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重建在肺癌放射影像中的应用分析
1
作者 贾绪银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分析数字重建在肺癌放射影像中的应用。方法收取我院80例肺癌患者,收治时间为2014年2月~2016年3月,将肺癌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模拟机下明确肿瘤位置后,实施相关检查,观察组患者实施数字重建,将两组肺癌患者... 目的分析数字重建在肺癌放射影像中的应用。方法收取我院80例肺癌患者,收治时间为2014年2月~2016年3月,将肺癌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模拟机下明确肿瘤位置后,实施相关检查,观察组患者实施数字重建,将两组肺癌患者检查后的计划靶体积缩小、心脏剂量下降、骨髓量下降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计划靶体积缩小(56.01±13.21)cm^3、心脏剂量下降(19.63±5.65)CGy、骨髓量下降(13.29±4.02)g优于对照组计划靶体积缩小(30.19±10.13)cm^3、心脏剂量下降(9.69±2.72)CGy、骨髓量下降(8.01±3.12)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重建在肺癌放射影像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增加体位选择的准确性,改善计划靶体积缩小、心脏剂量下降、骨髓量下降等指标,减少放疗的体积,值得临床肺癌放射影像中大力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重建 肺癌 放射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5例骨软骨瘤的X线影像诊断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华宇 张鑫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5-236,共2页
目的探讨骨软骨瘤的X线影像学特征.明确诊断并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2008年收治的X线影像资料完整的275例骨软骨瘤的X线影像资料。结果骨软骨瘤好发于长管骨骨骺附近,胫骨骨软骨瘤121例,股骨92例,肱骨24例,尺骨8例,桡... 目的探讨骨软骨瘤的X线影像学特征.明确诊断并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2008年收治的X线影像资料完整的275例骨软骨瘤的X线影像资料。结果骨软骨瘤好发于长管骨骨骺附近,胫骨骨软骨瘤121例,股骨92例,肱骨24例,尺骨8例,桡骨4例,足跖、趾骨7例.手掌、指骨3例,骨盆5例,跟骨4例,椎体2例,肋骨1例,髌骨1例,肩胛骨1例,下颌骨1例,颅骨1例。结论骨软骨瘤用普通的X线平片就能诊断,一般没有症状,但却存在恶变的可能。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X线定期复查.可以早期发现恶变的骨软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瘤 X线平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海绵状血管瘤CT“血池匹配”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春山 张金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2147-2149,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CHL)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中瘤体各期强化密度与血池(腹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密度匹配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炫速双源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12例)或随访2年以上(43... 目的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CHL)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中瘤体各期强化密度与血池(腹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密度匹配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炫速双源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12例)或随访2年以上(43例)证实的肝血管瘤55例共60个瘤体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按瘤体最大横径﹤15mm、15~50mm、﹥50mm将60个瘤体分为小(16个)、中(35个)、大(9个)三种。目测平扫CHL密度除少数有钙化、脂肪变、出血、血栓及纤维化引起的高或低密度区外,都与血池密度匹配。目测60个CHL的动脉期仅部分强化灶与腹主动脉匹配,而且瘤体越大,匹配的强化灶越少;门脉期强化密度都与门静脉匹配,但有少数大的瘤体内的少数强化密度停留在动脉期密度;延迟期瘤体强化密度皆与血池密度匹配。结论肝血管瘤CT"血池匹配"现象反映了CHL由大小不等血管腔(血窦)组成,并由肝动脉、门静脉共同承担血供的病理特性,对肝血管瘤的CT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池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显示颞骨茎突的方法及应用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贾绪银 周轲 《安徽医学》 2012年第10期1363-1364,共2页
目的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DTS)技术显示颞骨茎突的方法,以及该技术在诊断茎突过长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治疗的30例茎突综合征患者,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一是用数字X线机进行断层摄影和多层螺旋CT进行扫... 目的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DTS)技术显示颞骨茎突的方法,以及该技术在诊断茎突过长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治疗的30例茎突综合征患者,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一是用数字X线机进行断层摄影和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同一个茎突的正侧位长度和角度分别在两种检查方法下进行观察。结果在茎突正位长度,内倾角以及侧位前倾角,两种方法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侧位断层图像,两种方法检测,X线机检测的茎突长度明显小于CT的测量值,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倾角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对颞骨茎突进行测量,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基本上可达到CT检测的标准,辐射小、费用低,在对茎突过长综合征的诊断中,拥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数字断层融合 颞骨茎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肝癌采用CT或MRI的临床应用价值
5
作者 王华宇 刘惠敏 +1 位作者 耿敬标 朱昭环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S01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讨肝癌采用CT或MR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59例作为研究目标,分别进行CT诊断和MRI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依据,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病情评估的准确性及病灶查出数量准确性。结果采用MRI... 目的探讨肝癌采用CT或MR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59例作为研究目标,分别进行CT诊断和MRI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依据,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病情评估的准确性及病灶查出数量准确性。结果采用MRI检查的诊断结果准确率高于采用CT检查的诊断结果,应用MRI病灶查出数量高于CT,组间数据差异比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癌的患者,应用MRI进行病情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对病情评估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对患者尽早治疗提供重要临床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CT诊断 MRI检查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断层融合在隐蔽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晏邦有 《安徽医学》 2013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断层融合(DTS)技术在隐蔽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X线诊断疑似骨折或平片检查为阴性、不能排除隐蔽骨折的128例患者,采取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进行诊断,观察融合的结果图像,分析其在... 