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种巨蟹蛛记述(蜘蛛目:巨蟹蛛科)
1
作者 曹锐 张贺 +2 位作者 刘杰 王国兵 胡昌昊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基于采自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蜘蛛标本,记述了巨蟹蛛科Sparassidae Bertkau,1872的2个物种:伪遁蛛属Pseudopoda Jäger,2000的新种,命名为官山伪遁蛛P.guanshanensis Hu,Zhang&Liu,sp.nov和巨蟹蛛属Heteropoda Latreille... 基于采自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蜘蛛标本,记述了巨蟹蛛科Sparassidae Bertkau,1872的2个物种:伪遁蛛属Pseudopoda Jäger,2000的新种,命名为官山伪遁蛛P.guanshanensis Hu,Zhang&Liu,sp.nov和巨蟹蛛属Heteropoda Latreille,1804的瓶巨蟹蛛H.amphora Fox,1936。本文提供了这2种巨蟹蛛的鉴别特征、形态描述和照片,并讨论了瓶巨蟹蛛的种内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蜘蛛 分类学 新种 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柄双花木生长规律及种群年龄结构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国兵 徐定兰 +3 位作者 吴钦树 姚小华 林国江 杨清培 《南方林业科学》 2017年第4期8-11,共4页
长柄双花木是一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与珍稀植物,年龄判断是其生物生态学研究的基础。本文采用主枝解析法,先建立树高、胸径和年龄的关系,进而编制种群生命表,反应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结果表明:树高与年龄关系符合Logstic方程H=5.18/(1+1... 长柄双花木是一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与珍稀植物,年龄判断是其生物生态学研究的基础。本文采用主枝解析法,先建立树高、胸径和年龄的关系,进而编制种群生命表,反应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结果表明:树高与年龄关系符合Logstic方程H=5.18/(1+17.58e^(-0.204t)),胸径与年龄关系符合舒马切尔(Schumacher)方程D=16.80e^(-27.82/t),长柄双花木属慢生性树种,最大树高生长量为0.26 m·a^(-1),最大胸径生长量为0.33 cm·a^(-1)。官山种群年龄结构不规则,幼树幼苗不多,但其期望寿命较高,达40 a左右,50~60 a种群的死亡率开始增加。这些结果为长柄双花木的年龄判定提供了依据,也初步阐明了种群动态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柄双花木 生长规律 年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鹇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苏英钰 黎敏灵 +5 位作者 程彬彬 刘洁 黄慧琴 徐良华 左文波 张微微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7-524,共8页
2015年1月—2016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28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5843 d,布设海拔为300~1200 m,共获得白鹇独立有效照片1316张,合计1801只次,成体及亚... 2015年1月—2016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28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5843 d,布设海拔为300~1200 m,共获得白鹇独立有效照片1316张,合计1801只次,成体及亚成体雌雄比例为1.34∶1。结果显示,白鹇活动集中分布在海拔600~700 m和900~1200 m;主营昼行性活动,活动高峰为06∶00—08∶00和12∶00—14∶00,日活动强度的两性间差异不显著(t_(22)=0.979,P=0.338),但季节性差异显著(F_(3)=4.238,P=0.010);主要行为是移动和觅食,分别占总行为频次的61.71%和37.01%,其余2种行为分别是静息(0.88%)和梳理(0.40%),不同季节各种行为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保护区的白鹇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鹇 红外相机技术 活动节律 时间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能源植物资源 被引量:2
4
作者 姚小华 余泽平 +4 位作者 熊勇 易伶俐 唐明 杨豆 杨清培 《南方林业科学》 2017年第6期36-41,共6页
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开发和利用能源植物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热点。就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能源植物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官山地区能源植物丰富,拥有76科477种,并且拥有以樟科为代表的一批产油量高、生长速率较快、开发利... 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开发和利用能源植物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热点。就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能源植物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官山地区能源植物丰富,拥有76科477种,并且拥有以樟科为代表的一批产油量高、生长速率较快、开发利用前景较大的植物类群,其中主要含油器官含油量超过30%的达100种。本文就官山地区的主要能源植物的区系成分进行分析,对一些价值较大的树种的开发利用以及部分珍惜濒危保护植物的保护和繁育措施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植物 生物柴油 开发利用 江西省 官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及保护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龚席荣 陈琳 《华东森林经理》 2017年第4期37-39,46,共4页
