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双红 朱萱 +6 位作者 李弼民 刘东升 万盛华 罗丽娟 肖珍君 刘艳 吴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了解江西地区胃十二肠疾病患儿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率,及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195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行胃镜及黏膜活检,胃黏膜经H.pylori分离培养和鉴定后,采用E-test法检测H.pylori对阿莫西林、... 目的了解江西地区胃十二肠疾病患儿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率,及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195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行胃镜及黏膜活检,胃黏膜经H.pylori分离培养和鉴定后,采用E-test法检测H.pylori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敏感性,采用K-B法检测H.pylori对呋喃唑酮的敏感性。结果从195例患儿胃黏膜中培养出H.pylori 80株,阳性率为41.0%。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儿中,H.pylori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8.2%、52.0%、30.0%和51.2%。H.pylori菌株对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耐药率分别为25.0%和48.8%,其中对克拉霉素和甲硝唑二重耐药率为10%;出对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均敏感。结论 H.pylori感染是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江西地区儿童感染H.pylori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上消化道疾病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晓红 朱庆雄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1-52,55,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 198例再发性腹痛 (RAP)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组织病理学证实 16 9例 ( 85 .4 % )粘膜有炎症改变 ,慢性胃炎 14 0例( 82 .8% ) ,食道炎 15...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 198例再发性腹痛 (RAP)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组织病理学证实 16 9例 ( 85 .4 % )粘膜有炎症改变 ,慢性胃炎 14 0例( 82 .8% ) ,食道炎 15例 ( 8.87% ) ,十二指肠球炎 8例 ( 4 .73% ) ,消化性溃疡 6例 ( 3.5 5 % )。组织学染色及快速尿素酶实验证实HP感染为 97例 ( 4 9.0 % ) ,HP阳性者粘膜均有炎症改变。胃炎HP感染率为 6 4 .3% ,而HP阴性胃炎者仅 35 .7% ,相反 ,食道炎和十二指肠球炎者HP感染率低 ,消化性溃疡者其中 5例 ( 83.3% )HP阳性 ,1例 ( 16 .7% )HP阴性。结论 小儿RAP中上消化道疾病占较高比率 ,HP感染可能是引起RAP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再发性腹痛 上消化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7例儿童嗜酸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临床特征分析:一项多中心研究
3
作者 詹春雷 游洁玉 +3 位作者 李小芹 汪勇 梅贤琴 万盛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EGID)的临床表现、内镜下改变、病理组织学改变、治疗及预后特点,以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7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湖...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EGID)的临床表现、内镜下改变、病理组织学改变、治疗及预后特点,以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7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267例EGID患儿资料,观察其发病年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内镜下改变、病理组织学改变及治疗的预后情况。结果267例EGID患儿中,临床分度以轻度(164例,61.4%)和中度(96例,35.6%)为主。各年龄均可发病,以学龄期儿童(178例)为主。婴儿期主要表现为呕吐、呕血,幼儿期主要表现为呕吐、便血,学龄前期和学龄期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血常规示近一半(49.4%)患儿出现血小板升高,但轻、中、重度EGID患儿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ID患儿消化道内镜下无显著特异性改变,组织病理亦无特异性结构损伤。其中85.0%(227例)予以抑酸治疗,34.5%(92例)予以饮食回避,20.9%(56例)予以抗过敏药物治疗,少部分(24例,9.0%)使用泼尼松治疗。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3例以消化性溃疡为表现者停药后症状出现反复。结论儿童EGID以轻、中度多见,内镜下改变无明显特异性,饮食回避及抑酸、抗过敏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 临床特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治疗儿童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4
作者 段亚群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12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儿童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按常规给予输血、静脉输注维生素K1、止血敏等一般止血药物,同时静脉滴注奥美拉唑0.8mg·kg^(-1)·次^(-1),1...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儿童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按常规给予输血、静脉输注维生素K1、止血敏等一般止血药物,同时静脉滴注奥美拉唑0.8mg·kg^(-1)·次^(-1),12h1次;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3.5μg·kg-1在10min内静脉推注,之后用输液泵以3.5μg·kg^(-1)·h^(-1)的速度泵入;2组均治疗3d。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72h内再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比76.7%,P<0.05),而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72h内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6.7%比26.7%,0.0%比3.3%,均P>0.05)。结论生长抑素用于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可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消化道出血 生长抑素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与抗生素耐药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双红 谢勇 +7 位作者 李弼民 刘东升 万盛华 罗丽娟 李红 易丽君 周菁 朱萱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临床分离株毒力基因与抗生素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90例患儿胃窦黏膜中分离培养H.pylori阳性菌株,采用E-test法和K-B法检测H.pylori对抗生素耐药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pylori ...