伸张带转化为压缩带的过渡带,最小水平主应力为12—20MPa,煤储层渗透率平均大于0.1×10-3μm2;在1000—1500m煤储层地应力转化为压缩带,最小水平主应力大于20MPa,煤储层渗透率平均大于0.01×10-3μm2.当割理面法向力σn为压应力时,割理产生法向压缩(压密)变形,开始先为点或线接触,经过挤压,局部破碎或劈裂,接触面增加,割理面压缩量呈指数曲线特征.煤储层渗透率随着割理面正应力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关系降低,其理论模型与试井渗透率统计模型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南部
煤储层
渗透性
地应力
控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沁水盆地南部地应力场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
111
9
作者
孟召平
田永东
李国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75-981,共7页
采用水压致裂测量地应力方法,测得了沁水盆地南部45口煤层气井主采煤层地应力分布,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主采煤层地应力与煤层埋藏深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模型,分析了地应力在煤储层渗透性及压裂研究中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沁水盆地南部...
采用水压致裂测量地应力方法,测得了沁水盆地南部45口煤层气井主采煤层地应力分布,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主采煤层地应力与煤层埋藏深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模型,分析了地应力在煤储层渗透性及压裂研究中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沁水盆地南部最大水平主应力为6.42~41.86MPa,平均为17.21MPa;最大水平主应力梯度为1.17~4.79MPa/100m,平均为2.64MPa/100m;最小水平主应力3.30~26.40MPa,平均为11.391MPa;最小水平主应力梯度为0.99~2.85MPa/100m,平均为1.77MPa/100m。主应力均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大而增高,呈线性关系。在650m以浅煤储层地应力状态主要表现为σv>σhmax>σhmin,最小水平主应力小于12MPa,现今地应力状态处于伸张带;在650~1000m煤储层地应力状态转化为σhmax≈σv≈σhmin,最小水平主应力为12~20MPa,现今地应力状态由伸张带转化为压缩带的过渡;在1000~1500m煤储层地应力状态为σhmax≈σv≈σhmin,最小水平主应力大于20MPa,现今地应力状态转化为压缩带。在地应力的作用下,裂缝逐渐趋于闭合,煤储层渗透率急剧下降。同时,地应力对煤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产生重要影响,水力压裂裂缝均沿着最大主应力方向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南部
地应力
渗透性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X-CT技术的韩城示范区煤储层精细描述
被引量:
9
10
作者
陈同刚
汤达祯
+3 位作者
许浩
吕玉民
孟艳军
陈云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5-510,共6页
X射线层析扫描(X-CT)技术具有无损分析岩石内部结构特征的优点。应用该项技术,重构了韩城示范区煤样内部孔隙、裂隙和矿物的空间分布格架与形态。结果表明,煤样的CT像素频数存在两个峰值区间,分别表征孔隙-裂隙和矿物的发育特征。当孔...
X射线层析扫描(X-CT)技术具有无损分析岩石内部结构特征的优点。应用该项技术,重构了韩城示范区煤样内部孔隙、裂隙和矿物的空间分布格架与形态。结果表明,煤样的CT像素频数存在两个峰值区间,分别表征孔隙-裂隙和矿物的发育特征。当孔隙、裂隙发育较好时,该峰左偏;矿物含量较高时,矿物峰右偏或峰值区间变宽。CT孔隙度、矿物含量与CT数有较好的相关性,CT孔隙度与氦气孔隙度显著正相关。通过煤样三维重构的三维表面蒙皮和三维立体模型,可以清楚地识别煤中孔隙、裂隙及矿物的空间形态特征和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CT
煤储层
孔隙
裂隙
精细描述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煤的最大含气量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
10
11
作者
王保玉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4-679,共6页
煤中含气量的影响因素较多,但核心因素是煤的变质程度。以往的研究者通常用Lang-muir方程来表征煤的最大含气量,以此为根据计算获得煤层气的资源密度。然而生产的实际表明煤的最大含气量远大于Langmuir方程中的a值。重新将煤进行吸附解...
