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靖江市特粮特经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松银 石高圣 陆永先 《上海农业科技》 2009年第2期15-15,17,共2页
近年来,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营养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膳食结构日趋多样化,而特色杂粮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特殊的保健作用,独特的产品风味备受广大消费者的亲睐和关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也给我市特粮特经产... 近年来,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营养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膳食结构日趋多样化,而特色杂粮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特殊的保健作用,独特的产品风味备受广大消费者的亲睐和关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也给我市特粮特经产业发展和提高带来了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靖江市 营养价值 保健意识 膳食结构 保健作用 产品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江市稻麦科技入户工程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金福 詹松文 +1 位作者 何松银 高凤琴 《上海农业科技》 2009年第2期9-10,共2页
2007年靖江市第2次被江苏省定为稻麦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市(县),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的要求,通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探索机制、创新方法等措施,稻麦科技入户工程在全市11个镇(区)的191个行政村实施... 2007年靖江市第2次被江苏省定为稻麦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市(县),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的要求,通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探索机制、创新方法等措施,稻麦科技入户工程在全市11个镇(区)的191个行政村实施,共聘请技术指导员81人,迷选1000户稻麦科技示范户,示范辐射带动全市2万多户农户。实施稻麦科技入户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示范户 工程实施 靖江市 稻麦 创新方法 江苏省 心组织 行政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江市水稻恶苗病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永忠 李华 《上海农业科技》 2014年第1期117-118,共2页
近年来,随着机插稻的推广和高产品种的应用,水稻恶苗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在机插稻上发生尤为严重。为有效防治该病,总结分析了其发生特点及发生原因,并依此研究了相关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 发生特点 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江市标准化养蚕技术推广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永忠 《蚕桑茶叶通讯》 2017年第4期9-9,共1页
靖江市通过标准化养蚕生产技术的推广,全面优化桑园结构,提高蚕茧质量。通过推广斜面条桑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可节工省本,促进蚕桑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标准化 养蚕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江市种植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5
作者 王桂良 《上海蔬菜》 2016年第5期11-13,共3页
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种植业效益和竞争力,靖江市开展了种植业结构调整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1种植业基本情况靖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中轴线与长江的交汇点,总面积665.58km2,耕地面积2.69万hm2,人口66.61万。... 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种植业效益和竞争力,靖江市开展了种植业结构调整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1种植业基本情况靖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中轴线与长江的交汇点,总面积665.58km2,耕地面积2.69万hm2,人口66.61万。自全面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以来,靖江市农业经济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结构调整 农业经济 马桥镇 调研报告 种植业总产值 经营规模 家庭农场 种植业生产 生产全程机械化 现代农业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江市蔬菜种源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6
作者 韩利 《上海蔬菜》 2016年第5期5-8,共4页
蔬菜产业是靖江市种植业中农民自主投入较多、经济效益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的产业之一。良种是蔬菜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最基础支撑。本文从调查靖江市蔬菜种植结构、... 蔬菜产业是靖江市种植业中农民自主投入较多、经济效益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的产业之一。良种是蔬菜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最基础支撑。本文从调查靖江市蔬菜种植结构、品种来源的现状入手,剖析本市蔬菜种植品种发展需求及蔬菜种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旨在为靖江市蔬菜种源产业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和合理化建议,加快蔬菜品种更新换代,提高蔬菜品种与市场需求吻合度,促进靖江市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产业 产业现状 靖江市 发展对策 种源 持续健康发展 农民收入 产业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江市蚕桑生产的问题及对策