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临床分离株毒力基因与抗生素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90例患儿胃窦黏膜中分离培养H.pylori阳性菌株,采用E-test法和K-B法检测H.pylori对抗生素耐药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pylori cag A、vac A及ice A基因。结果在胃窦黏膜分离培养的90株H.pylori菌株中,8株(8.9%)对克拉霉素耐药,31株(34.4%)对甲硝唑耐药,12株(13.3%)对克拉霉素和甲硝唑二重耐药,39株(43.3%)对抗生素均不耐药,未发现对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耐药的H.pylori菌株;cag A基因阳性检出率为93.3%(84/90),vac As1a、vac As1c、vac Am1和vac Am2基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8%(70/90)、22.2%(20/90)、32.2%(29/90)和67.8%(61/90),vac As1a/m1、vac As1a/m2、vac As1c/m1和vac As1c/m2基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0%(27/90)、51.1%(46/90)、3.3%(3/90)和16.7%(15/90),ice A1和ice A2基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7%(79/90)和7.8%(7/90)。H.pylori毒力基因型在克拉霉素耐药组、甲硝唑耐药组、克拉霉素+甲硝唑二重耐药组和对抗生素敏感组四组间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H.pylori临床分离菌株毒力基因型与抗生素耐药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超声在炎症性肠病患儿诊断及治疗后活动性评估中的应用
6
作者 陈捷 吴蔚 郑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5年第1期134-139,共6页
目的:探究腹部超声在炎症性肠病(IBD)患儿诊断及治疗后活动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江西省儿童医院就诊的82例疑似IBD患儿,以结肠镜检查及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最终77例确诊IBD(纳入IBD组),其中克罗恩病(C... 目的:探究腹部超声在炎症性肠病(IBD)患儿诊断及治疗后活动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江西省儿童医院就诊的82例疑似IBD患儿,以结肠镜检查及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最终77例确诊IBD(纳入IBD组),其中克罗恩病(CD)37例(纳入CD组)、溃疡性结肠炎40例(纳入UC组);另选择于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纳入健康组。计算腹部超声诊断IBD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IBD组、健康组的肠壁厚度、动脉阻力指数(RI)及血流状态;比较CD组和UC组的超声检查图像指标、病变定位符合率及活动期和缓解期的肠壁厚度、动脉RI及血流状态。结果:腹部超声诊断IBD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2.21%、60.00%、90.24%;IBD组肠壁厚度高于健康组,动脉RI低于健康组,血流分级差于健康组(P<0.05);CD组正常结构消失、肠间淋巴结肿大、肠间积液、炎性包块发生率均高于UC组(P<0.05);CD组超声诊断病变定位符合率为94.59%,UC组超声诊断病变定位符合率为90.00%;活动期、缓解期,CD组肠壁厚度均高于U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两组肠壁厚度高于缓解期,动脉RI低于缓解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两组肠壁血流分级情况优于活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缓解期,两组肠壁血流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壁厚度、动脉RI诊断CD活动期的AUC分别为0.790、0.741,诊断UC活动期的AUC分别0.668、0.714。结论:腹部超声对IBD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能够相对准确地定位病变位置,减少误诊,且可预判患儿治疗后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炎症性肠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评分系统在儿童急性腹泻抗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吴蔚 万盛华 +4 位作者 万宏 段亚群 许增华 张双红 肖珍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评分系统应用于儿童急性腹泻抗菌治疗的合理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新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无典型细菌性腹泻表现但被上述评分系统判为阳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使用抗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评分系统应用于儿童急性腹泻抗菌治疗的合理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新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无典型细菌性腹泻表现但被上述评分系统判为阳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使用抗生素,对照组不使用抗生素,共观察5 d,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典型细菌性腹泻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不良事件率。结果实验组第5天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3.3%VS 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典型细菌性腹泻的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死亡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评分系统对儿童急性腹泻的抗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针对无典型细菌性腹泻表现但被该系统判为阳性的急性腹泻患儿,抗生素治疗可使其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儿童 抗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评分系统诊断儿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 被引量:5
8
作者 吴蔚 万宏 +5 位作者 段亚群 周艳 许增华 张双红 肖珍君 万盛华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21-724,共4页
