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课改背景下师范生发展性学力培养刍议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中猛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 2008年第12期76-77,共2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师范生发展性学力对缩短其职业适应期,为其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促进师范生发展性学力的增长可以从改革高师院校的课程实施、关注师范生专业情意与构建实践课程等方面予以强化。
关键词 师范生 发展性学力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与思考
2
作者 孙军 刘中猛 《沧桑》 2006年第4期133-134,共2页
历史新课程推行后,学生中普遍存在了解新课程不够和搜集资料信息由老师代办的现象,老师则有教学手段单一化和忽视潜在课程资源利用的不足,这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历史新课程 信息搜集 教学手段 潜在课程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音乐歌舞的盛行 被引量:6
3
作者 郑琳 陈群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2-146,共5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音乐歌舞盛行,无论是音乐理论还是具体的音乐实践如管弦乐、声乐以及乐舞的演奏技艺都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女性成为这一时期音乐歌舞艺术活动的主角。女性音乐歌舞艺术的繁荣与上层统治者的喜好与提倡及音乐教育渠... 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音乐歌舞盛行,无论是音乐理论还是具体的音乐实践如管弦乐、声乐以及乐舞的演奏技艺都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女性成为这一时期音乐歌舞艺术活动的主角。女性音乐歌舞艺术的繁荣与上层统治者的喜好与提倡及音乐教育渠道的增多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女性 音乐 歌舞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交流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中猛 叶泽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323-8324,共2页
从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情意3方面阐述了城乡交流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并从教育主管部门、派遣学校和受授学校等方面探讨了城乡交流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 城乡交流 农村教师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整合发展演化模式探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段圣奎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09年第6期51-54,共4页
一、引言 区域旅游整合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各地区的旅游要素相互吸引、凝聚、协同、融合,进行系统化的调整、重组、优化,实现区域内不同开发主体之间的互动,提高资源有效配置,优势互补,构建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地域综合... 一、引言 区域旅游整合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各地区的旅游要素相互吸引、凝聚、协同、融合,进行系统化的调整、重组、优化,实现区域内不同开发主体之间的互动,提高资源有效配置,优势互补,构建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地域综合体。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区域旅游整合活动如火如荼。旅游经济开始进入区域竞争时代,多边区域合作成为旅游发展的潮流。目前许多地方打破区域界限,力图与相关地区共同构成多层次、逐级推进的旅游圈层,以实现在资源、市场、产品、人才等方面优势互补与分工合作,像“黄山大旅游圈”、“兰州旅游圈”等构想的提出,泛珠三角地区9+2区域旅游合作,以及“豫北旅游联合体”等一系列区域旅游合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演化模式 资源有效配置 泛珠三角地区 优势互补 地域综合体 旅游业发展 区域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恩来对我国60年代前期国民经济调整的杰出贡献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频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8-52,共5页
我国 1 961年 - 1 965年的国民经济调整 ,取得了卓著的成效且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其间 ,周恩来自始至终发挥了经济调整的倡导者、决策者、主持者和执行者的重要作用 ;在创造调整前提 ,提出调整思想 ,制定调整方针 ,主持调整工作 ... 我国 1 961年 - 1 965年的国民经济调整 ,取得了卓著的成效且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其间 ,周恩来自始至终发挥了经济调整的倡导者、决策者、主持者和执行者的重要作用 ;在创造调整前提 ,提出调整思想 ,制定调整方针 ,主持调整工作 ,落实调整方案 ,坚持调整胜利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60年代前期 国民经济调整 杰出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农业结构调整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海林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2-23,共2页
目前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一些认识值得商榷: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 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结构调整的途经是农业产业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是粮食生 产。笔者认为这三种认识未能把握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质所在。农业 结构调整... 目前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一些认识值得商榷: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 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结构调整的途经是农业产业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是粮食生 产。笔者认为这三种认识未能把握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质所在。农业 结构调整就是农业市场化及其主体分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化 中国 农民收入 行政干预 粮食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政府干预——关于苏北G镇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海林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政府干预 经验研究 经济发展速度 乡镇 苏北 农村经济发展 结构性矛盾 地方经济 地方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士人群体与太平天国文化冲突述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德顺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4-138,共5页
太平天国统治时期 ,因需才之殷 ,曾与江南士人群体进行一定程度的文化互动。但太平天国政权由于缺乏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双方文化冲突的潜在危机始终存在 ,并随时间推移渐至表面化、公开化 ,最终导致士人群体离异天国的行为实践。士人... 太平天国统治时期 ,因需才之殷 ,曾与江南士人群体进行一定程度的文化互动。但太平天国政权由于缺乏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双方文化冲突的潜在危机始终存在 ,并随时间推移渐至表面化、公开化 ,最终导致士人群体离异天国的行为实践。士人群体与天国文化冲突 ,主要表现在 :消极应付、文化抵制、文化嘲讽、文化对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士人群体 太平天国 文化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课改学生培训刍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中猛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5-17,共3页
