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重症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分割线列线图构建与验证
1
作者 刘琴 杜更胜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13-18,共6页
目的 分析神经重症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留置PICC的144例神经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 分析神经重症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留置PICC的144例神经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置管1个月后是否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进行分组,分为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组(n=35)和未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组(n=109)。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因素,构建列阵图风险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Homst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分别对模型进行性能评价。并另选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模型外部验证。结果 144例神经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概率为24.3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组和未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组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颈内静脉置管、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高APACHE-Ⅱ评分(β=0.272,OR=1.313,P<0.001,95%CI:1.127~1.530)、颈内静脉置管(β=1.729,OR=5.637,P=0.001,95%CI:2.072~15.341)、PT(β=0.170,OR=1.185,P=0.009,95%CI:1.043~1.348)、D-二聚体(β=2.457,OR=11.666,P=0.039,95%CI:1.130~120.416)、FIB(β=0.803,OR=2.232,P=0.001,95%CI:1.374~3.626)均是神经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内部验证,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5.153,P>0.05,模型拟合优度良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P<0.001,95%CI:0.777~0.923),灵敏度为80.00%,特异性为75.20%。外部验证,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6.158,P>0.05,模型拟合优度较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P<0.001,95%CI:0.668~0.974),灵敏度为81.30%,特异性为78.60%。模型预测神经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校正曲线总体趋势与理想曲线基本吻合,表明该模型拟合优度良好,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结论 高APACHE-Ⅱ评分、颈内静脉置管、PT、D-二聚体、FIB均是神经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模型预测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能够有效预测神经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相关性静脉血栓 风险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痛中心建设对行PCI术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淑军 吴春发 罗雅娟 《上海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23-25,57,共4页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建设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收治的行PCI术STEMI患者187例,其中2018年6月—2018年12月未建立胸...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建设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收治的行PCI术STEMI患者187例,其中2018年6月—2018年12月未建立胸痛中心收治的95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6月建立胸痛中心后收治的92例作为观察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再灌注时间[从发生胸痛到球囊扩张(symptom onset to balloon,S-to-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first medical contact to balloon,FMC-to-B)时间以及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door to balloon,D-to-B)时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随访6个月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FMC-to-B以及D-to-B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7%,低于对照组的10.53%(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量表中的躯体、社会、角色、情绪以及认知功能的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胸痛中心建设可有效缩短PCI术STEMI患者FMC-to-B以及S-to-B时间,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促进院外生活质量提高,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PCI术 胸痛中心 再灌注时间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龚海娟 温振宇 张军辉 《光明中医》 2024年第5期964-966,共3页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伴有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重复经颅磁刺激组、联合组(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各30例。3...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伴有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重复经颅磁刺激组、联合组(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各30例。3组均连续干预6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步行功能、平衡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3组FMA下肢功能评分、BI评分、HFAC分级、BBS评分均提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针刺组、重复经颅磁刺激组(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治疗有利于促进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及平衡能力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针刺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Apgar评分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在窒息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欣 赖玉婷 刘路路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8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究以Apgar评分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在窒息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9月医院收治的82例窒息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救治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以Apgar评分为导向... 目的探究以Apgar评分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在窒息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9月医院收治的82例窒息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救治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以Apgar评分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救治时效性、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通路建立时间、预警、分诊评估及呼吸复苏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后,两组Apgar评分均高于救治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Apgar评分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窒息新生儿救治时效性及复苏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救治后的Apgar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新生儿 APGAR评分 救治时效性 复苏成功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死动脉血栓患者中的诊断及预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卢思奇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血栓患者采用不同磁共振成像(MRI)的疾病检出率及预后情况。方法 将79例急性脑梗死动脉血栓患者纳入为研究对象,患者入组时间均为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常规MRI扫描、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血栓患者采用不同磁共振成像(MRI)的疾病检出率及预后情况。方法 将79例急性脑梗死动脉血栓患者纳入为研究对象,患者入组时间均为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常规MRI扫描、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将入组患者按照血栓负荷评分(CBS)分为A组(≤5分,15例)、B组(6~9分,30例)、C组(10分,34例)。分析常规MRI的SWI、DWI序列下对急性脑梗死动脉血栓诊出率;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比较不同组别患者随访的预后情况。结果 SWI对急性脑梗死动脉血栓诊出率为91%(72/79),均高于常规MRI、DWI的79%(62/79)、80%(63/79);A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36.4±3.8分,B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30.4±3.5分,C组患者的NIHSS评分24.6±3.0分,C组患者的评分低于B组,且B组低于A组;C组患者预后良好情况为91%(31/34),均高于A组、B组的80%(12/15)、83%(25/30)(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动脉血栓患者采用SWI的疾病检出率更高,患者的CBS评分越低,神经缺损越严重,预后情况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动脉血栓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肢体功能训练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脑梗死后偏瘫对关节活动度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龚海娟 谭佳琦 黄凯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9期1856-1858,共3页
