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9
篇文章
<
1
2
…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课堂在山里”
1
作者
朱向明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13年第7期79-80,共2页
之所以用此作题目,源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故事“拜人民为师”。
关键词
课堂
著名教育家
教育故事
陶行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2
作者
杨绪成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第8期45-46,共2页
小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学生出现错误后,教师如若挖掘出错误背后存在的根本问题并将其转变为有效资源,顺势利导启发点拨,使得学生在剖析问题之后找到思维的拐点,定能提高其数学的思维品质和解题能力。
关键词
有效利用
将错晒错
找到拐点
举一反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陶行知的“走心”
被引量:
2
3
作者
朱向明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4年第11期4-6,共3页
最近读到陶行知先生坦然“走心”于孩子的一则故事,颇感慨。1932年,国民党政府查封了晓庄师范,师范附属小学被迫停课。附小的同学们自发办起了“儿童自动学校”,由学习好的学生当老师,连校长、工友也由学生担任。整个学校秩序井然...
最近读到陶行知先生坦然“走心”于孩子的一则故事,颇感慨。1932年,国民党政府查封了晓庄师范,师范附属小学被迫停课。附小的同学们自发办起了“儿童自动学校”,由学习好的学生当老师,连校长、工友也由学生担任。整个学校秩序井然,书声琅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晓庄师范
学校秩序
国民党政府
附属小学
学生
孩子
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老师应谨记的四句话
4
作者
朱向明
《当代教育》
2014年第3期5-7,共3页
又快到了许多新老师入职的时节。面对角色的转变,不少新老师瞻前顾后,心存惶惑当属必然。作为一个工作近30年的老教师,我首先是高举双手欢迎你们成为我的新同事;其次,我还想给你们嘚啵上四句话,望你们从中悟到点什么,以便把初入...
又快到了许多新老师入职的时节。面对角色的转变,不少新老师瞻前顾后,心存惶惑当属必然。作为一个工作近30年的老教师,我首先是高举双手欢迎你们成为我的新同事;其次,我还想给你们嘚啵上四句话,望你们从中悟到点什么,以便把初入教师职场的路走得更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师
老教师
对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校长最要做好“三件事”
5
作者
朱向明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1年第10期41-42,共2页
学校无论大小,事务一样芜杂——大事小情每天都有一堆等着校长。不少校长东一锄头西一耙耧地紧忙得不亦乐乎,感觉还是没抓到点子上去,心里总是空落落的。事实上。
关键词
校长
老师
学校管理
胜任
教师
员工
岗位
管理经验
优秀
教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把“病孩子”当“婴儿”爱
6
作者
朱向明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15年第1期78-79,共2页
早晨路过低年级办公室,看到的一幕让我很揪心:两个男孩子扎着马步,小腿紧张地哆嗦着,脸色蜡黄,汗流浃背……而刚工作不久的R老师呢,在一边气愤愤的样子,嘴里不停地暴吼着:"一天到晚不做作业,叫你们尝尝懒的代价!"我赶紧把R老师叫到...
早晨路过低年级办公室,看到的一幕让我很揪心:两个男孩子扎着马步,小腿紧张地哆嗦着,脸色蜡黄,汗流浃背……而刚工作不久的R老师呢,在一边气愤愤的样子,嘴里不停地暴吼着:"一天到晚不做作业,叫你们尝尝懒的代价!"我赶紧把R老师叫到一边,让他快些把这俩孩子"解放"了。等那俩孩子对我千恩万谢过离去后,我给R老师讲起了下面这个故事。保尔·普希金是位著名的医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尔
斯霞
怜悯之心
医学院学生
这个世界
霍姆林斯基
第三天
不知道
教育智慧
教师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热爱“熊孩子”
7
作者
朱向明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15年第3期52-53,共2页
最近,微博上涌出一个"热词"叫"熊孩子"。何谓"熊孩子"?百度的答案是——源于民间俚语,往往是对那些调皮捣蛋孩子的呢称。"熊孩子"之所以"熊",往往具有以下共性:大多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很少从他人的角度考...
