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抚州市中心血站核酸检测试点实验室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范彩霞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1491-1492,共2页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联合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于无偿献血者HBV、HIV(1型)和HCV病毒检出的必要性。方法将抚州市中心血站2016年1月至12月无偿献血者两遍血清学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抗-TP)及ALT均为阴性的标本采用实时荧光...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联合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于无偿献血者HBV、HIV(1型)和HCV病毒检出的必要性。方法将抚州市中心血站2016年1月至12月无偿献血者两遍血清学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抗-TP)及ALT均为阴性的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法进行8混样混合项目检测HBV、HCV和HIV(1型)病毒核酸,并将核酸反应性标本送国家卫计委临检中心做比对试验。结果 20763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经血清学检测出20426例合格标本经8混样混合后HBVDNA、HCV-RNA和HIV(1型)-RNA核酸检测出50例核酸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45‰。其中49例为HBV-DNA阳性,1例为HIV(1型)-RNA阳性。将这50例核酸反应性标本送至国家卫计委做比对试验,49例HBV-DNA阳性标本中有45例为阳性,4例为阴性;1例HIV(1型)-RNA阳性样本为阴性。结论核酸检测技术能有效地降低酶联免疫法漏检造成的输血风险,核酸检测和酶联免疫检测相结合做为血液筛查检测的重要手段,可以大大地提高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窗口期 PCR-荧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春市中心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持续改进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小玲 吴立炯 +5 位作者 温凉 杨卫红 陈明 刘云华 白红英 邓红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21期167-171,共5页
对本站历年来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回顾以往质量管理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达到提升血站整体业绩和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确保血液安全。
关键词 血站 质量管理体系 持续改进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州某血液中心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情况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国芳 刘有才 +2 位作者 彭芳 付萍萍 何军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2年第9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抚州某血液中心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情况。方法收集抚州某血液中心2019年1月—2021年3月采集的所有血液,对其中存在的不合格血液进行隔离处理。根据血液的报废情况将其分为感染性不合格血液报废与非感染性不合格血液... 目的探讨抚州某血液中心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情况。方法收集抚州某血液中心2019年1月—2021年3月采集的所有血液,对其中存在的不合格血液进行隔离处理。根据血液的报废情况将其分为感染性不合格血液报废与非感染性不合格血液报废。统计血液报废的总体情况、感染性不合格血液以及非感染性不合格血液的报废原因。结果采集的57000 U血液中共报废1148 U,总报废率为2.01%;感染性不合格血液报废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其报废量占总血液报废量的85.19%(978/1148),其中梅毒阳性所占的报废率最高,为0.40%(229/57000),其次为谷丙转氨酶不合格、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丙肝病毒抗体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非感染性不合格血液的报废量占总血液报废量的14.81%(170/1148),其中脂血所占的报废率最高,为0.08%(45/57000),其次为采血量不足、血袋破裂、过期血、血凝块与溶血。结论通过了解抚州某血液中心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的血液报废情况,可对其非正常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成分制备 血液中心 血液报废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血站采血中献血者反应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彭芳 双莉华 +2 位作者 游桂梅 付萍萍 何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5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血站采血中献血者反应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抚州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200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血站采血中献血者反应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抚州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200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及血液报废率。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总满意度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7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液报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可有效提高血站采血中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并降低血液报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 采血工作 献血者 满意度 不良反应 血液报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州市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付萍萍 范彩霞 黄洪俊 《江西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125-1126,共2页
目的分析抚州市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情况,便于保障血液安全,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抚州市2011年1月-2014年12月无偿献血者抗-HIV初筛试验,对有反应性标本送本市CDC实验室确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1月-2014年12月抚州市无... 目的分析抚州市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情况,便于保障血液安全,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抚州市2011年1月-2014年12月无偿献血者抗-HIV初筛试验,对有反应性标本送本市CDC实验室确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1月-2014年12月抚州市无偿献血者抗-HIV初筛阳性率0.09%,x^2=9.8986,P=0.0028,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确认阳性率0.006%,x^2=2833,P=0.5946,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抚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流行趋势处于低流行平稳趋势。假阳性结果给无偿献血招募带来负面影响.提高试剂敏感性.降低血液报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感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州地区2008~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付萍萍 刘有才 郭新国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4年第2期210-211,共2页