目的:观察双侧肢体功能训练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脑梗死(CI)后偏瘫对关节活动度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双侧肢体功能训练,观察组联合穴位按摩。结果:治疗后两组FMA、MBI评分均提高... 目的:观察双侧肢体功能训练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脑梗死(CI)后偏瘫对关节活动度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双侧肢体功能训练,观察组联合穴位按摩。结果:治疗后两组FMA、MBI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肢体功能训练联合穴位按摩治疗CI后偏瘫可增强肢体功能,提高关节活动度,改善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肢体功能训练 穴位按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鄢丽 卢萍 +5 位作者 涂慧琴 李章健 李宏斌 朱海路 杨志浩 谢建红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4年第9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清洗内套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12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新清洁装置清洗内套管,对照组采用普通清洁用品(如棉... 目的探讨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清洗内套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12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新清洁装置清洗内套管,对照组采用普通清洁用品(如棉签、纱布条等)清洗内套管。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12%;观察组清洗时间(7.58±1.84)min,对照组为(16.34±1.02)min;观察组平均住院日为(24.5±1.24)d,对照组为(33.1±0.35)d;观察组洁净度为100%,对照组为90%;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88.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清洗内套管,洁净度100%,无并发症发生,明显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 气管切开 窒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凯 左武 +1 位作者 王斌 杨小峰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1期70-72,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止痛药使用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股沟异物感消失时间、腹股沟硬结消失时间、腹股沟麻木感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股静脉血栓发生率和疝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放式 无张力疝修补术 成人腹股沟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宏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5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索咽鼓管球囊扩张术(PTCA)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使用奇偶数分组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鼓膜置管手术治疗,观察... 目的探索咽鼓管球囊扩张术(PTCA)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使用奇偶数分组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鼓膜置管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咽鼓管PTCA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瓦氏动作(Valsalva)、气导听阈、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1、3、6个月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导听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积液消失时间、耳鸣消失时间、鼓膜愈合时间、听力恢复正常水平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发性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咽鼓管PTCA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复发性 分泌性中耳炎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对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阮腊林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4期70-71,共2页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对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9月~2012年6月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的10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3个月后治疗优...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对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9月~2012年6月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的10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3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为86.00%,手术6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手术3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为72.00%,手术6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为82.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中耳与耳咽管纤毛异常伴复发性中耳炎病人行耳显微术的护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鄢丽 《全科护理》 2014年第11期1053-1054,共2页
中耳和耳咽管纤毛异常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属于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PCD),是纤毛细胞骨架蛋白缺少导致的纤毛功能障碍,50%的病人有 Kartagener 综合征,表现为内脏反位、中耳炎和慢性鼻窦炎以及支气管扩张症... 中耳和耳咽管纤毛异常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属于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PCD),是纤毛细胞骨架蛋白缺少导致的纤毛功能障碍,50%的病人有 Kartagener 综合征,表现为内脏反位、中耳炎和慢性鼻窦炎以及支气管扩张症。PCD发病率为1∶15000~1∶60000,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主的疾病[13]。PCD包括纤毛不动综合征、Kartagener综合征、纤毛运动不良、原发性纤毛定向障碍等几种类型[4]。由于中耳和耳咽管纤毛异常,可致慢性复发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耳流脓。慢性复发性中耳炎指1年内出现3次以上反复发作的急性中耳炎或分泌性中耳炎,以耳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特点,处理不当会导致病人听力障碍、社交障碍。笔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科进修学习期间,该科收治护理1例双侧复发性中耳炎的PCD病人,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中耳炎 原发纤毛运动障碍 耳显微手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proBNP在脑出血重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12
作者 朱政 黄小华 +2 位作者 刘永忠 王碧倩 顾雯 《江西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脑出血重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2例脑出血重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健康体检人员4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入院时或体检当日的血浆NT-proBNP水...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脑出血重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2例脑出血重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健康体检人员4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入院时或体检当日的血浆NT-proBNP水平,记录观察组患者脑出血量、随访3个月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表(mRS)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脑出血重症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NIHSS、mR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不同脑出血量患者的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大量脑出血组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中等量脑出血组和小量脑出血组(P<0.05)。随访发现,重度损伤组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中度损伤组和轻度损伤组(P<0.05),且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组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出血重症患者入院时的NT-proBNP水平与脑出血量(r=0.7263,P=0.000)、随访3个月时的NIHSS评分(r=0.6542,P=0.000)及mRS评分(r=0.7187,P=0.000)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与脑出血重症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关系密切,监测血浆NT-proBNP水平对患者预后评估临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端脑钠肽前体 脑出血 利钠肽 神经系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复位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蒋刚 赵学辉 +1 位作者 敖鹏 张伟 《现代医院》 2020年第3期44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复位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Tibial plateau fracture,TP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T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53例)...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复位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Tibial plateau fracture,TP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T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复位内固定。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6个月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微创内固定术治疗TPF的疗效更好、并发症更少、预后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复位内固定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 TPF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EP刀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菊连 廖洁霏 胡叔芳 《上海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24-25,59,共3页