目的探讨数字化断层融合(DTS)技术在隐蔽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X线诊断疑似骨折或平片检查为阴性、不能排除隐蔽骨折的128例患者,采取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进行诊断,观察融合的结果图像,分析其在隐蔽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有66例X线检查显示阴性,而数字化断层融合诊断显示,四肢关节骨折22例,腕部骨折13例,寰枢椎骨折4例,颈椎和胸椎骨折患者9例,半脱位3例,鼻骨骨折2例,下颌骨骨折2例,肋骨骨折1例,骶尾骨骨折10例。X线检查疑似为骨折的有44例,经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检查确诊为骨折20例,排除骨折24例。而X线和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诊断正常者为18例。通过随访证实由数字化断层融合诊断为骨折的86例患者与随访的情况符合。结论利用数字化断层融合诊断隐蔽骨折具有较高的优越性和准确性,这种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骨折的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诊断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骨折 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海绵状血管瘤的X线平片与CT诊断表现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文进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期177-178,共2页
目的探讨骨海绵状血管瘤的X线平片与CT诊断表现,以增进高对骨海绵状血管瘤的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7例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X线平片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平片首诊确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57.14%... 目的探讨骨海绵状血管瘤的X线平片与CT诊断表现,以增进高对骨海绵状血管瘤的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7例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X线平片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平片首诊确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57.14%,分别为脊椎骨海绵状血管瘤2例,颅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右髋部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CT首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57.14%,分别为脊椎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颅骨海绵状血管瘤2例,右髋部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X线平片与CT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误诊3例,诊断为骨肉瘤。骨海绵状血管瘤的X线平片表现为病灶部位较大的囊状膨胀性破坏,骨质边缘光滑平整,部分硬化。内可见粗骨嵴影与斑点状致密影或斑点状钙化影。CT表现为边界清晰,边缘有硬化,病变部位表现为从轻度到中度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并突破皮抽向前上方生长,可见明显日光放射状结构,呈片状低密度区及点状密度增高影肿块,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加呈不均匀性化。结论骨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例临床较为少见,对该病X线平片与CT两种常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海绵状血管瘤 X线平片 CT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微小病变钼靶X线下二维穿刺定位在临床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婷婷 晏邦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22期3391-3392,共2页
目的:通过对乳腺微小病变钼靶X线下二维穿刺定位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钼靶X线下二维穿刺定位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入选的86例患者,临床触诊为阴性,乳腺钼靶X线检查显示为微小病灶,通过乳腺钼靶X线对病灶进行定位后采用二维穿刺,... 目的:通过对乳腺微小病变钼靶X线下二维穿刺定位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钼靶X线下二维穿刺定位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入选的86例患者,临床触诊为阴性,乳腺钼靶X线检查显示为微小病灶,通过乳腺钼靶X线对病灶进行定位后采用二维穿刺,对微小病灶区进行标记,从而利用该标记进行对病灶切除的手术。结果:入选的86例患者中,有80例通过钼靶X线下二维穿刺成功将病灶切除,准确率达93%,其中恶性病变18例,包括乳腺小管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8例,导管原位癌6例,个别导管内癌2例;此外,良性病灶62例。结论:临床上乳腺微小病变钼靶X线下二维穿刺定位准确率高,能够辅助切除病灶区,对患者创伤小,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微小病变 钼靶X线 穿刺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CTA检查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
9
作者 汪施妤 葛尚 +1 位作者 彭光明 张婷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2134-2138,共5页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NTG)的应用对腹部CTA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源CT对84例患者进行腹部CTA检查,42例检查前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NTG组),另42例行常规检查不给予硝酸甘油(非NTG组)。检查结果导入后处理工作站,重建动脉期血管的最大...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NTG)的应用对腹部CTA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源CT对84例患者进行腹部CTA检查,42例检查前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NTG组),另42例行常规检查不给予硝酸甘油(非NTG组)。检查结果导入后处理工作站,重建动脉期血管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图像。客观评价:评估肠系膜上动脉远端10 cm处血管截面积较肠系膜上动脉开口端截面积降低的比例(即降低率),并计算管腔的CT值、信噪比(SNR)和对比信噪比(CNR)。主观评价:由3位高年资医师按照四点量表评估胰周血管的描绘程度。结果NTG组的降低率明显低于非NT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CT值、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G组的主观评价结果明显优于非NT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TG的应用能改善患者腹部血管的显示,有利于术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信噪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小儿外部性脑积水5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华宇 朱昭环 +1 位作者 刘惠敏 耿敬标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第10X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外部性脑积水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采取CT诊断的55例小儿外部性脑积水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分析CT诊断的临床效果。结果:55例患儿采取CT扫描发现,55例患儿存在额顶蛛网膜... 目的:探讨小儿外部性脑积水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采取CT诊断的55例小儿外部性脑积水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分析CT诊断的临床效果。结果:55例患儿采取CT扫描发现,55例患儿存在额顶蛛网膜下腔对称性的变宽,35例患儿外侧裂间隙变宽,30例患儿额顶边缘呈现出花瓣状且叶脑沟变宽,10例患儿鞍上池变大,随后对患儿在定期检查和随访发现,45例患儿外部性脑积水完全消失,剩余10例患者其外部性脑积水显著减少。结论:根据患儿CT扫描临床症状的不同对外部性脑积水患者实施诊断能为患儿制定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性脑积水 小儿 特发性脑积水 CT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