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堂在山里”
1
作者 朱向明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13年第7期79-80,共2页
之所以用此作题目,源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故事“拜人民为师”。
关键词 课堂 著名教育家 教育故事 陶行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2
作者 杨绪成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第8期45-46,共2页
小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学生出现错误后,教师如若挖掘出错误背后存在的根本问题并将其转变为有效资源,顺势利导启发点拨,使得学生在剖析问题之后找到思维的拐点,定能提高其数学的思维品质和解题能力。
关键词 有效利用 将错晒错 找到拐点 举一反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的“走心”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向明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4年第11期4-6,共3页
最近读到陶行知先生坦然“走心”于孩子的一则故事,颇感慨。1932年,国民党政府查封了晓庄师范,师范附属小学被迫停课。附小的同学们自发办起了“儿童自动学校”,由学习好的学生当老师,连校长、工友也由学生担任。整个学校秩序井然... 最近读到陶行知先生坦然“走心”于孩子的一则故事,颇感慨。1932年,国民党政府查封了晓庄师范,师范附属小学被迫停课。附小的同学们自发办起了“儿童自动学校”,由学习好的学生当老师,连校长、工友也由学生担任。整个学校秩序井然,书声琅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晓庄师范 学校秩序 国民党政府 附属小学 学生 孩子 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老师应谨记的四句话
4
作者 朱向明 《当代教育》 2014年第3期5-7,共3页
又快到了许多新老师入职的时节。面对角色的转变,不少新老师瞻前顾后,心存惶惑当属必然。作为一个工作近30年的老教师,我首先是高举双手欢迎你们成为我的新同事;其次,我还想给你们嘚啵上四句话,望你们从中悟到点什么,以便把初入... 又快到了许多新老师入职的时节。面对角色的转变,不少新老师瞻前顾后,心存惶惑当属必然。作为一个工作近30年的老教师,我首先是高举双手欢迎你们成为我的新同事;其次,我还想给你们嘚啵上四句话,望你们从中悟到点什么,以便把初入教师职场的路走得更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师 老教师 对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长最要做好“三件事”
5
作者 朱向明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1年第10期41-42,共2页
学校无论大小,事务一样芜杂——大事小情每天都有一堆等着校长。不少校长东一锄头西一耙耧地紧忙得不亦乐乎,感觉还是没抓到点子上去,心里总是空落落的。事实上。
关键词 校长 老师 学校管理 胜任 教师 员工 岗位 管理经验 优秀 教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病孩子”当“婴儿”爱
6
作者 朱向明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15年第1期78-79,共2页
早晨路过低年级办公室,看到的一幕让我很揪心:两个男孩子扎着马步,小腿紧张地哆嗦着,脸色蜡黄,汗流浃背……而刚工作不久的R老师呢,在一边气愤愤的样子,嘴里不停地暴吼着:"一天到晚不做作业,叫你们尝尝懒的代价!"我赶紧把R老师叫到... 早晨路过低年级办公室,看到的一幕让我很揪心:两个男孩子扎着马步,小腿紧张地哆嗦着,脸色蜡黄,汗流浃背……而刚工作不久的R老师呢,在一边气愤愤的样子,嘴里不停地暴吼着:"一天到晚不做作业,叫你们尝尝懒的代价!"我赶紧把R老师叫到一边,让他快些把这俩孩子"解放"了。等那俩孩子对我千恩万谢过离去后,我给R老师讲起了下面这个故事。保尔·普希金是位著名的医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尔 斯霞 怜悯之心 医学院学生 这个世界 霍姆林斯基 第三天 不知道 教育智慧 教师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爱“熊孩子”
7
作者 朱向明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15年第3期52-53,共2页
最近,微博上涌出一个"热词"叫"熊孩子"。何谓"熊孩子"?百度的答案是——源于民间俚语,往往是对那些调皮捣蛋孩子的呢称。"熊孩子"之所以"熊",往往具有以下共性:大多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很少从他人的角度考... 最近,微博上涌出一个"热词"叫"熊孩子"。何谓"熊孩子"?百度的答案是——源于民间俚语,往往是对那些调皮捣蛋孩子的呢称。"熊孩子"之所以"熊",往往具有以下共性:大多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很少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也很少顾及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怎样的影响;自我控制能力的相对缺乏;尚未掌握在特定场合下应该如何表现的社会规范;年龄在5到14岁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控制能力 特定场合 小豆豆 上涌 社会规范 学习态度 校长先生 跑出去 陶先生 霍姆林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以“穷办法” 办出“富教育”
8
作者 朱向明 《基础教育论坛》 2013年第Z1期54-55,共2页
最近到某镇办点儿私人小事,并顺道去拜访在那里做校长的老朋友Y。一进入校园,我就被校园所呈现的独特韵味所吸引——高楼林立、怪石假山、榴园柳韵、小桥流水……恍若入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这其中肯定有故事!教育经费如此... 最近到某镇办点儿私人小事,并顺道去拜访在那里做校长的老朋友Y。一进入校园,我就被校园所呈现的独特韵味所吸引——高楼林立、怪石假山、榴园柳韵、小桥流水……恍若入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这其中肯定有故事!教育经费如此紧张,还是最边远的农村学校,那得投入多少银子呀!这样的校园别说是在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先生 育才学校 石榴树 晓庄学校 办学经费 石假山 名贵花木 办学思想 农村学校 不负有心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的“走心”