7
作者 陈文熙 《蚕桑茶叶通讯》 2008年第1期8-9,共2页
关键词 靖江市 蚕桑生产 长江中下游 栽桑养蚕 面积 桑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江地区番茄长季节栽培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夏月明 吴明兴 +2 位作者 王进 黄德锋 李良 《上海农业科技》 2012年第4期83-84,共2页
通过开展番茄长季节栽培技术的研究,完善了江苏沿江地区番茄长季节栽培的技术体系,包括选择适宜品种、科学育苗、合理绑蔓、整枝、摘叶、放蔓、蘸花、疏果、保证番茄充足的肥水供应、充分利用棚室的光、温资源等,提高了番茄产量,改善了... 通过开展番茄长季节栽培技术的研究,完善了江苏沿江地区番茄长季节栽培的技术体系,包括选择适宜品种、科学育苗、合理绑蔓、整枝、摘叶、放蔓、蘸花、疏果、保证番茄充足的肥水供应、充分利用棚室的光、温资源等,提高了番茄产量,改善了番茄品质,保证了番茄的均衡上市,提高了棚室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劳动用工,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长季节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靖江段刀鲚资源调查报告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卫境 顾树信 《水产养殖》 CAS 2012年第7期10-12,共3页
2006—2011年每年1—5月,选择靖江市新桥和新港的沿岸作为采样地点,采用4艘刀鲚捕捞渔船,捕捞网具为42和48口73鲚捕捞流刺网,网目60mm。分别对0.1kg/尾以下小73鲚,0.1-0.15k∥尾的中刀鲚和0+15kg/尾以上大73鲚进行统计分析。... 2006—2011年每年1—5月,选择靖江市新桥和新港的沿岸作为采样地点,采用4艘刀鲚捕捞渔船,捕捞网具为42和48口73鲚捕捞流刺网,网目60mm。分别对0.1kg/尾以下小73鲚,0.1-0.15k∥尾的中刀鲚和0+15kg/尾以上大73鲚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发现,1—3月份刀鲚产量占当年总产量的百分比明显下降,由2006年的9.45%、14.96%和28.35%下降至2011年的1.58%、4.11%和15.19%。4—5月份的刀鲚产量占当年总产量的百分比上升,以5月份的上升最为明显,从2006年16.53%上升至2011年41.14%。刀鲚总产量从2006年1270kg下降至2011年的316kg。刀鲚渔获物中,小刀鲚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最低年份为2006年12.70%,最高年份为2009年16.45%,中刀鲚所占比重基本稳定,大刀鲚所占比重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刀鲚 资源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塘鳢室内繁殖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熊良伟 陶桂庆 +2 位作者 王帅兵 孙继真 李育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880-2882,共3页
[目的]探索沙塘鳢繁育技术,为规模化养殖提供基础。[方法]采用了人工繁殖和自然繁殖两种方法对沙塘鳢天然捕捞成熟个体进行室内繁殖研究。人工繁殖分别用催产剂HCG、催产合剂LRH-A2+DOM催产亲本;自然繁殖选择性腺成熟雌雄鱼按1.0∶1.2... [目的]探索沙塘鳢繁育技术,为规模化养殖提供基础。[方法]采用了人工繁殖和自然繁殖两种方法对沙塘鳢天然捕捞成熟个体进行室内繁殖研究。人工繁殖分别用催产剂HCG、催产合剂LRH-A2+DOM催产亲本;自然繁殖选择性腺成熟雌雄鱼按1.0∶1.2比例放入塑料箱中交配产卵,定期收集卵粒、统计产卵雌鱼数。[结果]注射HCG人工催产沙塘鳢雌鱼易发生流产现象,获得的受精卵在卵巢中分散粘附,孵化第2天卵粒开始发白、脱落,未孵化出鱼苗;催产合剂LRH-A2+DOM催产亲本未获得受精卵。自然繁殖组中沙塘鳢自然产卵率70%,受精卵在鱼巢上粘附规则,经孵化获得鱼苗,孵化率50%。[结论]沙塘鳢宜采取自然繁殖方式进行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塘鳢 人工繁殖 自然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质量宽体金线蛭对饵料螺的摄食规律及生长特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建国 熊良伟 +5 位作者 陶桂庆 王权 牛超 宋欣芮 杨林 侯君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8期168-171,共4页
将体质量为0. 02~6. 00 g的宽体金线蛭分别单独放入圆柱形的饲养杯中,投喂0. 02~3. 00 g的方形环棱螺,连续观测其摄食螺蛳的特征和生长规律。结果显示,摄食时对螺蛳大小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体质量越大,对螺蛳大小的选择范围越大,但会... 将体质量为0. 02~6. 00 g的宽体金线蛭分别单独放入圆柱形的饲养杯中,投喂0. 02~3. 00 g的方形环棱螺,连续观测其摄食螺蛳的特征和生长规律。结果显示,摄食时对螺蛳大小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体质量越大,对螺蛳大小的选择范围越大,但会优先摄食较小的个体。摄食量会随着体质量增加而增加,但摄食率逐渐减少,约0. 02 g的幼苗摄食量达到其质量的8倍以上,约0. 50 g的苗种摄食量和其质量相当,1. 00 g以上时摄食量约为其质量的23%。摄食螺蛳后,增质量率和饵料系数呈现出随苗体质量增大逐渐变小的规律,约0. 02 g的幼苗增质量率为(69. 70±37. 50)%,2. 00 g以上平均增质量率为(25. 30±13. 30)%;约0. 02 g的幼苗饵料系数为10. 94±3. 39、0. 10~3. 00 g为2. 80±2. 09,3. 00 g以上组为1. 20±0. 83。结果表明,宽体金线蛭苗种对质量较小的幼螺具有选择性偏好,初期幼苗摄食量大,投饵量要达到体质量的11倍以上才能满足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金线蛭 螺蛳 摄食 生长 特征 生长规律 增质量率 饵料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插水稻不同秧龄对比试验简报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杰 何松银 +4 位作者 黄小东 盛小琴 葛红芳 陈俊 魏亚明 《上海农业科技》 2007年第6期34-35,共2页