通过对江西省官山国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的调查,并对区内兰科植物的区系成分、生态型和生态环境进行分析,表明官山共有兰科植物21属40种,属的区系以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为主,更兼有世界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种分布的区系成分,... 通过对江西省官山国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的调查,并对区内兰科植物的区系成分、生态型和生态环境进行分析,表明官山共有兰科植物21属40种,属的区系以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为主,更兼有世界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种分布的区系成分,生态型有地生、附生和腐生3种类型;并对官山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保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资源 保护 官山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电站的生态影响及其修复治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左文波 黎杰俊 +1 位作者 欧阳园兰 兰勇 《江西科学》 2019年第6期943-947,共5页
在当前国家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背景下,流域内自然保护区水电站生态环境问题将全面整改。概述了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电站基本情况,认为水电站建设与运营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综合起来主要体... 在当前国家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背景下,流域内自然保护区水电站生态环境问题将全面整改。概述了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电站基本情况,认为水电站建设与运营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综合起来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损害了生态环境,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2)水电站设施设备直接危害或者阻碍了野生动物繁衍生息,同时也对一些珍稀濒危植物构成了威胁;3)水电站的运营不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为了积极稳妥地开展自然保护区内水电站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在目前国家财政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采取如下3项措施:1)修建引水渠的生态桥梁;2)增建引水坝或拦水坝的生态泄流排放设施,完善监管措施;3)修建生态修复辅助工程,如:雍水池、拦水堰和河道纵向深槽。可以在水电站全面退出自然保护区的过渡期间,为解决恢复自然生态与山区经济发展之间矛盾,避免社会风险,提供一个折中方案。通过对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电站进行有效生态治理修复,也为其它自然保护区水电站生态治理修复树立一个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生态影响 生态恢复与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彩叶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邬淑萍 《江西林业科技》 2008年第1期36-37,共2页
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彩叶植物共有59科81属115种。重点介绍红楠(Machlus thunbergii)、山乌桕(Sapium discolor)等8种彩叶植物的观赏特性。并对官山保护区开发利用彩叶植物资源提出建议。
关键词 官山自然保护区 彩叶植物资源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记录到食蟹獴捕食蟾蜍一例
8
作者 左文波 黎杰俊 +1 位作者 欧阳园兰 刘清明 《江西科学》 2023年第4期664-666,共3页
2022年5月22日,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的红外相机记录到1只食蟹獴捕食中华蟾蜍一例,该獴进食后出现倒地、侧卧和仰卧等痉挛动作,经过查看红外相机记录的267次行为并进行比对,认为该獴出现痉挛动作与取食中华蟾蜍的相关显著,符合... 2022年5月22日,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的红外相机记录到1只食蟹獴捕食中华蟾蜍一例,该獴进食后出现倒地、侧卧和仰卧等痉挛动作,经过查看红外相机记录的267次行为并进行比对,认为该獴出现痉挛动作与取食中华蟾蜍的相关显著,符合一些哺乳动物的蟾蜍中毒症状。经查阅相关文献,有獴属动物捕食其他种类蟾蜍的记录。经分析认为,食蟹獴能够捕食中华蟾蜍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食蟹獴把蟾蜍按在地面上翻滚摩擦,擦除了一些体表受刺激时分泌的毒性浆液;二是避开了含毒量高的头部和背部的皮肤,仅吃肌肉和内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食蟹獴 中华蟾蜍 蟾蜍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鹇种群监测研究及保护对策
9
作者 周奇 彭琳 +2 位作者 李存海 刘永春 王缙丰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28期104-105,共2页
为调查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鹇种群,笔者利用2018至2020年三年,对官山自然保护区内白鹇种群进行红外监测。基于红外监测数据,研究保护区内白鹇的种群数量结构、生物学习性以及面对不同环境因子种群的反应特征等内容。为保护区科学研... 为调查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鹇种群,笔者利用2018至2020年三年,对官山自然保护区内白鹇种群进行红外监测。基于红外监测数据,研究保护区内白鹇的种群数量结构、生物学习性以及面对不同环境因子种群的反应特征等内容。为保护区科学研究及教育宣传提供本底材料,为白鹇种群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白鹇 红外监测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的红外相机监测 被引量:6
10
作者 苏英钰 毛坤财 +4 位作者 程彬彬 刘洁 黎敏灵 左文波 张微微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0-1038,共9页
