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去势后骨量及骨松质骨髓脂肪变化的DXA、QCT和CSI表现及其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冯银波 赵江民 +1 位作者 杨振燕 张蕾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应用双能X线检测(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多层螺旋CT骨矿容积含量测定(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和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 maging,CSI)检查大鼠全身骨及骨松质,结合骨髓脂肪含量病理... 目的:应用双能X线检测(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多层螺旋CT骨矿容积含量测定(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和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 maging,CSI)检查大鼠全身骨及骨松质,结合骨髓脂肪含量病理结果,探讨在生理状态下利用不同影像学方法检测骨松质骨量和骨髓脂水含量变化,为骨松质变化的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SD大鼠(12周龄)雌雄各30只,完全随机化方法进行:假手术(雌雄各10只);去势手术(雌雄各20只)。在手术后第12周和第16周各取半数进行影像学检查,得到DXA、QCT和化学位移率(chemical shift ratio,CSR),结合光镜下骨松质HE染色切片得到的骨髓脂肪含量(fat fraction,%FF),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50只具有有效研究数据的大鼠中,骨髓高脂肪组大鼠的DXA(0.310±0.014mg/cm2)、QCT(427.88±39.25mg/cm3)和CSR(0.673±0.167)均比骨髓低脂肪组的(DXA为0.320±0.014mg/cm2、QCT为503.86±79.02mg/cm3、CSR为0.828±0.245)要低(P<0.05)。经Pearson检验,DXA与QCT间相关性(P=0.021)及CSR与QCT间相关性(P=0.016)都有统计学意义;DXA与CSR间的相关性(P=0.254)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松质骨髓脂肪含量增加,DXA和QCT就减少,相应的骨髓化学位移率降低。化学位移成像可以无创伤、无辐射的检测骨髓脂肪含量的变化,间接推测骨松质骨矿含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QCT DXA 磁共振成像 化学位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期浸润性肺腺癌磨玻璃影及附壁样生长三维CT值定量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丽伟 张龙江 钱斌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8年第1期115-121,共7页
目的:探究采用三维CT值定量分析Ⅰ期浸润性肺腺癌磨玻璃影及其与病理上附壁样生长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Ⅰ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168例,采用三维CT值定量分析软件及最大径线测量法计算Ⅰ期浸润性肺腺癌磨玻璃... 目的:探究采用三维CT值定量分析Ⅰ期浸润性肺腺癌磨玻璃影及其与病理上附壁样生长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Ⅰ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168例,采用三维CT值定量分析软件及最大径线测量法计算Ⅰ期浸润性肺腺癌磨玻璃影成分比例,对浸润性腺癌的附壁样生长成分实施半定量评估,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采用三维CT值定量分析测量取得磨玻璃影成分比例为(0.21±0.18),根据最大径线法测量取得磨玻璃影成分比例为(0.44±0.36),病理切片半定量分析测量附壁成分比例为(0.29±0.24)。采用三维CT值定量及最大径线法分析测量所取得的磨玻璃影成分比例与附壁样生长成分比例均呈正相关(r=0.634和0.598,P=0.000)。最大径线法测得磨玻璃影成分比例与附壁样生长成分比例有3.8%在95%可信区间以外,三维CT值定量分析为4.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三维值定量分析Ⅰ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磨玻璃影成分与附壁样生长成分具有显著相关性,其对辅助病理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相比于最大径线法更能够全面反映Ⅰ期浸润性肺腺癌肿瘤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磨玻璃影 三维CT值定量分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临床表现及其MSCT相关征象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东军 周新宇 张佳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4期2083-2085,共3页
目的分析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f GGO)的临床特征和MSCT表现,以期提高良恶性f GGO的鉴别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病理证实或随访复查证实的f GGO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MSCT表现,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良恶性之间是否存在差异,P&l... 目的分析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f GGO)的临床特征和MSCT表现,以期提高良恶性f GGO的鉴别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病理证实或随访复查证实的f GGO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MSCT表现,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良恶性之间是否存在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性别,病灶的位置、形态、边界、血管通过征在良恶性f GGO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病灶的大小、分类、边缘、分叶征、支气管通气征、胸膜凹陷征在良恶性f GGO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年龄,病灶的大小、分类、边缘、分叶征、支气管通气征、胸膜凹陷征是鉴别良恶性f GGO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 多层螺旋CT 良性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膜凹陷征在胸膜下磨玻璃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东军 刘丽伟 +2 位作者 刘洋 周新宇 潘祖军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分析胸膜凹陷征(PI)在胸膜下磨玻璃结节(GGN)诊断中的作用,以期提高良恶性胸膜下GGN诊断的正确率及恶性度的分期。