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拣起地上的石子——中考作文素材整理指导
1
作者 丁卫军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14,共4页
[教育感言] 灯光下,一杯香茗,一本好书,在静谧中让书香浸润灵魂,让思想灵动飞扬;或者在鼠标的游动中神接万里,思凝八方;在击打键盘的愉悦中深化思想,升华情感……这也许就是一个语文教师的生活吧。我喜欢这样的生活。
关键词 中学 作文素材 《拣起地上的石子》 丁卫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程理念下对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被引量:5
2
作者 顾国盛 《中学课程资源》 2008年第5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中学生体育 体育教学 新课程 暂时神经联系 课堂教学 课堂气氛 教学双方 广博性 训练形式 练习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再创造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志军 《中学数学月刊》 1999年第11期1-3,共3页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的“复制”活动,而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主动建立、重组、改造和发展。一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
关键词 数学学习 中学生 再创造 综合法 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 建构主义 思维探索 思维转换能力 认知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 被引量:1
4
作者 严均城 《科教文汇》 2008年第31期194-194,共1页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优势,并注意教师个性的示范作用,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个性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设情境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关键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桂枝 《科教文汇》 2008年第31期172-172,共1页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来展开过程教学,并结合课堂实例对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策略作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 创设情境 激活思维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2008年高考数学试卷评析
6
作者 马进 《数学之友》 2008年第17期77-78,共2页
江苏省2008年高考数学试卷让我们体验到高考那难以捉摸的个性,让江苏省的全体考生和数学老师再一次经历高考数学试卷带来的感情波澜.
关键词 数学试卷 江苏省 高考 数学老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教育的幸福——记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陈明华
7
作者 丁卫军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09年第7期4-6,共3页
寻找自我 陈明华,一位在中学语文教学园地中躬耕了25年的普通语文教师。他的教学力求在濯亮学生心灵的同时,也濯亮自己的心灵,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育的幸福。
关键词 语文特级教师 语文教育 陈明 幸福 江苏省 中学语文教学 寻找自我 语文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道江苏高考题的解法赏析
8
作者 马进 《数学教育研究》 2009年第1期45-45,共1页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第18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设二次函数f(x)=x2+2x+b(x∈R)的图象与两个坐标轴有三个交点,经过这三个点的圆记为C.
关键词 江苏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考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 赏析 解法 2008年 第18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初探
9
作者 徐小锋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第4期123-123,共1页
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学习数学质量的高低。如果每个数学教学工作者都能采用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学习数学质量的高低。如果每个数学教学工作者都能采用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将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的一点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质量 学生兴趣 培养 激发 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工作者 数学知识 数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学会“想”
10
作者 高志军 《数学教育研究》 2006年第3期60-61,63,共3页
波利亚《怎样解题》一书中的“怎样解题表”包含四部分内容: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波利亚说:“弄清问题是为好念头的出现做准备;制订计划是试图引发它;在引发之后,我们实现它;回顾此过程和求解的结果,是试图更好... 波利亚《怎样解题》一书中的“怎样解题表”包含四部分内容: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波利亚说:“弄清问题是为好念头的出现做准备;制订计划是试图引发它;在引发之后,我们实现它;回顾此过程和求解的结果,是试图更好地利用它.”波利亚所讲的好念头,就是指灵感,也就是说在具体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要会想、会思考,就是会由未知向已知、由复杂向简单的转化,从而在会想的基础上快速准确地解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解题过程 “想” 学会 学生 《怎样解题》 波利亚 制订计划 数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中学体育课程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11
作者 陈智强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06-108,共3页
为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标准》,就体育课程资源的使用和开发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课程资源的使用趋于成人化,竞技化,且还未脱离原有的大纲框架.建议要提高课程认识,充分合理的、安全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农村中学 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过度”行为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卫军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教师 阅读教学 学生 自主性 新课标 提问 体验 强调 设问 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有序 指导有效 阅读奠基——我的作文教学实践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卫军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15,共2页
一、作文教学首先制定好整体规划,建立一定的教学序列。 初中作文教学无科学序列无教材的现实,多年以来让很多教师陷入尴尬。这种无序、随意直接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效率,也无形中弱化了作文教学的地位。作文教学的序列化是实现作文教... 一、作文教学首先制定好整体规划,建立一定的教学序列。 初中作文教学无科学序列无教材的现实,多年以来让很多教师陷入尴尬。这种无序、随意直接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效率,也无形中弱化了作文教学的地位。作文教学的序列化是实现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我根据自己的实践经历制定了这样的三年规划,在循序渐进的螺旋式训练中,力求使学生作文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第一年,“入格”,这里的“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整体规划 教学实践 有序 阅读 教学序列 教学有效性 循序渐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能力的系统培养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达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6年第6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 思想政治课 课本知识 探索学习 学习效率 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考作文的五大硬伤及教学反思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卫军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0-51,共2页
在中考作文阅卷活动中,笔者有机会对大量中考作文作了诊断与剖析,共性的“硬伤”显而易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大方面:
关键词 中考作文 教学反思 作文阅卷 归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体教学:必须坚持建设好的基础工程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卫军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9,共1页
关键词 文体教学 基础工程 高中语文教学 文体知识 基础性工程 能力提高 语文老师 学生 强调 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 改进政治课学习评价方式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达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5年第3期19-20,共2页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除了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还有其他7种智能,即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除了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还有其他7种智能,即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等。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的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能,只是这九种智能在每一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具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政治课学习 评价方式 空间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 音乐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 存在 发展心理学 个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个角度思考——作文升格训练”教学实录
18
作者 丁卫军 郭志明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作文训练 初中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思维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
19
作者 丁卫军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14-115,共2页
《蔚蓝的王国》是屠格涅夫晚年散文诗中的名篇之一。全文以奇特而美妙的想象和生动优美的语言给读者展现了一幅令人为之心动的蔚蓝世界。教学中应抓住两个纬度,一是对想象手法的理解与恰当运用;二是品味优美生动、富有韵律的语言。教学... 《蔚蓝的王国》是屠格涅夫晚年散文诗中的名篇之一。全文以奇特而美妙的想象和生动优美的语言给读者展现了一幅令人为之心动的蔚蓝世界。教学中应抓住两个纬度,一是对想象手法的理解与恰当运用;二是品味优美生动、富有韵律的语言。教学中着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习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场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经典的文学作品是要用心去体味和感悟的。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充分感悟语言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深意,让学生在品读语言中学会积累、欣赏精妙的词句。本课以学生自读为主,一课时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蔚蓝的王国》 教学设计 屠格涅夫 散文诗 初中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数学思想在解题细节中升华
20
作者 高志军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数学思想 解题 数学课堂教学 师生行为 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过程 心灵对话 教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