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伟大建党精神赓续与弘扬的时代产物——三论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的来源
1
作者 叶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国20世纪初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时代呼唤精神,精神源于实践。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20世纪初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时代呼唤精神,精神源于实践。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呼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炮声,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中建立领导中国革命核心力量和战斗集体时体现出的精神品质的高度概括。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集中昭示了党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政治品格、优良作风,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精神基因结构,奠定了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思想、政治、实践和道德维度,对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实现高度统一和坚固团结,担负起领导革命事业的重任,产生了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在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时期,伟大建党精神得到继承和弘扬,其基因、禀赋、特质一脉相承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地区武装起义,开启了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新纪元;与时俱进于“党指挥枪”原则发端、奠基和定型的建军大业,在中国破天荒地建立了一支完全区别于古今中外一切军队的人民军队,对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的形成产生决定性作用,极大地丰富发展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精神的价值 建党精神的赓续 建军精神来源之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军百年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叶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1927年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形成的起点。基于始于南昌起义,历经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赣南闽西苏区开辟、新泉整训,至古田会议的恢宏... 1927年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形成的起点。基于始于南昌起义,历经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赣南闽西苏区开辟、新泉整训,至古田会议的恢宏建军实践形成的建军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大革命失败向土地革命转折时期的丰富发展,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范畴,近年来得到学界聚焦,研究方兴未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1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等为指导,全面梳理和深刻总结相关研究得失,进一步深化集中体现党的性质、宗旨、作风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与制度的建军精神研究,反映了军队历史和军旅文化研究的前沿趋势,对于回答建军百年历史研究的时代之问——建军精神来自哪里?建军精神如何形成的?建军精神内涵和特质是什么?建军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建军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有哪些?等,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军百年 建军精神 研究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建军恢弘百年深化建军精神研究——纪念南昌起义97周年暨第十届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八一精神)理论研讨会综述
3
作者 吕滨卓 刘琳 叶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3-28,22,共7页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南昌起义已97周年,在对始于南昌起义的近百年军队历史研究中,决定人民军队在战斗中成长,在继承中创新,在建设中发展,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的研究,已经成为党史、军...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南昌起义已97周年,在对始于南昌起义的近百年军队历史研究中,决定人民军队在战斗中成长,在继承中创新,在建设中发展,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的研究,已经成为党史、军史和革命文化等研究的趋势与前沿。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聚焦2027年建军百年,不断深化对人民军队创建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的研究和阐释,汲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之际,举办“纪念南昌起义97周年暨第十届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八一精神)理论研讨会”。会议认真学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百年来军史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焦点,就南昌起义和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达到了以会促研、以会促联、以会促宣、以会促建的目的,对推动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研究和践行产生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军百年 建军精神 红色基因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革命时代文明熏陶与引领的思想结晶——二论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的来源
4
作者 叶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13,共13页
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的产生并非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也绝不是天上掉下来或上帝赐予的,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内因和外因一对基本范畴起作用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由波澜壮阔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国际共产主义运... 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的产生并非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也绝不是天上掉下来或上帝赐予的,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内因和外因一对基本范畴起作用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由波澜壮阔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大潮形成的外部独特的文化氛围、历史境遇和具体条件下,深受世界革命时代产生的文明和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炮声中,摒弃外来的种种“主义与思潮”,接受并坚定地信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铸就了集中外优秀文明和先进文化为一体的政党文化基因。中国共产党凭借“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克敌制胜法宝和屡战屡胜秘诀,以组织发动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为标志,在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历程中,将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底蕴,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暴力革命学说和军队建设理论的中国化,在赓续伟大的建党精神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革命时代文明 文明的熏陶与引领 建军精神来源之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与浸润的璀璨硕果——一论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的来源