最近,微博上涌出一个"热词"叫"熊孩子"。何谓"熊孩子"?百度的答案是——源于民间俚语,往往是对那些调皮捣蛋孩子的呢称。"熊孩子"之所以"熊",往往具有以下共性:大多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很少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也很少顾及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怎样的影响;自我控制能力的相对缺乏;尚未掌握在特定场合下应该如何表现的社会规范;年龄在5到14岁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控制能力
特定场合
小豆豆
上涌
社会规范
学习态度
校长先生
跑出去
陶先生
霍姆林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巧以“穷办法” 办出“富教育”
8
作者
朱向明
《基础教育论坛》
2013年第Z1期54-55,共2页
最近到某镇办点儿私人小事,并顺道去拜访在那里做校长的老朋友Y。一进入校园,我就被校园所呈现的独特韵味所吸引——高楼林立、怪石假山、榴园柳韵、小桥流水……恍若入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这其中肯定有故事!教育经费如此...
最近到某镇办点儿私人小事,并顺道去拜访在那里做校长的老朋友Y。一进入校园,我就被校园所呈现的独特韵味所吸引——高楼林立、怪石假山、榴园柳韵、小桥流水……恍若入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这其中肯定有故事!教育经费如此紧张,还是最边远的农村学校,那得投入多少银子呀!这样的校园别说是在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先生
育才学校
石榴树
晓庄学校
办学经费
石假山
名贵花木
办学思想
农村学校
不负有心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陶行知的“走心”
9
作者
朱向明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第9Z期15-17,共3页
最近读到陶行知先生坦然"走心"于孩子的一则故事,颇感慨。1932年,国民党政府查封了晓庄师范,师范附属小学被迫停课。附小的同学们自发办起了"儿童自动学校",由学习好的学生当老师,连校长、工友也由学生担任。整个...
最近读到陶行知先生坦然"走心"于孩子的一则故事,颇感慨。1932年,国民党政府查封了晓庄师范,师范附属小学被迫停课。附小的同学们自发办起了"儿童自动学校",由学习好的学生当老师,连校长、工友也由学生担任。整个学校秩序井然,书声琅琅。消息传出,担任晓庄学校校长的陶行知不由得写了一首诗称赞道:有个小学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生在。受到赞扬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庄学校
书声琅琅
附属小学
阅读障碍
分班
霍姆林斯基
生物实验室
中心小学
就这样
英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比教书“更重要的事情”
10
作者
朱向明
《中小学校长》
2012年第9期68-69,共2页
最近,读了《告诉他应该往哪走》小文,让我好生感慨。内容大体是这样的:玛格丽特·桑斯特是杰出社会活动家,她曾亲身经历这样一件事,令她不能释怀。有段时间,玛格丽特发现加尔各答贫民区孩子放学后四处游荡,还生出让人头疼的...
最近,读了《告诉他应该往哪走》小文,让我好生感慨。内容大体是这样的:玛格丽特·桑斯特是杰出社会活动家,她曾亲身经历这样一件事,令她不能释怀。有段时间,玛格丽特发现加尔各答贫民区孩子放学后四处游荡,还生出让人头疼的事来。“给他们寻有益身心的落脚地儿”,玛格丽特想。在玛格丽特努力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孩子
玛格丽特
教书
做人
教育
社会活动家
亲身经历
加尔各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给孩子开扇“生活的窗”
11
作者
朱向明
《生活教育》
2014年第9期54-56,共3页
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在《谈生活教育》一文中,陶先生这样说过:“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
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在《谈生活教育》一文中,陶先生这样说过:“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不仅有理论提出,还在学校里积极创设条件,给孩子们开一扇实实在在的“生活的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即教育
孩子
生活教育理论
晓庄师范学校
“教学做合一”
创设条件
陶行知
有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是一种教育
12
作者
朱向明
《生活教育》
2016年第1期38-39,共2页
近读陶诗《春天不是读书天》——“春天不是读书天,关在堂前,闷短寿源。掀开门帘,投奔自然。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春天不是读书天,舞雩风前,恍著神仙。攀上山巅,如登九天。春天不是读书天,鸟语树尖,花笑西园。...
