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CT影像组学对肾透明细胞癌恶性程度的鉴别
1
作者 梅超 朱庆强 +2 位作者 叶靖 李璐璐 莫小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索基于CT增强图像影像组学鉴别肾透明细胞癌恶性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经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CCRCC)增强CT图像资料,其中低级别组(Ⅰ-Ⅱ级,n=111)、高级别组(Ⅲ-Ⅳ级,n=81)。对于增强CT皮质髓质期(CMP)、肾实质期(... 目的探索基于CT增强图像影像组学鉴别肾透明细胞癌恶性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经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CCRCC)增强CT图像资料,其中低级别组(Ⅰ-Ⅱ级,n=111)、高级别组(Ⅲ-Ⅳ级,n=81)。对于增强CT皮质髓质期(CMP)、肾实质期(NP)、排泄期(EP)及三期联合的图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运用最小绝对收缩率和选择运算符(LASSO)进行降维,选取有价值的组学特征,采用五折交叉验证将样本量分为训练组及测试组,训练组采用支持向量(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及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两类分类器创建CMP、NP、EP及三期联合的影像组学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精确度最终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对于肾透明细胞癌恶性程度的诊断效能,并用测试组进一步验证。结果基于CMP、NP、EP及三期联合图像所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与CCRCC恶性程度显著相关,且CMP影像组学模型对于CCRCC恶性程度诊断效能最高(R=0.831,0.801)。SVM分类器模型测试组CMP、NP、EP及三期联合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19、0.785、0.808、0.812;LR分类器模型测试组CMP、NP、EP及三期联合AUC值分别为0.860、0.789、0.808、0.799;在SVM与LR分类器中,CMP与EP、CMP与NP影像组学模型AUC值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NR与EP模型之间无差异(P>0.05)。两类分类器均有较好的诊断性能,且SVM分类器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性能较LR分类器更稳定、全面。结论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所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对于肾透明细胞癌恶性程度鉴别具有临床指导性作用,且SVM分类器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性能更加稳定、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肾肿瘤 透明细胞癌 增强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复合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在膝关节MR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
作者 王超 谢晓亮 +4 位作者 朱熹 黄文诺 尚松安 叶靖 王志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环境中通过优化扫描参数结合基于深度学习的复合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在提升膝关节MRI扫描效率和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搜集110例行膝关节MRI平扫的患者,先后进行常规(常规组)与复合超分辨率重建算法扫描(复合组),采... 目的:探讨临床环境中通过优化扫描参数结合基于深度学习的复合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在提升膝关节MRI扫描效率和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搜集110例行膝关节MRI平扫的患者,先后进行常规(常规组)与复合超分辨率重建算法扫描(复合组),采用双盲法比较两组主客观图像质量。结果:相较常规组,复合组PD和T1序列的骨髓、软骨、半月板、韧带、肌肉、脂肪、关节液的SNR分别提升89.3%、52.5%、65.3%、73.8%、60.3%、103.9%、58.9%和78.0%、172.9%、78.0%、72.5%、75.4%、63.4%、97.0%。相较常规组,复合组PD和T1序列的软骨-关节液、软骨-骨髓、半月板-关节液、韧带-关节液、骨髓-关节液、脂肪-关节液、肌肉-关节液的CNR分别提升119.5%、83.3%、116.2%、109.2%、109.2%、99.3%、116.8%和61.7%、23.1%、78.7%、32.5%、161.7%、44.9%、39.2%。复合组的峰值信噪比(PSNR)相较常规组显著提高(P<0.05),结构相似度(SSIM)均>0.999。主观图像质量评价中复合组病灶边缘区分度、运动伪影和综合诊断度的主观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病灶辨别度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优化扫描参数并结合基于深度学习的复合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可在提升扫描效率的同时显著提高膝关节MRI的图像质量和综合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超分辨率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sai-Dorfman病的影像表现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洪梅 叶靖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2132-2135,共4页
