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红壤稻田三熟制油菜简化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肖国滨 叶川 +4 位作者 刘小三 郑伟 黄天宝 张昆 赵美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106-108,112,共4页
三熟制油菜简化施肥的试验结果表明,简化施肥对油菜株高、茎粗、有效分枝数、第一节位高、主花序长和主花序角果数都有一定影响,而对油菜每荚粒数没有影响,对单株角果数、千粒重、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和理论产量的影响较大,产量从高至低依... 三熟制油菜简化施肥的试验结果表明,简化施肥对油菜株高、茎粗、有效分枝数、第一节位高、主花序长和主花序角果数都有一定影响,而对油菜每荚粒数没有影响,对单株角果数、千粒重、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和理论产量的影响较大,产量从高至低依次为简化施肥Ⅲ、简化施肥Ⅱ、常规施肥(CK)、简化施肥Ⅰ。简化施肥对油菜生育进程影响很小,前期几乎没有影响,到了生育后期差异1~3 d;简化施肥比常规施肥减少生产投入294.0~450.0元/hm2,增收181.8~1100.7元/hm2,以简化施肥Ⅲ的经济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稻田 三熟制油菜 简化施肥 肥效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红壤旱地黑芝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天宝 李亚贞 +5 位作者 肖国滨 叶川 刘小三 郑伟 张昆 肖小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2-15,共4页
为了筛选在红壤旱地适宜种植的优良黑芝麻品种,对10个黑芝麻品种(系)的生长势、抗逆性、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09~2011年的平均产量以赣芝7号最高,达1189.95kg,/hm2,其次为08—6,分别比对... 为了筛选在红壤旱地适宜种植的优良黑芝麻品种,对10个黑芝麻品种(系)的生长势、抗逆性、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09~2011年的平均产量以赣芝7号最高,达1189.95kg,/hm2,其次为08—6,分别比对照金黄麻增产29.64%和22.17%,青3—3和赵公鞭最低,分别比对照减产6.52%和6.30%;生育期差别不大,最长的品种为青3—3,最短的为金黄麻;单株蒴果数以08—6最多,金黄麻最少;每蒴粒数以中芝9号最多,08—6最少;千粒重以赣芝7号最高,ZGBA最小;抗病(逆)性较强的有青3—3、金黄麻、赣芝7号,较差的为中芝9号、ZGBA、赵公鞭、油墩黑。初步认为适合在江西红壤旱地种植的黑芝麻品种(系)为赣芝7号、中芝9号、08—6、赣芝5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红壤旱地 黑芝麻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丘陵红壤茶园有机肥肥效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永明 叶川 +1 位作者 张昆 熊文 《蚕桑茶叶通讯》 2016年第1期6-9,共4页
针对江西茶园施肥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的现象,研究施用商品有机肥、枯饼、化肥三种不同肥料种类对茶树产量、茶叶生化品质以及对红壤结构改良与培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丘陵红壤茶园施用商品有机肥与化肥相比芽头密度增加2.93%,增产8.... 针对江西茶园施肥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的现象,研究施用商品有机肥、枯饼、化肥三种不同肥料种类对茶树产量、茶叶生化品质以及对红壤结构改良与培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丘陵红壤茶园施用商品有机肥与化肥相比芽头密度增加2.93%,增产8.85%,茶叶内在品质氨基酸含量增幅48%,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茶园土壤的p H值提高幅度为6.67%~8.27%,有机质提高39.26%~49.23%,全N提高57.14%~77.78%,全P提高7.89%~10.52%,全K提高13.21%~22.01%,速效N提高52.51%~66.19%,速效P提高69.88%~73.96%,速效K提高24.50%~34.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有机肥 产量 品质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红壤旱地鲜食大豆不同种植密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天宝 吴艳 +5 位作者 肖国滨 李亚贞 郑伟 肖小军 肖富良 张绍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8期7-8,共2页
在江西红壤旱地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鲜食大豆台湾292鲜荚产量、鲜籽粒产量、生育期和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大豆最佳种植密度为20万株/hm^2;在此条件下,鲜食大豆的鲜荚产量和鲜籽粒产量均最高,分别达16 511.1、8 696.4 kg/hm^2。
