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陆珍辉 曹志勇 +2 位作者 郭啸鸣 李新玲 朱向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与早期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入院第2天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目的探讨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与早期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入院第2天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随访12个月,记录卒中复发的类型及时间。于发病后3个月随访时剔除再发脑卒中者,其余患者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根据3个月MoCA分值将患者分为早期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组与早期卒中后无认知功能障碍(Non-PSCI)组,比较两组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分析确定HOMA-IR与卒中复发的关系。结果共收集243例首发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随访时剔除18例,纳入研究225例。PSCI组的HOMA-IR[3.17(1.42,29.15)vs 1.94(1.25,7.84),Z=2.872,P=0.004]显著高于Non-PSCI组。HOMA-IR(OR=1.032,95%CI 1.010~1.055,P=0.004)是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危险因素;当HOMA-IR≥2.36时,其与PSCI的关联强度显著增强(HOMA-IR:2.36~<15.24,OR=6.589,95%CI 1.203~36.037,P=0.030;HOMA-IR:≥15.24,OR=9.238,95%CI 1.362~62.634,P=0.023)。随着HOMA-IR水平的升高,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1年内卒中复发率显著升高(Log Rank检验:χ2=10.54,P=0.014)。结论胰岛素抵抗是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危险因素,还会增加其1年内的卒中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认知功能 脑梗死 非致残性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胰岛素抵抗指数 卒中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话随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珀璇 张丽华 +3 位作者 王丽华 陈冬梅 钱茜 冯新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8期133-134,共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对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后实施电话随访干预对改善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连续收住院的264例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1例在出院时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而研究组133例除常规健康指导外,出院...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对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后实施电话随访干预对改善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连续收住院的264例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1例在出院时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而研究组133例除常规健康指导外,出院后还进行每月2~3次电话随访。出院3个月时调查两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抗高血压药物、调脂药物和糖尿病药物的服用率。结果:完成电话随访且资料完整者共212例,其中对照组104例,研究组108例。研究组患者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和胰岛素类药物的服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抗高血压药物服用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话随访可以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发挥一定的作用,通过健康教育和电话随访,可以改善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二级预防 护理干预 电话随访 服药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粘附分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黄玉宇 陆建荣 +4 位作者 闻应时 刘文华 顾承志 黄怀宇 高勇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12期1042-1043,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与可溶性粘附分子的相关性。方法脑梗死患者87例,根据入院主动脉彩超检查情况分为两大组:主动脉粥样斑块阴性组及阳性组,后组又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信号(MES)检测情况分为MES阴性... 目的探讨脑梗死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与可溶性粘附分子的相关性。方法脑梗死患者87例,根据入院主动脉彩超检查情况分为两大组:主动脉粥样斑块阴性组及阳性组,后组又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信号(MES)检测情况分为MES阴性组和MES阳性组。比较3组入院时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并对MES阳性组予低分子肝素钠(LWMH)等干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检测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结果各组可溶性粘附分子入院时均偏高,主动脉粥样斑块阳性的2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且MES阳性组较阴性组也有明显增高(P<0.05);MES阳性组干预治疗后可溶性粘附分子呈下降趋势,于第2周达低峰,但第4周又有上升。结论主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及破裂与可溶性粘附分子密切相关,可溶性粘附分子可作为脑梗死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在老年人群中尝试常规抗炎治疗为防治脑梗死拓宽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微栓子信号 可溶性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ICVD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闻应时 黄玉宇 +4 位作者 陆建荣 刘文华 顾承志 黄怀宇 高勇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12期1052-1053,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相关性。方法将138例就诊者分为对照组(25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组(39例)及脑栓塞组(74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ICVD患者均发现有不同类型的...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相关性。