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上地下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一体化评价——以连云港城市规划区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苟富刚 李明亮 +3 位作者 欧健 顾春生 蔡田露 毛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6-409,共14页
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以江苏连云港城市规划区为例,探索地上地下工程建设适宜性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一体化评价是一个空间综合决策问题,涉及多个层次多种因素。借鉴经济领域的负面清单模式,基... 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以江苏连云港城市规划区为例,探索地上地下工程建设适宜性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一体化评价是一个空间综合决策问题,涉及多个层次多种因素。借鉴经济领域的负面清单模式,基于自然因素的负面清单建立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一体化评价地上和地下评价指标差异性较为明显,地上评价考虑地形坡度、地基承载力、桩基埋深等11因素,而地下空间评价则不考虑地形坡度、桩基埋深等因素。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熵权系数法的综合评价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GIS平台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进行了工程建设一体化分区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工程建设适宜性好区和较好区分布广泛,占比73.94%~93.22%。随着竖向深度增加,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好的区域面积显著增加。地上空间适宜性主要受软土、腐蚀性土及地质灾害影响。浅层(0~15 m)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主要受浅埋厚层软土的影响,地下空间开发面临软土变形的风险。次浅层(15~30 m)与次深层(30~50 m)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主要受砂层涌水量和岩土结合面的影响。从评价结果看,地下空间工程建设适宜性优于地上,建议地下空间分为3个竖向分层进行开发,充分开发利用15 m以浅的地下空间,超前规划次浅层与次深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应尽量避开适宜性一般区和差区。适宜性好区和较好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时应着重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 地质环境 适宜性 建设用地 负面清单 一体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黄泛平原典型城市地下水综合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
作者 李朗 叶露 +2 位作者 黄晓燕 李凯 王明明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73-75,共3页
苏北黄泛平原地势平坦,浅部地层结构松散,地下水特别是浅部地下水易受地表环境影响。为此,选择宿迁市区建立地下水综合保护评价两级指标体系,其中地下水污染危险性、污染影响作为第一级指标,分别对应第一级指标建立DRIAC、UL第二级指标... 苏北黄泛平原地势平坦,浅部地层结构松散,地下水特别是浅部地下水易受地表环境影响。为此,选择宿迁市区建立地下水综合保护评价两级指标体系,其中地下水污染危险性、污染影响作为第一级指标,分别对应第一级指标建立DRIAC、UL第二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一、二级指标进行加权分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苏北黄泛平原表层土结构松散、地下水脆弱性较明显,重点、次重点防护区占总面积超80%,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同区域内城市及生态地质调查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含水层 保护分区 权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云港滨海地区沉积物含盐特征及其对工程基础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苟富刚 陆徐荣 +2 位作者 龚绪龙 杨露梅 刘明遥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71-2081,共11页