为了解本地区血液安全状况,减少血液报废,预防和控制疾病经输血传播,现选取了HBsAg、抗-HCV、抗-HCV、抗-TP等传染性标记物以及ALT作为观测指标,对2008~2012年抚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关键词 无偿献血 检测结果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州市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特征及再次献血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彭芳 杨带金 吴瑶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30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抚州市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特征及再次献血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整群抽样法选取2021年1-6月在抚州市中心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的924例献血者,收集资料,分析抚州市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特征及再次献血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抚州市无偿... 目的:探讨抚州市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特征及再次献血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整群抽样法选取2021年1-6月在抚州市中心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的924例献血者,收集资料,分析抚州市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特征及再次献血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抚州市无偿献血年龄以21~30岁为主,男女比例为1.31∶1,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均多,职业以企事业工作人员、学生多见。抚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有再次献血意愿620例(67.10%)。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有再次献血意愿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方便性、献血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有再次献血意愿人群的献血纪念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方便性、献血者满意度是影响抚州市无偿献血人群再次献血意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抚州市无偿献血人群再次献血意愿受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方便性、献血者满意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人群结构特征 再次献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州地区2018年至2020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情况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有才 《江西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2291-2293,共3页
目的 对本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控制梅毒经输血途径传播的发生。方法 通过血站血液管理软件9.5系统,收集抚州地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并进行回顾... 目的 对本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控制梅毒经输血途径传播的发生。方法 通过血站血液管理软件9.5系统,收集抚州地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来,共71234人次参加无偿献血,梅毒抗体筛查总阳性率为0.368%;其中,男、女性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59%和0.209%;不同年龄段组阳性率为18~20(0.062%)、21~30(0.115%)、31~40(0.119%)、41~50(0.055%)、51~60(0.017%);各职业阳性率中,不明职业献血者感染率最高,为0.548%,其次是工人和职员献血者,分别为0.403%、0.401%;受教育程度阳性率中,小学文化献血者阳性率为1.161%,高于其他学历人群,研究生学历最低,献血者无梅毒感染者。结论 抚州地区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虽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不同职业梅毒抗体阳性率存在人群差异,但梅毒血液安全风险在不断递增,故有效的针对不同人群加强献血前的健康咨询和献血初筛,对临床用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无偿献血 临床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0年抚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彭芳 郭新国 黄文盼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年第4期60-64,共5页
目的分析2016—2020年抚州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抚州市2016—2020年114814份无偿献血标本,了解血液谷丙转氨酶(ALT)、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目的分析2016—2020年抚州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抚州市2016—2020年114814份无偿献血标本,了解血液谷丙转氨酶(ALT)、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不合格率,并分析不同资料特征的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同病原体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2016—2020年抚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1.59%,其中HBsAg检测不合格率最高(0.92%);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男性、年龄46~60岁、农民、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较高。结论针对抚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应加大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血液筛查,以提高血液检测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血液检测 血液不合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血站实验室管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新国 双莉华 《江西医学检验》 2005年第2期155-155,共1页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 血站 血液质量 输血工作者 安全输血 重要环节 物质基础 输血安全 管理内容 与时俱进 新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州市开展无偿献血三个转变分析
11