2015年1月—2016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进行监测,共布设28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5643 d,共获得有效照片2820张,记录到兽类(Mammalia)4目7科12种,鸟类(Aves)5目11科2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种... 2015年1月—2016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进行监测,共布设28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5643 d,共获得有效照片2820张,记录到兽类(Mammalia)4目7科12种,鸟类(Aves)5目11科2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种,即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6种,分别为猕猴(Macaca mulatta)、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领角鸮(Otus lettia)和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相对丰富度指数排名前6的物种依次为白鹇(23.32)、赤麂(Muntiacus muntjak,9.11)、小麂(Muntiacus reevesi,3.35)、野猪(Sus scrofa,3.28)、猕猴(2.91)和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2.60),其余物种相对丰富度均小于1。物种积累曲线显示,兽类在相机数达到12—13台时即趋于平缓,说明本调查对兽类监测取样充分;鸟类达到全部相机数后仍有增加趋势,说明对鸟类监测,红外相机技术更适宜作为其他监测方法(如样线法)的补充。研究结果可为官山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提供依据,并对探明其重点保护对象白颈长尾雉种群数量及分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山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技术 鸟兽多样性 物种积累曲线 白颈长尾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闽楠群落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国兵 张信坚 +3 位作者 余泽平 陈京锐 凡强 廖文波 《南方林业科学》 2021年第2期1-6,25,共7页
以江西省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闽楠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样方法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该群落有维管植物49科69属98种,其中蕨类植物有6科7属10种,裸子植物有2科2属3种,被子植物有41科60属85种。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 以江西省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闽楠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样方法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该群落有维管植物49科69属98种,其中蕨类植物有6科7属10种,裸子植物有2科2属3种,被子植物有41科60属85种。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中有热带性属37属,温带性属22属;2)群落乔木优势种主要有:闽楠、茜树、缺萼枫香树、亮叶槭、豹皮樟,灌木优势种主要有:檵木、尖连蕊茶、马银花;3)群落的Raunkiaer频度级分布为A>B>C>E>D;4)群落的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Pielou指数则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群落特征 江西官山 珍稀濒危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泽平 胡会强 +12 位作者 葛菲 王国兵 刘潇雨 陈玥 徐艳琴 林贵兵 胡生福 张文根 温春梅 植汉成 胡智志 谢晓晨 刘勇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6-8,12,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及标本鉴定研究,官山保护区分布有药用植物1338种,其中包括珍稀濒危药用植物2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用植物15种、极小种群野生药用植物6种,并调查发现了江西地理新分布药用植物5种、保护区地理新分布药用植物17种。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江西官山 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瘿椒树群落特征及保护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倩 陈京锐 +3 位作者 熊勇 刘忠成 刘蔚秋 廖文波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1年第2期125-132,共8页
对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的典型瘿椒树(Tapiscia sinensis)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群落共有维管植物54科78属104种;(2)群落中植物区系组成以北温带分布为主,泛热带分布次之,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山地群落;(3)对立木层进行重要值分析显示... 对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的典型瘿椒树(Tapiscia sinensis)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群落共有维管植物54科78属104种;(2)群落中植物区系组成以北温带分布为主,泛热带分布次之,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山地群落;(3)对立木层进行重要值分析显示,钩锥(Castanopsis tibetana)、瘿椒树、紫楠(Phoebe sheareri)和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是群落优势种;(4)径级与高度级分析显示,瘿椒树种群处于衰退阶段,但占据了顶层空间,具有竞争优势,整体状态稳定;(5) Raunkiaer频度关系为A>B>D>C>E,符合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的分布规律;(6)α多样性分析显示,群落Simpson多样性指数0.8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3.65,Pielou均匀度0.73。本文调查的官山瘿椒树群落是官山地区少数的几个瘿椒树群落之一,群落多样性较高,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实用价值,但瘿椒树种群整体处于衰退型,未来宜采用就地或迁地方式开展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山 瘿椒树 Α多样性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山自然保护区勺鸡冬季栖息地选择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鹏 顾署生 +3 位作者 黄晓凤 鲁长虎 姚小华 余泽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57-1262,共6页
