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徐淮地区早春辣椒栽培技术
1
作者 朱明超 孙玉东 +2 位作者 罗伯祥 靳取 汪国莲 《上海蔬菜》 2002年第6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江苏 徐淮地区 早春辣椒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淮北地区夏大豆品种更替中产量及有关性状的改良与展望 被引量:10
2
作者 冯其虎 张复宁 杨加银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72-178,共7页
本文通过对江苏淮北地区50~80年代先后推广的16个夏大豆代表品种的产量及有关性状变化的研究,看出本区大豆品种更替过程中,品种产量潜力的提高主要变化因素为:百粒重与每荚粒重的增加、收获指数的大幅度提高和生物量的稳步增长;植株矮... 本文通过对江苏淮北地区50~80年代先后推广的16个夏大豆代表品种的产量及有关性状变化的研究,看出本区大豆品种更替过程中,品种产量潜力的提高主要变化因素为:百粒重与每荚粒重的增加、收获指数的大幅度提高和生物量的稳步增长;植株矮化、节数和分枝数减少;全生育期缩短,而以鼓粒期为主的生殖生长期有所延长。本区今后大豆高产育种应在现有百粒重的基础上,协调好粒重、粒数和荚数三者关系,适当提高株荚数和每荚粒数,同时注意增加生物量,提高收获指数;生育期不宜再缩短,注意长鼓粒期的选择;进而提高育成品种的增产潜力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产量 性状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演变中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夏中华 丁雪蕙 +3 位作者 顾正中 张云峰唐明臻 俞世蓉 吴兆苏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3-15,共3页
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演变中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变化夏中华,丁雪蕙,顾正中,张云峰唐明臻,俞世蓉,吴兆苏(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223001)(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小麦新老品种演变研究表明,现代品种光合面积显著... 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演变中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变化夏中华,丁雪蕙,顾正中,张云峰唐明臻,俞世蓉,吴兆苏(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223001)(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小麦新老品种演变研究表明,现代品种光合面积显著增大,但生物产量变化不大,而茎草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淮北地区 品种演变 生物产量 收获指数 产量 遗传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淮北地区夏大豆品种更替中干物质积累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冯其虎 张复宁 杨加银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7-202,共6页
本文通过对江苏淮北地区50—80年代先后推广的16个夏大豆代表品种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看出本区夏大豆品种更替过程中,随着品种性状的改良和产量的提高,单株干物质相对生长率三节和六节期无显著差异,... 本文通过对江苏淮北地区50—80年代先后推广的16个夏大豆代表品种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看出本区夏大豆品种更替过程中,随着品种性状的改良和产量的提高,单株干物质相对生长率三节和六节期无显著差异,盛花期则由大变小,且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在盛花期前改良种低于早期地方种,而盛花期后迅速提高,且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品种更替中以营养生长为主的苗期至盛花期缩短,单株干物质积累显著下降,而以生殖生长为主的盛花期至成熟期延长,单株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是大豆品种改良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品种更替 生长率 积累速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淮北地区大豆品种遗传改进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加银 冯其虎 +1 位作者 张复宁 徐海斌 《作物品种资源》 1998年第4期19-21,共3页
江苏淮北地区50~80年代推广的夏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进的趋势是:单株粒数、每荚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收获指数、粒茎比、生育后期和脂肪含量增加,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分枝数、生育前期和全生育期减少。蛋白质含量没... 江苏淮北地区50~80年代推广的夏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进的趋势是:单株粒数、每荚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收获指数、粒茎比、生育后期和脂肪含量增加,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分枝数、生育前期和全生育期减少。蛋白质含量没有改进。产量的年遗传改进为2.6%。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每荚粒重、百粒重、收获指数、粒茎比与产量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遗传改进研究是确定育种目标和后代选择方向的重要依据。提高单株荚数和粒数,仍是今后淮北夏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在品质方面,宜在保持现有脂肪含量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蛋白质含量。大豆全生育期不必再缩短,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遗传改进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淮阴甜菜露地越冬采种的几个问题
