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蔡华 马传喜 +2 位作者 司红起 乔玉强 陆维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4-157,共4页
利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L.)与玉米(Zea maysL.)进行远缘杂交,通过玉米染色体的消失而获得小麦单倍体胚,再经幼胚离体培养及染色体加倍诱导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是小麦单倍体育种的一种重要途径,用这种方法创建的DH群体是进... 利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L.)与玉米(Zea maysL.)进行远缘杂交,通过玉米染色体的消失而获得小麦单倍体胚,再经幼胚离体培养及染色体加倍诱导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是小麦单倍体育种的一种重要途径,用这种方法创建的DH群体是进行小麦分子标记研究和QTL分析的重要遗传材料。本文对DH群体创建过程中影响单倍体胚产生、单倍体及双单倍体植株形成等因素以及双单倍体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亲本选配原则、花期调节技术、2,4-D处理、玉米花粉和小麦柱头发育状况以及环境因素等对诱导单倍体胚效果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同时对利用小麦与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远缘杂交 单倍体 双单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辣椒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沈善铜 朱启泰 +1 位作者 徐刚 芮仁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4-47,共4页
辣椒是塑料大棚主栽蔬菜种类之一,提高大棚辣椒的产量和产值是栽培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合理施肥是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国内外在甜椒和干制辣椒上作了较多的研究,但在菜用辣椒上研究较少。为明确棚栽菜用辣椒早丰1号需肥指标及相应的... 辣椒是塑料大棚主栽蔬菜种类之一,提高大棚辣椒的产量和产值是栽培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合理施肥是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国内外在甜椒和干制辣椒上作了较多的研究,但在菜用辣椒上研究较少。为明确棚栽菜用辣椒早丰1号需肥指标及相应的施肥方式,逐步实现施肥技术规范化、标准化,特开展了本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大棚栽培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豆饼防治棉花枯萎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蔼民 易琼华 师素云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67-268,共2页
早在50年代,朱凤美等(1956)就曾报道用豆饼可以防治小麦腥黑穗病和杆黑穗病。近年董友根用豆饼处理土壤防治棉花枯萎病也取得了36~75%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棉花 枯萎病 豆饼 防治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的细胞遗传学鉴定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浩兵 姚景侠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1-5,共5页
通过对节节麦、野燕麦、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的C分带的研究,表明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中含有小麦的B组和A组染色体。通过对节节麦、野燕麦、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与中国春小麦回交后代的花粉母细胞... 通过对节节麦、野燕麦、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的C分带的研究,表明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中含有小麦的B组和A组染色体。通过对节节麦、野燕麦、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与中国春小麦回交后代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配对行为的研究,表明回交一代中含有14个左右的二价体,而不是预期的7个二价体;通过对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与中国春小麦回交后代花粉母细胞中染色体的原位杂交研究,表明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中含有14条左右的燕麦染色体。因此,认为八倍体节节麦-燕麦部分双二倍体不是真正的节节麦与野燕麦的杂种,而可能是某一四倍体小麦与燕麦的杂交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节麦 野燕麦 八倍体杂种 染色体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类远缘杂种核穿壁现象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浩兵 姚景侠 《江苏农业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12-14,共3页
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转移大多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联会时期,偶尔也有在其他时期发生的。作者在麦类远缘杂种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和小孢子时期均存在核穿壁的现象,并对各种状态下的穿壁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 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转移大多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联会时期,偶尔也有在其他时期发生的。作者在麦类远缘杂种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和小孢子时期均存在核穿壁的现象,并对各种状态下的穿壁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母细胞 减数分裂 核穿壁 远缘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米质研究
6
作者 吴光南 《世界农业》 1983年第3期21-22,共2页