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膜下GGN多层螺旋CT(MSCT)表现,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胸膜下良恶性GGN在胸... 目的:分析胸膜凹陷征(PI)在胸膜下磨玻璃结节(GGN)诊断中的作用,以期提高良恶性胸膜下GGN诊断的正确率及恶性度的分期。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膜下GGN多层螺旋CT(MSCT)表现,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胸膜下良恶性GGN在胸膜凹陷发生率及形态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PI在胸膜下良恶性GGN的鉴别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在胸膜下GGN恶性度的分级上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I在胸膜下良恶性GGN的鉴别中起到重要作用,还可在胸膜下GGN恶性度的分级上起指导作用。随着PI发生率的增加、凹陷的深度增加,GGN的恶性度也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凹陷征 胸膜下 磨玻璃结节 良恶性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4例肺部小结节MSCT征象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东军 陈凌 +3 位作者 刘丽伟 周新宇 潘祖军 刘洋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156-1158,共3页
目的分析肺部小结节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期提高良恶性小结节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太湖疗养院2011年3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214例经病理证实或随访复查证实的肺部小结节MSCT表现,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良恶性之... 目的分析肺部小结节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期提高良恶性小结节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太湖疗养院2011年3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214例经病理证实或随访复查证实的肺部小结节MSCT表现,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良恶性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小结节多发生于左上肺,男性患者良性小结节50例,恶性小结节102例;女性患者良性小结节19例,恶性小结节43例;良性者以51~55岁最多,平均52.09岁,结节平均6.55 mm,平均CT值-439.25 Hu;恶性者以56~60岁最多,平均58.44岁,结节平均21.12 mm,平均CT值-229.08 Hu;患病年龄、小结节个数、病灶的大小、密度、CT值、边界、边缘、形状、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改变、胸膜凹陷征、进入病灶的血管是否增粗等方面在良恶性小结节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性别、小结节的位置、胸膜增厚及空泡征在良恶性小结节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病年龄、小结节个数、病灶的大小、密度、CT值、边界、边缘、形状、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改变、胸膜凹陷征、进入病灶的血管是否增粗是鉴别良恶性小结节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小结节 多层螺旋CT 良性 恶性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低剂量螺旋CT薄层重建技术对肺癌患者进行早期筛查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潘祖军 蒋磊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3期54-55,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低剂量螺旋CT薄层重建技术对肺癌患者进行早期筛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T检查,观察对比常规5mm CT图像和1mm重建薄层CT图像的相关肿瘤征...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低剂量螺旋CT薄层重建技术对肺癌患者进行早期筛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T检查,观察对比常规5mm CT图像和1mm重建薄层CT图像的相关肿瘤征象,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在1mm CT图像中,分叶征、毛刺征、棘突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肿瘤征象的检出率均高于5mm CT图像,其中分叶征、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等肿瘤征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5mm CT图像,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剂量螺旋CT薄层重建图像能真确地显示出肺低密度结节、小结节内部及边缘的特征,检出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螺旋CT薄层重建 早期肺癌 筛查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体检发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高危后心脏性猝死二例
7
作者 刘洋 沈振海 +3 位作者 姚伟峰 胡晓恒 陆昀 沈史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5期468-472,共5页
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48岁,2020年8月健康体检。主诉:无。既往史:高血压4年余,未服药治疗。个人史:戒烟1年,偶饮酒,低脂饮食,喜好运动。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72次/min,呼吸13次/min,血压139/93 mmHg;体质指数22.8 ... 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48岁,2020年8月健康体检。主诉:无。既往史:高血压4年余,未服药治疗。个人史:戒烟1年,偶饮酒,低脂饮食,喜好运动。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72次/min,呼吸13次/min,血压139/93 mmHg;体质指数22.8 kg/m 2;两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2次/min,心律齐,心音低钝,心尖部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V 1~V 4导联异常Q波伴ST段抬高,V 5~V 6导联T波倒置,室性期前收缩。腹部B超示脂肪肝。胸部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纵隔窗示冠状动脉及右侧肺门区见斑点及弧形钙化,诊断右下肺及左肺少许炎症后遗灶。实验室检查:三酰甘油(TG)0.75 mmol/L,总胆固醇(TC)4.3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4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54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健康体检 危险分层 猝死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肺叶间动脉MRI血流测量