煤中含气量的影响因素较多,但核心因素是煤的变质程度。以往的研究者通常用Lang-muir方程来表征煤的最大含气量,以此为根据计算获得煤层气的资源密度。然而生产的实际表明煤的最大含气量远大于Langmuir方程中的a值。重新将煤进行吸附解吸实验,在进行煤基本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拟合,发现Weibull不对称函数表征的最大含气量优于Langmuir方程,拟合结果分析中Weibull不对称函数拟合的R2皆大于Langmuir方程拟合的R2。从而得出利用Weibull不对称函数来表征解吸作用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
煤层气
含气量
解吸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晶体结构受构造变形影响的研究
12
作者
郭盛强
苏现波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607-611,共5页
通过对38个原生结构煤样和47个构造煤样的晶体结构参数对比分析,探讨了煤的晶体结构与煤化作用跃变和煤体变形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原生结构煤和构造煤晶体结构的演化规律与煤化作用跃变有着紧密的联系;构造煤的晶体结构参数在不同煤化...
通过对38个原生结构煤样和47个构造煤样的晶体结构参数对比分析,探讨了煤的晶体结构与煤化作用跃变和煤体变形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原生结构煤和构造煤晶体结构的演化规律与煤化作用跃变有着紧密的联系;构造煤的晶体结构参数在不同煤化作用阶段与原生结构煤相差很大;尤其是构造煤的La:Lc,在Ro<6.0%时随着煤阶的升高呈现倒"U"字形,且比值均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体变形
煤的晶体结构
煤化作用跃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议新形势下煤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被引量:
10
13
作者
闫宇
《山西煤炭》
2010年第11期77-80,共4页
煤炭资源整合后,面对新形势,职工的思想受到很大冲击,由此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动态。从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相结合,坚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加强企业各部门在思想政治工作...
煤炭资源整合后,面对新形势,职工的思想受到很大冲击,由此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动态。从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相结合,坚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加强企业各部门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参与和合作等几个入手,做好整合后的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大家对整合主体的认同感,促进企业健康、有序运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整合
煤矿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途径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探讨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本主义”建设
14
作者
张乃春
《中外企业家》
2011年第5期36-38,共3页
煤矿企业中的党务工作者要认真研究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认清党务工作的开展方向,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煤矿工作的规律和方法,从而实现煤炭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
煤矿企业
“人本主义”
思想政治工作
党务工作者
政治思想工作
社会生活
以人为本
煤炭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管式泵固定阀密封问题的研究
15
作者
任龙锋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1年第5期35-36,共2页
针对沁水蓝焰煤层气公司普通管式泵固定阀密封不严导致泵效降低的问题,在大量调研及现场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在煤层气井排水口安装一种单流阀,使单流阀球阀的锁紧与打开从而改变柱塞上部液柱压力与泵内压力压差的原理阻止固定阀漏失、以...
针对沁水蓝焰煤层气公司普通管式泵固定阀密封不严导致泵效降低的问题,在大量调研及现场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在煤层气井排水口安装一种单流阀,使单流阀球阀的锁紧与打开从而改变柱塞上部液柱压力与泵内压力压差的原理阻止固定阀漏失、以提高泵效。在晋煤集团沁水蓝焰煤层气公司六口高煤粉井现场实验证明,该装置提高泵效的成功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泵
固定阀
单流阀
泵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层气可采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潘庄井田为例
被引量:
26
1
作者
张培河
张群
王宝玉
李国富
田永东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沁水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5,共5页
基金
科技部社会公益专项资金项目"煤层气资源可采性和储层产能评价技术"(2001DIA1006)
"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煤层气成藏机制及经济开采基础研究"(2002CB11700)资助
文摘
文章对常规煤层气可采性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方法适用的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煤层气的可采性需要在地质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主要控制性地质因素及其有效配置。多因素加权分析法与储层数值模拟法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煤层气可采性评价方法。并以潘庄井田为例,在系统分析了影响煤层气可采性主要地质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煤层气可采性的综合评价。
关键词
煤层气
可采性
评价方法
有效配置
Keywords
CBM
recover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
effective configuration
分类号
P618.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矿区煤层气开发部署方法
被引量:
14
2
作者
张培河
白建平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
沁水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36,42,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08ZX0504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9CB2196)
文摘