5
作者 叶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支撑和推动中华民族创造、奋斗、探索、生长的深厚底蕴和强大动力。在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舍生取义、精忠报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支撑和推动中华民族创造、奋斗、探索、生长的深厚底蕴和强大动力。在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舍生取义、精忠报国、诚实守信、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得到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诞生伊始,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以南昌起义为标志的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实践中,充分发挥文化主体性,守正创新,激活和赓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情操、自强不息基因、民为邦本思想和赣粤湘闽等区域文化因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绽放出了绚丽的光芒,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在“两个结合”中发轫、发展并逐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的滋养与浸润 建军精神来源之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军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联研究
6
作者 李芸 吕滨卓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建党和建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两件大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面貌。建军精神源自于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从理想信念、为国为民情怀、百折不挠的意志以及忠于人民的秉性方面滋养孕育了建军精神。建军精神与伟大建党... 建党和建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两件大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面貌。建军精神源自于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从理想信念、为国为民情怀、百折不挠的意志以及忠于人民的秉性方面滋养孕育了建军精神。建军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和同条共贯,共同诠释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核心价值、内涵及特征,构建起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建党与建军的两座鲜明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精神 建军精神 新型人民军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2023年全国高校党史教育研讨会综述
7
作者 刘星 吕滨卓 叶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5-60,共6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伟大建党精神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其中,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征程中的历史主动性与精神力量。为进一步发现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互动机制与内在同一性,2023年12月2日—4日,全国高校党史教...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伟大建党精神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其中,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征程中的历史主动性与精神力量。为进一步发现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互动机制与内在同一性,2023年12月2日—4日,全国高校党史教育研讨会在南昌召开。与会的700余名专家学者就会议主题——“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会议征文与学者讨论情况,就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动力机制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与治理机制研究、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与经验研究、高校党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党史教育 建党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 高校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建军百年 深化南昌起义研究
8
作者 阙伟康 叶莎莎 《党史文苑》 2024年第8期9-11,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指出:“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作为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南昌起义在党史军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长期以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指出:“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作为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南昌起义在党史军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长期以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人民军队历史研究进入空前繁荣时期,党史军史学者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理论研究,围绕一系列战略问题、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为我们开创人民军队革命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与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国民党反动派 南昌起义 武装反抗 实践课题 党史军史 理论命题 重大历史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革命新纪元前夜的抉择:“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
9
作者 叶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1927年既是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大革命的失败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光辉元年。当大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之际,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和人民发动了一系列血腥政变,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面临被赶尽杀绝的严重危险。在中国革... 1927年既是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大革命的失败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光辉元年。当大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之际,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和人民发动了一系列血腥政变,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面临被赶尽杀绝的严重危险。在中国革命处于命悬一刻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果断地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开启了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革命新纪元。从大革命高潮汹涌澎拜到迅速失败,再到土地革命的迅速兴起,是有着深刻社会历史背景的。中国共产党以与生俱来的伟大建党精神、彻底的自我革命勇气和实践、超凡的开展社会革命的力量和能力,领导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书写了近代以来中国工人、农民和社会运动的新篇章,特别是在探索马克思暴力革命理论和军队建设学说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中,通过与国民党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和开展北伐战争,直接掌握和影响的一批革命武装,积累了开展武装斗争和建设人民军队的经验和教训,并在纠正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和正确对待联共(布)、共产国际的指示时中,懂得了枪杆子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以“南昌首义诞新军”的枪声拉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以“军叫工农红军,旗号镰刀斧头”的壮举撕开了黎明前的黑暗,在“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中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发轫了伟大的建军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夜的抉择 革命新纪元 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搭子”:大学生新型社交的行为阐释