作者 付萍萍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84-84,共1页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以来,我市在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中.采取多渠道、多样化的组织宣传活动,使临床用血由有偿献血过渡到无偿献血:从使用全血转变为成份输血:从一次献血200ml到400ml的观念的推广,保证临床输血的需...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以来,我市在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中.采取多渠道、多样化的组织宣传活动,使临床用血由有偿献血过渡到无偿献血:从使用全血转变为成份输血:从一次献血200ml到400ml的观念的推广,保证临床输血的需求和安全性。笔者对本市2002年~2007年无偿献血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工作 抚州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宣传活动 成份输血 有偿献血 临床用血 临床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州市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血清铁、 血清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变化研究
12
作者 邓红梅 邓芳 +1 位作者 杨国林 黄洪俊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第4期111-113,共3页
目的 研究抚州市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血清铁(SI)、血清血红蛋白(Hb)和血清铁蛋白(SF)变化.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来自抚州市地区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献血者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前、第2... 目的 研究抚州市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血清铁(SI)、血清血红蛋白(Hb)和血清铁蛋白(SF)变化.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来自抚州市地区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献血者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前、第2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后、第4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后、第8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后、第16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后采集血样,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SI、SF水平,采用AcT5Diff AL血球计数仪检测Hb.比较献血者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前及第2次、第4次、第8次、第16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后SI、Hb、SF水平.结果 献血者第16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后的SI、SF水平<第8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后<第4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后<第2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后<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前的SI、S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者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前与第2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后、第4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后、第8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后、第16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后的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抚州市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的SI、SF降低,针对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需进行SI、SF监测,以评估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的铁储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州市 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 男性献血者 血清铁 血清血红蛋白 血清铁蛋白
原文传递
献血人群HCV感染者自然转归与HLA-Ⅱ类等位基因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萍萍 黄杰庭 +8 位作者 宋丹丹 黄珂 许茹 廖峭 单振刚 梁明月 戎霞 付涌水 王敏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738-3742,共5页
目的 了解广州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自然转归与HLA多态性的相关性,为HCV治疗策略的制定、预后的评估及疫苗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献血人群中373例HCV感染者,分为两组:自发清除组(133例)和慢性感染者(24... 目的 了解广州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自然转归与HLA多态性的相关性,为HCV治疗策略的制定、预后的评估及疫苗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献血人群中373例HCV感染者,分为两组:自发清除组(133例)和慢性感染者(240例),利用HLA-SBT方法对373份感染者进行HLA-Ⅱ类等位基因分型,用2检验分析每个HLA等位基因频率在自发清除组和慢性感染组的分布是否存在差异,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HCV自然转归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自发清除组与慢性感染组相比年龄较小[(28.2±9.9)岁vs(31.3±9.0)岁,t=-2.998,P=0.003],HCV自发清除组女性比例较高(34.6%vs 17.9%,2=13.090,P〈0.01)。DQB1*05:02(P=0.002,OR=0.411,95%CI=0.232~0.727)和DRB1*14:54(P=0.027,OR=0.350,95%CI=0.132~0.926)在慢性感染组中更为多见,DRB1*11:01在自发清除组较为常见(P=0.007,OR=2.169,95%CI=1.223~3.8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1,OR=1.035,95%CI=1.018~1.053)、性别(P〈0.01,OR=0.423,95%CI=0.297~0.603)和DQB1*05:02(P=0.016,OR=0.480,95%CI=0.264~0.873)、DRB1*11:01(P=0.016,OR=2.072,95%CI=1.142~3.758)等位基因是HCV感染自然转归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女性、较年轻的HCV感染者比较容易发生自发清除,携带DQB1*05:02等位基因的人群在感染HCV后更易发生慢性化,携带DRB1*11:01基因则容易发生自发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白细胞抗原 无偿献血者 自然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气雾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建文 汪大鹏 +2 位作者 熊晓玲 万志强 徐瑞如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5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气雾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应用复方丹参气雾剂,对照组40例应用硝酸异山梨酯片。7d1个疗程。结束后对心绞痛、心电图的近期疗效、速效作用、起效时间及副作...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气雾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应用复方丹参气雾剂,对照组40例应用硝酸异山梨酯片。7d1个疗程。结束后对心绞痛、心电图的近期疗效、速效作用、起效时间及副作用等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心绞痛、心电图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是92.25%、85.00%和70.00%、50.00%,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速效作用为95.00%、30.00%;起效时间为(3.24±1.37)、(3.41±1.36)。治疗组用药后未见不良反应。