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态型高场强MRS评估脑胶质瘤细胞放射凋亡
1
作者 张照涛 赵学会 +3 位作者 罗丹 吴小勇 邵继满 肖新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4-449,共6页
目的:应用液态型高场强磁共振波谱仪检测大鼠脑胶质瘤细胞株在不同剂量放疗后细胞内代谢物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各代谢物比值与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含有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株的培养皿分别给予0、5、10、15和20 Gy共5种... 目的:应用液态型高场强磁共振波谱仪检测大鼠脑胶质瘤细胞株在不同剂量放疗后细胞内代谢物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各代谢物比值与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含有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株的培养皿分别给予0、5、10、15和20 Gy共5种剂量的X线照射,48 h后从培养皿内取出部分肿瘤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法进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检测;利用高氯酸法提取剩余肿瘤细胞内的水溶性代谢物,主要包括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谷氨酸(Glu)、乳酸(Lac)异亮氨酸(Iso)、肌醇(MI)、甘氨酸(Gly)、胆碱复合物(Cho)、脂质(Lip)、醋酸(Ace)和肌酸(Cr),并置于Bruker Avance 600.13M液态磁共振波谱仪中进行检测,获取相应的波谱曲线。随后,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法将各代谢物比值与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X线照射剂量的升高(0~20 Gy),细胞代谢物比值中MI/Cr、Gly/Cr、Cho/Cr和Lip/Cr分别从2.37±0.62、0.73±0.02、0.75±0.23和1.72±0.69升高至4.69±1.83、1.06±0.12、2.62±0.98和8.31±2.90;但在15 Gy时上述4种代谢物比值分别短暂降低到2.37±1.14、0.46±0.04、2.34±0.56和4.58±2.65,此后恢复升高趋势。早期、中晚期凋亡细胞占比及G1期细胞占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在15 Gy时出现短暂降低趋势,之后恢复上升趋势;细胞周期中S期和S+G2期细胞占比则随辐射剂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在15 Gy时出现短暂上升趋势,之后恢复下降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o/Cr、Lip/Cr分别与早期凋亡细胞占比呈正相关关系(r=0.927,P=0.023;r=0.896,P=0.040),Cho/Cr、Lip/Cr分别与总的凋亡细胞占比呈正相关关系(r=0.904,P=0.035;r=0.911,P=0.031);Cho/Cr与S期细胞占比呈负相关关系(r=-0.918,P=0.028)。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I/Cr、Lip/Cr分别与G1期细胞占比呈正相关关系(r=0.975,P=0.005;r=1.000,P=0.000),MI/Cr、Lip/Cr分别与S+G2期细胞占比呈负相关关系(r=-0.975,P=0.005;r=-1.000,P=0.000)。结论:磁共振波谱成像能够监测胶质瘤细胞内代谢物改变,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放射治疗 细胞凋亡 磁共振波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影像学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邵继满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12期104-104,共1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影像学关系。方法选取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行X线诊断分期与中医症候诊断,进行对比。结果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者年龄、病程低于肾气虚寒、肝肾阴虚者,湿热痹阻者年龄低于寒湿痹阻者,湿热痹阻...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影像学关系。方法选取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行X线诊断分期与中医症候诊断,进行对比。结果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者年龄、病程低于肾气虚寒、肝肾阴虚者,湿热痹阻者年龄低于寒湿痹阻者,湿热痹阻、寒湿痹阻多Ⅰ、Ⅱ期,肾气虚寒、肝肾阴虚多Ⅱ、Ⅲ期,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型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其影像学分期总体呈递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症候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邵继满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21期106-107,共2页
目的观察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和影像征象的效果,并对二者进行科学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患者进行MRI和CT扫描,并记录其影像征象,对患者的检查结果予以科学地分析。结果在进行颈... 目的观察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和影像征象的效果,并对二者进行科学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患者进行MRI和CT扫描,并记录其影像征象,对患者的检查结果予以科学地分析。结果在进行颈椎病的治疗中,中医辨证分型和影像的表现具有关联性,可以从颈椎的骨性椎管狭窄和骨质增生、横突孔与椎间孔的窄化等方面进行观察,能够证明五种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像学的改变同西医颈椎病病理的改变相同。结论在颈椎病中,中医辨证分型同影像的检查结果具有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辨证分型 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CT及临床病理特征
4
作者 陈丽 林一锱 +5 位作者 张培贵 夏瑞可 成维鹏 李军 王建澍 高源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87-49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PAS)的CT及病理特征表现。方法:对13例PPAS的CT图像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CT上主要观察肿瘤部位、范围、形状、密度、周围组织侵袭及转移等情况,同时分析肿瘤病理表现,总结其特征表现。结果:肿瘤主体...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PAS)的CT及病理特征表现。方法:对13例PPAS的CT图像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CT上主要观察肿瘤部位、范围、形状、密度、周围组织侵袭及转移等情况,同时分析肿瘤病理表现,总结其特征表现。结果:肿瘤主体位于主肺动脉-肺动脉干12例,位于肺动脉干1例;肿瘤累及肺动脉肺叶分支9例。13例PPAS病变段肺动脉明显局限性增粗,相应区域主肺动脉及近端肺动脉完全性或部分充盈缺损,呈铸型、息肉样或结节状改变,病变段肺动脉内壁边界模糊不清。其中5例病变向动脉壁外侵犯,穿透血管壁,于纵膈内形成肿块;1例侵入左肺静脉主干内,形成息肉样肿块影;1例继发左肺上叶结节状孤立性转移瘤。