煤矿区煤层气的开发部署,受煤炭采掘规划和采掘布置的影响。基于我国目前的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以晋城矿区为例,提出了煤层气开发部署原则,设计了井网优化部署方案,并进行了开发潜力及瓦斯治理效果分析。随着煤炭采掘的不断推进,煤矿区煤层气开发的地面垂直井形式会发生变化,即由起初单纯的地面垂直井转化为地面采动区井,而后可转化为地面采空区井。在地面垂直井阶段,气井连续排采10a,累计产气量为576.44×104m3,目标煤层瓦斯含量降幅约为27.17%~51.99%。通过地面采动区井和地面采空区井阶段的瓦斯抽采,可使瓦斯抽采率进一步提高,达到有效治理瓦斯的目的。
关键词
煤矿区
煤层气开发
井网部署
Keywords
coalmine area
CBM development
well pattern arrangement
分类号
P618.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层气井网布置优化设计的探讨
被引量:
10
3
作者
张俊虎
刘君
机构
晋城煤业集团
沁水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年第10期210-212,共3页
文摘
以晋城矿区西部为例,探讨了煤层气开发井网设计的具体内容,并根据不同地质构造特征,确定了本区块内煤层气井开发的合理样式及井网布置。
关键词
煤层气
地质构造
裂缝监测
Keywords
coal-bed methane
geological structure
crack monitoring
分类号
TD84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层气集输管道管材的分析对比
被引量:
4
4
作者
王啸
机构
晋煤集团
沁水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山西建筑》
2011年第31期106-107,共2页
文摘
从管材进场,现场布管,焊接,吹扫试压,管沟回填,后期运行等方面入手,针对无缝钢管与聚乙烯管的性能及应用施工进行了比对分析,指出PE管材具有显著优势,能有效节约人力物力,降低施工难度并减少投资。
关键词
无缝钢管
聚乙烯管
无损检测
后期运行
Keywords
seamless steel tube, polyethylene tube, 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 late operation
分类号
TU511.37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破坏方式探讨
被引量:
1
5
作者
卢军灵
李淑畅
机构
晋煤集团
沁水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中国煤层气》
2011年第5期30-33,7,共5页
文摘
本文在介绍卸压开采引起的上覆岩层的移动变形特征的同时,重点分析了卸压开采上覆岩层的移动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受力情况,根据煤层气井的受力情况进一步探讨了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主要破坏方式,得出卸压煤层气地面井所受的基本外载力有轴向拉(压)力、径向外挤压力、层间滑移剪切力以及它们的共同作用力,进一步探讨得出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破坏方式有轴向拉伸变形破坏、径向挤压变形破坏、层间剪切变形和错断破坏以及双轴共同作用下的错断破坏,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稳定抽采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卸压煤层气
地面井
破坏方式
Keywords
Gob well
surface CBM
mode of failure
分类号
TD712.6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我国煤层气开发技术现状与对策的探讨
6
作者
李小青
机构
沁水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魅力中国》
2011年第5期326-326,共1页
文摘
我国油气资源短缺,但煤层气的储量相当丰富。由于政策性和技术性因素的制约,我国煤层气开发技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制约我国煤层气地面开采的因素与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和同行交流。
关键词
煤层气
开发技术
对策
分类号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破坏方式探讨
7
作者
卢军灵
李淑畅
机构
晋煤集团
沁水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山西煤炭》
2011年第10期25-28,共4页
文摘
在介绍卸压开采引起的上覆岩层的移动变形特征的同时,重点分析了卸压开采上覆岩层的移动形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受力情况,并根据煤层气井的受力情况进一步探讨了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主要破坏方式,得出了卸压煤层气地面井所受的基本外载力有轴向拉(压)力、径向外挤压力、层间滑移剪切力以及它们的共同作用力,使得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破坏方式有轴向拉伸变形破坏、径向挤压变形破坏、层间剪切变形和错断破坏、以及双轴共同作用下的错断破坏。研究结果对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稳定抽采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卸压煤层气
地面井
破坏方式
Keywords
pressure-relief coalbed methane
surface well
failure mode
分类号
TD32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TD54 [矿业工程—矿山机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渗透性与地应力之间关系和控制机理
被引量:
81
8
作者
孟召平
田永东
李国富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地球科学系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沁水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42-114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7210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7CB209405)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43口煤层气井渗透率和地应力统计分析,建立了煤储层渗透性与现今地应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模型.从煤储层的孔隙结构分析入手,建立了煤储层割理面压缩变形与裂隙渗流模型,分析地应力对煤储层渗透性影响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煤储层试井渗透率随着地应力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关系降低;随着煤层埋藏深度增大,其渗透率降低,煤储层渗透率随深度变化趋势的实质是应力的函数.在650m以浅煤储层地应力处于伸张带,最小水平主应力小于12MPa,煤储层渗透率平均大于1.0×10-3μm2;在650—1000m煤储层地应力由伸张带转化为压缩带的过渡带,最小水平主应力为12—20MPa,煤储层渗透率平均大于0.1×10-3μm2;在1000—1500m煤储层地应力转化为压缩带,最小水平主应力大于20MPa,煤储层渗透率平均大于0.01×10-3μm2.当割理面法向力σn为压应力时,割理产生法向压缩(压密)变形,开始先为点或线接触,经过挤压,局部破碎或劈裂,接触面增加,割理面压缩量呈指数曲线特征.煤储层渗透率随着割理面正应力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关系降低,其理论模型与试井渗透率统计模型完全一致.