关键词 鲜食大豆 种植密度 产量 红壤旱地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红壤旱地春大豆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5
作者 黄天宝 吴艳 +7 位作者 肖国滨 李亚贞 郑伟 肖小军 肖富良 张绍文 孙惠娟 秦超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3期21-22,26,共3页
为了筛选在江西红壤旱地适宜种植的优良春大豆新品种,该研究对天隆1号、中豆39、中豆40、赣豆4号、赣豆8号5个大豆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指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015—2016年二年平均产量表现为天隆... 为了筛选在江西红壤旱地适宜种植的优良春大豆新品种,该研究对天隆1号、中豆39、中豆40、赣豆4号、赣豆8号5个大豆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指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015—2016年二年平均产量表现为天隆1号产量最高(2754.5kg/hm^2),赣豆4号(CK)产量最低(2547.4 kg/hm^2),产量整体表现为天隆1号>中豆40>赣豆8号>中豆39>赣豆4号(CK),其中天隆1号和中豆40分别比对照增产8.1%和6.1%。生育期差别不大,中豆39的生育期最长(92.0d),比对照赣豆4号(CK)晚2.5d;中豆40生育期最短(88.0d),对照赣豆4号(CK)早1.5d。综合表现为天隆1号、中豆40、赣豆8号3个品种较好,在江西红壤旱地有较好的种植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旱地 春大豆 品种比较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农田地膜残留状况研究——基于典型地块样方调查数据 被引量:5
6
作者 董爱琴 刘晖 +5 位作者 俞莹 杨涛 陈院华 吴火亮 徐昌旭 谢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28-135,共8页
在江西省22个县(市、区)设置66个监测点,对主要农作物种植制度下农田地膜的残留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绝大多数监测点的农田地膜残留量<15 kg/hm^(2),且随着覆膜年限的增长,农田地膜残留量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江西省... 在江西省22个县(市、区)设置66个监测点,对主要农作物种植制度下农田地膜的残留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绝大多数监测点的农田地膜残留量<15 kg/hm^(2),且随着覆膜年限的增长,农田地膜残留量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江西省蔬菜、瓜果、水果、烟叶、油料以及菇类监测点的平均农膜残留量分别为15.47、10.47、11.70、13.02、13.02、5.58 kg/hm^(2),但在不同作物类型田间农膜残留量没有显著差异;在六大作物类型中,烟叶和蔬菜田间地膜的年残留率居前2位,分别达3.57%和3.37%;65.2%监测点的地膜年残留量在1.5 kg/(hm^(2)·a)以下,50.0%监测点的地膜年残留率低于1.0%。总之,江西省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程度总体可控,覆膜年限、种植制度、农户回收农膜的积极性均对农膜的残留量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农用地 地膜 残留量 作物类型 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红壤旱地多年轮种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长松 周海波 叶川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4期163-167,共5页
南方红壤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果、粮食、渔业、牧业生产基地,为筛选出具有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较好、适合南方红壤区旱地种植的高效模式,根据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开展的红壤旱地作物的田间试验,采用2015—2017年江西省红壤研究所5种旱地... 南方红壤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果、粮食、渔业、牧业生产基地,为筛选出具有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较好、适合南方红壤区旱地种植的高效模式,根据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开展的红壤旱地作物的田间试验,采用2015—2017年江西省红壤研究所5种旱地3年轮作模式的试验数据,开展红壤地区旱作物不同种植模式的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一致性准则法采用Lingo软件求解,筛选出具有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综合效益较好的不同种植模式。结果表明,经济效益较好的种植模式为花生—冬闲→玉米(鲜食)—芝麻→花生—玉米(鲜食);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的种植模式均为花生—芝麻—马铃薯→(春玉米—绿豆)—绿肥→花生—芝麻—马铃薯;综合效益评价较好的种植模式为花生—芝麻—马铃薯→(春玉米—绿豆)—绿肥→花生—芝麻—马铃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旱地 种植模式 轮作 综合效益评价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性水稻土无机肥连施与土壤结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7