目的构建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评分系统以诊断儿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方法回顾性收集住院的急性腹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组与非细菌性腹泻组。以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为参数,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 目的构建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评分系统以诊断儿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方法回顾性收集住院的急性腹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组与非细菌性腹泻组。以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为参数,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诊断儿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的联合评分系统,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准确性。结果共纳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患儿110例与非细菌性腹泻患儿108例。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组的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性腹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构建的联合评分系统诊断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大于血降钙素原或C-反应蛋白(P<0.05);联合评分的最佳诊断界值为0.52,其灵敏度为80.9%,特异度为88.9%。结论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评分系统对儿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诊断准确性良好,可协助临床早期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细菌性腹泻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罗丽娟 万盛华 许增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26期99-100,105,共3页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消化性溃疡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消化性溃疡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Hp根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消化性溃疡 奥美拉唑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儿科学研究生课程中多种教学模式转换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英 朱卫娜 +4 位作者 许增华 占科 朱玲 杨涛 刘英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20期29-30,共2页
目的多种教学模式转换的教学方法应用于中医儿科学研究生的教学,以提高研究生的临床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方法将2015级—2017级研究生5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25名,对照组25名。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互转换... 目的多种教学模式转换的教学方法应用于中医儿科学研究生的教学,以提高研究生的临床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方法将2015级—2017级研究生5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25名,对照组25名。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互转换(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情境模式教学法、模拟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临床跟诊,经典医籍的,诊后总结分析等)。比较2组学生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满意多种化教学方法的学生高于50%。结论多种教学模式转换能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 研究生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外周静脉穿刺评估指南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聂丹 李娅徽 王小红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外周静脉穿刺评估指南在住院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消化科病房接受输液治疗的1436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18例)和观察组(718例);对照组患儿在穿刺前常规评估穿刺部... 目的探讨儿童外周静脉穿刺评估指南在住院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消化科病房接受输液治疗的1436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18例)和观察组(718例);对照组患儿在穿刺前常规评估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由责任护士进行穿刺;观察组患儿在穿刺前应用《儿童患者外周静脉穿刺评估指南》进行评估和分级,根据评估分级结果选择相应层级的护士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应用评估指南后,穿刺成功率及家长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护士工作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外周静脉穿刺评估指南应用于住院患儿能有效提升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静脉输液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周静脉穿刺评估指南 静脉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治疗中的特殊护理干预体会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云 李英 王小红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24期2680-2681,共2页
目的:对特殊护理干预在无痛胃镜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异物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江西省儿童医院2020年7月—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儿均予以无痛胃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 目的:对特殊护理干预在无痛胃镜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异物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江西省儿童医院2020年7月—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儿均予以无痛胃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特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相关指标变化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851、29.764、5.679,P<0.05;χ^(2)=4.210、5.000、5.333、4.114,P<0.05)。结论:无痛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治疗方面具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性高等优势,在治疗的同时予以有效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儿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 小儿 上消化道异物 特殊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源性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特征的多中心研究