1981年7月,作者有机会访问了美国得克萨斯州(Texas)博蒙特(Beaumont)的A.M大学农业研究和推广中心,了解到美国在稻米栽培,土壤,肥料和植保等方面的研究并不比我们先进,育种工作还落后于我们。但他们却非常重视米质的研究,有许多经验值... 1981年7月,作者有机会访问了美国得克萨斯州(Texas)博蒙特(Beaumont)的A.M大学农业研究和推广中心,了解到美国在稻米栽培,土壤,肥料和植保等方面的研究并不比我们先进,育种工作还落后于我们。但他们却非常重视米质的研究,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现将其研究情况介绍于后,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工作 供参考 栽培 肥料 研究情况 农业 实验室 加工特性 质量 碾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对玉米生长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6
7
作者 师素云 薛启汉 +1 位作者 刘蔼民 练兴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9年第2期32-36,共5页
应用壳聚糖衍生物羧甲基壳聚糖(NCMC)水溶液处理玉米种子,能够促进玉米种子的萌发,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处理玉米果穗能够提高玉米未成熟籽粒的可溶性蛋白以及成熟种子的贮藏蛋白含量.以上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对作物生长有调节功能.本... 应用壳聚糖衍生物羧甲基壳聚糖(NCMC)水溶液处理玉米种子,能够促进玉米种子的萌发,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处理玉米果穗能够提高玉米未成熟籽粒的可溶性蛋白以及成熟种子的贮藏蛋白含量.以上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对作物生长有调节功能.本文还初步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对作物生长调控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玉米 调节功能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被引量:10
8
作者 高东迎 郭士伟 +2 位作者 李霞 孙立华 刘蔼民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49-755,共7页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获得了大量抗病、抗逆、优质、矮杆等突变体。对这些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 ,大多数突变性状由 1对或 2对基因控制。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发生与基因型、性状、继代时间、培养方式等有关 ,并具...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获得了大量抗病、抗逆、优质、矮杆等突变体。对这些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 ,大多数突变性状由 1对或 2对基因控制。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发生与基因型、性状、继代时间、培养方式等有关 ,并具有内在的机制 ,点突变和反转录转座子插入可能是引起水稻无性系变异的两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体细胞无性系 变异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茎大麦在大麦育种上的应用——Ⅰ.大麦单倍体的诱导与加倍单倍体的产生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浩兵 仲裕泉 +2 位作者 徐杰 姚景侠 黄志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60-664,共5页
以三种栽培大麦品种为母本,三种球茎大麦为父本进行杂交。诱导栽培大麦单倍体,结果杂交成胚率平均为47.9%,幼胚离体培养成苗率平均为54.0%。这些胚培苗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含有7,14,21条,不同组合杂交后代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不同,... 以三种栽培大麦品种为母本,三种球茎大麦为父本进行杂交。诱导栽培大麦单倍体,结果杂交成胚率平均为47.9%,幼胚离体培养成苗率平均为54.0%。这些胚培苗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含有7,14,21条,不同组合杂交后代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不同,所有含有7条染色体的后代,其染色体C-带带型显示为父本栽培大麦的染色体,表明该后代为栽培大麦单倍体,用滴加0.04%秋水仙素的Knop溶液进行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结果加倍率达90%以上,另外,我们还讨论了染色体消失法诱导单倍体的优越性及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茎大麦 大麦 育种 单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_(1,3,4,7)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的建立 被引量:18
10
作者 黄少白 周燮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6-51,共6页
用碳二亚胺(EDC)法将赤霉素A_4(GA_4)与卵清蛋白(OVA)连接,形成GA_4-OVA复合物用于包板,利用GA_4-Me与GA_4-OVA对兔抗GA_4-PAbs竞争结合反应,建立了GA_(1,3,4,7)间接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其灵敏度、检测范围和最小检测样品量分别为45p... 用碳二亚胺(EDC)法将赤霉素A_4(GA_4)与卵清蛋白(OVA)连接,形成GA_4-OVA复合物用于包板,利用GA_4-Me与GA_4-OVA对兔抗GA_4-PAbs竞争结合反应,建立了GA_(1,3,4,7)间接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其灵敏度、检测范围和最小检测样品量分别为45pg,0.2~200ng和50~500mg,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7%,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2%和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酶联免疫检测 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节麦的核型和C-带带型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浩兵 钟少斌 +1 位作者 仲裕泉 姚景侠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7-10,共4页
运用C-分带技术对节节麦的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的研究表明,节节麦的染色体组的C-带带型和小麦D组染色体的带型很相似,表明这两组染色体具有较强的同源性,小麦的D组染色体的供体很可能就是节节麦。
关键词 节节麦 核型 C-带带型 同源性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敏感期内淹水临界值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荣生 刘桂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4-25,共2页
