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点追踪技术早期定量评价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脏损伤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陈苏江 俞波 +1 位作者 赵伟 段君凯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726-728,共3页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STI)早期定量评价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心脏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VMC心脏损伤患儿40例,设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正常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超声、二维斑...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STI)早期定量评价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心脏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VMC心脏损伤患儿40例,设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正常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检查,对比两组相关检查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2D-STI对儿童VMC心脏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常规超声相关检查参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左心室17节段纵向应变与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17节段径向应变与整体径向应变(GRS)、左心室17节段圆周应变与整体圆周应变(GCS)均较对照组低(P<0.05);ROC曲线发现,GLS、GRS、GCS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儿童VMC心脏损伤的AUC均>0.080,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最高。结论STI对儿童VMC心脏损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早期定量分析2D-STI相关参数,有效检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亚临床期左心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心脏损伤 斑点追踪技术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淑霞 侯彩荣 +1 位作者 钟敏 胡梅英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4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护士主动参与患儿术后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婴幼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20)采用传统的镇静、镇痛方法,患儿躁动或主诉疼痛时护士根据医嘱被动执行镇静、镇痛治疗;研究组(n=20)患儿... 目的探讨护士主动参与患儿术后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婴幼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20)采用传统的镇静、镇痛方法,患儿躁动或主诉疼痛时护士根据医嘱被动执行镇静、镇痛治疗;研究组(n=20)患儿术后即由监护医师开出小剂量镇静、镇痛药物持续静脉泵入的医嘱,护士根据FLACC、Ramsay评分对患儿的疼痛及清醒程度进行判断,在药物安全剂量范围内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保持患儿处于安静清醒状态。术后镇痛期间监测患儿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术后6、12、24 h由床位护士观察并记录患儿镇痛镇静评分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6、12、24 h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更平稳(P<0.01),且呼吸机使用、监护室滞留和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疼痛评估、疼痛监测、疼痛护理等规范化疼痛管理可改变被动的常规疼痛护理,确立护理人员在疼痛护理中的主导地位,对降低术后疼痛级别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先天性 术后 疼痛评估 疼痛护理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在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涂洪强 明腾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37-39,42,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炎性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0例≤6个月、需手术纠治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儿均行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手术。对照组术后仅给予常规治...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炎性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0例≤6个月、需手术纠治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儿均行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手术。对照组术后仅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术后1 h即给予乌司他丁5 000 U.kg-1.次-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 mL中静脉滴注,8 h 1次,连用3 d。比较2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及术中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等。检测2组患儿术后1(T1)、6(T2)、24(T3)、48(T4)、72(T5)h血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troponinⅠ,cTnⅠ)水平。结果 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及术中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血浆cTnⅠ、IL-6、TNF-α水平的降低更早、更明显,试验组均在T5时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IL-10水平的降低却正好相反,试验组降低更慢,在T5时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1例死于呼吸衰竭。