13
作者 吴蔚 朱龙川 +3 位作者 段亚群 汪勇 万盛华 张双红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17期2589-2590,2593,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肝源性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指导临床诊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南昌市第九医院收治的肝病伴腹水患儿33例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并发感染分为非感染性腹水组21例和SBP... 目的 探讨儿童肝源性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指导临床诊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南昌市第九医院收治的肝病伴腹水患儿33例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并发感染分为非感染性腹水组21例和SBP组1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分析SBP组的病原菌构成及抗菌素治疗情况。结果 SBP组的体温、血白细胞计数、腹水白细胞计数、腹水多形核细胞百分比及腹水多形核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非感染性腹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组中仅33.3%患儿具有典型腹膜炎症状体征;SBP组腹水培养阳性率为25%,均为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的大肠埃希菌。第三代头孢菌素经验性治疗的有效率为100%。结论 儿童SBP的发生率可能较高,其诊断需基于腹水白细胞计数或分类,第三代头孢菌素是经验性治疗儿童SBP的可靠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肝源性腹水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肝豆状核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例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淑华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9年第9期38-39,共2页
通过本文100例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日本富士能EG-250PE电子胃镜检查。结果胃溃疡42例42%,浅表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31例31%,浅表性胃炎合并胆汁返流1例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6例16%,食道炎4例4%,十二指肠多发性息肉2例... 通过本文100例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日本富士能EG-250PE电子胃镜检查。结果胃溃疡42例42%,浅表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31例31%,浅表性胃炎合并胆汁返流1例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6例16%,食道炎4例4%,十二指肠多发性息肉2例2%,食道息肉2例2%,食道裂孔疝2例3%的护理报告。结论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与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必要时行小儿电子胃镜检查可及早明确诊断治疗。这些患者尽管当时情况紧急,但护理得好,抢救治疗及时。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56例胃镜分析
15
作者 李香莲 罗红 +1 位作者 刘小惠 刘艳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8-69,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 对 5 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电子胃镜检查 ,分析其结果。结果 发现病变者 5 3例 (94 .6 % )。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多见 ,有 38例 (6 7.9% ) ;其次为重度浅表性胃炎 4例(7.1% ) ;其它依次... 目的 探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 对 5 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电子胃镜检查 ,分析其结果。结果 发现病变者 5 3例 (94 .6 % )。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多见 ,有 38例 (6 7.9% ) ;其次为重度浅表性胃炎 4例(7.1% ) ;其它依次为十二指肠球炎伴胃炎 8例 (14 .3% ) ;食管炎 2例 (3.6 % )和胃溃疡 1例 (1.8% ) ;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 32例 (5 7.1% )。结论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好发于学龄期儿童 ,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所致出血最多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检查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5例儿童腹水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勇 万盛华 +3 位作者 詹春雷 肖珍君 刘晓芬 李娜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2-386,共5页
目的 分析儿童腹水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儿童腹水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减少漏诊、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间住院诊断腹水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165例腹水儿童,男女比例1.53∶1,平均发病年龄(6±4)岁。腹... 目的 分析儿童腹水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儿童腹水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减少漏诊、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间住院诊断腹水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165例腹水儿童,男女比例1.53∶1,平均发病年龄(6±4)岁。腹水病因依次为:外科急腹症(39例,23.6%)、感染性疾病(39例,23.6%)、肿瘤性疾病(27例,16.4%)、肝源性疾病(18例,10.9%)、胰腺炎(10例,6.1%)、心源性疾病(8例,4.8%)、风湿免疫性疾病(6例,3.6%)、肾源性疾病(5例,3.0%)等。按发病年龄分为婴儿33例,幼儿24例,学龄前期30例,学龄期41例,青春期37例。外科急腹症、肝源性疾病是引起婴儿组腹水的主要原因(P<0.05),幼儿组的首要病因是肿瘤性疾病(P<0.05),青春期组的首要病因为感染性疾病(P<0.05)。结论 外科急腹症、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肝源性疾病是儿童腹水的常见病因;不同年龄段儿童腹水的主要病因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 病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腹水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勇 万盛华 《江西医药》 2021年第7期1081-1083,共3页