9
作者 朱向明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第9Z期15-17,共3页
最近读到陶行知先生坦然"走心"于孩子的一则故事,颇感慨。1932年,国民党政府查封了晓庄师范,师范附属小学被迫停课。附小的同学们自发办起了"儿童自动学校",由学习好的学生当老师,连校长、工友也由学生担任。整个... 最近读到陶行知先生坦然"走心"于孩子的一则故事,颇感慨。1932年,国民党政府查封了晓庄师范,师范附属小学被迫停课。附小的同学们自发办起了"儿童自动学校",由学习好的学生当老师,连校长、工友也由学生担任。整个学校秩序井然,书声琅琅。消息传出,担任晓庄学校校长的陶行知不由得写了一首诗称赞道:有个小学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生在。受到赞扬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庄学校 书声琅琅 附属小学 阅读障碍 分班 霍姆林斯基 生物实验室 中心小学 就这样 英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比教书“更重要的事情”
10
作者 朱向明 《中小学校长》 2012年第9期68-69,共2页
最近,读了《告诉他应该往哪走》小文,让我好生感慨。内容大体是这样的:玛格丽特·桑斯特是杰出社会活动家,她曾亲身经历这样一件事,令她不能释怀。有段时间,玛格丽特发现加尔各答贫民区孩子放学后四处游荡,还生出让人头疼的... 最近,读了《告诉他应该往哪走》小文,让我好生感慨。内容大体是这样的:玛格丽特·桑斯特是杰出社会活动家,她曾亲身经历这样一件事,令她不能释怀。有段时间,玛格丽特发现加尔各答贫民区孩子放学后四处游荡,还生出让人头疼的事来。“给他们寻有益身心的落脚地儿”,玛格丽特想。在玛格丽特努力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孩子 玛格丽特 教书 做人 教育 社会活动家 亲身经历 加尔各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孩子开扇“生活的窗”
11
作者 朱向明 《生活教育》 2014年第9期54-56,共3页
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在《谈生活教育》一文中,陶先生这样说过:“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 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在《谈生活教育》一文中,陶先生这样说过:“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不仅有理论提出,还在学校里积极创设条件,给孩子们开一扇实实在在的“生活的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即教育 孩子 生活教育理论 晓庄师范学校 “教学做合一” 创设条件 陶行知 有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是一种教育
12
作者 朱向明 《生活教育》 2016年第1期38-39,共2页
近读陶诗《春天不是读书天》——“春天不是读书天,关在堂前,闷短寿源。掀开门帘,投奔自然。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春天不是读书天,舞雩风前,恍著神仙。攀上山巅,如登九天。春天不是读书天,鸟语树尖,花笑西园。... 近读陶诗《春天不是读书天》——“春天不是读书天,关在堂前,闷短寿源。掀开门帘,投奔自然。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春天不是读书天,舞雩风前,恍著神仙。攀上山巅,如登九天。春天不是读书天,鸟语树尖,花笑西园。宁梦蝴蝶,与花同眠……”倏然悟出别样的东西——陶先生此诗不仅呼吁多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施展和锻炼,更意在让学生多从大自然中领略和陶冶,让孩子们感受“美育”教育哇!显然,陶先生笃定了“‘美’是一种教育”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美” 大自然 读书 陶诗 孩子 学生 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让“窗边族”成为教育的“最痛点”——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13
作者 朱向明 《中小学校长》 2014年第10期61-63,共3页
何谓“窗边族”?源于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指那些在老师眼里如小豆豆一样、毛病多多的问题孩子.他们大多因身体残疾或性格孤僻等而致心理上有缺陷。教育是相通的,毋庸置疑“窗边族”在我国许多学校... 何谓“窗边族”?源于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指那些在老师眼里如小豆豆一样、毛病多多的问题孩子.他们大多因身体残疾或性格孤僻等而致心理上有缺陷。教育是相通的,毋庸置疑“窗边族”在我国许多学校也大有人在。这些孩子不管在日本,还是在我国.可以说大多都会成为教育的“最痛点”,他们中的多数极难受到老师的平等对待,“冷眼、鄙视、唾弃”等冷词语是贴在这些孩子身上的显见标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窗边的小豆豆》 教育 问题孩子 黑柳彻子 文学作家 性格孤僻 身体残疾 平等对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孩子开扇“生活的窗”
14
作者 朱向明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4年第4期55-56,F0003,共3页
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在《谈生活教育》一文中,陶先生这样说过:“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 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在《谈生活教育》一文中,陶先生这样说过:“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不仅有理论提出,还在学校里积极创设条件,给孩子们开了一扇实实在在的“生活的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教育理论 孩子 晓庄师范学校 “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 创设条件 陶行知 有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力”——“习作力”提升的助推剂
15