试验组15例、对照组14例患儿随访3个月,均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乌司他丁在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可促进抑炎细胞因子IL-10的产生,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的释放,减轻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先天性心脏病 乌司他丁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心肌肌钙蛋白Ⅰ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胸小切口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盛 明腾 +4 位作者 邹勇 涂洪强 王小威 谢学良 黄国金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5年第9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右胸小切口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4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20例采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纠治;观察组220例采用右胸部小切口行体外循环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目的探讨右胸小切口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4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20例采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纠治;观察组220例采用右胸部小切口行体外循环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纠治。比较2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胸骨畸形及伤口感染发生率、术后死亡率等。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引流量、胸骨畸形及伤口感染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死亡率、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胸小切口适用于小儿及婴幼儿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切口隐蔽、术后渗血少、切口感染发生率低、无胸骨胸廓畸形等优点;但必须术前超声诊断明显,选择心内缺损位置合适的病例,应用熟练的手术技巧和必要措施改善术野显露,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胸小切口 先天性心脏病 心内直视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kg以下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体会 被引量:7
5
作者 陈霞 明腾 +4 位作者 段君凯 邹勇 谭秀萍 胡梅英 杨爱玲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总结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技术。方法统计分析2002年10月~2003年10月间70例6kg以下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复杂危重,以低心排、低O2、喘憋、肺不张、心律失常为最常见。本组死亡4例,病死... 目的总结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技术。方法统计分析2002年10月~2003年10月间70例6kg以下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复杂危重,以低心排、低O2、喘憋、肺不张、心律失常为最常见。本组死亡4例,病死率5.71%,死亡原因均为严重低心排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尤其是合并肾功能衰竭时,最为凶险。结论防治小婴儿术后发生低心排、呼吸衰竭、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重点包括改良超滤、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输液速度和量的控制、加强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控制和预防感染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例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6
作者 明腾 邹勇 +3 位作者 陈霞 涂洪强 王小威 张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总结59例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对59例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了心内直视手术,其中男41例,女18例,手术年龄22d~3岁,平均14.76±10.02月,体重3.0~13.0Kg,平均7.53±2.39Kg。病种包括:法洛氏四联... 目的总结59例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对59例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了心内直视手术,其中男41例,女18例,手术年龄22d~3岁,平均14.76±10.02月,体重3.0~13.0Kg,平均7.53±2.39Kg。病种包括:法洛氏四联症(TOF)32例,法洛氏四联症伴肺动脉闭锁(TOF/PA)3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5例,主动脉缩窄(CoA)伴室间隔缺损(VSD)3例,主动脉弓中断(I-AA)3例,完全性房室通道(CAVC)4例(均为RastelliA型),重度肺动脉狭窄(PS)伴三尖瓣发育不良2例,右室双出口(DORV)6例,完全性无顶冠状窦1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3例,病死率5.1%,均因低心排不能脱离心肺机而死亡。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残余病变、低心排、重复气管插管和感染。结论手术治疗是挽救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积极有效的手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体外循环技术、积极防治术后低心排等各种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地区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所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7
作者 段君凯 吴华平 +9 位作者 钟建民 胡淑章 胡宝金 陈勇 李先文 段荣 朱庆雄 邹峥 易芬兰 李才健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107-110,共4页
目的调查江西地区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所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的三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江西地区15 829例食用过含三聚氰胺奶粉、年龄≤3岁婴幼儿进行调查,分析该人群结石的发生率、影响因素等。结果江西地区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所... 目的调查江西地区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所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的三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江西地区15 829例食用过含三聚氰胺奶粉、年龄≤3岁婴幼儿进行调查,分析该人群结石的发生率、影响因素等。结果江西地区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所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男女性别比例为1.8∶1,农村儿童结石检出率高于城市。食用三鹿奶粉结石的发生率最高,而饮用井水、饮水量少和三聚氰胺配方奶粉食用时间长者更易形成结石。