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黑热病流行病学和免疫学的动态观察(摘要)(英文)
1
作者 鲍勇 吴中兴 于鸣娟 《地方病通报》 1997年第3期39-45,共7页
自1958年来,江苏省对黑热病继续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至1985年,全省共发生11例黑热病病人。为全面考核黑热病在江苏省的流行趋势.于1991和1996年两次对原黑热病流行区11个县市区56个村庄近万人进行了黑热病流行病学和免疫学观察。在1... 自1958年来,江苏省对黑热病继续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至1985年,全省共发生11例黑热病病人。为全面考核黑热病在江苏省的流行趋势.于1991和1996年两次对原黑热病流行区11个县市区56个村庄近万人进行了黑热病流行病学和免疫学观察。在1991年的调查中:未发现现患病人,未查见中华白蛉,人群LDT阳性率在0~9岁组最低,未有IFAT阳性者。在1996年的调查中:也未发现病人,0~9岁组没有LDT阳性者.未有IFAT阳性者。两次调查结果发现,各个年龄组LDT阳性情况与黑热病基本消灭地区(如山东)一致。可以认为,江苏省目前已无现患黑热病病人,中华白蛉密度极低,人群免疫状况与黑热病基本消灭地区相同。所以.江苏省黑热病防治效果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黑热病 中华白岭 流行病学 免疫学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滨湖区肠道寄生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曹丽红 刘俊华 +2 位作者 黄文光 曹汉钧 邵洁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肠道寄生虫病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免疫金银染色用于弓形虫病血清学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宜升 杜文平 +6 位作者 薛加强 陈明 麻全英 张少辉 王金峰 刘杰 吴中兴 《地方病通报》 1996年第4期10-12,共3页
采用斑点免疫金银染色(Dot-IGSS)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以弓形虫速殖子可溶性蛋白抗原作为靶抗原检测65例弓形虫感染者血清抗弓形虫IgG。Dot-IGSS和Dot-ELISA检测阳性率分别... 采用斑点免疫金银染色(Dot-IGSS)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以弓形虫速殖子可溶性蛋白抗原作为靶抗原检测65例弓形虫感染者血清抗弓形虫IgG。Dot-IGSS和Dot-ELISA检测阳性率分别是98.46%和92.46%。血清平均滴度在Dot-IGSS为1:394,在Dot-ELISA为1:218。两法均阳性的有59例,其中在两法中抗体滴度相同者28例,Dot-IGSS检测滴度高于Dot-ELISA的23例,低于Dot-ELISA的8例。阳性血清滴度的范围均为1:20~1:2560。用两种方法检测的抗体滴度呈直线相关(r=0.608,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血清学 诊断 弓形虫病 Dot-IG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T和IFAT用于黑热病防治效果考核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鲍勇 于鸣娟 +3 位作者 吴中兴 王兆俊 邵其峰 高金桐 《地方病通报》 1993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本文用LDT方法于1989~1991年对山东、江苏两省15个地市、28个县区、89个村庄12835名农村居民进行了黑热病的免疫学研究。结果发现,在近30年无病人地区,30岁以下无一人呈LDT阳性反应;而近10年曾有病人地区,各年龄组均有阳性人群,且10岁... 本文用LDT方法于1989~1991年对山东、江苏两省15个地市、28个县区、89个村庄12835名农村居民进行了黑热病的免疫学研究。结果发现,在近30年无病人地区,30岁以下无一人呈LDT阳性反应;而近10年曾有病人地区,各年龄组均有阳性人群,且10岁组(1.81%)和30岁组(3.28%)阳性率差异不显著(x^2=2.18,P>0.05)。两地区LDT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对泰安地区青少年进行LDT的动态观察,发现其阳性反应和黑热病患病率呈正比关系。不仅证实LDT对黑热病流行病学研究的作用,而且初步肯定了LDT用于黑热病防治效果考核的可行性。对IFAT在黑热病研究方面的应用亦给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防治 动态研究 实验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CR-RFLP技术鉴别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高琪 R D Cooper +8 位作者 周华云 潘波 杨文 郭传坤 黄光全 李凤华 李菊林 沈宝祥 Qin Cheng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9-42,共4页