近读陶诗《春天不是读书天》——“春天不是读书天,关在堂前,闷短寿源。掀开门帘,投奔自然。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春天不是读书天,舞雩风前,恍著神仙。攀上山巅,如登九天。春天不是读书天,鸟语树尖,花笑西园。宁梦蝴蝶,与花同眠……”倏然悟出别样的东西——陶先生此诗不仅呼吁多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施展和锻炼,更意在让学生多从大自然中领略和陶冶,让孩子们感受“美育”教育哇!显然,陶先生笃定了“‘美’是一种教育”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美”
大自然
读书
陶诗
孩子
学生
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莫让“窗边族”成为教育的“最痛点”——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13
作者
朱向明
《中小学校长》
2014年第10期61-63,共3页
何谓“窗边族”?源于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指那些在老师眼里如小豆豆一样、毛病多多的问题孩子.他们大多因身体残疾或性格孤僻等而致心理上有缺陷。教育是相通的,毋庸置疑“窗边族”在我国许多学校...
何谓“窗边族”?源于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指那些在老师眼里如小豆豆一样、毛病多多的问题孩子.他们大多因身体残疾或性格孤僻等而致心理上有缺陷。教育是相通的,毋庸置疑“窗边族”在我国许多学校也大有人在。这些孩子不管在日本,还是在我国.可以说大多都会成为教育的“最痛点”,他们中的多数极难受到老师的平等对待,“冷眼、鄙视、唾弃”等冷词语是贴在这些孩子身上的显见标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窗边的小豆豆》
教育
问题孩子
黑柳彻子
文学作家
性格孤僻
身体残疾
平等对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给孩子开扇“生活的窗”
14
作者
朱向明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4年第4期55-56,F0003,共3页
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在《谈生活教育》一文中,陶先生这样说过:“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
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在《谈生活教育》一文中,陶先生这样说过:“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不仅有理论提出,还在学校里积极创设条件,给孩子们开了一扇实实在在的“生活的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教育理论
孩子
晓庄师范学校
“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
创设条件
陶行知
有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活力”——“习作力”提升的助推剂
15
作者
朱向明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4年第3期12-15,共4页
为了提高孩子的习作水平,我实践着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多读多写。在我所任教的班级内,有计划地指导孩子大量阅读那些适于他们那个年龄段的中外名著、经典美文等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保证每学期每个孩子读整本书绝对不...
为了提高孩子的习作水平,我实践着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多读多写。在我所任教的班级内,有计划地指导孩子大量阅读那些适于他们那个年龄段的中外名著、经典美文等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保证每学期每个孩子读整本书绝对不少于4本。同时,为了督导孩子不唯读书而读书,也为了督导孩子多动笔,以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和篇章整合能力,我坚持让孩子每天都写“读书笔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作水平
生活
读书笔记
中外名著
整合能力
语言组织
孩子
督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给孩子开扇“生活的窗”
16
作者
朱向明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4年第7期38-41,共4页
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在《谈生活教育》一文中,陶先生这样说过:“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
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在《谈生活教育》一文中,陶先生这样说过:“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不仅有理论提出,还在学校里积极创设条件,给孩子们开一扇实实在在的“生活的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即教育
孩子
生活教育理论
晓庄师范学校
“教学做合一”
创设条件
陶行知
有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橡皮孩子”需要“被需要”
17
作者
朱向明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3年第11期17-18,共2页
最近渎书时遇上一个词,叫“橡皮人”,颇感新鲜,到“百度”上搜一下,才知其来路——“‘橡皮人’,源白王朔的小说,反映了当代都市中迷失自我的年轻人的状态,多指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
最近渎书时遇上一个词,叫“橡皮人”,颇感新鲜,到“百度”上搜一下,才知其来路——“‘橡皮人’,源白王朔的小说,反映了当代都市中迷失自我的年轻人的状态,多指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的职场人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皮
孩子
“百度”
迷失自我
新生事物
年轻人
有效率
职场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校长“为官”“四宝典”
18
作者
朱向明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
2015年第7期86-89,共4页
近偶读宋人一则笔记——“少年进士问同乡前辈‘做官有什么秘诀?’前辈答:‘做官要勤、谨、和、缓。一’好有一悟——想来,校长要“为”个“好官”,也应谨记这“四宝典”才是! “勤”——不偷懒、不懈怠。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雁,...
