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进务广”的现代化推进方式及其悖论——论张謇现代化实践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被引量:7
1
作者 严翅君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31-138,共8页
张謇为南通区域的早期现代化选择了一个“急进型”和“一揽子”的推进方式,做成了许多开创性的业绩,但也引发了“本小事大”、“营志营利”、“任重能浅”、“济民劳民”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连串悖论,导致了对成功目标再发展的严重制约... 张謇为南通区域的早期现代化选择了一个“急进型”和“一揽子”的推进方式,做成了许多开创性的业绩,但也引发了“本小事大”、“营志营利”、“任重能浅”、“济民劳民”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连串悖论,导致了对成功目标再发展的严重制约、过早调动了现代化的不利因素、使处于萌芽状态的现代性因素没有成长的条件等一系列逆向效应,从而构成张謇现代化实践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合理性精神的缺乏,是张謇选择这一战略推进方式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现代化推进方式 急进务广 悖论 困境 合理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产阶级“类型”的比较与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扈海鹂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107,共6页
“中产阶级”,曾是一个被理想化的西欧“类型”。随着向市场化体制过渡的深化,中国、俄罗斯的学者都正在进行关于中产阶级的“类型”与数量的比较与思考。中产阶级的“类型”问题,一方面与向现代化转变中带有历史烙印的社会结构有关,另... “中产阶级”,曾是一个被理想化的西欧“类型”。随着向市场化体制过渡的深化,中国、俄罗斯的学者都正在进行关于中产阶级的“类型”与数量的比较与思考。中产阶级的“类型”问题,一方面与向现代化转变中带有历史烙印的社会结构有关,另一方面与现代社会的分化机制有关。我们面对的问题不仅是中国中产阶级在形成、发展,而且在于它怎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级 现代化 社会结构 “中产阶级” 市场化体制 现代社会 理想化 俄罗斯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文化下青年大学生的“文化接受”研究——一种“自我”转变的描述与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扈海鹂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73-79,共7页
"文化接受"是文化社会学的一种研究角度。本文以"文化接受"为视角,分析青年大学生在消费文化影响下的"自我"转变与新的自我危机,从中揭示其经验的、亚文化的群体过程。"文化接受"研究不仅仅把... "文化接受"是文化社会学的一种研究角度。本文以"文化接受"为视角,分析青年大学生在消费文化影响下的"自我"转变与新的自我危机,从中揭示其经验的、亚文化的群体过程。"文化接受"研究不仅仅把消费行为、消费文化当成一种客观的经验事实,而且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建构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文化接受 当代大学生 自我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阶层文化与农民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扈海鹂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65-70,共6页
阶层文化是特定社会对于阶层的文化解释,是一定社会关系、生活方式中的阶层发展的文化氛围。合理的阶层文化,是一种反思现代性的视角。中国农民问题,或者说三农问题,背后有一个阶层关系问题,有一个与理性的市场经济、法治社会相联系的... 阶层文化是特定社会对于阶层的文化解释,是一定社会关系、生活方式中的阶层发展的文化氛围。合理的阶层文化,是一种反思现代性的视角。中国农民问题,或者说三农问题,背后有一个阶层关系问题,有一个与理性的市场经济、法治社会相联系的阶层文化的塑造问题。解决农民问题在中国直接涉及到我们能否建立一个整体型的社会结构,避免阶层关系的负向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文化 阶层关系 农民问题 生活方式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早期现代化推进力量配置中的矛盾性——以张謇为个案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严翅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8-95,共8页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配置现代化推进力量的过程 ,是一个国家、地方、民众间极为独特的互动过程 ,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以张謇为例 ,为了赢得进行现代化探索和实践的自由 ,他辞官不就 ,以道抗势 ,力倡自治 ,实行权力抗衡。尽管因此争得...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配置现代化推进力量的过程 ,是一个国家、地方、民众间极为独特的互动过程 ,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以张謇为例 ,为了赢得进行现代化探索和实践的自由 ,他辞官不就 ,以道抗势 ,力倡自治 ,实行权力抗衡。尽管因此争得不少权力 ,但对于推动一个地区的现代化还是显得十分“弱势”。张謇要具备“强势” ,只得另行出路。他在“以道抗势”的同时 ,不得不时常低下孤高的头 ,“以道附势”。当张謇为抗势和附势交相为用费尽心机 ,还不足以使自己的力量壮大的时候 ,他并没有看到一个巨大的动力源就在他的身边 ,那就是民众。从而丢失了自治的民主内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现代化推进力量 矛盾性 中国 资产阶级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文化与工人阶级 被引量:1
6
作者 扈海鹂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60,共4页
消费文化以中产阶级为基础而形成,无论是产品的广告形象还是产品的设计都以中产阶级为对象。但消费文化一经出现就对工人阶级产生了影响。而消费文化中存在的消费与资本主义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受到消费文化影响的同时,并... 消费文化以中产阶级为基础而形成,无论是产品的广告形象还是产品的设计都以中产阶级为对象。但消费文化一经出现就对工人阶级产生了影响。而消费文化中存在的消费与资本主义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受到消费文化影响的同时,并不具备相应的购买力。工人运动的重心因此转型为维护工人阶级的消费权利,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思想转变和制度变革,工人阶级由此成为购买力虽然有限但也具有强烈消费意愿并以消费为生活目的的消费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中产阶级 工人阶级 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文化与自然的联系——对消费文化的再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扈海鹂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4-22,共9页