目的探讨Rosai-Dorfman病的影像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Rosai-Dorfman病5例患者,均行CT检查,其中2例行MRI检查,2例行增强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发生于鼻腔1例,胫骨1例,股骨1例,脑部1例,前纵隔1例,其中4例表现为不规则形,1... 目的探讨Rosai-Dorfman病的影像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Rosai-Dorfman病5例患者,均行CT检查,其中2例行MRI检查,2例行增强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发生于鼻腔1例,胫骨1例,股骨1例,脑部1例,前纵隔1例,其中4例表现为不规则形,1例呈类圆形,边界不清楚3例,2例边界清楚,CT呈等及稍低密度,MRI呈长T1,长T2信号,密度及信号均匀,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结论Rosai-Dorfman病的影像表现虽无特异性,容易误诊,CT及MRI特征可鉴别诊断,对提高诊断水平有重要价值,但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病理及影像学表现(附3例报告)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明祥 肖芹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6期709-710,共2页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占软组织肉瘤的1.2%,由Christopherson等于1952年首先描述。本病好发于青少年,早期易血行转移,预后较差。收集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经病理学证实...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占软组织肉瘤的1.2%,由Christopherson等于1952年首先描述。本病好发于青少年,早期易血行转移,预后较差。收集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经病理学证实的ASPS患者3例,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软组织腺泡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影像对复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立 吴晶涛 +2 位作者 刘丽 陈新国 吴正宇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影像技术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碘油CT对复发性肝癌的检出能力。方法 50例肝癌切除术后确诊肝癌复发者(男46例,女4例,年龄27~81岁,中位年龄48.7岁),均作MRI、DSA和碘油CT,分别由2位专家(主任医师)独... 目的探讨多模式影像技术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碘油CT对复发性肝癌的检出能力。方法 50例肝癌切除术后确诊肝癌复发者(男46例,女4例,年龄27~81岁,中位年龄48.7岁),均作MRI、DSA和碘油CT,分别由2位专家(主任医师)独立判读MRI、DSA、碘化油CT全部影像资料。分析3种影像方法对不同大小病灶检出的灵敏度;根据病灶直径大小分为3组:A组,直径<5 mm;B组,直径5~30mm;C组,直径>30 mm;统计分析上述3种方法对不同大小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50例患者共检出239个病灶,其中MRI、DSA及碘油CT分别检出病灶154个、196个及226个,漏诊病灶分别为85个、43个及13个,灵敏度分别为64.4%、82.0%及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5 mm病灶,MRI检出率50.9%(89/175),DSA检出率77.1%(135/175),碘油CT检出率96.6%(169/1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5~30 mm病灶,MRI、DSA及碘油CT检出率分别为98.0%(51/52)、90.4%(47/52)及90.4%(47/52)(P>0.05);直径>30 mm病灶,MRI、DSA及碘油CT检出率分别为100%(12/12)、83.3%(10/12)及75.0%(9/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油CT诊断肝癌复发灵敏度最高,尤其对于微小病灶(直径<5 mm)检出率高;DSA次之;MRI对中大病灶检出率高,微小病灶检出需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以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复发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碘油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结节性筋膜炎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德娟 孙骏 《肿瘤影像学》 2022年第6期586-590,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NF)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并分析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0例乳腺NF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10例行超声检查,5例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3例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 目的:探讨乳腺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NF)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并分析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0例乳腺NF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10例行超声检查,5例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3例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1)超声:均为单发结节,最大径0.5~4.8 cm,平均(1.7±1.3)cm。6例位于皮下浅筋膜层,3例位于乳腺腺体,1例位于胸大肌肌层,均呈水平位生长。8例内部为均匀低回声,2例为不均匀回声;8例边界模糊不清,2例边界清晰;10例后方均无声影,1例后方回声增强,3例可见高回声晕。8例Adler血流为0级,2例为1级。(2)乳腺X线摄影:4例表现局部腺体结构扭曲,呈不规则斑片状致密影,其中1例局部皮肤增厚、凹陷;1例表现为浅筋膜层的类圆形结节影。(3)MRI:2例位于浅筋膜,1例位于腺体内。3例均表现为结节影,2例边缘毛糙伴毛刺,1例边缘清楚,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呈不均匀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为1.11~1.35×10^(-3)mm^(2)/s;增强扫描后早期不均匀强化,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呈流入-平台型(Ⅱ型),1例皮肤增厚、凹陷。结论:对于乳腺NF的影像学诊断,超声和MRI优于乳腺X线摄影,有助于显示其病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结节性筋膜炎 超声 乳腺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沈德娟 孙骏 +1 位作者 燕峰 夏炳兰 《交通医学》 2015年第5期537-538,541,共3页