平扫肿瘤呈不均匀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见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强化减低。肺内多发小片状、片状渗出实变灶4例,其中渗出实变灶伴空洞1例;心包少量积液2例,胸腔少量积液2例。镜下肿瘤细胞主要由不规则血管腔隙、梭形细胞构成,部分区域有黏液样变,部分区域见坏死,细胞核大异型。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弥漫阳性,CD34和CD31呈阳性。结论:PPAS多侵犯主肺动脉和左右肺动脉干,易累及2个以上部位;病灶多呈铸型、息肉样或结节状,平扫呈密度不均匀,增强呈不均匀强化;肿瘤有较强的侵袭性;瘤细胞Vimentin弥漫阳性,CD34和CD31呈阳性。这些表现能够对PPAS认识和诊断提供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动脉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评价“三通针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脑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闵友江 姚海华 +4 位作者 孙洁 周璇 余航 孙前谱 洪恩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4600-4607,共8页
背景:研究表明,脊髓损伤后脑功能会发生改变,针灸治疗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有较好的疗效,针灸能否影响脊髓损伤患者脑功能的重塑值得研究。目的:探讨“三通针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 背景:研究表明,脊髓损伤后脑功能会发生改变,针灸治疗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有较好的疗效,针灸能否影响脊髓损伤患者脑功能的重塑值得研究。目的:探讨“三通针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n=10)和药物组(n=10)。针灸治疗取大椎、腰阳关及双侧次髎、足三里等,电针选择疏密波,持续时间30 min,每天1次;药物组予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60 mg静脉注射,每天1次;4周为1疗程,疗程间隔休息7 d,共治疗2个疗程。试验于2014-03-11经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14031107。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治疗后感觉评分、运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两组间感觉评分、运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主感觉运动皮质低频振荡振幅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而双侧尾状核低频振荡振幅则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后两组不同脑区低频振荡振幅结果接近;③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与颞中回/颞下回局部一致性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双侧丘脑、尾状核局部一致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上述脑区局部一致性接近;④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脑白质纤维束在内囊后肢及放射冠区各向异分数较治疗前升高,平均扩散系数较治疗前下降;除右侧放射冠外,两组其他部位各向异分数和平均扩散系数的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⑤结果提示“三通针法”能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脑功能重塑,可能是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三通针法 电针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荡振幅 局部一致性 平均扩散系数 各向异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定量CT(QCT)脊柱骨密度正常参考值的建立和骨质疏松症QCT诊断标准的验证 被引量:71
6
作者 李凯 陈捷 +18 位作者 赵林芬 陈义忠 周军 邵继满 曲海波 郝晓光 姜永宏 吴艳 张郡 汤光宇 张雪芹 张伟 李小荣 王玲 王亮 刘世炜 吴静 马远征 程晓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57-1262,1272,共7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中国人群定量CT腰椎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和验证国际定量CT脊柱骨密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否适合中国人群。方法本研究采用了3个人群:①全国多中心20~40岁正常青年人群1584例;②年龄40~83岁,总共3420例社区健康人群...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中国人群定量CT腰椎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和验证国际定量CT脊柱骨密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否适合中国人群。方法本研究采用了3个人群:①全国多中心20~40岁正常青年人群1584例;②年龄40~83岁,总共3420例社区健康人群;③因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而就诊的432例骨折人群。腰椎骨密度采用美国Mindways的定量CT系统,测量腰椎第1~2椎体骨密度(如果有骨折椎体则测量临近的一个椎体),取平均值。采用国际定量CT腰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即腰椎骨密度>120mg/cm^3为正常,80~120mg/cm^3为低骨量,<80mg/cm^3为骨质疏松症。社区健康人群采用脊柱侧位定位像,由有经验的骨放射医师根据Genant椎体骨折半定量分析法对胸4~腰4每个椎体分别判断为正常(0),轻度(1),中度(2)和重度(3)骨折。每个个体只要有一个椎体≥1,判断为骨折,每个个体椎体骨折的最高值作为该个体的骨折严重程度。脊柱骨折人群均有X线,CT和/或MR检查至少有一个椎体明确骨折。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如果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20~40岁正常青年人的腰椎骨密度男性为(163.26±28.82)mg/cm^3,比女性(174.45±29.24)mg/cm^3低,P<0.001。50岁开始,一直到80岁,女性骨密度比男性低(P<0.05)。40~83岁正常社区人群以国际骨质疏松症定量CT诊断标准,人群33.2%为骨密度正常(>120mg/cm^3),38.3%为低骨量(80~120mg/cm^3),28.5%为骨质疏松(<80mg/cm^3)。其椎体骨折的患病率分别为7.14%,14.6%和30.63%,呈倍比关系。432例确诊的脊柱骨折患者,86%脊柱定量CT骨密度低于80mg/cm3,其余14%骨密度在低骨量范围。结论建立了中国人群定量CT腰椎骨密度正常参考值,为定量CT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定量CT腰椎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适合中国人群,可以用于中国人群的定量CT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定量CT 骨密度 骨折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肝细胞癌病理学特征及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周牮 陈志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12期90-93,共4页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肝细胞癌病理学特征及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共133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MRI检查,测得扩散加权成像ADC值。