关键词
沁水盆地南部
煤储层
渗透性
地应力
控制机理
分类号
O357.3 [理学—流体力学]
P618.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沁水盆地南部地应力场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
111
9
作者
孟召平
田永东
李国富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沁水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75-98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7210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07CB209405)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采用水压致裂测量地应力方法,测得了沁水盆地南部45口煤层气井主采煤层地应力分布,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主采煤层地应力与煤层埋藏深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模型,分析了地应力在煤储层渗透性及压裂研究中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沁水盆地南部最大水平主应力为6.42~41.86MPa,平均为17.21MPa;最大水平主应力梯度为1.17~4.79MPa/100m,平均为2.64MPa/100m;最小水平主应力3.30~26.40MPa,平均为11.391MPa;最小水平主应力梯度为0.99~2.85MPa/100m,平均为1.77MPa/100m。主应力均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大而增高,呈线性关系。在650m以浅煤储层地应力状态主要表现为σv>σhmax>σhmin,最小水平主应力小于12MPa,现今地应力状态处于伸张带;在650~1000m煤储层地应力状态转化为σhmax≈σv≈σhmin,最小水平主应力为12~20MPa,现今地应力状态由伸张带转化为压缩带的过渡;在1000~1500m煤储层地应力状态为σhmax≈σv≈σhmin,最小水平主应力大于20MPa,现今地应力状态转化为压缩带。在地应力的作用下,裂缝逐渐趋于闭合,煤储层渗透率急剧下降。同时,地应力对煤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产生重要影响,水力压裂裂缝均沿着最大主应力方向扩展。
关键词
沁水盆地南部
地应力
渗透性
水力压裂
Keywords
Southern Qinshui Basin
in-situ stress
permeability
hydraulic fracturing
分类号
TD311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X-CT技术的韩城示范区煤储层精细描述
被引量:
9
10
作者
陈同刚
汤达祯
许浩
吕玉民
孟艳军
陈云涛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煤层气
国家工程中心煤储层实验室
中联
煤层气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山西
沁水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5-510,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38-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9CB2196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1PY0211)
文摘
X射线层析扫描(X-CT)技术具有无损分析岩石内部结构特征的优点。应用该项技术,重构了韩城示范区煤样内部孔隙、裂隙和矿物的空间分布格架与形态。结果表明,煤样的CT像素频数存在两个峰值区间,分别表征孔隙-裂隙和矿物的发育特征。当孔隙、裂隙发育较好时,该峰左偏;矿物含量较高时,矿物峰右偏或峰值区间变宽。CT孔隙度、矿物含量与CT数有较好的相关性,CT孔隙度与氦气孔隙度显著正相关。通过煤样三维重构的三维表面蒙皮和三维立体模型,可以清楚地识别煤中孔隙、裂隙及矿物的空间形态特征和连通性。
关键词
X—CT
煤储层
孔隙
裂隙
精细描述
可视化
Keywords
X-CT
coal reservoir
pore
fracture
fine description
visualization
分类号
P618.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煤的最大含气量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
10
11
作者
王保玉
机构
沁水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4-679,共6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6AA06Z23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02CB211708)
文摘
煤中含气量的影响因素较多,但核心因素是煤的变质程度。以往的研究者通常用Lang-muir方程来表征煤的最大含气量,以此为根据计算获得煤层气的资源密度。然而生产的实际表明煤的最大含气量远大于Langmuir方程中的a值。重新将煤进行吸附解吸实验,在进行煤基本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拟合,发现Weibull不对称函数表征的最大含气量优于Langmuir方程,拟合结果分析中Weibull不对称函数拟合的R2皆大于Langmuir方程拟合的R2。从而得出利用Weibull不对称函数来表征解吸作用更为合理。
关键词
煤
煤层气
含气量
解吸特征
Keywords
coal
coalbed methane(CBM)
mathane content
desorption character
分类号
TD845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晶体结构受构造变形影响的研究
12
作者
郭盛强
苏现波
机构
沁水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理工大学
出处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607-611,共5页
文摘
通过对38个原生结构煤样和47个构造煤样的晶体结构参数对比分析,探讨了煤的晶体结构与煤化作用跃变和煤体变形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原生结构煤和构造煤晶体结构的演化规律与煤化作用跃变有着紧密的联系;构造煤的晶体结构参数在不同煤化作用阶段与原生结构煤相差很大;尤其是构造煤的La:Lc,在Ro<6.0%时随着煤阶的升高呈现倒"U"字形,且比值均小于1.