目的:探讨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8例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表现为孤立的,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 目的:探讨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8例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表现为孤立的,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4例位于腹膜后,1例位于腹腔,3例位于盆腔,肿瘤最长径8.1∽20.1cm,平均12.2cm。肿瘤内部均呈低回声,3例内部回声均匀,5例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无回声,其中1例可见钙化。CDFI显示7例肿瘤血供丰富,多呈棒状彩色血流信号。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呈梭形,间质为增生的胶原纤维,肿瘤由细胞密集区和细胞疏松区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示CD34阳性。结论: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超声 免疫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对早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俊飞 王笑笑 +3 位作者 胡景卉 刘金韵 黄京城 罗先富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目的:基于急性胰腺炎(AP)首次发作时CT平扫图像,比较间质水肿性AP与出血坏死性AP的影像组学特征差异,探讨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对早期坏死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7年1月-2020年6月被诊断为AP的30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AP... 目的:基于急性胰腺炎(AP)首次发作时CT平扫图像,比较间质水肿性AP与出血坏死性AP的影像组学特征差异,探讨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对早期坏死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7年1月-2020年6月被诊断为AP的30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AP患者腹痛症状发作24h内首次CT平扫图像和临床一般资料。以72~96h内增强CT及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为评判标准,将300例AP患者分为间质水肿性AP(230例)和出血坏死性AP(70例)。在联影科研平台下,手动逐层分割整个胰腺形态轮廓,得到感兴趣区体积(VOI),提取特征参数,按照7:3的比例将影像资料随机分为训练组与验证组,通过随机森林(RF)模型进行训练,采用五折交叉法对其进行验证,采用ROC曲线分析模型对出血坏死性AP的诊断效能,并计算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性别、年龄在间质水肿性AP与出血坏死性AP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构建RF组学模型,训练组及验证组中区分间质水肿性AP与出血坏死性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9和0.936。结论: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特征结合机器学习随机森林模型建立的鉴别诊断模型,能够在早期准确判别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分析 机器学习 急性胰腺炎 坏死性胰腺炎 随机森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影像及临床病理分析
9
作者 丁蓉蓉 叶靖 +2 位作者 凌俊 朱庆强 夏巍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6期603-605,共3页
目的:探讨眼眶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影像特征及病理特点,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眼眶MALT淋巴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特点.重点观察病灶的位置、形态、密度/信号、对眶周结构的侵犯等影像征... 目的:探讨眼眶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影像特征及病理特点,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眼眶MALT淋巴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特点.重点观察病灶的位置、形态、密度/信号、对眶周结构的侵犯等影像征象.结果:9例(共16侧),其中7例双侧受累,2例单侧受累,累及眶隔前区(68.8%,11/16)、泪腺区(75.0%,12/16)、肌锥外区(75.0%,12/16)、肌锥(37.5%,6/16)、肌锥内区(31.2%,5/16)、眼球区(12.5%,2/16)、视神经鞘区(6.2%,1/16)、骨膜下区(6.2%,1/16).行CT扫描6例11侧中,呈等密度(8侧)或呈稍高密度(3侧).6例12侧行MRI扫描中,T1WI呈等信号(10侧)或呈稍低信号(2侧),T2WI呈等信号(5侧)或呈稍高信号(7侧),增强扫描病灶轻中度强化.术后病灶HE染色显示9例(16侧)均为小B细胞来源,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病灶CD20+(16/16)、Bcl-2+(16/16)、CD79a+(14/16)、PAX-5+(13/16).结论:眼眶MALT淋巴瘤多累及双侧,沿眼眶间隙铸型生长,肿块密度/信号均匀,对周围组织结构侵犯、骨质破坏少见,CT及MRI对疾病的术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淋巴瘤 非霍奇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能谱成像鉴别肝脏微小转移瘤与小囊肿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杨璐 王守安 +2 位作者 朱庆强 王军 王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评价宝石CT能谱成像鉴别肝脏小囊肿与微小转移瘤的价值。方法对26例患者在3~6个月中行2~3次CT能谱成像双期扫描,共获得40个直径≤1cm病灶,包括23个肝脏微小转移瘤、17个肝脏小囊肿。在门静脉期选择相同大小的ROI,测定两种病灶的... 目的评价宝石CT能谱成像鉴别肝脏小囊肿与微小转移瘤的价值。方法对26例患者在3~6个月中行2~3次CT能谱成像双期扫描,共获得40个直径≤1cm病灶,包括23个肝脏微小转移瘤、17个肝脏小囊肿。在门静脉期选择相同大小的ROI,测定两种病灶的能谱曲线及斜率、碘-水浓度和有效原子序数,并分别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肝脏微小转移瘤的能谱曲线均呈速降型,平均斜率为0.91±0.27;16个肝脏小囊肿的曲线呈缓慢下降型,平均斜率为0.43±0.14,1个小囊肿的曲线呈勺状,斜率为0.54;肝脏微小转移瘤的能谱曲线斜率明显大于肝脏小囊肿(t=6.831,P<0.001)。