近偶读宋人一则笔记——“少年进士问同乡前辈‘做官有什么秘诀?’前辈答:‘做官要勤、谨、和、缓。一’好有一悟——想来,校长要“为”个“好官”,也应谨记这“四宝典”才是! “勤”——不偷懒、不懈怠。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雁,只有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工作,不偷懒、不懈怠,把主要心思放在教育教学上。校长把功夫花在提高管理水平上——常想履职之责,常修为政之德,常排非分之念,常思贪欲之害,常挂律己之心,常怀为师之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长
教育教学
“为”
“勤”
做官
笔记
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课堂实物展示“四忌”
19
作者
朱向明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14年第7期41-41,共1页
一忌实物过小展示的实物倘若过小,中、远处的同学看不清楚,效果自然好不到哪儿去。有位老师上一节作文公开课,他用来展示给孩子们的那条小金鱼比手指盖大不了多少,不要说后边的同学看不到.就是距离讲台很近的我们这几个听课老师看...
一忌实物过小展示的实物倘若过小,中、远处的同学看不清楚,效果自然好不到哪儿去。有位老师上一节作文公开课,他用来展示给孩子们的那条小金鱼比手指盖大不了多少,不要说后边的同学看不到.就是距离讲台很近的我们这几个听课老师看得也不是很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
公开课
同学
老师
作文
孩子
讲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巧引得当故事 夯实“词序意识”
20
作者
朱向明
《生活教育》
2012年第23期54-55,共2页
"词序",意指一个词组中的词语结合的先后顺序。词序的变动有两种情况出现:一种是意思不变,不影响作者的意思表达,如巍峨壮观和壮观巍峨等;一种是词序改变后,表面看起来意思变化不大,倘细品之,会觉察那意思可能大了去了,这类词组,最...
"词序",意指一个词组中的词语结合的先后顺序。词序的变动有两种情况出现:一种是意思不变,不影响作者的意思表达,如巍峨壮观和壮观巍峨等;一种是词序改变后,表面看起来意思变化不大,倘细品之,会觉察那意思可能大了去了,这类词组,最为孩子们所迷惑,如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等。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不用担心孩子会出错——这种词组随意组合都无妨,不会影响意思表述和句子美感。独第二种,别说孩子习作时不注意规避,怕是连不少成人也不怎么注意斟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序
故事
引得
意识
意思
词组
孩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课堂在山里”
1
作者
朱向明
机构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出处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13年第7期79-80,共2页
文摘
之所以用此作题目,源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故事“拜人民为师”。
关键词
课堂
著名教育家
教育故事
陶行知
分类号
G424.2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2
作者
杨绪成
机构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出处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第8期45-46,共2页
文摘
小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学生出现错误后,教师如若挖掘出错误背后存在的根本问题并将其转变为有效资源,顺势利导启发点拨,使得学生在剖析问题之后找到思维的拐点,定能提高其数学的思维品质和解题能力。
关键词
有效利用
将错晒错
找到拐点
举一反三
分类号
G62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陶行知的“走心”
被引量:
2
3
作者
朱向明
机构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出处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4年第11期4-6,共3页
文摘
最近读到陶行知先生坦然“走心”于孩子的一则故事,颇感慨。1932年,国民党政府查封了晓庄师范,师范附属小学被迫停课。附小的同学们自发办起了“儿童自动学校”,由学习好的学生当老师,连校长、工友也由学生担任。整个学校秩序井然,书声琅琅。
关键词
陶行知
晓庄师范
学校秩序
国民党政府
附属小学
学生
孩子
同学
分类号
G62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老师应谨记的四句话
4
作者
朱向明
机构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出处
《当代教育》
2014年第3期5-7,共3页
文摘
又快到了许多新老师入职的时节。面对角色的转变,不少新老师瞻前顾后,心存惶惑当属必然。作为一个工作近30年的老教师,我首先是高举双手欢迎你们成为我的新同事;其次,我还想给你们嘚啵上四句话,望你们从中悟到点什么,以便把初入教师职场的路走得更顺!