高中新课改实践表明,学生需要全面与系统地认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在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转变的方向及着力点。课改学生培训的实质是对新课程学习进行先期干预,理应成为高中课程培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高中 课改 学生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学习潜力也需可持续开发
11
作者 刘中猛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04年第6期63-63,共1页
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脑子越用越灵。因此,有的学校作业练习很多,学生每天要用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望子成龙的家长或请家教,或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兴趣班。
关键词 学习潜力 科学用脑 终身学习 可持续开发 学习状态 家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地方自治与近代义务教育的兴起 被引量:3
12
作者 薛玉琴 刘正伟 《历史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6,70,共5页
近代义务教育是在清末地方自治的推动下兴起的.清末地方自治不仅承担了义务教育的宣传、发动,组织和实施工作,而且,在它的影响下,义务教育经费的筹集逐渐走向了制度化,私塾改良工程启动,单级教授法也被引入各地义务教育中.以上因素清末... 近代义务教育是在清末地方自治的推动下兴起的.清末地方自治不仅承担了义务教育的宣传、发动,组织和实施工作,而且,在它的影响下,义务教育经费的筹集逐渐走向了制度化,私塾改良工程启动,单级教授法也被引入各地义务教育中.以上因素清末义务教育规模在短短几年内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末期 地方自治 近代 义务教育 教育规模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宋建立与士族文人的分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群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33,共11页
刘宋重建皇权政治 ,其社会基础虽有所扩大 ,与北方士族文人的合作最终仍成为诸多关系中的主体内容 ,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义熙北伐”这一事件却起了促成作用 :京口集团的内部分化与斗争导致了一部分“情非造宋”的将领被清除 ;前期... 刘宋重建皇权政治 ,其社会基础虽有所扩大 ,与北方士族文人的合作最终仍成为诸多关系中的主体内容 ,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义熙北伐”这一事件却起了促成作用 :京口集团的内部分化与斗争导致了一部分“情非造宋”的将领被清除 ;前期总领全局的关键人物刘穆之的早死 ;加上南人“谦退” ,放弃权力。这些都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权力真空 ,成为填补历史必然性缝隙的偶然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口集团 士族文人 义熙北伐 南土士族 刘裕 政治权利 皇权政治 刘宋
原文传递
《明太祖实录》的三次修纂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士勇 《文史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6-111,共6页
《明太祖实录》始纂于建文朝。建文元年庚辰,惠帝朱允炆下诏修纂一部关于洪武朝国政的史料性编年体史书——《太祖实录》(《洪武实录》)。有关此次编修的情况,明清两代官修史书多讳言或言之甚略,只有《国榷》、《罪惟录》、《万历野... 《明太祖实录》始纂于建文朝。建文元年庚辰,惠帝朱允炆下诏修纂一部关于洪武朝国政的史料性编年体史书——《太祖实录》(《洪武实录》)。有关此次编修的情况,明清两代官修史书多讳言或言之甚略,只有《国榷》、《罪惟录》、《万历野获编》等私修史书及文人笔记有所披露。谈迁说:“己卯建文元年正月庚辰朔……敕修《太祖高皇帝实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太祖实录》 朱允炆 编年体史书 史料
原文传递
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与国民经济调整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频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65,共8页
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和"国民经济调整"同属探索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遭遇挫折之后,郑重地自省并自纠其缺点错误而采取的重大举措。调查研究为经济调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坚实的基础,经济调整成为推... 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和"国民经济调整"同属探索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遭遇挫折之后,郑重地自省并自纠其缺点错误而采取的重大举措。调查研究为经济调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坚实的基础,经济调整成为推动调查研究之风形成广泛深入之势的强大动力。"调查研究"和"经济调整"二者在实践中形成良性互动,同时二者的实践还使全党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理性传统,进一步证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党的各项事业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研究 经济调整 实事求是
原文传递
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16
作者 王频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44,共8页
邓小平不仅自身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成功结合方面树立起一座丰碑 ,成为全国人民科学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 ,而且高度重视、多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问题 ,强调在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对党和国家的发展的重要... 邓小平不仅自身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成功结合方面树立起一座丰碑 ,成为全国人民科学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 ,而且高度重视、多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问题 ,强调在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对党和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 ,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做到“精”与“通”的辩证统一、理论与实际的辩证统一、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习
原文传递
永乐士子群像
17
作者 吴士勇 《文史知识》 CSSCI 2005年第3期65-71,共7页
明初士子命运多舛。一方面,朱元璋及朱棣锐意恢复唐宋遗风,采用典型的文官制度,以儒家礼乐制度为根本的立国宗旨,以程序严格的科举制度为选拔官员的主导方式,这样,受过传统儒家诗书教育的士人构成了王朝权力主体.成为新王朝的既... 明初士子命运多舛。一方面,朱元璋及朱棣锐意恢复唐宋遗风,采用典型的文官制度,以儒家礼乐制度为根本的立国宗旨,以程序严格的科举制度为选拔官员的主导方式,这样,受过传统儒家诗书教育的士人构成了王朝权力主体.成为新王朝的既得利益者;另一方面,明代又是一个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礼乐制度 科举制度 明初 士人 政治制度史
原文传递
曹魏政权中央监察机制及运作 被引量:1
18
作者 房晓军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4-47,共4页
监察机构是国家机器自我调节的部分,体现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政治精神。曹魏政权的监察制度在秦汉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御史台脱离少府,构成了一个超然于行政之外的新的监察体制,与尚书左丞、司隶校尉和校事一起构成了曹魏政权中央监... 监察机构是国家机器自我调节的部分,体现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政治精神。曹魏政权的监察制度在秦汉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御史台脱离少府,构成了一个超然于行政之外的新的监察体制,与尚书左丞、司隶校尉和校事一起构成了曹魏政权中央监察系统。监察系统的强化对当时曹魏整饬吏治、打击贪污、稳固中央政权统治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自身内部系统的不甚完备、门阀势力的发展、封建皇权和礼教等外部动力的弱化等因素,监察执行的条件逐渐朝着不利方向转化,制度也就渐渐失去了应有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魏 政治 监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