土体含盐特征是环境演化、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和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参考指标。通过采集连云港滨海地区土样616件,根据测试结果以及土层划分结果对研究区80 m以浅土层含盐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0 m以浅土层盐分主要受3次海侵... 土体含盐特征是环境演化、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和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参考指标。通过采集连云港滨海地区土样616件,根据测试结果以及土层划分结果对研究区80 m以浅土层含盐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0 m以浅土层盐分主要受3次海侵控制,盐分以NaCl为主,其中Cl~-含量占比最高达到了62.01%,NaCl含量占比最高达到了94.25%。各土层含盐量介于0.020%~7.149%。全新世土层含盐量高,以中盐渍土为主。随着深度的增加,土体含盐量有着递减的趋势。含盐量最高土层出现在2-1层黏土中。更新世土层含盐量较高,除了8-2砂层外,均有弱盐渍土出现。受海侵影响,海相土层含盐量均高于其上覆和下伏土层。海侵对下伏地层具有侵染作用,使得陆相地层含盐量增加。同一层组的土层细粒土含盐量一般大于砂土。各土层ESR(交换性钠)值较高,均大于当地地表淡水SAR(钠吸附比)。ESR最大值103出现在3-1软土层,为当地地表淡水ESR值的32倍。各土层统计平均值γ_(Mg)/γ_(Ca)范围值为0.80~2.67,均大于当地地表淡水的γ_(Mg)/γ_(Ca)值,说明各土层不同程度受到海水入侵的影响。各层土γ_(Mg)/γ_(Ca)最大值出现在3-1软土层,说明该层土沉积受控于海侵。各层土pH值均大于7.7,浅部2-1层与3-1层pH值高,土体改良需施加酸性或者钙质改良剂。各土层易溶盐的腐蚀性主要表现在Cl~-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强腐蚀土层主要分布在25 m以浅土层,对应土层为3-1层软土和2-1层黏土。给出了土体中Cl~-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界限含盐量,工程建设中应注意基础防腐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含盐特征 易溶盐 软土 腐蚀性 海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全新世以来海相沉积物的化学特征及其对古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苟富刚 龚绪龙 +2 位作者 宋玉明 沈辰 蔡田露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9-662,共14页
海相沉积物的化学特征是分析古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连云港滨海地区浅部海相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开展易溶盐、粒度、AMS 14C年龄及微体古生物测试,分析海相沉积物的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连云港滨海地区浅部海相沉积物Cl^... 海相沉积物的化学特征是分析古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连云港滨海地区浅部海相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开展易溶盐、粒度、AMS 14C年龄及微体古生物测试,分析海相沉积物的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连云港滨海地区浅部海相沉积物Cl^(−)含量最高,Na^(+)含量次之;5 m以浅土体含盐量变化较大,绝大数土体含盐量为0.3%~3.0%;至埋深20 m时,土体含盐量稳定在1.0%。沉积物中Cl^(−)含量与含盐量相关性最高,以直线型和多项式型拟合效果最佳;与Ca^(2+)、Mg^(2+)、K^(+)、SO_(4)^(2−)含量拟合效果好,以多项式型拟合效果最佳;与Na^(+)含量以幂型拟合效果最佳。沉积物含盐量与pH值呈负相关关系,说明碱性环境不利于土体盐分的增加。沉积物交换性钠(ESR)值高,说明研究土体含盐特征保留了海水特征。推测连云港滨海地区海相沉积物受到了海平面变化、东亚冬季风及黄河夺淮事件的影响。以ZK1孔为例,中全新世以来海相沉积物经历了滨海–浅海陆架环境、滨海陆架环境、近岸滨海环境、滨海潮间带环境4个阶段。阶段Ⅰ(6.3~4.2 ka):土体平均含盐量为1.2%,呈碱性,平均海水混合比为55.2%,未出现窄盐性浮游孔虫,说明土体沉积时有淡水与海水混合,水体盐度变化明显,土体颗粒组成以粉粒和黏粒为主,底栖有孔虫以玻璃质属种为主,最高占比达70%,基本未见到胶结类有孔虫,Ammonia beccari平均含量为11.80%,Ammonia compressiuscula平均含量为28.70%,为滨海–浅海陆架环境。阶段Ⅱ(4.2~0.6 ka):土体平均含盐量为1.3%,含盐量增加,海水混合比增加,土体颗粒组成与阶段Ⅰ相似,底栖有孔虫以Ammonia beccarii为主,平均含量为48.40%,Ammonia compressiuscula含量减少,为滨海陆架环境。阶段Ⅲ(0.6~0.3 ka):海平面与现今海面位置相当,受黄河夺淮后物源补给影响,沉积速率显著增加,达1.22 cm/a,与阶段Ⅱ相比,本阶段含盐量升高,pH值稍有下降,土体颗粒稍有变细,底栖有孔虫丰度显著增加,海水混合比进一步提高,Ammonia beccarii平均含量为44.30%,为近岸滨海环境。阶段Ⅳ(0.3 ka以来):土体含盐量显著增加,pH值下降,土体颗粒组成、底栖有孔虫丰度及沉积速率与阶段Ⅲ基本持平,海水混合比最高达163.3%,主要与现代积盐过程有关,Ammonia beccarii含量为47.20%,为滨海潮间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含盐特征 易溶盐 海相沉积物 有孔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