关键词
老师
老教师
对角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校长最要做好“三件事”
5
作者
朱向明
机构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出处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1年第10期41-42,共2页
文摘
学校无论大小,事务一样芜杂——大事小情每天都有一堆等着校长。不少校长东一锄头西一耙耧地紧忙得不亦乐乎,感觉还是没抓到点子上去,心里总是空落落的。事实上。
关键词
校长
老师
学校管理
胜任
教师
员工
岗位
管理经验
优秀
教育教学
分类号
G627.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把“病孩子”当“婴儿”爱
6
作者
朱向明
机构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出处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15年第1期78-79,共2页
文摘
早晨路过低年级办公室,看到的一幕让我很揪心:两个男孩子扎着马步,小腿紧张地哆嗦着,脸色蜡黄,汗流浃背……而刚工作不久的R老师呢,在一边气愤愤的样子,嘴里不停地暴吼着:"一天到晚不做作业,叫你们尝尝懒的代价!"我赶紧把R老师叫到一边,让他快些把这俩孩子"解放"了。等那俩孩子对我千恩万谢过离去后,我给R老师讲起了下面这个故事。保尔·普希金是位著名的医学家。
关键词
保尔
斯霞
怜悯之心
医学院学生
这个世界
霍姆林斯基
第三天
不知道
教育智慧
教师生活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热爱“熊孩子”
7
作者
朱向明
机构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出处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15年第3期52-53,共2页
文摘
最近,微博上涌出一个"热词"叫"熊孩子"。何谓"熊孩子"?百度的答案是——源于民间俚语,往往是对那些调皮捣蛋孩子的呢称。"熊孩子"之所以"熊",往往具有以下共性:大多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很少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也很少顾及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怎样的影响;自我控制能力的相对缺乏;尚未掌握在特定场合下应该如何表现的社会规范;年龄在5到14岁之间,
关键词
自我控制能力
特定场合
小豆豆
上涌
社会规范
学习态度
校长先生
跑出去
陶先生
霍姆林斯基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巧以“穷办法” 办出“富教育”
8
作者
朱向明
机构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出处
《基础教育论坛》
2013年第Z1期54-55,共2页
文摘
最近到某镇办点儿私人小事,并顺道去拜访在那里做校长的老朋友Y。一进入校园,我就被校园所呈现的独特韵味所吸引——高楼林立、怪石假山、榴园柳韵、小桥流水……恍若入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这其中肯定有故事!教育经费如此紧张,还是最边远的农村学校,那得投入多少银子呀!这样的校园别说是在农村。
关键词
陶先生
育才学校
石榴树
晓庄学校
办学经费
石假山
名贵花木
办学思想
农村学校
不负有心人
分类号
G639.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陶行知的“走心”
9
作者
朱向明
机构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出处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第9Z期15-17,共3页
文摘
最近读到陶行知先生坦然"走心"于孩子的一则故事,颇感慨。1932年,国民党政府查封了晓庄师范,师范附属小学被迫停课。附小的同学们自发办起了"儿童自动学校",由学习好的学生当老师,连校长、工友也由学生担任。整个学校秩序井然,书声琅琅。消息传出,担任晓庄学校校长的陶行知不由得写了一首诗称赞道:有个小学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生在。受到赞扬后。
关键词
晓庄学校
书声琅琅
附属小学
阅读障碍
分班
霍姆林斯基
生物实验室
中心小学
就这样
英雄行为
分类号
G627.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比教书“更重要的事情”
10
作者
朱向明
机构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出处
《中小学校长》
2012年第9期68-69,共2页
文摘
最近,读了《告诉他应该往哪走》小文,让我好生感慨。内容大体是这样的:玛格丽特·桑斯特是杰出社会活动家,她曾亲身经历这样一件事,令她不能释怀。有段时间,玛格丽特发现加尔各答贫民区孩子放学后四处游荡,还生出让人头疼的事来。“给他们寻有益身心的落脚地儿”,玛格丽特想。在玛格丽特努力下,
关键词
孩子
玛格丽特
教书
做人
教育
社会活动家
亲身经历
加尔各答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给孩子开扇“生活的窗”
11
作者
朱向明
机构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出处
《生活教育》
2014年第9期54-56,共3页
文摘
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在《谈生活教育》一文中,陶先生这样说过:“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不仅有理论提出,还在学校里积极创设条件,给孩子们开一扇实实在在的“生活的窗”
关键词
生活即教育
孩子
生活教育理论
晓庄师范学校
