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肝癌多次TACE术后的肝硬化分级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
24
1
作者
刘金明
张克勤
李涛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对肝癌患者肝硬化分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科采用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治疗4次以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6例纳入本次研究。观察首次TACE术后肝功能变化,多次TACE...
目的:探讨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对肝癌患者肝硬化分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科采用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治疗4次以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6例纳入本次研究。观察首次TACE术后肝功能变化,多次TACE术后Child-Pugh分级肝硬化CT分级变化,并分析多次TACE对肝硬化分级及预后的影响。结果①42例Child-Pugh A级与14例Child-Pugh B级患者TACE术后1周均出现 ALB降低,TBiL、DBiL、AST、ALT升高,但在术后1个月内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多次TACE术后Child-Pugh分级、肝硬化CT分级较术前显著升高( P<0.001)。②5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9~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术后1年、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7%、39.5%。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有无假包膜、TNM分期、肿瘤大小、是否有门静脉癌栓、Child-Pugh 分级、肿瘤碘油沉积情况与术后生存率有关(P<0.05)。将有意义的因素置入Cox模型,根据相对危险度由高到低排列,对预后生存有影响的因素分别为Child-Pugh分级、碘油沉积分型、门静脉癌栓。结论肿瘤因素是影响肝功能较好患者的主要预后因素,但对于治疗前肝功能损害较重的患者,应合理制定TACE治疗方案,避免多次治疗引起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
肝癌
肝功能
肝硬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刘金明
赵震宇
李涛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1期17-18,共2页
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皮肝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术(PEI)及TACE联合PEI3种介入治疗手段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8年3月本院接诊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TACE组...
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皮肝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术(PEI)及TACE联合PEI3种介入治疗手段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8年3月本院接诊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TACE组、PEI组以及TACE+PEI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相应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TACE+PEI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TACE组(70%)和PEI组(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PEI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状况明显优于TACE组和PEI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ACE+PEI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良好,明显优于单纯采用TACE或PE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邬芳玉
《江西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626-628,共3页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以下简称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后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探讨PSE的安全性。方法 92例肝硬化并脾亢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B、C 3组,分别为32例、41例、19例,均...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以下简称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后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探讨PSE的安全性。方法 92例肝硬化并脾亢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B、C 3组,分别为32例、41例、19例,均接受PSE治疗(控制脾栓塞面积在50%-70%),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有发热及脾区疼痛,其余并发症以腹水及腹膜炎最常见,分别为32例及23例。C组腹水及腹膜炎的发生率最高,与A组及B组相比均有差异(P<0.05),但A组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肝硬化并脾亢患者术前充分保肝降低Child-pugh评分、术中控制栓塞面积及部位、术后预防感染,可以减少PSE的并发症,继而提高PSE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脾栓塞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抗凝方案对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金明
张克勤
蒋忠宝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7期154-155,共2页
目的分析使用不同抗凝方案治疗与预防部分脾动脉栓塞手术后产生门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36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根据手术后不同干预方式分为A组、B组、C组,各120例。其中A组...