结论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致泌尿系统结石发生率存在性别、城乡和年龄差异,且受饮用水质、饮水量和三聚氰胺配方奶粉食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与补充钙剂与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奶粉 泌尿系统结石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Nkx2.5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丁琰 段君凯 +5 位作者 雷华平 周红平 许飞 陈霞 郭晨 黄春瑜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8期193-193,194,共2页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Nkx2.5基因进行突变观察及关联研究。方法分别对50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例及50例对照组Nkx2.5基因全部外显子扩增并测序。结果在Nkx2.5识别出了1个不改变氨基酸的单核甘酸多态,即c.63A>G多态,但此多态无统计学意义...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Nkx2.5基因进行突变观察及关联研究。方法分别对50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例及50例对照组Nkx2.5基因全部外显子扩增并测序。结果在Nkx2.5识别出了1个不改变氨基酸的单核甘酸多态,即c.63A>G多态,但此多态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Nkx2.5基因的c.63A>G多态可能与CHD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X2.5 先天性心脏病 基因突变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创伤性支气管断裂4例诊治分析
9
作者 邹勇 明腾 谢学良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第3期185-185,共1页
目的探讨儿童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病因、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4例创伤性支气管断裂患儿的病例资料,对临床表现、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等进行性总结分析。结果全组4例判断正确,1例于术前抢救无效死亡,其余3例均及早行支气管吻合... 目的探讨儿童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病因、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4例创伤性支气管断裂患儿的病例资料,对临床表现、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等进行性总结分析。结果全组4例判断正确,1例于术前抢救无效死亡,其余3例均及早行支气管吻合成形术,无手术死亡,术后肺膨胀良好,肺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胸部外伤后及早明确诊断,早期手术重建支气管是治疗儿童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 创伤/诊断 创伤/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5kg以下婴儿心脏手术64例体外循环管理
10
作者 涂志强 王小威 +3 位作者 张盛 邹勇 陈霞 明腾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26-226,228,共2页
目的探讨体重在5kg以下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对64例体重在5kg以下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体外循环下的外科纠治术,年龄22d~12m,体重2.7~5kg,均采用常规超滤+改良超滤技术。结果体外循环时间84.3±44.2m... 目的探讨体重在5kg以下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对64例体重在5kg以下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体外循环下的外科纠治术,年龄22d~12m,体重2.7~5kg,均采用常规超滤+改良超滤技术。结果体外循环时间84.3±44.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4.3±26.4min,转流中CUE超滤液为200~250ml,MUF超滤液为300~350ml,死亡3例。结论尽量减少预充量,合适的灌注流量和转流方法、超滤、PH和/或血气管理可取得良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儿童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志娟 黄春瑜 《医疗装备》 2017年第14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在儿童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56例消化道症状来就诊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胃黏膜正常9例,胃炎15例,十二指肠球炎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例,胃溃疡16例。采用时...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在儿童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56例消化道症状来就诊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胃黏膜正常9例,胃炎15例,十二指肠球炎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例,胃溃疡16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儿血清PGⅠ、PGⅡ和PGⅠ/PG2Ⅱ比值。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儿的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显著高于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及胃黏膜正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患儿的血清PGⅡ水平显著高于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的血清PG水平与其HP感染情况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具有显著相关性,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胃蛋白酶原 儿童胃病诊断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辐照载Fcy::Fur自杀基因微泡治疗卵巢癌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元方 张丽平 +3 位作者 汤雄文 胡丽娜 李攀 杨环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辐照载Fcy::Fur自杀基因微泡对裸鼠卵巢癌皮下移植瘤的抑瘤效应。方法:将荷瘤鼠随机分成5组,超声辐照载基因微泡组、超声辐照基因组、超声辐照微泡组、载基因微泡组和对照组。处理后剖取瘤块测体积、重量,计算抑瘤率;T...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辐照载Fcy::Fur自杀基因微泡对裸鼠卵巢癌皮下移植瘤的抑瘤效应。方法:将荷瘤鼠随机分成5组,超声辐照载基因微泡组、超声辐照基因组、超声辐照微泡组、载基因微泡组和对照组。