“教学做合一”
创设条件
陶行知
有理
分类号
G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是一种教育
12
作者
朱向明
机构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出处
《生活教育》
2016年第1期38-39,共2页
文摘
近读陶诗《春天不是读书天》——“春天不是读书天,关在堂前,闷短寿源。掀开门帘,投奔自然。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春天不是读书天,舞雩风前,恍著神仙。攀上山巅,如登九天。春天不是读书天,鸟语树尖,花笑西园。宁梦蝴蝶,与花同眠……”倏然悟出别样的东西——陶先生此诗不仅呼吁多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施展和锻炼,更意在让学生多从大自然中领略和陶冶,让孩子们感受“美育”教育哇!显然,陶先生笃定了“‘美’是一种教育”的理念!
关键词
教育
“美”
大自然
读书
陶诗
孩子
学生
美育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莫让“窗边族”成为教育的“最痛点”——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13
作者
朱向明
机构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出处
《中小学校长》
2014年第10期61-63,共3页
文摘
何谓“窗边族”?源于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指那些在老师眼里如小豆豆一样、毛病多多的问题孩子.他们大多因身体残疾或性格孤僻等而致心理上有缺陷。教育是相通的,毋庸置疑“窗边族”在我国许多学校也大有人在。这些孩子不管在日本,还是在我国.可以说大多都会成为教育的“最痛点”,他们中的多数极难受到老师的平等对待,“冷眼、鄙视、唾弃”等冷词语是贴在这些孩子身上的显见标签。
关键词
《窗边的小豆豆》
教育
问题孩子
黑柳彻子
文学作家
性格孤僻
身体残疾
平等对待
分类号
G471.2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给孩子开扇“生活的窗”
14
作者
朱向明
机构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出处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4年第4期55-56,F0003,共3页
文摘
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在《谈生活教育》一文中,陶先生这样说过:“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不仅有理论提出,还在学校里积极创设条件,给孩子们开了一扇实实在在的“生活的窗”。
关键词
生活教育理论
孩子
晓庄师范学校
“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
创设条件
陶行知
有理
分类号
G62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活力”——“习作力”提升的助推剂
15
作者
朱向明
机构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出处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4年第3期12-15,共4页
文摘
为了提高孩子的习作水平,我实践着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多读多写。在我所任教的班级内,有计划地指导孩子大量阅读那些适于他们那个年龄段的中外名著、经典美文等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保证每学期每个孩子读整本书绝对不少于4本。同时,为了督导孩子不唯读书而读书,也为了督导孩子多动笔,以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和篇章整合能力,我坚持让孩子每天都写“读书笔记”。
关键词
习作水平
生活
读书笔记
中外名著
整合能力
语言组织
孩子
督导
分类号
G623.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给孩子开扇“生活的窗”
16
作者
朱向明
机构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出处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4年第7期38-41,共4页
文摘
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在《谈生活教育》一文中,陶先生这样说过:“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不仅有理论提出,还在学校里积极创设条件,给孩子们开一扇实实在在的“生活的窗”。
关键词
生活即教育
孩子
生活教育理论
晓庄师范学校
“教学做合一”
创设条件
陶行知
有理
分类号
G62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橡皮孩子”需要“被需要”
17
作者
朱向明
机构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出处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3年第11期17-18,共2页
文摘
最近渎书时遇上一个词,叫“橡皮人”,颇感新鲜,到“百度”上搜一下,才知其来路——“‘橡皮人’,源白王朔的小说,反映了当代都市中迷失自我的年轻人的状态,多指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的职场人们。”
关键词
橡皮
孩子
“百度”
迷失自我
新生事物
年轻人
有效率
职场人
分类号
TS976.3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校长“为官”“四宝典”