治疗组心绞痛的近期疗效、速效作用、对重度心绞痛的疗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等各项指标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丹参气雾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近期疗效较好,是治疗心绞痛的理想药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复方丹参气雾剂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支红霞 周志明 周优树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期156-156,共1页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入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缺铁性贫血50例及同期于本院完成体检的健康人50例,对应设为贫血组与健康组,分别对其进行血液检验。结果贫血组Hb、MCH、MCV较健康组更高,RDW、...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入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缺铁性贫血50例及同期于本院完成体检的健康人50例,对应设为贫血组与健康组,分别对其进行血液检验。结果贫血组Hb、MCH、MCV较健康组更高,RDW、RBC更低,5项血液指标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可用于临床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诊断中,具较高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检验诊断 缺铁性贫血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的检测结果
16
作者 双莉华 黄康 吴晨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的检测结果。方法随机抽选2020年1—8月本站200份无偿献血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献血样本实施乙型肝炎病毒酶免检验,如两类酶免检验结果均为阳性,可确诊乙肝;如发现单个检验结果为阳性...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的检测结果。方法随机抽选2020年1—8月本站200份无偿献血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献血样本实施乙型肝炎病毒酶免检验,如两类酶免检验结果均为阳性,可确诊乙肝;如发现单个检验结果为阳性,则需实施复检,如复检结果确认为阳性或灰区,则为异常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分析上述两种检验方法的检测结果,并比较两种检验方法在乙肝病毒检验中的检测效能。结果200份血液标本检测结果显示,酶免及核酸检测后均出现6份阳性,占比3.00%;酶免及核酸检测后的阴性结果均为186份,占比93.00%。酶免阳性的血液样本共13份,核酸阳性的血液样本7份,酶免与核酸均呈阳性的血液样本6份,占比30.00%。将5作为S/CO值的分界点,酶免与核酸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酶免检测或核酸检测均可实现对献血样本乙型肝炎病毒的有效筛查,但为降低漏检的风险,需在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筛查活动中联合使用酶免与核酸检测,以进一步提高血液样本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HBV 酶免检测 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
17
作者 刘有才 《江西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210-211,共2页
目的分析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和献血次数关系,总结无偿献血工作经验。方法统计2018年至2020年抚州市献血不良反应人数,并就不良反应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统计分析。结果献血不良反应逐年降低,首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最频繁(62.73%),200、300... 目的分析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和献血次数关系,总结无偿献血工作经验。方法统计2018年至2020年抚州市献血不良反应人数,并就不良反应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统计分析。结果献血不良反应逐年降低,首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最频繁(62.73%),200、300、400 mL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占献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57.07%、31.13%、11.79%,200 mL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随献血量的递增而加大。结论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者献血知识知晓率、心理及精神因素有关,故无偿献血过程中应积极与献血者沟通,让其更多了解无偿献血知识,减少负面心理因素和精神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 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偿献血血液报损原因与对策探讨
18
作者 付萍萍 刘有才 《江西医学检验》 2005年第5期480-480,共1页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血液质量 报损原因 对策探 流动采血车 血液报损率 紧张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偿献血校园调查结果与分析
19
作者 付萍萍 刘有才 《江西医学检验》 2007年第5期519-519,共1页
近年来,我市无偿献血队伍中,大学院校在校学生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为了更好地在大学院校开展无偿献血,了解我市大学院校在校学生的心态特征,有的放矢地开展无偿献血动员和宣传工作,保障医疗临床用血。笔者对大学在校学生展开无偿献血献... 近年来,我市无偿献血队伍中,大学院校在校学生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为了更好地在大学院校开展无偿献血,了解我市大学院校在校学生的心态特征,有的放矢地开展无偿献血动员和宣传工作,保障医疗临床用血。笔者对大学在校学生展开无偿献血献血顾虑、答谢方式、愿意选择的献血形式三个方面情况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调查结果 校园 在校学生 宣传工作 临床用血 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2021年抚州市豆芽菜中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调查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志英 何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13期1654-1656,1664,共4页
目的 对抚州市11个县区市售豆芽菜(绿豆芽、黄豆芽、花生芽)中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4-氯苯氧乙酸、2,4-D-乙酯、2,4-D-丁酯、β-萘乙酸、2,4-D、吲哚乙酸、吲哚丁酸)的污染情况调查分析。方法 从各农贸市场、超市采集豆芽菜44份,气相色谱... 目的 对抚州市11个县区市售豆芽菜(绿豆芽、黄豆芽、花生芽)中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4-氯苯氧乙酸、2,4-D-乙酯、2,4-D-丁酯、β-萘乙酸、2,4-D、吲哚乙酸、吲哚丁酸)的污染情况调查分析。方法 从各农贸市场、超市采集豆芽菜44份,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样品中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含量。结果 44份豆芽菜中,有19份检出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2份样品同时检出4-氯苯氧乙酸和吲哚乙酸,4-氯苯氧乙酸超标率均为11.36%(5/44)。吲哚乙酸的检出率为31.82%(14/44)。绿豆芽、黄豆芽、花生芽中4-氯苯氧乙酸的总检出率为11.36%(5/44),绿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的检出率、超标率均为9.09%(2/22),黄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的检出率、超标率均为23.08%(3/13),花生芽中未检出4-氯苯氧乙酸。结论 豆芽菜中的4-氯苯氧乙酸超标率为11.36%,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芽 黄豆芽 花生芽 植物生长调节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