收集所有患者的病理学资料,包括肝功能...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肝细胞癌病理学特征及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共133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MRI检查,测得扩散加权成像ADC值。收集所有患者的病理学资料,包括肝功能分级、肿瘤位置、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及有无微血管侵犯。分析ADC值与肝细胞癌病理学特征及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绘制ADC值诊断低分化肝细胞癌及微血管侵犯的ROC曲线。结果ADC值与肝细胞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微血管侵犯呈负相关(P<0.05)。当ADC值≤1.097×10-3mm2/s,其诊断低分化肝细胞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分别为74.4%、77.7%、58.0%、88.0%、76.7%。当ADC值≤1.138×10-3mm2/s时,其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分别为69.4%、67.0%、43.9%、85.5%、67.7%。结论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肝细胞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微血管侵犯呈负相关,通过术前ADC值的测量可为肝细胞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分化程度 微血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在老年上腹部MRI增强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8
作者 万小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30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在老年上腹部MRI增强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8例行MR增强检查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按照1∶1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健康教...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在老年上腹部MRI增强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8例行MR增强检查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按照1∶1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检查,干预前,两组焦虑(SAS)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导致老年上腹部MR增强检查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情绪,使检查能顺利完成,给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老年上腹部增强患者 MRI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SPGR增强序列在肛瘘诊断中的价值
9
作者 邵继满 陈志坚 +2 位作者 万小玲 卜军 肖慧荣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5年第8期83-85,89,共4页
目的通过钆增强三维损毁梯度回波(3D-SPGR)序列与其他常规MRI序列比较,评估增强3D-SPGR序列在肛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7例肛瘘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T2加权成像(Sag T2WI)、冠状位T2WI抑脂(Cor T2WI ... 目的通过钆增强三维损毁梯度回波(3D-SPGR)序列与其他常规MRI序列比较,评估增强3D-SPGR序列在肛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7例肛瘘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T2加权成像(Sag T2WI)、冠状位T2WI抑脂(Cor T2WI FS)、横断位T2WI(Ax T2WI)、横断位T2WI抑脂(Ax T2WI FS)和钆增强三维损毁梯度回波(3D-SPGR)。评估和比较MRI各序列显示的瘘管、内口、瘘管分支及脓腔。结果97例患者中内口和主瘘管117个,支瘘管143个。1级肛瘘12例,2级肛瘘11例,3级肛瘘11例,4级肛瘘39例,5级肛瘘24例。MRI各序列结果显示,97例患者3D-SPGR显示内口和瘘管、支瘘管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ag T2WI、AX T2WI、AX T2WI FS、Cor T2WI及Cor T2WI FS(均P<0.05)。结论钆增强3D-SPGR序列可提高肛瘘诊断的准确率,能够为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较详尽的影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钆增强 三维损毁梯度回波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WT结合展筋丹揉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涂宏 涂瑞芳 +5 位作者 刘玉剑 余刚 洪源 任旺 罗万强 杨招成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ESWT结合展筋丹揉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并把纳入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扶他林治疗,观察组采用ESWT结合展筋丹揉药治疗,两组同时运用VA... 目的:探讨ESWT结合展筋丹揉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并把纳入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扶他林治疗,观察组采用ESWT结合展筋丹揉药治疗,两组同时运用VAS评分观察治疗前后的分值变化和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进一步探讨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的高低。结果:治疗2周后和疗程结束后3个月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的VAS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疗程结束后3个月与治疗2周后组内比较,观察组VAS疼痛评分的增幅不明显(P>0.05),对照组VAS疼痛评分的增幅较为明显(P<0.05);治疗2周后和疗程结束后3个月与对照组组间比较,观察组缓解疼痛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程结束后3个月复发率比较,对照组复发率是观察组的3.18倍(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均有效,但ESWT结合展筋丹揉药治疗疗效更佳,且ESWT结合展筋丹揉药治疗具有降低复发率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 冲击波 展筋丹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MR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
11