目的 依据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rDNA的ITS2区段基因特征 ,建立一种新的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基因鉴别技术。方法 对不同地区的嗜人按蚊、可疑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样本通过采用特异性ITS2 引物PCR扩增 ,限制性内切酶RsaI和HinfI消化 ,以及... 目的 依据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rDNA的ITS2区段基因特征 ,建立一种新的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基因鉴别技术。方法 对不同地区的嗜人按蚊、可疑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样本通过采用特异性ITS2 引物PCR扩增 ,限制性内切酶RsaI和HinfI消化 ,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进行PCR -RFLP基因鉴别。 结果 不同地区嗜人按蚊rDNA的ITS2 基因PCR扩增产物能被限制性内切酶HinfI酶切 ,并显示一条 4 5 0bp的酶切DNA条带 ;中华按蚊的ITS2 基因PCR扩增产物则能被限制性内切酶RsaI酶切 ,并显示 4 0 0bp和 2 0 0bp两条酶切DNA条带 ;辽宁可疑嗜人按蚊的PCR -RFLP结果与嗜人按蚊相同而广东珠海可疑嗜人按蚊的PCR -RFLP结果与中华按蚊相同。结论 依据rDNA的ITS2 区段基因特征建立的PCR -RFLP技术可用于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基因鉴别。采用该PCR -RFLP基因鉴别技术发现辽宁可疑嗜人按蚊的基因与中国大陆的嗜人按蚊属同种 ,而广东可疑嗜人按蚊的基因与中华按蚊属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人按蚊 中华按蚊 RDNA ITS2 PCR-RFLP 基因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多种免疫学方法检测抗弓形虫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宜升 杜文平 +6 位作者 薛加强 陈明 王金峰 麻全英 张少辉 刘杰 吴中兴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2-53,59,共3页
关键词 弓形体病 弓形体 抗体检测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色库蚊和致乏库蚊基因组多态性DNA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敏娟 蓝明扬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81-84,共4页
本文应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APD-PCR)筛选出3种引物,对淡色库蚊、致乏库蚊的细胞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分别扩增出不同条带数和分子大小的多态DNA图谱。两种库蚊细胞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物除... 本文应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APD-PCR)筛选出3种引物,对淡色库蚊、致乏库蚊的细胞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分别扩增出不同条带数和分子大小的多态DNA图谱。两种库蚊细胞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物除了有相同分子大小的DNA带外,还有一半条带为各自独特的条带;用淡色库蚊成蚊作RAPD-PCR的扩增带与相应的细胞株产生的主要条带相符。实验结果表明,此技术方法简便、快速、精确,可用于蚊虫的分子分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蚊 分子分类 基因组 DNA 淡色库蚊 致乏库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夏惠 陆惠民 高琪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用 5 种不同的 P.v.引物分别对间日疟原虫 D N A 进行 P C R 扩增,在比较和分析各引物 P C R 扩增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基础上,筛选出一对根据间日疟原虫线粒体细胞色素 C氧化酶基因序列设计的引物为最佳引物,其... 用 5 种不同的 P.v.引物分别对间日疟原虫 D N A 进行 P C R 扩增,在比较和分析各引物 P C R 扩增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基础上,筛选出一对根据间日疟原虫线粒体细胞色素 C氧化酶基因序列设计的引物为最佳引物,其检测敏感度可达到每μl血中 0.24 个疟原虫。同时还对血样本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从而建立了一种更为简捷、快速、经济且适用于现场应用的间日疟原虫 P C R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238 例门诊发热病人滤纸干血滴样本进行检测,与传统镜检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P C R 方法对间日疟的误诊率(0)和漏诊率(1.7% )明显比镜检的误诊率(4.2% )和漏诊率(4.2% )低,具有比常规镜检法更敏感、特异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聚合酶链反应 引物 疟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26~32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高琪 陆惠民 +1 位作者 程勤 Allan Saul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1-4,共4页