儿童腹水是临床中经常能遇的一种的病症,可以发生在多种疾病中,其病因复杂,诊断往往涉及多系统、多学科的知识。关于成人腹水病因构成及诊治研究较多,在成人中,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是形成腹水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恶性肿瘤、心功能衰... 儿童腹水是临床中经常能遇的一种的病症,可以发生在多种疾病中,其病因复杂,诊断往往涉及多系统、多学科的知识。关于成人腹水病因构成及诊治研究较多,在成人中,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是形成腹水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恶性肿瘤、心功能衰竭、结核感染等[1]。但儿科资料较少,另外我国成年人中乙型肝炎和丙肝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肝硬化比较常见的原因,而这些疾病在儿童中发病率低。近年来由于我国婴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普及和国家综合预防母婴传播方案的实施,我国15岁以下人群HBsAg流行率明显下降[2,3]。吴蔚等人研究表明,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和胆道闭锁是江西地区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的主要原因,乙型病毒性肝炎在儿科发病率不高[4]。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综述儿童腹水的病因,希望为我们国内儿科临床的诊断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门静脉高压 结核感染 流行率 丙肝病毒感染 胆道闭锁 儿科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分析及诊治经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段亚群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5期54-55,共2页
目的分析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上消化道出血入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并在胃窦处取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及病理检查以及镜下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 目的分析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上消化道出血入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并在胃窦处取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及病理检查以及镜下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计数。分析不同年龄患儿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结果 153例不同年龄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病因分析:28 d^1岁患儿上消化道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糜烂性胃炎(43.9%)、浅表性胃炎(24.4%)、食道贲门黏膜撕裂(22.0%);1~3岁患儿上消化道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糜烂性胃炎(32.5%)、浅表性胃炎(20.0%)、十二指肠球炎(17.5%);3~6岁患儿上消化道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糜烂性胃炎(30.8%)、食道贲门黏膜撕裂(26.9%);6~9岁患儿上消化道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糜烂性胃炎(37.0%)、食道贲门黏膜撕裂(25.0%);9~12岁患儿上消化道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食道贲门黏膜撕裂(33.3%);>12岁患儿上消化道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0.0%)。153例患儿中Hp阳性率为13.7%(21/153),嗜酸性细胞升高率为3.9%(6/153)。结论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上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病因分析可提高治疗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电子胃镜 年龄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儿童肠息肉的价值
19
作者 段亚群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5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在儿童肠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肠息肉患儿的临床资料,行结肠镜和彩超检查,以结肠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超对儿童肠息肉的诊断价值及对不同...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在儿童肠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肠息肉患儿的临床资料,行结肠镜和彩超检查,以结肠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超对儿童肠息肉的诊断价值及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息肉的检出率。结果:80例疑似肠息肉患儿中,确诊为肠息肉62例,其中乙状结肠21例,直肠16例,降结肠10例,升结肠9例,横结肠6例;幼年性息肉45例,黑斑息肉综合征11例,腺瘤样息肉6例。以结肠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彩超诊断儿童肠息肉的灵敏度为91.94%(57/62),特异度为88.89%(16/18),准确性为91.25%(73/80),漏诊率为8.06%(5/62),误诊率为11.11%(2/18)。彩超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息肉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诊断肠息肉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较高,且具有无创、操作方便、患儿接受度高等优点,可用于儿童肠息肉的初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结肠镜 肠息肉 儿童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炎症性肠病2例
20
作者 段亚群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1期160-162,共3页
病例1:男,9岁2个月。主诉:发热20余天。现病史:患儿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午后出现发热,至晚上八九点热退。无畏寒及寒颤,无咳嗽,无头痛,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无皮疹,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多饮、多尿,当地抗感染治疗... 病例1:男,9岁2个月。主诉:发热20余天。现病史:患儿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午后出现发热,至晚上八九点热退。无畏寒及寒颤,无咳嗽,无头痛,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无皮疹,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多饮、多尿,当地抗感染治疗,病情反复,遂至我院门诊,门诊拟'感染性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儿童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