为探索不同秧龄隋况下,使用机械插秧对栽后活棵及秧苗素质的影响,2006年笔者进行了水稻不同秧龄的对比试验,现籽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试验简报 机插水稻 秧龄 秧苗素质 机械插秧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种量与氮肥运筹比例对水直播稻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何松银 孙剑霞 +4 位作者 陆桂清 黄小东 王华 毛新华 沈明贵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6期146-147,共2页
研究了不同播种量与氮肥运筹比例对水直播稻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靖江市特定的土壤、气候条件下,水直播稻播种量90kg/hm2、基蘖肥与穗肥运筹比例6∶4(施氮肥总量300kg/hm2)的栽培方式较安全、高产。
关键词 水稻直播 播种量 氮肥运筹比例 植株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群健康控制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进 陈灿 陈宽友 《畜禽业(南方养猪)》 2006年第2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控制体系 猪群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圆环病毒2型 副猪嗜血杆菌病 健康 巴氏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 生产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江地区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简报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明兴 陶红娟 +3 位作者 何松银 吴东乾 王进 朱玉萍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第6期57-58,80,共3页
为筛选出适合靖江市种植的优良小麦新品种,开展了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皖西麦0439""信麦7916"产量分列第1、第2,比对照"扬麦20"分别增产14.54%、12.73%,但倒伏程度严重;"襄麦D31"产... 为筛选出适合靖江市种植的优良小麦新品种,开展了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皖西麦0439""信麦7916"产量分列第1、第2,比对照"扬麦20"分别增产14.54%、12.73%,但倒伏程度严重;"襄麦D31"产量位居第4,较对照增产5.45%,且茎秆坚韧,抗倒性较强。各小麦品种优缺点明显,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比较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筋小麦新品种宁麦13号不同播期、密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船福 陆建平 +4 位作者 黄小东 周彬 孙剑霞 李红 蒋东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9S期98-99,共2页
通过对弱筋小麦品种宁麦13号的不同播期、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10月25~30日为播种适期,在此基础上掌握好适宜的群体起点,以210~240万/hm2基本苗较为理想。
关键词 弱筋小麦 宁麦13 播期 密度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粉对养殖业能量缺口的应用研究(1) 被引量:6
17
作者 曹进 陈灿 张峥 《饲料广角》 2005年第23期24-25,30,共3页
关键词 日粮能量 养殖业 脂肪粉 蛋白质浓度 应用 缺口 饲料转换率 动物营养学 高能日粮 高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明兴 何松银 +2 位作者 吴东乾 王进 朱玉萍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第1期86-86,95,共2页
为探索水溶肥料在靖江市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技术方法,特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上使用水溶肥料,能提高水稻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从而能有效提高产量,增产率一般在5%左右。
关键词 机插水稻 水溶肥料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麦13号“3414”完全肥效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船福 盛小琴 +5 位作者 侯立志 郑建渠 薛裕国 熊江霞 刘琴 刘玉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3期56-56,58,共2页
小麦扬麦13号"3414"完全肥效试验研究表明,靖江市油沙土地力高产田块小麦最佳经济产量为428.90 kg/667 m2,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5.80 kg/667 m2、五氧化二磷5.57 kg/667 m2、氧化钾3.05 kg/667 m2,氮、磷、钾肥配比为1.00∶0.35... 小麦扬麦13号"3414"完全肥效试验研究表明,靖江市油沙土地力高产田块小麦最佳经济产量为428.90 kg/667 m2,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5.80 kg/667 m2、五氧化二磷5.57 kg/667 m2、氧化钾3.05 kg/667 m2,氮、磷、钾肥配比为1.00∶0.35∶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扬麦13号 3414 肥效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化制剂拌种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小东 朱杰 +3 位作者 陈船福 何松银 钱萍 高永红 《上海农业科技》 2008年第1期48-49,共2页
小麦高产栽培要求播种精量化,降低基本苗。为确保收获时的穗数,必须要求能培育出壮苗,促进苗期分蘖。近年来我市秋播常遇干旱等不利天气影响,麦苗素质较弱,为寻求有利于培育壮苗越冬,提高麦苗素质的生化制剂,特进行本试验。
关键词 生化制剂 小麦生长 拌种 麦苗素质 壮苗越冬 栽培要求 基本苗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