8
作者 赖庆旺 李茶苟 黄庆海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68-174,共7页
良好的土壤物理环境,是农业高产稳产的基础。通过9年定位研究阐明,红壤性水稻土无机肥连施特别是偏施,随着有机和无机胶结物质的数量减少,土壤结构性遭受破坏,容重增值,孔隙度降低,水稳性结构破坏率提高,微团聚体分数系数上升,致使土壤... 良好的土壤物理环境,是农业高产稳产的基础。通过9年定位研究阐明,红壤性水稻土无机肥连施特别是偏施,随着有机和无机胶结物质的数量减少,土壤结构性遭受破坏,容重增值,孔隙度降低,水稳性结构破坏率提高,微团聚体分数系数上升,致使土壤紧实,耕性变坏,土壤肥力衰退。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物理环境,为建立优化施肥结构展示了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性 水稻土 无机肥 土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区伏秋旱的成因、特征及抗旱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明珠 姚贤良 +4 位作者 张佳宝 解美珍 谢为民 贺湘逸 琚忠和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0-256,共7页
本文全面分析了低丘红壤区伏秋旱的成因、特征和抗旱措施。结果表明,降水量超前于潜在蒸发量变化及红壤调控、供水力弱、有效水少,供需矛盾突出是伏秋旱的主因。其特征是频率和强度加大、干热同步、表土干旱。关键对策是建立开源节流... 本文全面分析了低丘红壤区伏秋旱的成因、特征和抗旱措施。结果表明,降水量超前于潜在蒸发量变化及红壤调控、供水力弱、有效水少,供需矛盾突出是伏秋旱的主因。其特征是频率和强度加大、干热同步、表土干旱。关键对策是建立开源节流为主体、降耗增效为两翼的抗旱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伏秋旱 成因 特征 抗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根草篱防治红壤坡耕地侵蚀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黄欠如 章新亮 +3 位作者 李清平 余喜初 贺湘逸 周慕卿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40-44,共5页
1 997~ 1 999年试验结果表明 :丘陵红壤坡耕地实施香根草篱开发 ,可使地表径流量、土壤冲刷量和养分流失总量分别减少 60 .1 %~ 72 .4%、5 6.2 %~ 77.9%、69.2 %~ 90 .4% ,可使土壤临界侵蚀量提高 2 .7mm ,花生产量年均提高 1 0 .3... 1 997~ 1 999年试验结果表明 :丘陵红壤坡耕地实施香根草篱开发 ,可使地表径流量、土壤冲刷量和养分流失总量分别减少 60 .1 %~ 72 .4%、5 6.2 %~ 77.9%、69.2 %~ 90 .4% ,可使土壤临界侵蚀量提高 2 .7mm ,花生产量年均提高 1 0 .3%。而且 ,2~ 3年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蓠 土壤侵蚀 丘陵红壤 坡耕地 植物篱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方式对江西红壤旱地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武琳 黄尚书 +7 位作者 叶川 钟义军 黄欠如 成艳红 郑伟 孙永明 高蕊 周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75-1279,共5页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是表征土壤有机碳积累与质量的综合指标,可有效地反映人类活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未开垦的红壤荒地为对照,研究了3种土地利用方式(农地、茶园、果园)下0~40 cm土层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土壤碳库管...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是表征土壤有机碳积累与质量的综合指标,可有效地反映人类活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未开垦的红壤荒地为对照,研究了3种土地利用方式(农地、茶园、果园)下0~40 cm土层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土层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的大小均表现为农地>果园≈茶园>未开垦的红壤荒地,相比于未开垦的红壤荒地,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P<0.05)。