作者 杨宏 李军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3期188-188,共1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ONK)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在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20例确诊患者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均行膝关节MRI检查,行CT检查4例,行平片检查4例。结果MRI显示软骨病变,位于股骨髁负重的地方14例。这表明2例软骨下骨折裂... 目的:探讨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ONK)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在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20例确诊患者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均行膝关节MRI检查,行CT检查4例,行平片检查4例。结果MRI显示软骨病变,位于股骨髁负重的地方14例。这表明2例软骨下骨折裂隙综合征;显示软骨状长T1短T2信号,2例骨髓水肿在信号;显示软骨下焦稍长T1长T2信号10例。CT检查45例,清晰显示病变2例;X线平片检查4例,仅1例病变。结论MRI能显示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病变比CT,X射线敏感。结合临床表现和MRI诊断可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X线摄影 X线计算机 膝关节 自发性骨坏死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用于CT引导下穿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金雨晴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用于CT引导下穿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行CT引导下穿刺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掷硬币法分成对照组(32例)与...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用于CT引导下穿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行CT引导下穿刺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掷硬币法分成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28例)。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腹痛腹胀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局部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行CT引导下穿刺治疗期间,通过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减少局部并发症发生,缩短症状消退时间,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集束化护理 穿刺 局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核磁共振评估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微骨折术后早期和中期软骨修复情况的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斌 《包头医学》 2019年第4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定量MRI评估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OCD)微骨折术后早期和中期软骨修复情况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50例行微骨折术的OCD患者,分别于术后3~12个月(早期)、12~24个月(中期)开展踝关节MRI扫描,且对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定量MRI评估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OCD)微骨折术后早期和中期软骨修复情况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50例行微骨折术的OCD患者,分别于术后3~12个月(早期)、12~24个月(中期)开展踝关节MRI扫描,且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评分系统(AOFA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术后中期修复组织的厚度指数较早期偏高(P<0.05)。T2指数较早偏低(P<0.05),修复区下骨髓水肿(BME)体积<早期(P<0.05)。AOFAS评分高于早期(P<0.05)。结论:完成踝关节OCD微骨折术后,患者的损伤区被逐渐填充,而修复组织也趋向成熟,BME范围缩小,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回波稳态进动序列 微骨折 踝关节 剥脱性骨软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分析
14
作者 金雨晴 《蛇志》 2022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护...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护理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质量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腹痛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通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良好,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循证护理 生存质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对中国不同地区≥40岁人群脂肪肝的检出率 被引量:11
15
作者 过哲 赵越 +8 位作者 李凯 许绍奇 陈义忠 周军 邵继满 姜永宏 曲海波 李葆青 程晓光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分析定量CT对中国不同地区≥40岁人群脂肪肝的检出率。方法选取2015—2017年的一项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城乡流行病调查(PURE研究)的≥40岁社区招募者共3139名,来自全国6个地区的8所医院,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定量CT检查并测量肝脏脂... 目的分析定量CT对中国不同地区≥40岁人群脂肪肝的检出率。方法选取2015—2017年的一项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城乡流行病调查(PURE研究)的≥40岁社区招募者共3139名,来自全国6个地区的8所医院,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定量CT检查并测量肝脏脂肪含量,分析脂肪肝的检出率及其在不同年龄及性别人群中的分布特点。结果在全部3139名研究对象中检出1418例(45.17%)脂肪肝患者,其中陕西地区检出率最高,在218名研究对象中检出167例(76.61%)脂肪肝患者,辽宁地区检出率最低,在541名研究对象中检出144例(26.62%)脂肪肝患者。在1191名男性及1948名女性研究对象中分别检出620例(52.06%)和798例(40.97%)脂肪肝患者(χ^(²)=36.716,P<0.001)。在357名40~49岁、794名50~59岁、1292名60~69岁及696名≥70岁研究对象中分别检出137例(38.38%)、374例(47.10%)、590例(45.67%)和317例(45.55%)脂肪肝患者。50~59岁、60~69岁及≥70岁年龄段男性和女性脂肪肝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3.863、11.497、8.504,均P<0.05),而40~49岁年龄段男性和女性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3.188,P=0.074)。结论定量CT在检测脂肪肝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定量CT 检出率 肝脏脂肪含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