8
作者 侯新川 黄钰淼 +7 位作者 吴帆 李琼 曹勇 胡晓恒 邓丽 胡议镭 杨小军 杨广夫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5期785-790,796,共7页
目的:研究双侧肺叶间动脉MRI血流测量。方法:选取30例健康青年志愿者,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7.21岁,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使用Siemnes Somaton Aera 1.5T磁共振机,Syngo Argus血流测量软件,作垂直于左右肺叶间动脉起始点下1cm平面通... 目的:研究双侧肺叶间动脉MRI血流测量。方法:选取30例健康青年志愿者,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7.21岁,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使用Siemnes Somaton Aera 1.5T磁共振机,Syngo Argus血流测量软件,作垂直于左右肺叶间动脉起始点下1cm平面通过血管平面的相位对比MRI(PC-MRI)测量。使用SPSS 20.0统计学处理软件对双侧肺叶间动脉MRI血流测量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如检验组间无差异(P>0.05),则将男女两组数据合组,分别统计各测量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然后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 samples T test)检验左、右肺叶间动脉组间,及与我们过去报告过右肺动脉干组间的差异[12],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左、右肺叶间动脉、右肺动脉干组间的差异及相关关系。检验水平取<0.05认为差异有显示性。结果:右肺叶间动脉平均流速、平均面积男性组>女性组(P<0.05),其他测量参数及左肺叶间动脉测量参数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肺叶间动脉在与右肺动脉干的血流测量数据比较中发现:除平均流速和向前流量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血流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右侧肺叶间动脉在峰值流速、平均流速方面与右肺动脉干呈明显相关(r>0.440,p<0.05),余参数相关不明显(r<0.355,p>0.05);左侧肺叶间动脉呈现与右肺叶间动脉相反相关关系。左右肺叶间动脉血流测量中除峰值流速、单位时间流量、反向流量无显著差异(P>0.05)外,余参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仅在平均流速有明显相关(r=0.724,p=0.007),余参数无明显相关(P>0.05),经使用Argiento P肺动脉压计算公式,本组右肺叶间动脉平均压力=9.12mmHg,左肺叶间动脉平均压力=8.89mmHg,两侧肺叶间动脉的最高压力均=10.42mmHg。结论:本组全面系统地进行了两侧肺叶间动脉MRI血流测量,报告了测量正常值及其差异。与以前报告过右肺动脉干MRI血流测量进行差异检验和相关分析,将对有关疾病的肺动脉血流测量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两组肺叶间动脉 相位对比MRI 肺动脉血流测量 肺动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地区中老年男性精囊腺CT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冯银波 赵江民 +5 位作者 俞同福 田士兵 张东军 周新宇 陆昀 沈振海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058-2060,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精囊腺的大小与年龄、精囊腺形态及前列腺增大的关系。方法分析江苏地区153例50-93岁男性盆腔CT断层图像。结果精囊腺形态多样,其两侧叶长度约为(4.50±0.50)cm,厚度约为(1.70±0.50)cm。不同年龄段的精囊腺...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精囊腺的大小与年龄、精囊腺形态及前列腺增大的关系。方法分析江苏地区153例50-93岁男性盆腔CT断层图像。结果精囊腺形态多样,其两侧叶长度约为(4.50±0.50)cm,厚度约为(1.70±0.50)cm。不同年龄段的精囊腺两侧叶长度和厚度测量值及校正值相仿(P>0.05)。不同形态精囊腺两侧叶厚度测量值及校正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增大者的精囊腺两侧叶长度校正值较前列腺正常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增大者的精囊腺两侧叶厚度的测量值及校正值均大于前列腺正常者(P<0.05)。结论中老年男性精囊腺大小与年龄、精囊腺形态及前列腺增生程度有一定关系。临床判断精囊腺大小异常时,要根据骨盆大小对测量值进行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囊腺
原文传递
肺部磨玻璃结节在HRCT的特征与其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刘丽伟 张东军 陈依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105-106,共2页
研究和探讨肺部磨玻璃结节在HRCT(高分辨率CT)的影像表现与其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体检的42例患者的肺部HRCT图像,回顾性分析这些图像特征,根据肺腺癌的分类标准,将这些病例分为三组:1组是浸润前病变组... 研究和探讨肺部磨玻璃结节在HRCT(高分辨率CT)的影像表现与其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体检的42例患者的肺部HRCT图像,回顾性分析这些图像特征,根据肺腺癌的分类标准,将这些病例分为三组:1组是浸润前病变组(12例);2组是微浸润腺癌组(17例);3组浸润性腺癌组(13例),对各组患者的影像图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微浸润性腺癌组患者与浸润腺癌组患者在病灶大小、二维与三维比率、病灶密度、边缘毛刺形状、内部空泡、胸膜凹陷征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腺癌组患者的病灶密度低于浸润前病变组,两组的病变程度和大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磨玻璃结节的HRCT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与其病理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CT 磨玻璃结节 肺肿瘤 肺腺癌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