关键词
煤体变形
煤的晶体结构
煤化作用跃变
Keywords
coal deformation
coal structure
coalification jump
分类号
P573 [天文地球—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议新形势下煤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被引量:
10
13
作者
闫宇
机构
沁水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山西煤炭》
2010年第11期77-80,共4页
文摘
煤炭资源整合后,面对新形势,职工的思想受到很大冲击,由此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动态。从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相结合,坚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加强企业各部门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参与和合作等几个入手,做好整合后的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大家对整合主体的认同感,促进企业健康、有序运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资源整合
煤矿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途径
方法
Keywords
resource integration
mining enterpri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pproaches
分类号
D648.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探讨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本主义”建设
14
作者
张乃春
机构
晋煤集团
沁水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中外企业家》
2011年第5期36-38,共3页
文摘
煤矿企业中的党务工作者要认真研究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认清党务工作的开展方向,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煤矿工作的规律和方法,从而实现煤炭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
煤矿企业
“人本主义”
思想政治工作
党务工作者
政治思想工作
社会生活
以人为本
煤炭企业
分类号
F426.2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管式泵固定阀密封问题的研究
15
作者
任龙锋
机构
晋煤集团
沁水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1年第5期35-36,共2页
文摘
针对沁水蓝焰煤层气公司普通管式泵固定阀密封不严导致泵效降低的问题,在大量调研及现场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在煤层气井排水口安装一种单流阀,使单流阀球阀的锁紧与打开从而改变柱塞上部液柱压力与泵内压力压差的原理阻止固定阀漏失、以提高泵效。在晋煤集团沁水蓝焰煤层气公司六口高煤粉井现场实验证明,该装置提高泵效的成功率达100%。
关键词
管式泵
固定阀
单流阀
泵效
Keywords
tube pumps
fixed ball valve
check valve
pump efficiency
分类号
TH138.52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煤层气可采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潘庄井田为例
张培河
张群
王宝玉
李国富
田永东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煤矿区煤层气开发部署方法
张培河
白建平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煤层气井网布置优化设计的探讨
张俊虎
刘君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煤层气集输管道管材的分析对比
王啸
《山西建筑》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破坏方式探讨
卢军灵
李淑畅
《中国煤层气》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对我国煤层气开发技术现状与对策的探讨
李小青
《魅力中国》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破坏方式探讨
卢军灵
李淑畅
《山西煤炭》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渗透性与地应力之间关系和控制机理
孟召平
田永东
李国富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9
8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沁水盆地南部地应力场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孟召平
田永东
李国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基于X-CT技术的韩城示范区煤储层精细描述
陈同刚
汤达祯
许浩
吕玉民
孟艳军
陈云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对煤的最大含气量问题的讨论
王保玉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煤晶体结构受构造变形影响的研究
郭盛强
苏现波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浅议新形势下煤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闫宇
《山西煤炭》
201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探讨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本主义”建设
张乃春
《中外企业家》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管式泵固定阀密封问题的研究
任龙锋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