处理后剖取瘤块测体积、重量,计算抑瘤率;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各组肿瘤体积、重量、抑瘤率及凋亡均不同,超声辐照载基因微泡组的肿瘤体积、重量最小,抑瘤率最大,凋亡率最高,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载自杀基因微泡在超声定位辐照下,抑瘤效果好,有望成为卵巢癌新的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波 自杀基因 卵巢癌 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侧开胸室间隔缺损经胸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严济泳 陈苏江 +2 位作者 刘庆华 赵伟 俞波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692-693,共2页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侧开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侧开胸在经食道超声引导监测下,不同路径室间隔缺损封堵的手术结果,评价室间隔缺损封堵情况。结果侧开胸其中42例经右房路径室间隔封堵,1例...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侧开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侧开胸在经食道超声引导监测下,不同路径室间隔缺损封堵的手术结果,评价室间隔缺损封堵情况。结果侧开胸其中42例经右房路径室间隔封堵,1例改体外循环下修补,其余成功封堵;82例经右室路径室间隔缺损封堵,5例改体外循环下缺损修补,其余封堵成功。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实时评价侧开胸室间隔缺损封堵中具有较高价值,能实时评价缺损大小、封堵器形态、残余分流及瓣膜活动情况,对外科医生判断缺损封堵情况有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室间隔缺损 经胸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涂洪强 明腾 邹勇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674-675,679,共3页
目的总结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VSD)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12月经胸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患儿527例,其中男性309例,女性218例,年龄4个月-14岁,平均(2.6±1.8)岁。所有患者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进行手术,在食道... 目的总结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VSD)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12月经胸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患儿527例,其中男性309例,女性218例,年龄4个月-14岁,平均(2.6±1.8)岁。所有患者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进行手术,在食道超声心动图的监测下送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结果封堵成功510例。4例因置入后主动脉瓣返流明显,改为体外循环修补;6例因残余分流改为体外循环修补;4例因通过导丝困难而改成体外循环修补;2例因三尖瓣返流而改成体外循环修补;1例因残余分流加重2d后体外循环下取出封堵器同时修补室间隔缺损。随访1-30个月,无封堵器移位,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溶血等并发症。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封堵 室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调转术纠治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盛 明腾 +3 位作者 邹勇 涂洪强 王小威 艾凌云 《江西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402-404,共3页
目的研究和探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大动脉调转术外科手术治疗和临床结果分析。方法自2003年8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共完成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行大动脉调转术(Switch术)31例,一期Switch术29例,二期Switch术2例,室间隔完整型大血管错位(D-TGA/... 目的研究和探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大动脉调转术外科手术治疗和临床结果分析。方法自2003年8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共完成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行大动脉调转术(Switch术)31例,一期Switch术29例,二期Switch术2例,室间隔完整型大血管错位(D-TGA/IVS)18例,合并室间隔缺损(D-TGA/VSD)13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5h-6M(25±10.3d),体重2.4-6(3.50±1.22)kg。结果全组31例,手术死亡2例均为冠脉畸形,术后早期监护室死亡2例,其余均康复出院,随诊1个月-5年远期无死亡,心脏超声复查恢复良好,肺动脉轻度残余梗阻1例。结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可以通过一期或两期大动脉调转术进行外科手术纠治,在新生儿期及早发现,早期手术,熟练手术精细操作,冠脉动脉移植保证心肌血运,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 大动脉调转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婴幼儿膈肌折叠术35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盛 明腾 +2 位作者 邹勇 涂洪强 王小威 《江西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764-766,共3页
目的 总结胸腔镜下膈肌折叠术治疗婴幼儿膈膨升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成功完成婴幼儿全胸腔镜下膈折叠术35例,其中男27例,女8例,年龄4个月-3岁,平均月龄(12.6±6.4)个月,体重5-15(9.3±3.5)kg,回顾性... 目的 总结胸腔镜下膈肌折叠术治疗婴幼儿膈膨升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成功完成婴幼儿全胸腔镜下膈折叠术35例,其中男27例,女8例,年龄4个月-3岁,平均月龄(12.6±6.4)个月,体重5-15(9.3±3.5)kg,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儿康复及随访情况。结果 35例中33例右侧膈膨升,2例左侧膈肌膨升,均成功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膈肌折叠术。手术时间1.2-3.5h(平均1.8±0.5h)。术中无严重出血,膈肌破裂,肝脏损伤等并发症,无中转开胸,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8±2.3d,术后随访4个月至3年,疗效满意,无复发病例。结论 全胸腔镜下膈肌折叠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提高术者镜下操作技术熟练度,可广泛应用于婴幼儿膈膨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 膈肌折叠术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术后盐酸右美托咪啶联合咪唑安定镇静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晨 艾凌云 丁琰 《现代医院》 2017年第11期1692-1694,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后盐酸右美托咪啶联合咪唑安定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因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术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咪唑安定组、联合用药组,每组40例。