用含NKND四个氨基酸序列的特异性DNA探针筛选恶性疟原虫genomicDNA基因文库。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段经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重组进M13噬菌体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获得6个阳性克隆,其插入片段450bp... 用含NKND四个氨基酸序列的特异性DNA探针筛选恶性疟原虫genomicDNA基因文库。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段经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重组进M13噬菌体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获得6个阳性克隆,其插入片段450bp~1.3kb之间。其中661克隆的插入片段为477个碱基序列,其一端120bp与探针序列一端完全重叠。表明可合并组成一段含启动子、起始密码子和NKND四个氨基酸的678个碱基的单克隆抗体M26~32抗原决定簇基因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疟原虫 序列分析 抗原决定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比较
10
作者 杜文平 刘宜升 +2 位作者 荣漪雯 袁淑云 吴中兴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2期136-137,共2页
用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快速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和微量快速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分别检测了69份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三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50份健康对照血清均为阴性,与肝吸虫病人血清和肺吸虫病人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其中微量快速斑... 用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快速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和微量快速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分别检测了69份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三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50份健康对照血清均为阴性,与肝吸虫病人血清和肺吸虫病人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其中微量快速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血清用量仅为2μl,整个检测过程仅30min,特别适用于现场和基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金银染色 日本血吸虫病 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及伊蚊细胞系(Aaeg1289)染色体G带研究
11
作者 朱翔 蓝明扬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53-55,共3页
采用染色体G显带的方法对国内首次建立的埃及伊蚊细胞系(Aaeg1289)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在染色体臂上显示清晰的深浅带,正中期染色体有58条带,同源染色体可准确配对.根据实验结果初步建立了埃及伊蚊G带带型... 采用染色体G显带的方法对国内首次建立的埃及伊蚊细胞系(Aaeg1289)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在染色体臂上显示清晰的深浅带,正中期染色体有58条带,同源染色体可准确配对.根据实验结果初步建立了埃及伊蚊G带带型模式图.早中期染色体有96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伊蚊 细胞系 染色体G显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区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翠华 陈年高 +5 位作者 戴建荣 汪伟 李洪军 高祖禄 刘红云 宁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9-512,共4页
目的测定当前鄱阳湖区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方法 1.将尾蚴分别暴露于5×10-5、10-5、5×10-6、10-6、5×10-7、10-7mol/L的吡喹酮溶液中,作用20、40、60、80、100min后解剖镜下观察尾蚴泳动、收缩、断尾的变化... 目的测定当前鄱阳湖区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方法 1.将尾蚴分别暴露于5×10-5、10-5、5×10-6、10-6、5×10-7、10-7mol/L的吡喹酮溶液中,作用20、40、60、80、100min后解剖镜下观察尾蚴泳动、收缩、断尾的变化以及死亡情况。结果 1.在观察时间内,暴露于5×10-5mol/L吡喹酮溶液中有的尾蚴在断尾前死亡,暴露于10-5、5×10-6、10-6、5×10-7、10-7mol/L的吡喹酮溶液中尾蚴的死亡均发生在断尾之后,且同一观察时间点的尾蚴死亡数均低于断尾数。