6
作者 朱怀德 曹维锦 +2 位作者 郭金英 谷中文 贾树彪 《中国甜菜糖业》 1991年第4期15-18,共4页
在地理位置处于北纬32°42′—34°27′的江苏省淮阴地区进行了甜菜露地越冬采种的试验研究,包括采种甜菜的适时播期、合理密度及轮作(含间作)等三个方面的问题。采种甜菜的最佳播种期为8月10日至8月20日;合理密度为3000株/亩;... 在地理位置处于北纬32°42′—34°27′的江苏省淮阴地区进行了甜菜露地越冬采种的试验研究,包括采种甜菜的适时播期、合理密度及轮作(含间作)等三个方面的问题。采种甜菜的最佳播种期为8月10日至8月20日;合理密度为3000株/亩;采种甜菜的后作有蔬菜(甘蓝和大白菜等)、玉米和水稻,其中水稻以前未种过,经近两年的试验证明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种 甜菜 播期 密度 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地区大豆重要亲本间产量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及其遗传基础 被引量:31
7
作者 杨加银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0-630,共11页
2003—2005年以选自黄淮地区及美国的8个大豆重要亲本品种(系)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大豆亲本间的产量杂种优势及其配合力,探讨高优势组合的遗传基础,包括杂种优势与亲本系数、SSR标记遗传距离的相关。结果表明:(1)黄... 2003—2005年以选自黄淮地区及美国的8个大豆重要亲本品种(系)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大豆亲本间的产量杂种优势及其配合力,探讨高优势组合的遗传基础,包括杂种优势与亲本系数、SSR标记遗传距离的相关。结果表明:(1)黄淮地区大豆亲本间存在产量超亲优势,平均20.39%,组合间差异甚大,变幅为-5.34%~76.88%,优选出豫豆22×晋豆27、淮豆4号×晋豆27、诱变30×蒙90-24,超亲优势分别为76.88%、29.90%和34.42%,超标率均在25.00%以上,晋豆27和诱变30为优秀亲本材料。单株荚数及单株粒数的优势和产量优势相对一致。(2)大豆亲本间产量杂种优势既与双亲一般配合力之和及特殊配合力有关,又不完全相关。高优势高产组合的亲本产量配合力特点为亲本之一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或双亲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之和,兼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的情况和产量一致。(3)按亲本系数聚类和按SSR标记遗传相似系数聚类揭示的8个亲本间的遗传关系相对一致,均分为两组,一组包含6个黄淮中、南部品种(系),另一组包含1个山西和1个美国品种。要获得高优势高产组合,亲本间必须具有一定的遗传距离,但遗传距离大并不一定都高产高优势,还有其他因素决定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产量 杂种优势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亲本系数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化肥试验网肥料定位试验总结(一) 被引量:3
8
作者 吴金桂 尤德敏 +8 位作者 娄德仁 蒋仁成 邱嘉璋 周英 陈全武 朱佩君 姜于长 张洪源 徐跃定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4-36,共3页
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历经15年,先后进行有机无机氮肥定位试验(1977~1991年),有机无机配合三要素定位试验(1979~1991年),硼肥定位试验(1985~1991年),化肥品种及含氯化肥定位试验(1987~1991年)。通过定位研究肥料、土壤、作物三者相互关... 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历经15年,先后进行有机无机氮肥定位试验(1977~1991年),有机无机配合三要素定位试验(1979~1991年),硼肥定位试验(1985~1991年),化肥品种及含氯化肥定位试验(1987~1991年)。通过定位研究肥料、土壤、作物三者相互关系,对全省主要各大土壤类型连续施用不同肥料的土壤肥力和肥料增产效果进行监测,包括有机肥、化肥用量和配比、化肥品种、轮作制中施肥技术,摸清不同施肥条件下不同作物产量的变化和土壤养分盈亏情况,配合含氯化肥和微量元素试验,对全省化肥需求和施用进行预测预报,为化肥的生产、进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肥料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大麦纹枯病菌的种类、分布及致病性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桂东 李清铣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7-22,共6页
从江苏11个地区采集的大麦纹枯病病株上分离到92个丝核菌分离物,经菌丝融合测试,分别属于禾谷丝核菌的CAG_1、CAG_4、CAG_5、AGC_1、AGE,以及立枯丝核菌的AG_1—IA,AG_1—IC、AG_(2—1)和AG_5等9个不同的菌丝融合群,各群分离物数依次为7... 从江苏11个地区采集的大麦纹枯病病株上分离到92个丝核菌分离物,经菌丝融合测试,分别属于禾谷丝核菌的CAG_1、CAG_4、CAG_5、AGC_1、AGE,以及立枯丝核菌的AG_1—IA,AG_1—IC、AG_(2—1)和AG_5等9个不同的菌丝融合群,各群分离物数依次为76(82、6%)、1、2、4、2、1、1、2和3个。它们在感病大麦品种LEGIA和中抗品种CI3906。1上的致病性反应表明:不同丝核菌种间、不同丝核菌的融合群间、来自不同地区及来自同一品种上的菌株间,其致病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同种丝核菌不同融合群间和不同品种间的菌株致病力虽有差异,但不明显;总的来讲,禾谷丝核菌的CAG_1群菌株致病力最强,且分布广泛,其它各群致病力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为:AG_5、AG_(1-1A)、AGE、AGC_1、CAG_4、AG_(1-1C)、CAG_5和AG_(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纹枯病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地区直播稻田杂草消长规律及化除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茹 赵桂东 付佑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4期9960-9961,9974,共3页