(2)红壤旱地开垦利用均能显著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P<0.05),但在选取的3种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在0~10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农地>果园≈茶园;在0~20cm土层表现为农地与茶园相当(P>0.05),与果园有显著差异(P<0.05);在20~40 cm土层3种不同土地方式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红壤荒地开垦利用能够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且农用地比果茶园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旱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坡耕地苎麻与花生水土保持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廖绵清 李靖 +7 位作者 黄欠如 叶川 余喜初 唐西京 章新亮 孙永明 钟义军 吴明庆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7-661,共5页
通过径流小区试验,进行了苎麻与花生水土保持效果的对比试验,重点分析降雨量、作物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等农艺性状及冠层截留量与地表径流量的关系。试验从4月份作物种植后开始测定,7月底作物收获结束。结果表明,无论是地表拦蓄径流... 通过径流小区试验,进行了苎麻与花生水土保持效果的对比试验,重点分析降雨量、作物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等农艺性状及冠层截留量与地表径流量的关系。试验从4月份作物种植后开始测定,7月底作物收获结束。结果表明,无论是地表拦蓄径流量,还是泥沙侵蚀量,苎麻处理都优于花生处理;与花生处理相比,苎麻处理的冠层截留量提高了22.9%-908.3%(p〈0.01),土壤入渗率增加了16.2%~157.7%;红壤坡耕地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呈显著对数或指数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耕地 苎麻 花生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泡桐——茶树复合种植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叶川 熊国根 +2 位作者 黄庆海 贺湘逸 丁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1-8,共8页
研究了亚热带丘陵红壤泡桐茶树复合种植模式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 :与纯茶园相比 ,泡桐茶树复合园的日平均光照强度下降 5 1 .2 % ;茶蓬内日平均气温下降 0 .3~ 1 .2℃ ;相对湿度增加 6.1~ 7.5个百分点 ;1m土层内根系总量增加 44 .4% ... 研究了亚热带丘陵红壤泡桐茶树复合种植模式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 :与纯茶园相比 ,泡桐茶树复合园的日平均光照强度下降 5 1 .2 % ;茶蓬内日平均气温下降 0 .3~ 1 .2℃ ;相对湿度增加 6.1~ 7.5个百分点 ;1m土层内根系总量增加 44 .4% ;各土层贮水量提高 2 .5 %~ 1 1 .3 % ;凋落物增加 2 8.0 2 % ;凋落物养分含量增加 2 0 .3 % ;0~60cm土层内速效氮、磷、钾总量增加 3 4.6% ;茶叶产量提高 1 6.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丘红壤 泡桐 茶树 复合种植 综合效应 茶园小气候 土壤养分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红壤旱地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33
14
作者 黄欠如 叶川 +2 位作者 余喜初 熊国根 章新亮 《江西农业学报》 2000年第3期22-26,共5页
研究了覆膜和垄作栽培以及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春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膜栽培较裸地栽培增产 48.2 %~ 5 7.6 % ,每公顷纯收入增加 7734.90~ 781 3.35元 ;垄作栽培较平畦栽培增产 7.92 % ;三元复合肥施用量以每公顷 6 0 0kg为... 研究了覆膜和垄作栽培以及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春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膜栽培较裸地栽培增产 48.2 %~ 5 7.6 % ,每公顷纯收入增加 7734.90~ 781 3.35元 ;垄作栽培较平畦栽培增产 7.92 % ;三元复合肥施用量以每公顷 6 0 0kg为宜 ;种植密度以8.2 5~ 9.75万株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旱地 马铃薯 栽培技术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性水稻土紫云英有机氮素形成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赖涛 李茶苟 +1 位作者 黄庆海 吴建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4-18,共5页