其中在10-6mol/L吡喹酮溶液中作用80min,尾蚴断尾率为92.2%(s±1.8%);作用100min,尾蚴断尾率为97.7%(s±2.7%)。2.暴露于10-6mol/L吡喹酮溶液中作用20、40、60、80、100min,各疫区组间的尾蚴断尾率无显著差异(P=0.851),不同时间下尾蚴断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重疫区各现场分离株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将尾蚴移入10-6mol/L吡喹酮溶液80或10 0min,镜下观察其断尾率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区 日本血吸虫尾蚴 吡喹酮 敏感性 尾蚴断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t-IGSS与Dot-ELISA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霞 郑葵阳 +1 位作者 杜文平 吴中兴 《中国校医》 1995年第5期332-334,共3页
以华支睾吸虫尿素溶解性抗原检测50例小学生华支睾吸虫感染者血清,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S)和Dot-ELISA特异性抗体检出率分别为98.0%和96.0%,50例正常小学生血清阴性符合率均为98.0%,与40例血吸虫病人的交叉反应分别为... 以华支睾吸虫尿素溶解性抗原检测50例小学生华支睾吸虫感染者血清,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S)和Dot-ELISA特异性抗体检出率分别为98.0%和96.0%,50例正常小学生血清阴性符合率均为98.0%,与40例血吸虫病人的交叉反应分别为2.5%和5.0%,与蛔虫感染者均未见交叉反应,两法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但进一步研究显示金标法的混合阳性血清最终滴度比酶法高4倍。15份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终点也较酶法高2~4个稀释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病 诊断 Dot-IGSS DOT-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体输血感染恶性原虫报告1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燕菁 谢朝勇 +2 位作者 王伟民 顾亚萍 王凌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患者,男,28岁,软件工程师,河南巩义市人,在南京工作。2013年5月27日,因持续高热至江苏省中医院就诊。入院查体:急性病容,脸色苍白,体温39.8℃。
关键词 输血感染 原虫 恶性 医院就诊 持续高热 入院查体 工程师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及伊蚊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翔 蓝明扬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5期279-281,2,共4页
以埃及伊蚊初孵幼虫为材料,成功地建立了2株埃及伊蚊细胞系—Aaes1289和Aaes190。细胞在TC199培养基中生长良好。Aaeg1289每隔4~5d传代1次,至今传代35次。Aaeg190贴壁细胞系以0.25%胰酶消化后分瓶培养,5~7d传代1次。细胞呈圆形或梭... 以埃及伊蚊初孵幼虫为材料,成功地建立了2株埃及伊蚊细胞系—Aaes1289和Aaes190。细胞在TC199培养基中生长良好。Aaeg1289每隔4~5d传代1次,至今传代35次。Aaeg190贴壁细胞系以0.25%胰酶消化后分瓶培养,5~7d传代1次。细胞呈圆形或梭形。细胞系以二倍体细胞为主(2n=6)。经液氮-196℃冷冻保存,复苏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伊蚊 细胞系 贴壁细胞 胰酶消化 原代培养 三带喙库蚊 初孵幼虫 嗜人按蚊 二倍体细胞 中华按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斑点免疫金染色法检测抗囊尾蚴抗体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葵阳 杜文平 +3 位作者 刘宜升 郑霞 付琳琳 吴中兴 《地方病通报》 2002年第2期14-17,共4页
将猪囊尾蚴液抗原点加于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 ,以快速斑点免疫金染色法 (F- Dot- IGS)检测囊尾蚴病患者血清抗体 ,以建立简便、经济和敏感、特异的快速免疫学诊断方法 ,初步结果显示 ,共检测 4 0例囊尾蚴病患者血清抗体 ,阳性率 10 0 ... 将猪囊尾蚴液抗原点加于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 ,以快速斑点免疫金染色法 (F- Dot- IGS)检测囊尾蚴病患者血清抗体 ,以建立简便、经济和敏感、特异的快速免疫学诊断方法 ,初步结果显示 ,共检测 4 0例囊尾蚴病患者血清抗体 ,阳性率 10 0 % ;检测 4 0例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 ;除包虫病人外 ,10例肝吸虫病人、 10例血吸虫病人和 10例肺吸虫病人血清未见交叉反应 ,本法快速 ,更为简便、经济 ,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尾蚴病 快速斑点免疫金染色法 抗体 免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邳州市农村中学生肠道线虫及肝吸虫感染情况调查
17