2009年11月—2010年2月和2010年11月,在官山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勺鸡冬季栖息地进行了研究,共测量65个利用样方和等量对照样方的17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勺鸡冬季利用样方与对照样方在林型、海拔、乔木盖度、灌木盖度、灌木... 2009年11月—2010年2月和2010年11月,在官山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勺鸡冬季栖息地进行了研究,共测量65个利用样方和等量对照样方的17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勺鸡冬季利用样方与对照样方在林型、海拔、乔木盖度、灌木盖度、灌木数量、草本数量、落叶层盖度、水源距离8种生态因子上差异极显著(P<0.01),在坡向、乔木种类、灌木高度、草本盖度、草本种类5种生态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其余生态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在区分勺鸡冬季利用样方与对照样方栖息地方面有一系列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灌木数量、灌木盖度、灌木高度、乔木盖度、草本盖度和草本种类,判别准确率达83.9%,可以较好地将利用样方与对照样方分开。勺鸡冬季栖息地选择主要与食物条件、隐蔽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勺鸡 栖息地选择 判别分析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山自然保护区穗花杉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探析
15
作者 欧阳园兰 黎杰俊 《南方农业》 2023年第24期156-159,共4页
为了解江西省宜春市官山穗花杉群落的生存现状,探究其保护机制,对官山穗花杉群落进行了野外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在监测样地内共调查到胸径≥1 cm植物919株,隶属于32科49属54种,群落物种相较之前更丰富;乔木层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 为了解江西省宜春市官山穗花杉群落的生存现状,探究其保护机制,对官山穗花杉群落进行了野外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在监测样地内共调查到胸径≥1 cm植物919株,隶属于32科49属54种,群落物种相较之前更丰富;乔木层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大于灌木层和整个群落;样地中的穗花杉个体数有192株,占样地木本植物个体数的37.35%,除了糙花少穗竹,穗花杉重要值最高,在木本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穗花杉的幼龄树占大多数、中龄树次之、老龄树极少,其种群仍处于相对稳定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花杉 群落 物种多样性 官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山保护区长柄双花木种群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保育策略初探
16
作者 易伶俐 方平福 +2 位作者 欧阳园兰 张运才 郝云峰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49-51,54,共4页
外界环境对濒危植物所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始状态造成影响。长柄双花木作为官山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物种之一,其面临的濒危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围绕长柄双花木的空间分布模式、年龄结构以及生长环境等因素展开分析,主... 外界环境对濒危植物所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始状态造成影响。长柄双花木作为官山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物种之一,其面临的濒危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围绕长柄双花木的空间分布模式、年龄结构以及生长环境等因素展开分析,主要发现包括:首先,在考察区域内,这种植物倾向于形成密集的小群体,并且以第二和第四径级为主,这两个级别的个体占到总数的大约65.7%;其次,主要生长于海拔535~810 m之间,其中通过种子繁殖形成的新树苗多见于较低海拔地带,而成年树木则几乎覆盖了所有高度层次;最后,树木胸围尺寸与其所在位置的高度呈负相关关系,但对于朝向或者坡度的变化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双花木 空间分布 保育策略 逐步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形势下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平福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第2期159-161,共3页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科研工作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研究和科学考察的重要基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自然保护区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科研工作与经济...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科研工作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研究和科学考察的重要基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自然保护区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科研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诸多矛盾,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难以满足自然保护区开展各项工作的需求。因此,本研究结合新形势下自然保护区的特点,提出了一些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科研工作 应用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山保护区白颈长尾雉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俊豪 黄晓凤 +2 位作者 鲁长虎 姚小华 余泽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776-2787,共12页