应用盆栽方法和1 5N示踪技术 ,对红壤性水稻土紫云英有机氮素的形成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紫云英有机氮素的来源主要来自根瘤固氮 ,固氮量占植株总氮量的 42 .40 % ,土壤供氮和肥料供氮分别占 2 9.2 6%和 2 8.3 4%。施用氮肥能促... 应用盆栽方法和1 5N示踪技术 ,对红壤性水稻土紫云英有机氮素的形成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紫云英有机氮素的来源主要来自根瘤固氮 ,固氮量占植株总氮量的 42 .40 % ,土壤供氮和肥料供氮分别占 2 9.2 6%和 2 8.3 4%。施用氮肥能促进紫云英干物质的积累和鲜草产量的提高 ,但对其根瘤的形成及生物固氮有负面影响。土壤中1 5N尿素的去向表现为气逸损失 >作物吸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紫云英 氮素来源 根瘤固氮 同位素示踪 绿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缓坡地不同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武琳 黄欠如 +4 位作者 叶川 钟义军 章新亮 成艳红 孙永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2-135,共4页
在江西进贤采用径流小区实验,以自然裸露为对照,研究分析果园、农地、草地、农果复合、草果复合等不同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筛选红壤侵蚀区缓坡地水保效益最佳的经营模式。结果表明:(1)与自然裸露相比,单独的果园、农地、草地模式... 在江西进贤采用径流小区实验,以自然裸露为对照,研究分析果园、农地、草地、农果复合、草果复合等不同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筛选红壤侵蚀区缓坡地水保效益最佳的经营模式。结果表明:(1)与自然裸露相比,单独的果园、农地、草地模式地表径流降低幅度为24.22%~46.83%,农果和草果模式地表径流量分别减少43.7%和53.22%,差异显著(p<0.05);(2)与自然裸露相比,果园、农地、草地等经营模式土壤侵蚀量降低幅度为23.63%~78.30%,而农果和草果复合模式则降低了66.66%和76.06%(p<0.05);(3)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与降雨量具有相关性,且同一雨强降雨量条件下,不同经营模式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都不同;(4)农果、草果复合模式能有效减轻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是红壤侵蚀区合适的土地经营模式,建议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耕地 不同经营模式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茶叶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被引量:9
17
作者 孙永明 叶川 +3 位作者 张昆 杨普香 李道和 熊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110-114,共5页
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以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江西省茶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江西省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茶叶 产业现状 突出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红壤磷素积累与形态分异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庆海 万自成 +3 位作者 朱丽英 赖庆旺 赖涛 李茶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6-10,共5页
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红壤磷素积累、无机磷组分分异特点及各组分无机磷周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红壤全磷积累量表现为红壤旱地(804mg/kg)>红壤稻田(569mg/kg)>红壤茶园(459 mg/kg);红壤旱地Fe-P、A l-P、Ca2-P、Ca8-P和O-P的含量... 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红壤磷素积累、无机磷组分分异特点及各组分无机磷周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红壤全磷积累量表现为红壤旱地(804mg/kg)>红壤稻田(569mg/kg)>红壤茶园(459 mg/kg);红壤旱地Fe-P、A l-P、Ca2-P、Ca8-P和O-P的含量显著高于红壤稻田和红壤茶园,而Ca10-P的含量则差异不显著。施磷对所有组分无机磷周年动态变化产生影响;不同施磷方法对红壤磷素积累量以P+稻草处理>P处理>CK。积累的磷转化为各组分无机磷的转化量以Fe-P为最高,而转化率以Ca2-P、Ca8-P、A l-P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磷素 积累 形态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红壤不同生态类型土壤侵蚀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欠如 蔡浔之 +2 位作者 贺湘逸 周慕卿 胡建业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7-12,共6页
