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水虻幼虫高密度养殖可行性研究
1
作者 孟雪松 徐猛 +3 位作者 叶小梅 孔祥平 曾文超 杜静 《生物加工过程》 2025年第1期56-62,76,共8页
为了考察一次投料条件下,通过高投虫密度实现黑水虻更加快速转化餐厨垃圾的可行性,以原餐厨垃圾打浆物为原料,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不同的投虫密度工况(60 000、120 000和200 000头/m^(2))对黑水虻虫体、餐厨垃圾物料特性和生产性能... 为了考察一次投料条件下,通过高投虫密度实现黑水虻更加快速转化餐厨垃圾的可行性,以原餐厨垃圾打浆物为原料,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不同的投虫密度工况(60 000、120 000和200 000头/m^(2))对黑水虻虫体、餐厨垃圾物料特性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为减少规模化养殖的土地面积和提升产出效益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随着投虫密度的增加,养殖料温度逐渐升高;经黑水虻转化后残余物料的有机质、总氮、总钾和总养分含量均逐渐降低,总磷含量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黑水虻幼虫平均虫长与虫质量均逐渐降低,且直接导致虫体中粗脂肪含量降低,但虫体的总钾含量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对虫体的总氮和总磷影响不大。(2)随着投虫密度的增加,黑水虻幼虫存活率和料虫比逐渐降低,但单位面积收虫量和物料减量率均逐渐提高,可以缩短餐厨垃圾处理周期,提升转化效率。综合分析发现,投虫密度为200 000头/m^(2)时生产性能最佳,餐厨垃圾转化时间为10 d,单位面积收虫量为15.75 kg/m^(2)、物料减量率为81.72%、料虫比为3.22。该结果可为优化黑水虻养殖工艺技术参数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 餐厨垃圾 投虫密度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