18
作者
朱向明
机构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出处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
2015年第7期86-89,共4页
文摘
近偶读宋人一则笔记——“少年进士问同乡前辈‘做官有什么秘诀?’前辈答:‘做官要勤、谨、和、缓。一’好有一悟——想来,校长要“为”个“好官”,也应谨记这“四宝典”才是! “勤”——不偷懒、不懈怠。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雁,只有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工作,不偷懒、不懈怠,把主要心思放在教育教学上。校长把功夫花在提高管理水平上——常想履职之责,常修为政之德,常排非分之念,常思贪欲之害,常挂律己之心,常怀为师之志。
关键词
校长
教育教学
“为”
“勤”
做官
笔记
学校
分类号
G471.2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课堂实物展示“四忌”
19
作者
朱向明
机构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出处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14年第7期41-41,共1页
文摘
一忌实物过小展示的实物倘若过小,中、远处的同学看不清楚,效果自然好不到哪儿去。有位老师上一节作文公开课,他用来展示给孩子们的那条小金鱼比手指盖大不了多少,不要说后边的同学看不到.就是距离讲台很近的我们这几个听课老师看得也不是很清楚。
关键词
课堂
公开课
同学
老师
作文
孩子
讲台
分类号
G424.2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巧引得当故事 夯实“词序意识”
20
作者
朱向明
机构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中心小学
出处
《生活教育》
2012年第23期54-55,共2页
文摘
"词序",意指一个词组中的词语结合的先后顺序。词序的变动有两种情况出现:一种是意思不变,不影响作者的意思表达,如巍峨壮观和壮观巍峨等;一种是词序改变后,表面看起来意思变化不大,倘细品之,会觉察那意思可能大了去了,这类词组,最为孩子们所迷惑,如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等。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不用担心孩子会出错——这种词组随意组合都无妨,不会影响意思表述和句子美感。独第二种,别说孩子习作时不注意规避,怕是连不少成人也不怎么注意斟酌。
关键词
词序
故事
引得
意识
意思
词组
孩子
分类号
G633.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课堂在山里”
朱向明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杨绪成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陶行知的“走心”
朱向明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新老师应谨记的四句话
朱向明
《当代教育》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校长最要做好“三件事”
朱向明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把“病孩子”当“婴儿”爱
朱向明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热爱“熊孩子”
朱向明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巧以“穷办法” 办出“富教育”
朱向明
《基础教育论坛》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陶行知的“走心”
朱向明
《基础教育论坛》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比教书“更重要的事情”
朱向明
《中小学校长》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给孩子开扇“生活的窗”
朱向明
《生活教育》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美”是一种教育
朱向明
《生活教育》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莫让“窗边族”成为教育的“最痛点”——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朱向明
《中小学校长》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给孩子开扇“生活的窗”
朱向明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生活力”——“习作力”提升的助推剂
朱向明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给孩子开扇“生活的窗”
朱向明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橡皮孩子”需要“被需要”
朱向明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校长“为官”“四宝典”
朱向明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课堂实物展示“四忌”
朱向明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巧引得当故事 夯实“词序意识”
朱向明
《生活教育》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5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