作者 朱向明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4年第3期12-15,共4页
为了提高孩子的习作水平,我实践着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多读多写。在我所任教的班级内,有计划地指导孩子大量阅读那些适于他们那个年龄段的中外名著、经典美文等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保证每学期每个孩子读整本书绝对不... 为了提高孩子的习作水平,我实践着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多读多写。在我所任教的班级内,有计划地指导孩子大量阅读那些适于他们那个年龄段的中外名著、经典美文等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保证每学期每个孩子读整本书绝对不少于4本。同时,为了督导孩子不唯读书而读书,也为了督导孩子多动笔,以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和篇章整合能力,我坚持让孩子每天都写“读书笔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作水平 生活 读书笔记 中外名著 整合能力 语言组织 孩子 督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孩子开扇“生活的窗”
16
作者 朱向明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4年第7期38-41,共4页
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在《谈生活教育》一文中,陶先生这样说过:“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 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在《谈生活教育》一文中,陶先生这样说过:“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不仅有理论提出,还在学校里积极创设条件,给孩子们开一扇实实在在的“生活的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即教育 孩子 生活教育理论 晓庄师范学校 “教学做合一” 创设条件 陶行知 有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皮孩子”需要“被需要”
17
作者 朱向明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3年第11期17-18,共2页
最近渎书时遇上一个词,叫“橡皮人”,颇感新鲜,到“百度”上搜一下,才知其来路——“‘橡皮人’,源白王朔的小说,反映了当代都市中迷失自我的年轻人的状态,多指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 最近渎书时遇上一个词,叫“橡皮人”,颇感新鲜,到“百度”上搜一下,才知其来路——“‘橡皮人’,源白王朔的小说,反映了当代都市中迷失自我的年轻人的状态,多指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的职场人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皮 孩子 “百度” 迷失自我 新生事物 年轻人 有效率 职场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长“为官”“四宝典”
18
作者 朱向明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 2015年第7期86-89,共4页
近偶读宋人一则笔记——“少年进士问同乡前辈‘做官有什么秘诀?’前辈答:‘做官要勤、谨、和、缓。一’好有一悟——想来,校长要“为”个“好官”,也应谨记这“四宝典”才是! “勤”——不偷懒、不懈怠。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雁,... 近偶读宋人一则笔记——“少年进士问同乡前辈‘做官有什么秘诀?’前辈答:‘做官要勤、谨、和、缓。一’好有一悟——想来,校长要“为”个“好官”,也应谨记这“四宝典”才是! “勤”——不偷懒、不懈怠。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雁,只有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工作,不偷懒、不懈怠,把主要心思放在教育教学上。校长把功夫花在提高管理水平上——常想履职之责,常修为政之德,常排非分之念,常思贪欲之害,常挂律己之心,常怀为师之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长 教育教学 “为” “勤” 做官 笔记 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实物展示“四忌”
19
作者 朱向明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14年第7期41-41,共1页
一忌实物过小展示的实物倘若过小,中、远处的同学看不清楚,效果自然好不到哪儿去。有位老师上一节作文公开课,他用来展示给孩子们的那条小金鱼比手指盖大不了多少,不要说后边的同学看不到.就是距离讲台很近的我们这几个听课老师看... 一忌实物过小展示的实物倘若过小,中、远处的同学看不清楚,效果自然好不到哪儿去。有位老师上一节作文公开课,他用来展示给孩子们的那条小金鱼比手指盖大不了多少,不要说后边的同学看不到.就是距离讲台很近的我们这几个听课老师看得也不是很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 公开课 同学 老师 作文 孩子 讲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引得当故事 夯实“词序意识”
20
作者 朱向明 《生活教育》 2012年第23期54-55,共2页
"词序",意指一个词组中的词语结合的先后顺序。词序的变动有两种情况出现:一种是意思不变,不影响作者的意思表达,如巍峨壮观和壮观巍峨等;一种是词序改变后,表面看起来意思变化不大,倘细品之,会觉察那意思可能大了去了,这类词组,最... "词序",意指一个词组中的词语结合的先后顺序。词序的变动有两种情况出现:一种是意思不变,不影响作者的意思表达,如巍峨壮观和壮观巍峨等;一种是词序改变后,表面看起来意思变化不大,倘细品之,会觉察那意思可能大了去了,这类词组,最为孩子们所迷惑,如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等。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不用担心孩子会出错——这种词组随意组合都无妨,不会影响意思表述和句子美感。独第二种,别说孩子习作时不注意规避,怕是连不少成人也不怎么注意斟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序 故事 引得 意识 意思 词组 孩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