作者 刘宜升 吴云明 +2 位作者 尤春法 胡绪铮 吴中兴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1993年第12期12-13,共2页
肠道寄生虫病已被列为中小学生常规保健治疗的疾病之一,要求定期进行集体驱治。为了解集体驱治后农村学生肠道线虫的感染情况,我们于1992年11月~12月对邳州市合沟乡部分初中学生进行了粪便检查,同时对学生的肝吸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 肝吸虫感染 感染情况调查 粪便检查 农村中学生 合沟 寄生虫感染 加藤 鞭虫感染 透明胶纸 保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用于蚊细胞的鉴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郁光 余传信 +2 位作者 陆卫贤 殷旭仁 蓝明扬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6期401-403,共3页
本文应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筛选出引物Pm,用此引物对淡色库蚊细胞系(CPP-512)、中华按蚊卵巢细胞系(Anso-242)、嗜人按蚊细胞系(Ana-104)、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4种蚊细胞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出4个相异的多态性DN... 本文应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筛选出引物Pm,用此引物对淡色库蚊细胞系(CPP-512)、中华按蚊卵巢细胞系(Anso-242)、嗜人按蚊细胞系(Ana-104)、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4种蚊细胞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出4个相异的多态性DNA扩增产物图谱,各自的DNA扩增条带的分子量(kb)为CPP-512:0.5、0.7、0.8、0.88、1.02、1.22;Anso-242: 0.5、0.88、1.02、1.13、1.22、1.5、2.1、2.4、2.5;Ana-104:0.64、0.98、1.2、1.28、1.4、1.53、1.8、2.3、2.6、3.3;C6/36:0.66、0.8、0.94、1.4、1.42、1.5、1.52、2.9。实验结果表明,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是一种简便易行、结果重复性好的先进生物学分类技术,引物Pm能满足同时鉴别3属蚊虫的4种蚊细胞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鉴定 聚合酶链反应
全文增补中
4种媒介蚊种的氨基酸代谢
19
作者 朱翔 赵郁光 蓝明扬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98-301,T003,共5页
为观察蚊细胞系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氨基酸的代谢 ,用国内常见蚊虫细胞系 Cpp5 12、Aalb10 5、Anso2 42及Ana10 4作 18种氨基酸代谢动态观察。结果表明 ,除 Aalb10 5外 ,其它 3种蚊细胞对谷氨酸和谷氨酰胺需量特别大。亮氨酸、脯氨酸、... 为观察蚊细胞系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氨基酸的代谢 ,用国内常见蚊虫细胞系 Cpp5 12、Aalb10 5、Anso2 42及Ana10 4作 18种氨基酸代谢动态观察。结果表明 ,除 Aalb10 5外 ,其它 3种蚊细胞对谷氨酸和谷氨酰胺需量特别大。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等则变化不明显 ,而丝氨酸、甘氨酸和组氨酸均有些增加。天门冬氨酸在Aalb10 5、Cpp5 12和 Anso2 42培养液中为下降 ,而在 Ana10 4中为增高。苏氨酸在 Ana10 4和 Anso2 42培养液中含量增高明显 ,而在 Cpp5 12中却下降。鸟氨酸和脯氨酸在 Anso2 42培养液中含量增高明显。苯丙氨酸含量在 Ana10 4和 Anso2 42培养液中呈下降趋势 ,而在 Aalb10 5和 Cpp5 12中变化不显著。这些代谢特点造就了它们各自生理、生态、遗传和传病等方面的特征 ,也为更合理配制蚊细胞培养基提供了可靠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库蚊 白纹伊蚊 嗜人按蚊 中华按蚊 蚊细胞系 氨基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比较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宜升 吴云明 +7 位作者 杜文平 胡绪铮 吴中兴 陈有贵 郑蔡阳 尤春法 李广悦 拾景美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7-118,共2页
阿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比较刘宜升,吴云明,杜文平,胡绪铮,吴中兴,陈有贵,郑蔡阳,尤春法,李广悦,拾景美阿苯达唑(Albendazole)治疗肠道线虫病和绦虫病的作用已被公认。在驱治华支睾吸虫(Cs)时... 阿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比较刘宜升,吴云明,杜文平,胡绪铮,吴中兴,陈有贵,郑蔡阳,尤春法,李广悦,拾景美阿苯达唑(Albendazole)治疗肠道线虫病和绦虫病的作用已被公认。在驱治华支睾吸虫(Cs)时因疗程较长,尽管有较满意的疗效,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吸虫病 阿苯达唑 吡喹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