现代消费文化将消费置于人类活动的中心,使得消费不再反映其他的意义和价值,其本身即成为一种文化价值。消费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其存在和扩张的前提是对自然资源的不断扩大的开发利用,并由此产生大量无法分解的废弃物。按照消费文化建立... 现代消费文化将消费置于人类活动的中心,使得消费不再反映其他的意义和价值,其本身即成为一种文化价值。消费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其存在和扩张的前提是对自然资源的不断扩大的开发利用,并由此产生大量无法分解的废弃物。按照消费文化建立的产业本身亦在损害自然环境。因此,消费文化的扩展,始终伴随着的是环境破坏。虽然我们已经进行了大量努力,但环境问题却日益严重。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改造现有的消费文化,重建文化与自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价值 环境问题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符号学到女权主义——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后现代理论述评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宁 韩丹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5-81,共7页
朱莉亚.克莉斯蒂娃是法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后现代理论可以从符号学理论、互文性、异质性和女权主义四个方面进行述评。
关键词 符号理论 互文性 贱斥 异质性 女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城金陵”与中国伊斯兰教
9
作者 谈天 《中国穆斯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南京市 中国 伊斯兰教 元朝 宗教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人口安全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倪洪兰 《人口与计划生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3-34,共2页
19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迁,与此相应的人口问题也凸现出一些新特征,在此背景下,人口安全概念被正式提出并引起普遍关注与认同。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厌从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将人口安全界定为“在一定... 19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迁,与此相应的人口问题也凸现出一些新特征,在此背景下,人口安全概念被正式提出并引起普遍关注与认同。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厌从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将人口安全界定为“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人口发展及其相关领域各种风险因素得到相对控制,避免或化解可能出现危机的状态”。北大人口所研究人员则从人口结构与功能层面,主张人口安全是关涉人口这个特定领域的发展风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科学发展观 安全问题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人口安全 经济发展条件 人口发展
原文传递
生活方式转型需要主动的人文思考
11
作者 扈海鹂 《绿叶》 2010年第11期28-34,共7页
改革开放30余年来,社会结构的巨变和快速的生活方式转型给个人、阶层带来了文化中断与冲突感,产生了心灵痛苦和文化适应上的被动性问题。生活方式转型的主动性对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展的东方大国,意味着全球视野、综合判断力、民族发展的... 改革开放30余年来,社会结构的巨变和快速的生活方式转型给个人、阶层带来了文化中断与冲突感,产生了心灵痛苦和文化适应上的被动性问题。生活方式转型的主动性对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展的东方大国,意味着全球视野、综合判断力、民族发展的厚重感,它需要文化的自觉。因此,对于生活方式的转型我们要进行主动的人文思考,做好文化设计,完善制度安排。今天我们依然面对快速发展导致的心智不足的漏洞,生活方式转型的主动性也依赖于我们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准、人文精神能在多大程度上补足我们新的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人文思考 转型 文化适应 改革开放 社会结构 全球视野 民族发展
原文传递
宗教对话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被引量:3
12
作者 尤佳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4-45,共2页
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四要原则",即中国与中亚国家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要坚定相互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大力加强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要以更宽的胸襟、... 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四要原则",即中国与中亚国家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要坚定相互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大力加强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要以更宽的胸襟、更广的视野拓展区域合作,共创新的辉煌。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而言,仅有国家间的政治与外交、经济方面的框架协议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宗教对话的"嵌入"所凝聚的广泛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对话 纳扎尔巴耶夫 世代友好 区域合作 中亚国家 互利共赢 社会参与 西部地区发展 实践路径 社会成员个体
原文传递
论流动穆斯林对东部城市经济生活的适应——以天津、上海、南京和深圳等四城市为例
13
作者 尤佳 《中国回族学》 2010年第1期260-272,共13页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中国的社会转型开始出现新的变化,导致人口流动的因素日趋复杂,流动者的自主流动性在增强,久居城市的数量也日渐增多。据联合国人口基金公布的《二○○七世界人口状况报告》中的最新观点,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转型...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中国的社会转型开始出现新的变化,导致人口流动的因素日趋复杂,流动者的自主流动性在增强,久居城市的数量也日渐增多。据联合国人口基金公布的《二○○七世界人口状况报告》中的最新观点,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转型的高峰期,每年大约有1800万来自农村地区的人口进入城市~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中国 流动 城市 社会转型 人口 数量
原文传递
论“新丝绸之路”建设与回族聚居区的发展
14
作者 尤佳 《中国回族学》 2018年第1期14-20,共7页
'新丝绸之路'的发展蓝图定位明确,涉及多个主体的共同愿望。其中,中国西部涉及回族聚居区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枢纽的地位与作用。然而,就回族聚居区未来的发展走向而言,如果缺乏作为建构主体的意识觉醒与责任担当,机遇与风... '新丝绸之路'的发展蓝图定位明确,涉及多个主体的共同愿望。其中,中国西部涉及回族聚居区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枢纽的地位与作用。然而,就回族聚居区未来的发展走向而言,如果缺乏作为建构主体的意识觉醒与责任担当,机遇与风险的天平会倾向于哪边,尚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丝绸之路 回族聚居区 现代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