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程管理在中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常丽 张淑美 +1 位作者 周丽 王梅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5年第4期129-131,共3页
流程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模式[1].护理工作流程是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合理安排、落实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保障[2].本研究在日常护理质量管理中强化护理流程管理干预,... 流程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模式[1].护理工作流程是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合理安排、落实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保障[2].本研究在日常护理质量管理中强化护理流程管理干预,并探讨其对医院内科整体护理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心理状态、面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胡成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6期2733-2734,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心理状态、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中医护...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心理状态、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面部患侧、健侧血流灌注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ortmann评分、Sunnybrook评分、HBN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可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心理状态,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改善,从而减轻临床症状,提高面神经功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中医护理技术 心理状态 面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新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30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3月丰县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3月丰县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9%,高于对照组的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C、LDL、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C、LD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恢复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钙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促进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敏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促进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样选取88例并随机均分为2组,其中44例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对照组),另外44例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试验组)。出院3个月后...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促进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样选取88例并随机均分为2组,其中44例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对照组),另外44例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试验组)。出院3个月后,随访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脑梗死患者全面实施重症监护护理,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护理 脑梗死 生活质量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握拳活动对预防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22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握拳活动对预防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PICC患者84例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与干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 目的:探讨主动握拳活动对预防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PICC患者84例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与干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主动握拳活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液流速、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活动干预后(置管后2周),研究组腋静脉最大血液流速及单位时间的平均血液流速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握拳活动有助于预防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握拳活动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对脑血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利斌 孙菊光 史江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3期2749-2752,共4页
目的研究在利拉鲁肽治疗后脑血栓合并2型糖尿病(Cerebral thrombosis with type 2diabetes mellitus,CTWT2DM)患者的颈、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0例血糖控制满意或良好的CTWT... 目的研究在利拉鲁肽治疗后脑血栓合并2型糖尿病(Cerebral thrombosis with type 2diabetes mellitus,CTWT2DM)患者的颈、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0例血糖控制满意或良好的CTW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联合治疗。连续治疗3月后观察两组患者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及颈动脉和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分别为(10.64±5.46) mg/L、(3.36±1.24) mg/L; TC分别为(6.46+2.42) mmol/L、(3.08±1.20) mmol/L; LDL-C水平为(4.28+1.23) mmol/L、(2.08±0.61) m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分别为(11.62±5.79) mg/L、(5.40±2.23) mg/L; TC分别为:(6.22+2.23) mmol/L、(4.36±2.10) mmol/L; LDL-C水分别为(4.12+1.01) mmol/L、(3.20+1.02) mmol/L。2组间比较治疗结果,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分别为(25.46+3.45) mm^2、(17.04±2.31) mm^2;股动脉斑块面积为(27.80+4.62) mm^2、(18.55±1.20) mm^2;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分别为(25.32+3.12) mm^2、(22.30±3.46) mm^2;股动脉斑块面积为(28.34+5.30) mm^2、(25.33±4.66) mm^2;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的颈动脉、股动脉粥样斑块面积缩小的程度与hs-CRP水平下降的程度呈正相关(r=0.72、0.69 P均<0.05)。结论除控制血糖外,利拉鲁肽可通过多种途径降低CTWT2DM患者粥样斑块面积,抑制炎症反应和降低血脂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脑血栓合并糖尿病 高敏C反应蛋白 血脂 颈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整合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明慧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对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整合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期间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对观... 目的:探讨对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整合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期间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整合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护理,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时的FMA(肢体运动能力)评分、Bay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及其康复效果,并对比其接受治护前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和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ythe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相比,出院时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ythel评分均较高(P <0.05)。出院时,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ythel评分均较高(P <0.05)。接受治护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康复的总有效率较高,其护患纠纷的发生率较低,其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和对护理的满意率均较高(P <0.05)。结论:对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整合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其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及对护理的满意率,并可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临床路径护理 脑梗死 早期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配电针治疗焦虑症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利斌 孙菊光 +1 位作者 史江峰 齐光辉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12期1073-1074,共2页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配电针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焦虑症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1.6g,3次/d),配电针刺激穴位共6周。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0.4~1.6mg,1次/d)共6周。以焦虑自评量表标...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配电针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焦虑症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1.6g,3次/d),配电针刺激穴位共6周。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0.4~1.6mg,1次/d)共6周。以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SAS)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AS降至(53.54±11.22);对照组治疗后SAS降至(55.28±12.01)。2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药物依赖性达55%,治疗组无1例成瘾。结论参松养心胶囊配电针治疗焦虑症临床疗效与阿普唑仑相同,但无药物依赖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焦虑症 电针 阿普唑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淑美 陈慧丽 +1 位作者 屈雯 袁方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年第8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选取本院中医门诊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性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选取本院中医门诊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性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IL)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身体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护理能有效减轻中风偏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中风 偏瘫 康复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