采用径流小区法研究等高梯地、荒草地、侵蚀地三种类型水土肥流失及其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各季节径流量均为侵蚀地>荒草地>等高梯地,而冲刷量则是侵蚀地>等高梯地>荒草地;等高梯地全量(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养分(氮、磷... 采用径流小区法研究等高梯地、荒草地、侵蚀地三种类型水土肥流失及其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各季节径流量均为侵蚀地>荒草地>等高梯地,而冲刷量则是侵蚀地>等高梯地>荒草地;等高梯地全量(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养分(氮、磷、钾)流失总量分别比荒草地高50.10%和1.03倍,却较侵蚀地减少34.50%和14.20%;养分流失具有明显的富集性,其富集总规律为速效磷>速效钾>速效氮>全磷>全氮>有机质,且有侵蚀地>荒草地>等高梯地的趋势。等高梯地年侵蚀模数为550~650t/km2·a,明显低于丘陵红壤区允许侵蚀模数,而不致形成显著的人为加速侵蚀,构建等高梯地是丘陵红壤资源利用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生态类型 丘陵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旱地早熟型马铃薯高产与氮素高效的最优施氮量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志华 徐小林 +4 位作者 李大明 胡丹丹 宋慧洁 胡惠文 余喜初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16-2223,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下马铃薯的干物质积累、产量、氮肥吸收利用,结合土壤中无机氮在不同土层含量的变化,确定马铃薯产量和氮效率最优、环境风险最低的氮肥施用水平。【方法】试验于2018—2019年在南方典型红壤区旱地进行,供试品种荷...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下马铃薯的干物质积累、产量、氮肥吸收利用,结合土壤中无机氮在不同土层含量的变化,确定马铃薯产量和氮效率最优、环境风险最低的氮肥施用水平。【方法】试验于2018—2019年在南方典型红壤区旱地进行,供试品种荷兰15号为特早熟型马铃薯。设置N 0、60、120、150、180、210、240 kg/hm^2,共7个氮肥水平。于成熟期,调查块茎产量和总干物质积累量测定氮素含量,同时取0—20、20—40、40—60 cm土层样品,分析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结果】施氮量显著影响红壤旱地马铃薯产量、干物质积累与氮肥吸收利用。马铃薯块茎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均以施N 180 kg/hm^2处理最高,达26250 kg/hm^2(2018年)和27915 kg/hm^2(2019年);秸秆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而块茎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施N 180 kg/hm^2处理最高,为97.65 kg/hm^2(2018年)和101.09 kg/hm^2(2019年)。氮素收获指数以N150 kg/hm^2处理最高,而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回收率均以N180 kg/hm^2处理最高,氮肥偏生产力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施氮显著提高土壤中的无机氮含量,不同施氮量对无机氮的含量和分布影响不同。施N 150 kg/hm^2和N 180 kg/hm^2处理增加的铵态氮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且施N 180 kg/hm^2处理的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施N150 kg/hm^2处理,施N 150 kg/hm^2处理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N 210 kg/hm^2和N 240 kg/hm^2处理增加的铵态氮主要分布在20—60 cm土层,其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施N 0—180 kg/hm^2范围内对土层中的硝态氮含量影响较小,施N 210 kg/hm^2和N 240 kg/hm^2处理显著增加了2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从无机氮总量看,施N 180 kg/hm^2处理可显著增加0—20 cm土层的无机氮总量,而施N 210 kg/hm^2处理和N 240 kg/hm^2处理则显著提高了20—60 cm土层的无机氮含量。【结论】极早熟型马铃薯适宜的氮肥用量范围较窄,过低或者过高施氮都会显著降低其经济产量、氮素收获指数和农学效率。在红壤条件下,施N 180 kg/hm^2可以显著增加0—20 cm土层中的铵态氮和无机氮含量,而不会增加20 cm以下土层的无机氮含量,超过此用氮量,则会显著增加土壤无机氮的向下迁移。因此,红壤旱地极早熟型马铃薯品种的适宜施氮水平为N 18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红壤旱地 马铃薯 氮素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