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神经疾病ICU内机械撤机方案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峰 徐方林 +2 位作者 邹颋 汪卫东 杨洪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ICU重症神经疾病患者的机械通气撤机方案。方法收集机械通气时间≥24h的ICU重症神经疾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行程序化撤机方案,对照组行经验性撤机方案。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以及总住... 目的探讨ICU重症神经疾病患者的机械通气撤机方案。方法收集机械通气时间≥24h的ICU重症神经疾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行程序化撤机方案,对照组行经验性撤机方案。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撤机成功率6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4%;观察组VAP发生率、气管切开率、再插管率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重症神经疾病患者中应用程序化撤机方案,可有效提高撤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神经系统疾病 机械撤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周慧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2期219-221,共3页
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 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以及家属总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预防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同时能够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模式 ICU气管插管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6
3
作者 陶惠明 徐方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92-292,共1页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用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25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报告如下。
关键词 血液灌流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 有机磷农药 中毒 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周慧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2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70名2016级护理专业实习生(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名。观察组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对两组护...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70名2016级护理专业实习生(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名。观察组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对两组护生进行考核,评估并比较护生的考核结果和教学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考核得分分别为(91.4±4.3)分、(93.2±2.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8.7±2.5)分、(90.6±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的教学总满意度为94.3%,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医学的发展下,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有重要的价值,该种教学方法能提高护理考核结果和教学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护理教学 应用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质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慧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3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同质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 目的探讨同质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同质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质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中有积极作用,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化护理 重症监护室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泵持续泵入胰岛素治疗危重症患者持续高血糖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樊清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8期73-75,共3页
目的 观察微量泵持续泵入胰岛素治疗危重患者持续高血糖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10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危重症合并持续高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胰岛素给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 目的 观察微量泵持续泵入胰岛素治疗危重患者持续高血糖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10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危重症合并持续高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胰岛素给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接受胰岛素常规静脉注射给药,观察组采用胰岛素微量泵持续泵注给药。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组间相关临床指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剂量、低血糖发生率及血糖日波动量)。结果 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剂量、低血糖发生率及血糖日波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微量泵持续泵入胰岛素治疗危重症患者持续高血糖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少额外胰岛素使用剂量,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更有利于胰岛素利用合理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高血糖 危重症 胰岛素治疗 微量泵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中心静脉导管所致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集束化干预策略的实施 被引量:9
7
作者 徐方林 杨洪光 +2 位作者 李峰 邹颋 邹 《中国实用医刊》 2011年第22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ICU患者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由中心静脉导管所致的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本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78例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包括严格手卫生,置管时提供最大的无菌屏障,洗... 目的探讨ICU患者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由中心静脉导管所致的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本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78例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包括严格手卫生,置管时提供最大的无菌屏障,洗必泰消毒皮肤,选择最佳置管位置及每日评估是否需要保留导管。观察CRBSI发生率及菌株分布情况和住ICU时间。取本科2009年1月至2008年10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70例作为对照。采用t检验和)c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集束化干预组CRBSI发生5例,发生率为5.2例/1000导管留置日。对照组CRBSI发生13例,发生率为14.2例/1000导管留置日,两组CRBS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7,P〈0.05)。集束化干预组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9.0±4.5)dVS(14.8±6.6)d,t=2.15,P〈0.051.结论集柬化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所致的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集束化干预策略 感染
原文传递
三升袋在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园 熊丹 +1 位作者 宗海燕 周慧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年第2期483-484,共2页
目的 探讨三升袋(静脉营养袋)用于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效果.方法 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高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三升袋装水2 000 ml制成的冰袋降温,对照组常规使用清水冰袋或冰帽(总称传统冰袋... 目的 探讨三升袋(静脉营养袋)用于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效果.方法 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高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三升袋装水2 000 ml制成的冰袋降温,对照组常规使用清水冰袋或冰帽(总称传统冰袋)降温.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体温下降及冰袋温度的降温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冰敷后不同时间患者体温下降的幅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降温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升袋自制冰袋用于高热患者降温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 降温 物理降温 三升袋冰袋
原文传递
呼吸气囊在湿化吸痰中的运用与分析
9
作者 刘园 熊丹 +1 位作者 吴凯 宗海燕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4期622-623,共2页
目的 比较2种人工气道湿化吸痰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5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成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人工气道湿化后常规电动吸引器吸痰为A组,即参照组;人工气道湿化后先呼吸气囊辅助呼吸1~3 min再电动吸引器吸痰为B组,即实验组.结果 湿化后呼... 目的 比较2种人工气道湿化吸痰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5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成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人工气道湿化后常规电动吸引器吸痰为A组,即参照组;人工气道湿化后先呼吸气囊辅助呼吸1~3 min再电动吸引器吸痰为B组,即实验组.结果 湿化后呼吸气囊辅助吸痰(5.26±1.74)次/d与常规吸痰(13.37±4.19)次/d相比较,可减少吸痰次数而降低对气道黏膜的损伤程度,并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道湿化后呼吸气囊辅助吸痰效果满意,且对气道黏膜的损伤程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护理呼吸气囊辅助吸痰 常规电动吸引器吸痰
原文传递
7例急性氨气中毒患者的救治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进举 魏莱 +1 位作者 杨洪光 李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9-320,共2页
中、重度氨气中毒患者可因窒息、急性肺损伤(ALI)及ARDS等急症而死亡。2008年7月,笔者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学习期间,收治了7例氨气中毒患者(均系参与化工厂氨气管道泄漏救援的武警消防某部官兵),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中毒患者 氨气 救治 医院急诊科 ARDS 某部官兵 武警消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