肝脏微小转移瘤的平均碘(水)浓度、水(碘)浓度分别为(10.83±3.18)g/L、(1030.24±11.72)g/L,有效原子序数为8.26±0.19;肝脏小囊肿的平均碘(水)浓度、水(碘)浓度分别为(5.04±1.68)g/L、(1005.96±5.79)g/L,有效原子序数为7.89±0.11,均小于肝脏微小转移瘤(t=7.428、8.611、7.357,P均<0.001)。结论肝脏微小转移瘤与肝脏小囊肿具有不同的能谱曲线及能谱特征性物质含量。能谱CT能够有效地鉴别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囊肿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的CT、MRI表现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孙骏 吴晶涛 +2 位作者 陈文新 沈德娟 孙继全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患者均于伤后2h~4d接受CT及MRI检查。结果: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的CT及MRI表现为关节囊内特征性的液-液平面,2... 目的:探讨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患者均于伤后2h~4d接受CT及MRI检查。结果: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的CT及MRI表现为关节囊内特征性的液-液平面,26例表现为单液-液平面,19例表现为双液-液平面,且上层均表现为脂肪密度或信号。45例均存在关节内骨折。结论: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在CT和MRI上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作为关节内骨折的可靠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创伤和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能谱CT结合ASIR重建对肺部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12
作者 田彤彤 叶靖 +3 位作者 彭铮堃 王守安 陈明祥 吴晶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769-2772,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能谱CT结合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SIR)在鉴别肺部炎性肿块、周围型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行能谱CT检查147例共165个肺部肿块或结节,分析病变动脉期的碘物质浓度、水物质浓度、标准化能谱... 目的探讨低剂量能谱CT结合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SIR)在鉴别肺部炎性肿块、周围型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行能谱CT检查147例共165个肺部肿块或结节,分析病变动脉期的碘物质浓度、水物质浓度、标准化能谱曲线斜率,对两组病变的碘物质浓度、水物质浓度、标准化能谱曲线斜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65个肿块或结节中,炎性肿块68个,周围型肺癌97个,动脉期周围型肺癌的碘物质浓度、水物质浓度、标准化能谱曲线斜率(10.93±5.12、1 033.96±9.74、0.998±0.66)均明显高于炎性肿块(5.29±0.96、1 028.85±9.31、0.62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8、0.001)。结论低剂量能谱CT结合ASIR重建碘物质浓度、水物质浓度及标准化能谱曲线斜率可以对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提供定量信息,对二者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成像 诊断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腺瘤CT表现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文新 朱庆强 +2 位作者 孙骏 李洁 吴晶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1期2037-2041,共5页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肾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资料,其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14例,肾嫌色细胞癌(CRCC)8例,嗜酸细胞腺瘤(OA)7例,对比分析各亚型肿瘤患者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C...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肾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资料,其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14例,肾嫌色细胞癌(CRCC)8例,嗜酸细胞腺瘤(OA)7例,对比分析各亚型肿瘤患者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CCRCC和OA多数密度不均(分别为12/14和5/7)、常见坏死(11/14和5/7);CRCC密度多均匀(6/8)。CCRCC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最常见(11/14),CRCC节段增强反转最常见(5/8)。CT平扫期,CCRCC密度稍高于CRCC、OA及正常肾皮质(45.8±3.6与41.4±2.4与43.7±3.3与41.5±5.1,F值=2.458,P>0.05)。增强CT三期扫描CCRCC强化程度最高,强化模式呈"快进快退",OA呈中度-明显强化,CRCC强化程度最轻,两者均呈"渐进性"延迟强化。CCRCC强化程度接近于各期肾皮质强化,OA强化稍低于各期肾皮质强化,CRCC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肾皮质强化(P<0.01)。OA强化程度高于CRCC(P<0.01)。皮质期及皮髓质期,OA强化高于肾髓质(P<0.01),但肾盂期低于肾髓质(P<0.01)。皮质期,CRCC强化值高于肾髓质,但皮髓质期及肾盂期低于肾髓质强化。