比较3组患儿的桡动脉平均动脉压(Mean A...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后盐酸右美托咪啶联合咪唑安定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因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术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咪唑安定组、联合用药组,每组40例。比较3组患儿的桡动脉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药物起效时间、苏醒时间、Ramsay评分。结果联合用药组患儿的药物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右美托咪啶组及咪唑安定组(均P<0.01),3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患儿的MAP、HR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1)。联合用药组患儿术中和术后的Ramsay评分显著优于右美托咪啶组及咪唑安定组(均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咪唑安定的镇静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咪唑安定及右美托咪啶,对减少手术时间、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右美托咪定 咪唑安定 镇静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脑灌注技术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盛 明腾 +1 位作者 邹勇 涂洪强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5期55-56,64,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脑灌注(SCP)技术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57例婴幼儿先天性主动脉弓缩窄施行主动脉弓手术中应用 SCP 技术:年龄1个月-6岁,平均(12.1±8.1)个月,体质量3.5-23.0(5.7... 目的:探讨选择性脑灌注(SCP)技术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57例婴幼儿先天性主动脉弓缩窄施行主动脉弓手术中应用 SCP 技术:年龄1个月-6岁,平均(12.1±8.1)个月,体质量3.5-23.0(5.7±4.9)kg,合并室间隔缺损(VSD)等心内畸形52例,合并法洛四联症3例,合并右室双出口1例,合并肌部 VSD 同期行镶嵌治疗2例。术中体外循环采用弹簧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靠近无名动脉根部处插管,转流降温至肛温20-22℃,将动脉插管顺延置入无名动脉内进行 SCP。结果全组患儿 SCP 时间为19-32(20.3±5.8)min,均顺利停体外循环,56例痊愈出院,临床中均无明显神经系统并发征,死亡病例1例,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无脑损伤证据。结论适当中低灌注流量、温度,进行选择性脑灌注可以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脑灌注 婴幼儿 主动脉弓缩窄 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剖宫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两种方法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元方 石玉发 +1 位作者 张丽平 乐爱文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7年第11期76-77,79,共3页
目的:探讨择期剖宫产术抗生素应用的理想时机和方法。方法:将83例择期剖宫产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41)采用围术期+术后2 d用药,对照组(n=42)采用常规方法术后序贯3 d用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医学指标(平均体温、产褥病率、腹壁切口... 目的:探讨择期剖宫产术抗生素应用的理想时机和方法。方法:将83例择期剖宫产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41)采用围术期+术后2 d用药,对照组(n=42)采用常规方法术后序贯3 d用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医学指标(平均体温、产褥病率、腹壁切口良好愈合情况)和经济学指标(人均抗生素用量、人均抗生素使用天数、人均抗生素使用费用及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体温、腹壁切口良好愈合率及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产褥病率及其余3项经济学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剖宫产围术期+术后2 d抗生素应用方法预防感染临床效果好,经济方便,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围手术期 抗生素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室间隔缺损患儿经胸微创封堵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涂洪强 陈苏江 +1 位作者 张盛 黄国金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1期22-24,62,共4页
目的探讨高位室间隔缺损患儿经胸微创封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经胸微创封堵治疗的206例高位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7例,女69例;年龄(34.49±31.72)个月;体重(13.64±7.22)kg;干下型135例,... 目的探讨高位室间隔缺损患儿经胸微创封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经胸微创封堵治疗的206例高位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7例,女69例;年龄(34.49±31.72)个月;体重(13.64±7.22)kg;干下型135例,嵴内型71例。患儿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手术,经胸骨下端正中小切口,在经食管超声(TEE)引导下置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结果206例患儿中,192例(93.2%)封堵成功;14例(6.8%)于术中转行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术均成功,其中主动脉瓣反流加重或合并残余分流明显6例(2.9%),封堵器位置不稳定5例(2.4%),右室面隔膜样组织遮挡导致导丝通过困难3例(1.5%)。住院时间(11.57±2.56)d。随访3个月至4年,未见封堵器移位、瓣膜反流、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溶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TE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高位室间隔缺损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而对于主动脉瓣膜脱垂明显或主动脉瓣骑跨明显的室间隔缺损患儿建议常规行体外循环下修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室间隔缺损 经胸微创封堵 食管超声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