目的 :探讨LEEP刀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接受LEEP刀治疗,试验组接受LEEP刀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 目的 :探讨LEEP刀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接受LEEP刀治疗,试验组接受LEEP刀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同时间创面愈合情况、治疗前后糜烂面积评分和阴道清洁评分。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29/29),对照组为86.21%(25/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4周的创面愈合率为58.62%(17/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24%(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糜烂面积评分和阴道清洁评分分别为(0.42±0.09)分和(0.46±0.08)分,对照组分别为(1.40±0.29)分和(1.44±0.33)分,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LEEP刀基础上加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宫颈糜烂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创面愈合效果,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糜烂 LEEP刀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学干预对促进合理用药的应用意义评估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海生 曾军 刘苇 《上海医药》 CAS 2017年第22期16-17,34,共3页
目的 :评估药学干预对促进合理用药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7—10月收治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3—6月收治的3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观察组实施药学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给药。结果 :观察组合理用药率为94.29%、对照组为72.22%(P<... 目的 :评估药学干预对促进合理用药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7—10月收治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3—6月收治的3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观察组实施药学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给药。结果 :观察组合理用药率为94.29%、对照组为72.22%(P<0.05);观察组抗菌素使用率、药物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7.14%、2.86%,对照组分别为61.11%、19.44%(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药品费用和抗菌药物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实施药学干预,可有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干预 合理用药 菌素 应用价值 临床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6
作者 左武 刘凯 +1 位作者 王斌 杨小峰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逆行次全胆囊切除...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补液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第1天体温、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CRP和皮质醇均高于术前,观察组患者的CRP、皮质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相比较于全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和术后补液量少,并发症少且应激反应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 全胆囊切除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配合间歇导尿术治疗中风患者排尿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峰 温振宇 +3 位作者 张军辉 胡萍 谢茜宇 甘可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7期163-165,共3页
目的分析中风患者采取针灸配合间歇导尿术治疗对其排尿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动态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留置导尿管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 目的分析中风患者采取针灸配合间歇导尿术治疗对其排尿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动态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留置导尿管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间歇导尿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缓解时间、残余尿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尿常规白细胞阳性和阴性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风患者采取针灸配合间歇导尿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排尿障碍情况,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针灸 间歇导尿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中施行紧急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华建刚 颜慧琴 丁义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28期172-173,176,共3页
目的探讨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中施行紧急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9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患者入院后由急诊医护人员立即行气管插管(紧急气管插管),对照组33例患者... 目的探讨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中施行紧急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9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患者入院后由急诊医护人员立即行气管插管(紧急气管插管),对照组33例患者入院后则由麻醉科医师行常规气管插管(延时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分别为55.56%、52.78%,对照组分别为30.30%、27.27%,研究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成功率为91.67%,对照组为96.97%,两组气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为(2.10±0.65)min,对照组为(4.72±1.20)min,研究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中施行紧急经口腔气管插管的效果显著,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经口腔气管插管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连秀 李蔚 +1 位作者 敖琳 廖贞贞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年第4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1月—2017年10月为本院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实施前;2017年11月—2018年10月为本院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实施后,首先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规范护理不良事件上报,...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1月—2017年10月为本院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实施前;2017年11月—2018年10月为本院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实施后,首先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规范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每月定期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集中进行讨论,从人、机、料、法、环方面分析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后四类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实施后,四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实施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能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 讨论会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根管与多次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万佳丽 赵子义 俞星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35期61-63,共3页
目的比较一次性根管与多次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9月我院择期行根管治疗术的9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患者... 目的比较一次性根管与多次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9月我院择期行根管治疗术的9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多次根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变化情况、近期和远期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及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1年总有效率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97.78%vs 93.33%)、(93.33%vs 86.67%)(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vs 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1.11%vs 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疗效与多次根管相似,但治疗时间更短、疼痛改善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牙髓炎 一次性根管 多次根管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