目的分析使用不同抗凝方案治疗与预防部分脾动脉栓塞手术后产生门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36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根据手术后不同干预方式分为A组、B组、C组,各120例。其中A组手术后未给予药物干预,B组手术后每天1次1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C组手术后给予每天5 mg华法林片。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后血细胞变化情况、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指标,分析3组患者术后是否需要进行药物预防干预,最终选择效果显著的药物进行干预。结果 B组与C组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血细胞变化情况、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B组与C组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动脉栓塞术在治疗脾功能亢进中的作用突出,现阶段该技术已发展成熟,且得到广泛使用,在术后使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片均可以明显提高预后效果,并明显降低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率,且华法林片优于阿司匹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脾动脉栓塞术
门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肝癌多次TACE术后的肝硬化分级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
24
1
作者
刘金明
张克勤
李涛
机构
江西省南昌市第九医院肝五科
出处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1期68-71,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对肝癌患者肝硬化分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科采用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治疗4次以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6例纳入本次研究。观察首次TACE术后肝功能变化,多次TACE术后Child-Pugh分级肝硬化CT分级变化,并分析多次TACE对肝硬化分级及预后的影响。结果①42例Child-Pugh A级与14例Child-Pugh B级患者TACE术后1周均出现 ALB降低,TBiL、DBiL、AST、ALT升高,但在术后1个月内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多次TACE术后Child-Pugh分级、肝硬化CT分级较术前显著升高( P<0.001)。②5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9~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术后1年、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7%、39.5%。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有无假包膜、TNM分期、肿瘤大小、是否有门静脉癌栓、Child-Pugh 分级、肿瘤碘油沉积情况与术后生存率有关(P<0.05)。将有意义的因素置入Cox模型,根据相对危险度由高到低排列,对预后生存有影响的因素分别为Child-Pugh分级、碘油沉积分型、门静脉癌栓。结论肿瘤因素是影响肝功能较好患者的主要预后因素,但对于治疗前肝功能损害较重的患者,应合理制定TACE治疗方案,避免多次治疗引起的损伤。
关键词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
肝癌
肝功能
肝硬化
预后
Keywords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
Hepatic carcinoma
Liver function
Cirrhosis
Prognosis
分类号
R735.7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刘金明
赵震宇
李涛
机构
江西省南昌市第九医院肝五科
江西省
进贤县人民
医院
感染
科
出处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1期17-18,共2页
文摘
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皮肝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术(PEI)及TACE联合PEI3种介入治疗手段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8年3月本院接诊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TACE组、PEI组以及TACE+PEI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相应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TACE+PEI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TACE组(70%)和PEI组(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PEI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状况明显优于TACE组和PEI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ACE+PEI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良好,明显优于单纯采用TACE或PEI治疗。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Keywords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Intervention procedure
Clinical efficacy
分类号
R735.7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邬芳玉
机构
江西省南昌市第九医院肝五科
出处
《江西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626-628,共3页
文摘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以下简称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后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探讨PSE的安全性。方法 92例肝硬化并脾亢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B、C 3组,分别为32例、41例、19例,均接受PSE治疗(控制脾栓塞面积在50%-70%),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有发热及脾区疼痛,其余并发症以腹水及腹膜炎最常见,分别为32例及23例。C组腹水及腹膜炎的发生率最高,与A组及B组相比均有差异(P<0.05),但A组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肝硬化并脾亢患者术前充分保肝降低Child-pugh评分、术中控制栓塞面积及部位、术后预防感染,可以减少PSE的并发症,继而提高PSE的安全性。
关键词
部分脾栓塞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Keywords
Cirrhosis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Hypersplenism
分类号
R575.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抗凝方案对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金明
张克勤
蒋忠宝
机构
江西省南昌市第九医院肝五科
出处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7期154-155,共2页
文摘
目的分析使用不同抗凝方案治疗与预防部分脾动脉栓塞手术后产生门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36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根据手术后不同干预方式分为A组、B组、C组,各120例。其中A组手术后未给予药物干预,B组手术后每天1次1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C组手术后给予每天5 mg华法林片。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后血细胞变化情况、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指标,分析3组患者术后是否需要进行药物预防干预,最终选择效果显著的药物进行干预。结果 B组与C组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血细胞变化情况、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B组与C组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动脉栓塞术在治疗脾功能亢进中的作用突出,现阶段该技术已发展成熟,且得到广泛使用,在术后使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片均可以明显提高预后效果,并明显降低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率,且华法林片优于阿司匹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脾动脉栓塞术
门静脉血栓
分类号
R575.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肝癌多次TACE术后的肝硬化分级及预后因素分析
刘金明
张克勤
李涛
《实用癌症杂志》
2014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研究
刘金明
赵震宇
李涛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分析
邬芳玉
《江西医药》
CAS
201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同抗凝方案对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疗效评估
刘金明
张克勤
蒋忠宝
《当代医学》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