方法将138例就诊者分为对照组(25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组(39例)及脑栓塞组(74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ICVD患者均发现有不同类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为ICVD提供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洛西汀联合奥替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国祥 赵程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950-2951,共2页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奥替溴铵治疗伴抑郁症状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度洛西汀+奥替溴铵口服,对照组奥替溴铵口服,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行24项汉密尔顿量表评分(HAMD)测定...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奥替溴铵治疗伴抑郁症状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度洛西汀+奥替溴铵口服,对照组奥替溴铵口服,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行24项汉密尔顿量表评分(HAMD)测定。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HAMD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AMD分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度洛西汀联合奥替溴铵治疗IBS安全有效,有较好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度洛西汀 奥替溴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24 h内不明原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曹志勇 丁妹 +3 位作者 朱连海 李新玲 汪涵 朱向阳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1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24 h内发生不明原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unexplained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Unexplained END)后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于... 目的探讨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24 h内发生不明原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unexplained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Unexplained END)后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神经内科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并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后24 h内发生不明原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进行干预分为应用替罗非班干预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2组患者在干预后第24 h、第7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于出院后第90 d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所有患者的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以mRS评分较出院时>2分为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住院期间评估所有患者是否存在出血转化,出院后90 d是否存在死亡病例。结果共纳入73例经静脉溶栓后发生不明原因END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53(72.6%)例,女20(27.4%)例,平均年龄(63.33±4.53)岁,治疗组31(42.5%)例,对照组42(57.5%)例。治疗组在干预后的第24 h和第7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院后90 d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现2例出血转化,2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于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出现的END及时应用替罗非班进行干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替罗非班 预后
原文传递
急性和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误诊原因分析
7
作者 董政协 朱向阳 朱连海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6年第5期316-317,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误诊原因分析 急性 临床资料分析 临床症状 CIDP 进展缓慢 误诊误治
原文传递
液体衰减翻转恢复-磁共振成像高信号血管征诊断颅内多发性动脉狭窄二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文华 董政协 +5 位作者 周永 朱连海 李新玲 顾承志 李燕 黄怀宇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67-869,共3页
颅内血管狭窄的局灶性或弥漫性神经系统表现及急性或慢性病程造成其诊断困难。因此,选择方便、经济及可靠的初筛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能对异常血管血流动力学予以监... 颅内血管狭窄的局灶性或弥漫性神经系统表现及急性或慢性病程造成其诊断困难。因此,选择方便、经济及可靠的初筛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能对异常血管血流动力学予以监测。FLAIR—MRI高信号血管征(hyperintense vessel sign,HVS)是位于蛛网膜下腔相对灰质呈点状或管状且纵轴长于一个层面的高信号影。现就本科临床资料探讨HVS对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狭窄 诊断价值 衰减翻转 高信号 性动脉狭窄 磁共振成像 液体 多发
原文传递
脑梗死急性期高压氧治疗与日间嗜睡及卒中远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陆珍辉 曹志勇 +2 位作者 郭啸鸣 李新玲 朱向阳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70-175,共6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高压氧治疗对日间嗜睡的影响,以及两者与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12月在江苏省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13例)与对照组(n=113例)。观...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高压氧治疗对日间嗜睡的影响,以及两者与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12月在江苏省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13例)与对照组(n=113例)。观察组住院期间除脑梗死常规治疗外予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于入院第2天排除相关禁忌证后开始,每天1次,共10次;对照组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收集2组患者基线资料,入院时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第3天、出院当日行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随访2年。