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药食同源食品对大鼠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潘猛
徐德昌
+5 位作者
孙永敢
胡婕伦
聂少平
钟虹光
尧梅香
谢明勇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5-122,共8页
目的:探讨富含“食药同源”食材提取物的米稀和饼干(基于茯苓-山药复配提取物开发的米稀和基于猴头菇提取物开发的饼干)对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口服给予大鼠无水乙醇,建立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
目的:探讨富含“食药同源”食材提取物的米稀和饼干(基于茯苓-山药复配提取物开发的米稀和基于猴头菇提取物开发的饼干)对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口服给予大鼠无水乙醇,建立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茯苓-山药复配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米稀低、中、高剂量组、猴头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饼干低、中、高剂量组。在此基础上,探究4种受试物对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改善作用(观测大鼠生长状况和胃黏膜损伤状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部可见明显出血条带及大量出血点,胃黏膜腺体结构紊乱,上皮细胞脱落及黏膜严重充血,胃黏膜损伤指数也极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4种受试物各剂量组大鼠胃部出血条带和出血点显著减少,胃黏膜损伤明显减轻。结论:4种受试物对乙醇致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均有较好地预防保护作用,且茯苓-山药复配提取物及其米稀的效果优于猴头菇提取物及其饼干。本研究结果可为改善胃、肠道功能健康产品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药同源”食材
茯苓
山药
猴头菇
米稀
饼干
胃黏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药多糖口服吸收及其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朱卫丰
邓双雁
+4 位作者
欧阳辉
杨雯静
付佳宁
韦黄庆
李琼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1-269,共9页
多糖是中药重要的物质基础,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因中药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大,对其结构解析及口服吸收机制的研究都面临技术挑战,当前对其构效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而口服吸收机制研究相对缓慢。深入研究中...
多糖是中药重要的物质基础,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因中药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大,对其结构解析及口服吸收机制的研究都面临技术挑战,当前对其构效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而口服吸收机制研究相对缓慢。深入研究中药多糖的口服吸收机制不仅对解释其在体内的作用路径和药效发挥至关重要,还有助于其药理作用的解释、临床的合理应用和新作用靶点的发现。近年来,随着荧光标记法、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为多糖的口服吸收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推动了中药多糖口服吸收研究的发展。该文综述了中药多糖的口服吸收途径及标记技术,认为其可通过跨膜、细胞旁路、M细胞介导的转运等途径口服吸收,其中跨膜途径是主要的吸收途径,并对4种荧光标记法和同位素标记法与中药多糖的标记反应进行了归纳总结,为评价中药多糖的吸收途径、筛选活性中药多糖、建立药效模型及全面阐明中药多糖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多糖
口服吸收
构效关系
标记技术
结构解析
药效模型
原文传递
题名
药食同源食品对大鼠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潘猛
徐德昌
孙永敢
胡婕伦
聂少平
钟虹光
尧梅香
谢明勇
机构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西江中食疗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5-122,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课题(2017YFC1600405)
江西省重大研发专项(20165ABC28004)。
文摘
目的:探讨富含“食药同源”食材提取物的米稀和饼干(基于茯苓-山药复配提取物开发的米稀和基于猴头菇提取物开发的饼干)对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口服给予大鼠无水乙醇,建立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茯苓-山药复配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米稀低、中、高剂量组、猴头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饼干低、中、高剂量组。在此基础上,探究4种受试物对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改善作用(观测大鼠生长状况和胃黏膜损伤状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部可见明显出血条带及大量出血点,胃黏膜腺体结构紊乱,上皮细胞脱落及黏膜严重充血,胃黏膜损伤指数也极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4种受试物各剂量组大鼠胃部出血条带和出血点显著减少,胃黏膜损伤明显减轻。结论:4种受试物对乙醇致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均有较好地预防保护作用,且茯苓-山药复配提取物及其米稀的效果优于猴头菇提取物及其饼干。本研究结果可为改善胃、肠道功能健康产品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食药同源”食材
茯苓
山药
猴头菇
米稀
饼干
胃黏膜损伤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homologous food
Poria cocos
yam
Hericium erinaceus
rice paste
biscuit
gastric mucosal injury
分类号
R57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TS201.4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药多糖口服吸收及其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朱卫丰
邓双雁
欧阳辉
杨雯静
付佳宁
韦黄庆
李琼
机构
江西
中医药大学
江西江中食疗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1-269,共9页
基金
江西省科技厅揭榜挂帅项目(20223BBG7100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702902,2019YFC1712300)
江西省2023年度研究生创新专项(YC2023-S763)。
文摘
多糖是中药重要的物质基础,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因中药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大,对其结构解析及口服吸收机制的研究都面临技术挑战,当前对其构效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而口服吸收机制研究相对缓慢。深入研究中药多糖的口服吸收机制不仅对解释其在体内的作用路径和药效发挥至关重要,还有助于其药理作用的解释、临床的合理应用和新作用靶点的发现。近年来,随着荧光标记法、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为多糖的口服吸收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推动了中药多糖口服吸收研究的发展。该文综述了中药多糖的口服吸收途径及标记技术,认为其可通过跨膜、细胞旁路、M细胞介导的转运等途径口服吸收,其中跨膜途径是主要的吸收途径,并对4种荧光标记法和同位素标记法与中药多糖的标记反应进行了归纳总结,为评价中药多糖的吸收途径、筛选活性中药多糖、建立药效模型及全面阐明中药多糖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
多糖
口服吸收
构效关系
标记技术
结构解析
药效模型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olysaccharides
oral absorption
conformational relationship
labeling techniques
structure analysis
pharmacodynamic modeling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969.1 [医药卫生—药理学]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O629 [理学—有机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药食同源食品对大鼠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潘猛
徐德昌
孙永敢
胡婕伦
聂少平
钟虹光
尧梅香
谢明勇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药多糖口服吸收及其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朱卫丰
邓双雁
欧阳辉
杨雯静
付佳宁
韦黄庆
李琼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