黄淮海平原及江苏徐淮地区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常年7月中下旬降水集中,加之地势低平,夏玉米拔节期易受涝渍危害。而拔节期又是玉米一生中对涝害反应比较敏感的关键时期,因此,研究玉米这一时期淹水后的生理反应和淹水的临界持续时间,对及... 黄淮海平原及江苏徐淮地区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常年7月中下旬降水集中,加之地势低平,夏玉米拔节期易受涝渍危害。而拔节期又是玉米一生中对涝害反应比较敏感的关键时期,因此,研究玉米这一时期淹水后的生理反应和淹水的临界持续时间,对及时排涝和制定灌排工程都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和方法 试验于1987年在徐州铜山试验站水泥池中进行。水泥池规格为2×1米,每池播种玉米24株。6月12日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拔节期 淹水 生理 临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应用多效唑的增产效果和施用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汤日圣 梅传生 +10 位作者 张金渝 蔡小宁 吴光南 管永祥 马继发 唐伟 季益芳 曹延松 董洪章 钟学营 仇本进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6-28,共3页
花生开花后25~30天,每亩用15%多效唑粉剂40~50克,加水75千克,用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施,能显著地延缓植株仰长生长,使主茎高度降低,侧枝长度缩短,从而有效地控制旺盛的营养生长,增强植株的抗倒能力,保持较好的群体结构。同时,增加有效... 花生开花后25~30天,每亩用15%多效唑粉剂40~50克,加水75千克,用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施,能显著地延缓植株仰长生长,使主茎高度降低,侧枝长度缩短,从而有效地控制旺盛的营养生长,增强植株的抗倒能力,保持较好的群体结构。同时,增加有效分枝,控制无效果针,促进荚果发育,增加饱果数和果重。开花后30天亩施50克多效唑的主茎高度降低14.9%,侧枝长度缩短16.6%,倒伏面积减少85%;单株有效分枝增加0.5个,单株饱果数增加7.9%,百果重增加5.2克,比对照增产花生果30.2千克/亩,净增产值43.3元/亩,投入与产出比约为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施肥 多效唑 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分裂素与禾谷类作物种子的发育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少白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5-26,共2页
细胞分裂素与禾谷类作物种子的发育江苏省农科院遗传生理研究所黄少白作物种子的成熟过程包含胚和胚乳的发育,同时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生化的变化。该过程具有重要的农业意义,它涉及种子的营养价值、质量和产量等各个方面。种子成熟的... 细胞分裂素与禾谷类作物种子的发育江苏省农科院遗传生理研究所黄少白作物种子的成熟过程包含胚和胚乳的发育,同时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生化的变化。该过程具有重要的农业意义,它涉及种子的营养价值、质量和产量等各个方面。种子成熟的过程从受精分化开始,经胚和胚乳的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类作物 种子 发育 细胞分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分离提纯及血清学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作为 薛启汉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3年第1期84-88,共5页
从感染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的牵牛(Ⅰ.Nil)叶片,通过超速离心,Cscl密度梯度离心提纯SPFMV粒子,每千克叶片可得病毒13—15毫克。电镜观察病毒粒子长度范围在820—860nm,也可见到900nm以上的特长粒子。病毒提纯物的紫外吸收曲线呈典型核蛋... 从感染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的牵牛(Ⅰ.Nil)叶片,通过超速离心,Cscl密度梯度离心提纯SPFMV粒子,每千克叶片可得病毒13—15毫克。电镜观察病毒粒子长度范围在820—860nm,也可见到900nm以上的特长粒子。病毒提纯物的紫外吸收曲线呈典型核蛋白吸收曲线,OD260/OD280=1.21,免疫电镜检查,该病毒与SPFMV抗血清起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提纯 免疫电镜 血清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对三角叶滨藜种子萌发及愈伤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洋 钦佩 +4 位作者 谢民 李国卿 牟中信 佘建民 蔡小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3-26,共4页
利用N+、Ar+、Zn2+离子分不同辐射能量,对三角叶滨藜(Atriplex Triangularis)种子 进行离子注入,研究低能量状态下激发诱变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 N+、Ar+、Zn2+离子注 入处理后,三角叶... 利用N+、Ar+、Zn2+离子分不同辐射能量,对三角叶滨藜(Atriplex Triangularis)种子 进行离子注入,研究低能量状态下激发诱变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 N+、Ar+、Zn2+离子注 入处理后,三角叶滨藜种子萌发率均有下降。其中Ar+处理组种子萌发率高于对照组。由无 菌苗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及其生理活性也存在差异。通过对愈伤组织SOD、POD、CAT活性进 行测定,发现这3种离子注入种子处理后愈伤组织的SOD、POD、CAT活性一般都低于未处 理的对照组。其中Zn2+注入处理后SOD活性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叶滨藜 愈伤组织 离子注入 种子萌发 酶活性 蔬菜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线粒体atp6基因的克隆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国伟 王莹 +3 位作者 詹小鸣 柴建华 汪训明 许仁林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39-147,共9页
以玉米线粒体atp6基因为探针所作的Southern杂文结果显示,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珍汕97A.B)的atp6基因存在结构上的差异.不育系只有一个atp6基因拷贝,而相应的保持系却有两个拷贝.从保... 以玉米线粒体atp6基因为探针所作的Southern杂文结果显示,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珍汕97A.B)的atp6基因存在结构上的差异.不育系只有一个atp6基因拷贝,而相应的保持系却有两个拷贝.从保持系线粒体DNA的LamdaEMB3基因文库中筛选出了以上两个atp6基因克隆,并根据制作的物理图谱将它们分别定位在2.75kb的PstⅠ/PvuⅡ和1.63kb的SaiⅠ/EcoRⅠ片段上.此外还对atp6基因的组织结构特点及其与水稻CMS的关系作了简要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线粒体 DNA atp6基因 克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