结论 CCRCC、CRCC和OA的CT扫描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与其病理特点密切相关,在肾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中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鉴别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CT扫描对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文新 吴晶涛 +2 位作者 朱庆强 孙骏 张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7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动态增强CT表现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变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RCC的动态增强CT表现。观察瘤体的部位、大小、形态、钙化、包膜、CT密度、强...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动态增强CT表现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变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RCC的动态增强CT表现。观察瘤体的部位、大小、形态、钙化、包膜、CT密度、强化形式及程度等特点。结果 17例PRCC,16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两肾多发病灶。肿瘤直径1.9~8.7cm(4.9±2.6)cm。瘤体位于肾髓质13例,位于肾皮质4例。肿瘤形态呈类圆、椭圆形15例,不规则形2例,肿瘤有包膜或假包膜15例,无包膜2例。囊变7例,钙化灶2例,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CT平扫,PRCC密度稍高于正常肾皮质和肾髓质(40.6±4.3vs 33.7±3.5or 30.3±3.1,P<0.05);增强扫描,皮质期、皮髓质期、肾盂期,PRCC强化程度均低于肾皮质(P<0.05);皮质期、皮髓质期,PRCC强化程度高于肾髓质(P<0.05),但肾盂期低于肾髓质强化(P<0.05)。结论 PRCC的动态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综合分析该肿瘤的CT特点,有助于提高该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乳头状肾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对初诊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灿灿 陈蓓蕾 +7 位作者 徐俊 陈兰兰 徐耀 袁成林 张熙斌 张洪英 吴晶涛 周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638-644,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表达变化对初诊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共101例初诊帕金森病患者分为帕金森病轻度认知损害组(PD-MCI组,43例)和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58例),循环酶法检测血清Cys-C、...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表达变化对初诊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共101例初诊帕金森病患者分为帕金森病轻度认知损害组(PD-MCI组,43例)和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58例),循环酶法检测血清Cys-C、脂质、肌酐和尿酸水平,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 CA)评价认知功能;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清Cys-C与认知功能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血清Cys-C早期诊断帕金森病轻度认知损害之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PD-MCI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1.12±0.10)mg/L对(1.00±0.15)mg/L,P=0.000]。各项危险因素筛查仅血清Cys-C为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85,95%CI:1.301-14.112;P=0.017),且与MMSE总评分(rs=-0.831,P=0.000)和Mo CA总评分(rs=-0.848,P=0.000),以及视空间能力和执行功能(rs=-0.495,P=0.001)、注意力和计算力(rs=-0.339,P=0.026)、延迟回忆(rs=-0.307,P=0.045)评分均呈负相关;ROC曲线下面积为0.707(95%CI:0.603~0.811,P=0.000),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50%和82.80%,所对应的血清Cys-C临界值为1.105 mg/L。结论血清Cys-C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初诊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损害密切相关,具有早期诊断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全瘤直方图分析鉴别诊断≤5 cm胃肠道间质瘤与胃神经鞘瘤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孙骏 沈力 +1 位作者 傅剑雄 施斌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1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全瘤直方图分析鉴别诊断最大径≤5 cm胃肠道间质瘤(GIST)与胃神经鞘瘤(G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行腹部增强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最大径≤5 cm GIST患者51例和GS患者16例。以MaZda软件在包含肿瘤的每一层图像...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全瘤直方图分析鉴别诊断最大径≤5 cm胃肠道间质瘤(GIST)与胃神经鞘瘤(G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行腹部增强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最大径≤5 cm GIST患者51例和GS患者16例。以MaZda软件在包含肿瘤的每一层图像上手动勾画瘤体ROI,进行直方图分析,获得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的均值、变异度、偏度、峰度及第1、10、50、90、99百分位数9个参数。比较2组各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动脉期直方图参数中≤5 cm GIST的均值、变异度和第1、10、50、90百分位数分别为125.71±13.57、145.31(110.44,191.84)、97.63±16.40、110.45±14.69、125.67±13.46、141.06±13.48,GS的各值分别为139.97±19.08、99.21(80.97,135.21)、113.38±19.86、127.44±18.90、140.25±19.20、152.75±20.00,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76、0.72、0.75、0.78、0.76和0.73。