2009年4月-2009年5月和2009年12月-2010年1月,在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颈长尾雉(Syrm aticus ellioti)繁殖期和越冬期的栖息地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已有研究结果,确定了官山自然保护区白颈长尾雉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因子,即... 2009年4月-2009年5月和2009年12月-2010年1月,在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颈长尾雉(Syrm aticus ellioti)繁殖期和越冬期的栖息地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已有研究结果,确定了官山自然保护区白颈长尾雉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因子,即植被类型、海拔、坡度和坡向等4个栖息地因子。基于"被利用生境-可获得生境比较法",以对各评价因子不同梯度的资源选择指数为依据,确定了白颈长尾雉适宜性评价准则。应用ArcG IS 9.3空间分析功能和栖息地片断化指数,对官山保护区白颈长尾雉栖息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官山自然保护区适宜白颈长尾雉繁殖的栖息地斑块有502个,总面积为3307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8.6%,分离度指数和片断化程度指数分别为0.365和0.912;适宜白颈长尾雉越冬的栖息地斑块有514个,总面积2755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3.8%,分离度指数和片断化程度指数分别为0.443和0.939。官山保护区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片断化较严重,片断化现象在白颈长尾雉越冬期加剧。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措施白颈长尾雉现存栖息地进行保护,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其越冬栖息地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颈长尾雉 栖息地评价 栖息地片断化 栖息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保护区探索野生兰花保护利用研究
19
作者 兰勇 黎杰俊 +3 位作者 方平福 任丽霞 戴宇菁 陈渊 《现代园艺》 2020年第4期147-148,共2页
作为最为古老的名花之一,兰花在我国已经有两千余年的栽培历史,其不仅深受国民的喜爱,并且还吸引了很多来自海外的目光。不仅如此,兰花在医药、香料等领域也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并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被誉为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基于此... 作为最为古老的名花之一,兰花在我国已经有两千余年的栽培历史,其不仅深受国民的喜爱,并且还吸引了很多来自海外的目光。不仅如此,兰花在医药、香料等领域也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并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被誉为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基于此,从我国自然保护区野生兰花的保护现状出发,研究了野生兰花保护利用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野生兰花 保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官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粒度效应研究
20
作者 冉欢 兰勇 +5 位作者 戴宇峰 熊勇 文仁权 宋庆妮 杨清培 刘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76-1591,共16页
确定合理的粒度是景观格局分析和生态研究过程的关键。为深入了解空间的多样性和景观格局的动态特征,该研究基于2015年、2020年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 hm 2森林大样地调查数据,分析8种不同景观类型的各个景观指数在5~50 m粒度范围... 确定合理的粒度是景观格局分析和生态研究过程的关键。为深入了解空间的多样性和景观格局的动态特征,该研究基于2015年、2020年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 hm 2森林大样地调查数据,分析8种不同景观类型的各个景观指数在5~50 m粒度范围内的粒度效应;通过变异系数揭示不同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增大的变化特征,并结合各项景观指数变化拐点选取最佳粒度。结果表明:(1)根据重要值分析得出,大样地内乔木层划分出8种不同的景观类型,分别为林窗、竹林、杉木林、马尾松林、阔叶林、杉松混交林、竹松混交林、竹杉混交林。(2)整体景观的斑块分布较为均衡,分布形式变化不大;更大的空间粒度下,各景观类型的聚集度增加,发生景观融合的概率增加,而小粒度下,景观类型有明显的破碎化趋势,能更全面地展示各景观类型的数量、密度、形状等特征;斑块密度(PD)、斑块数量(NP)、边缘密度(ED)、景观形状指数(LSI)、平均分维指数(FRAC_MN)、蔓延度(CONTAG)随粒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随粒度的增加而减少。(3)景观指数中PD、NP、ED、LSI、AREA_MN的变异系数最大;综合景观结构稳定性和多样性,不同景观指数的变化主要集中在5 m处的拐点。综上认为,江西官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格局研究的最佳粒度为5 m。该研究结果为森林资源、林分结构的恢复提供了有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粒度 景观格局 景观类型 景观指数 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