10
作者 蔡尧 唐松 《高校辅导员》 2024年第6期36-40,共5页
“搭子”社交是一种新型青年亚文化的行为表达,目前正在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交行为。从其生成逻辑看,社会发展的现代性趋向对大学生社交行为和社交情感产生重要影响,必然催生出更加自由、轻松的社交方式,“搭子”这一新型的陪伴关系便... “搭子”社交是一种新型青年亚文化的行为表达,目前正在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交行为。从其生成逻辑看,社会发展的现代性趋向对大学生社交行为和社交情感产生重要影响,必然催生出更加自由、轻松的社交方式,“搭子”这一新型的陪伴关系便在年轻人中悄然流行开来。在“搭子”关系中,大学生要处理好强连带与弱连带、同质性与异质性、工具性与情感性等三种矛盾关系。“搭子”社交中的矛盾关系给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交态度和人际交往带来新的问题,同时也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育人要求。高校应当针对大学生“搭子”社交进行科学审视,通过引导和调适大学生的社交观念、互动方式和社交关系,弥补大学生“搭子”社交非主流化、自由个性化和浅情感化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搭子”社交 流动社会 自由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11
作者 刘琳 《党史文苑》 2024年第8期8-8,共1页
1930年1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二纵队离开古田,经清流、归化、宁化,翻越武夷山进入江西,同朱德率领的主力部队会合,成功地完成了战略转移,使敌人的三省“会剿”宣告失败,并为完成“争取江西”的计划走出了重要一步。此时古田会议刚刚结... 1930年1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二纵队离开古田,经清流、归化、宁化,翻越武夷山进入江西,同朱德率领的主力部队会合,成功地完成了战略转移,使敌人的三省“会剿”宣告失败,并为完成“争取江西”的计划走出了重要一步。此时古田会议刚刚结束,红军政治军事双丰收,战士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站在武夷山下,远眺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毛泽东欣然挥笔写下了“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的词句,昭示着红军不断发展壮大,中国革命定会胜利的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田会议 第二纵队 主力部队 红旗如画 山上山下 宣告失败 战略转移 红四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伟大事件”视域下南昌起义的应然与实然
12
作者 叶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4,共14页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当神州大地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中国革命处于命悬一线的紧急关头时,中国共产党汲取没有抓枪杆子“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的惨痛教训,果断地做出了关乎中国革命前途和中国人...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当神州大地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中国革命处于命悬一线的紧急关头时,中国共产党汲取没有抓枪杆子“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的惨痛教训,果断地做出了关乎中国革命前途和中国人民命运的历史性选择,毅然决然地领导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声,书写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事件。集“三个伟大事件”于一身的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各地的武装起义,标志着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纪元的大幕。南昌起义以敢于斗争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解决了党当时面临的“要不要继续革命”的首要问题,并通过对起义部队的整编和起义军余部的“赣南三整”,实现了党对军队的全面领导,发端了“党指挥枪原则”。研究南昌起义缘何成为“三个伟大事件”的载体?南昌起义的“连同”作用体现在哪里?南昌起义在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和制度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如何?对于开展中共党史、人民军队史和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起义 “三个伟大事件” 人民军队创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对红军建设发展的历史贡献
13
作者 吕滨卓 《党史文苑》 2024年第8期15-17,共3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同志在党内担任过许多重要的职务,其中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事部部长、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等要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为红军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诸多实践和努力,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历史贡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同志在党内担任过许多重要的职务,其中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事部部长、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等要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为红军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诸多实践和努力,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历史贡献。周恩来是南昌起义的倡导者和决策者南昌起义是人民军队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南昌起义的爆发拉开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宣告了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拉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反动派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中共苏区中央局 南昌起义 周恩来同志 军事部 武装反抗 新的历史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对军事经济的正确探索
14
作者 唐松 刘悦悦 《党史文苑》 2024年第8期12-14,共3页
从现代经济军事学视角看,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对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辩证关系的正确探索形成了一套“经济建设”服务于“革命战争”的经济模式。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对军事经济的正确探索主要形成了四... 从现代经济军事学视角看,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对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辩证关系的正确探索形成了一套“经济建设”服务于“革命战争”的经济模式。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对军事经济的正确探索主要形成了四种模式。经济建设支援革命战争的导向型经济模式在特殊的战争背景下,能否建立一种高效运行的经济模式,可以说关乎中国工农红军的生死存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模式 中央苏区 战争背景 革命战争 辩证关系 中国工农红军 导向型 军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