静脉期直方图参数中≤5 cm GIST变异度为144.08(106.58,221.25),GS为94.38(80.97,122.90),前者大于后者(P<0.05),AUC为0.78。结论增强CT直方图对鉴别≤5 cm GIST与GS有较高价值,其中动脉期第10%百分位数和静脉期变异度的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诊断 鉴别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丙嗪和氯氮平维持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完整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韬 张向荣 +7 位作者 唐小伟 张洪英 于淼 廖文象 张晓斌 沙维伟 吴晶涛 张志珺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1-217,共7页
目的:比较以氯丙嗪和氯氮平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情稳定期患者脑白质完整性差异特征。方法:选择氯丙嗪和氯氮平维持治疗的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各24例,入组患者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住院精神病人社会... 目的:比较以氯丙嗪和氯氮平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情稳定期患者脑白质完整性差异特征。方法:选择氯丙嗪和氯氮平维持治疗的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各24例,入组患者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进行评估。所有被试者以美国GE HDx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基于纤维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分析3组脑白质完整性(各向异性分数FA、轴向弥散率DA、径向弥散率DR和平均弥散率MD值)差异区域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氯氮平和氯丙嗪组间PANSS和SSPI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FA、DA、DR和MD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氯丙嗪组胼胝体体部和膝部、左侧扣带回和右侧前放射冠FA值显著降低;氯氮平组胼胝体体部、膝部及压部、左右前放射冠、左右丘脑后辐射、左侧上纵束和双侧扣带回FA值显著降低;氯氮平组穹窿和左侧内囊后肢DA值显著增高;氯氮平组胼胝体体部、膝部及压部、左右前放射冠和左右丘脑后辐射DR值显著增高;氯氮平组胼胝体体部和膝部、左右前放射冠和左侧丘脑后辐射MD值显著增高。氯氮平组丘脑后辐射FA值与PANSS阳性分呈负相关(r=-0.697,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期仍存在脑白质完整性损伤,氯氮平治疗患者更为广泛,这可能是患者病情较难控制的病理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嗪 氯氮平 精神分裂症 脑白质纤维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文新 孙骏 +2 位作者 吴晶涛 王亦雄 邰学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3期469-471,共3页
卵巢肿瘤组织来源较为复杂,而良、恶肿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影像学征象复杂多样,给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案带来一定困难[1,2]。本文分析卵巢肿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透明细胞癌的CT特征(附10例报道)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文新 孙骏 +1 位作者 吴晶涛 李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1749-1751,共3页
目的 分析卵巢透明细胞癌的CT特征,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卵巢透明细胞癌CT资料,分析其特点.结果 10例肿瘤均为单侧发生,边界清楚,囊性成分为主的囊实性肿块,单房囊性多见(7例).囊性部分的最低CT值14~3... 目的 分析卵巢透明细胞癌的CT特征,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卵巢透明细胞癌CT资料,分析其特点.结果 10例肿瘤均为单侧发生,边界清楚,囊性成分为主的囊实性肿块,单房囊性多见(7例).囊性部分的最低CT值14~32HU(平均18HU),囊腔内均可见形态不一的实性成分,增强后实性成分有强化.结论 卵巢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透明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功能磁共振信号分析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洪英 吴晶涛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0-324,共5页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 MRI)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无创性脑研究工具,其信号分析技术的进展会促进f MRI在临床的应用,本综述对静息状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信号分析技术现状及应用进展进行总结和评论。基于脑局部自身的信号性质的分析方法有局...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 MRI)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无创性脑研究工具,其信号分析技术的进展会促进f MRI在临床的应用,本综述对静息状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信号分析技术现状及应用进展进行总结和评论。基于脑局部自身的信号性质的分析方法有局部一致性分析、振幅分析,基于描述全脑各脑区间的功能关系的分析方法主要有5种:基于种子区的功能连接、独立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模式识别、图论。本综述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价值做了归纳、总结,提示f MRI的技术发展对脑科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信号 脑功能 功能磁共振成像 独立成分分析 功能连接 种子区 信号分析 脑科学研究 振幅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