比较2组急性期日间嗜睡情况、6个月临床转归及2年卒中复发情况,日间嗜睡患者与无日间嗜睡患者6个月临床转归及2年卒中复发情况。结果最终纳入患者217例,其中观察组105例,对照组112例,失访9例。观察组发病前PSQI评分、入院时ESS评分及日间嗜睡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ESS评分及日间嗜睡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0(0,2)vs.3(1,6),P<0.05;5.7%vs.24.1%,P<0.05]。日间嗜睡是急性脑梗死患者6个月转归不良[入院ESS评分(OR=1.164,95%CI 1.044~1.297,P=0.006)、出院ESS评分(OR=1.218,95%CI 1.056~1.405,P=0.007)]和2年内卒中复发(OR=51.872,95%CI 9.151~294.053,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急性期高压氧治疗是2年内卒中复发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0.139,95%CI 0.028~0.704,P=0.017)。结论脑梗死急性期高压氧治疗可改善日间嗜睡,并降低脑梗死后2年内的卒中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脑梗死 日间嗜睡 转归 远期预后
原文传递
甘松治疗戊四氮致大鼠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新玲 丁莉 +1 位作者 邵良 朱连海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年第3期151-153,178,共4页
目的观察甘松对戊四氮致大鼠的疗效。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甘松治疗组、丙戊酸钠治疗组和甘松合并丙戊酸钠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制作建立癫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及脑电图... 目的观察甘松对戊四氮致大鼠的疗效。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甘松治疗组、丙戊酸钠治疗组和甘松合并丙戊酸钠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制作建立癫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及脑电图、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甘松治疗组、丙戊酸钠治疗组、甘松合并丙戊酸钠组可明显减轻大鼠样发作程度,减少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改善大鼠皮层脑电图,降低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其中以甘松合并丙戊酸钠组最为明显。结论甘松对戊四氮致大鼠具有一定的抗癫及脑保护作用,与丙戊酸钠联用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松 丙戊酸钠 大鼠 癫 戊四氮 脑脊液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原文传递
黄连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顾承志 黄国祥 +1 位作者 黄志东 黄怀宇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9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干预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将92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口服黄连素,对照组口服氟伐他汀;于治疗前、治疗后2及4个月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干预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将92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口服黄连素,对照组口服氟伐他汀;于治疗前、治疗后2及4个月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T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数量,以及检查治疗前、治疗后2及4个月sICAM-1、sVCAM-1、sE-selectin数值。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4个月2组颈动脉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数量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sICAM-1、sVCAM-1、sE-selectin均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黄连素可用于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可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原文传递
伴有颈动脉斑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微栓子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芳 李新玲 +2 位作者 黄怀宇 李嘉 范松松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微栓子和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65例,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伴有颈动脉斑块组45例和不伴有颈动脉斑块组20例,2组均行微栓子监测。结果伴有颈动脉斑块组与不伴有颈动脉斑块组...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微栓子和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65例,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伴有颈动脉斑块组45例和不伴有颈动脉斑块组20例,2组均行微栓子监测。结果伴有颈动脉斑块组与不伴有颈动脉斑块组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伴有颈动脉斑块患者的微栓子阳性率为38%,不伴有颈动脉斑块患者为13%,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软斑组微栓子阳性率为45%,硬斑组微栓子阳性率为18%,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多有颈动脉斑块,软斑块是微栓子的主要来源,微栓子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二者早期干预是防治脑卒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微栓子
原文传递
以共济失调首诊的Wolfram综合征一例
13
作者 朱向阳 董政协 +2 位作者 苏振锋 李嘉 黄怀宇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70-871,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8岁,因“进行性四肢无力、行走不稳3年余”于2007年9月5日入院。患者2004年6月起自觉四肢无力、行走不稳易摔倒,无肢体疼痛麻木,无踩棉花感,无头痛、头晕及抽搐,无吞咽困难,偶有饮水呛咳,无主观听力减退。患...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8岁,因“进行性四肢无力、行走不稳3年余”于2007年9月5日入院。患者2004年6月起自觉四肢无力、行走不稳易摔倒,无肢体疼痛麻木,无踩棉花感,无头痛、头晕及抽搐,无吞咽困难,偶有饮水呛咳,无主观听力减退。患者入学后学习成绩欠佳,体育不能达标。患者系7个月早产儿,出生体重2750g,发育正常,无罹患特殊疾病史。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FRAM综合征 共济失调 进行性四肢无力 首诊 行走不稳 临床资料 肢体疼痛 吞咽困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