对淮北地区直播稻田杂草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不同除草剂对直播稻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结果表明,淮北地区直播稻田杂草分属13科36种,优势种杂草为稗草、千金子、牛毛毡、马唐、香附子、鸭跖草和眼子菜,总密度达479株/m2;... 对淮北地区直播稻田杂草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不同除草剂对直播稻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结果表明,淮北地区直播稻田杂草分属13科36种,优势种杂草为稗草、千金子、牛毛毡、马唐、香附子、鸭跖草和眼子菜,总密度达479株/m2;以禾本科杂草为主,占杂草总数的65%左右.田间先后有2个出草高峰,5~1Od达第1个出草高峰,以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为主;15 ~20 d出现第2个出草高峰,以眼子菜、鸭舌草等阔叶杂草及牛毛毡等莎草科杂草为主.播种35 d后基本不再出草.直播稻田土壤封闭处理可用旱秧草克2 400 ml/hm2、直播净900 g/hm2、扫茀特1 500 ml/hm2;杂草2叶1心期可用稻杰900 ml/hm2+水星300 g/hm2、稻喜2 250ml/hm2+水星300 g/hm2;杂草4叶1心期可用稻喜3 000 ml/hm2+水星450 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杂草 消长规律 化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化肥试验网肥料定位试验总结(二)
11
作者 吴金桂 尤德敏 +8 位作者 娄德仁 蒋仁成 邱嘉璋 周英 陈全武 朱佩君 姜于长 张洪源 徐跃定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1-33,共3页
在徐州黄潮土类沙土上有机无机氮定位试验也表明,5:5处理产量最稳定,变异系数最小。随有机肥料氮比例增加,作物吸氮量减少,磷钾吸量提高,NPK吸收比例协调,植株抗逆性增加。养分收支(N<sub>30</sub>)3:7氮素有余,磷钾不足,5:... 在徐州黄潮土类沙土上有机无机氮定位试验也表明,5:5处理产量最稳定,变异系数最小。随有机肥料氮比例增加,作物吸氮量减少,磷钾吸量提高,NPK吸收比例协调,植株抗逆性增加。养分收支(N<sub>30</sub>)3:7氮素有余,磷钾不足,5:5及7:3氮磷钾皆有盈余,0:10氮素盈余多,磷钾亏损大。随年限延续,有机氮吸收率提高,无机氮吸收率下降。土壤中全氮略高于土壤无肥区10年平均值0.074%,较原始土壤0.078%下降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肥料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阴矮脚早毛豆的栽培
12
作者 朱明超 罗伯祥 +1 位作者 靳取 赵苏海 《上海蔬菜》 2003年第6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淮阴矮脚早毛豆 栽培技术 播种 整地 合理密植 园艺管理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阴小狮头’大白菜母株制种技术
13
作者 赵建锋 王伟中 +2 位作者 孙玉东 罗德旭 张朝阳 《中国园艺文摘》 2011年第11期145-146,共2页
从制种设施、播种时间、母株选择与临时储存、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总结江苏淮安地区‘小狮头’大白菜母株制种技术。
关键词 '淮阴小狮头’ 大白菜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淮北夏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效果及育种方向
14
作者 徐海斌 杨加银 王进生 《大豆通报》 2001年第4期13-13,共1页
本文针对江苏淮北地区大豆育种及生产实际 ,结合我国即将加入WTO的实际情况 ,总结归纳了本地区大豆高产、稳产、节本的适用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
关键词 窄行密植 大豆 育种 增产效应 江苏 淮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地区机械旱直播粳稻与机插秧粳稻病虫草害发生差异 被引量:4
15
作者 鲍海波 刘宝生 +5 位作者 周长勇 徐晴玉 鞠佳菲 罗光华 王利华 方继朝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24-131,共8页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向第二和第三产业,导致农村优质劳动力日益短缺,因此省工、省力、节约成本和便于操作的直播水稻栽培面积逐渐上升,成为主要的水稻栽培方式之一。移栽稻病虫草害发生规律的...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向第二和第三产业,导致农村优质劳动力日益短缺,因此省工、省力、节约成本和便于操作的直播水稻栽培面积逐渐上升,成为主要的水稻栽培方式之一。移栽稻病虫草害发生规律的监测和防控有大量的相关研究和数据积累,然而对于直播稻病虫草害等的发生与防控却缺乏相应的研究,尤其是直播稻的病虫草害发生情况与移栽稻相比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还不清楚。对江淮地区机械旱直播种植和机械插秧移栽的粳稻从苗期到结实期的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比较。结果表明,旱直播种植的粳稻病虫草害总体上比机插秧偏重发生,而及时防控有利于减少直播稻与移栽稻间的危害差异。水稻生长初期,机械旱直播粳稻草害显著重于机插秧粳稻,适时防控后,在水稻生长中后期,两者间的杂草发生情况没有显著差异;调查期内二化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危害机械旱直播粳稻总体重于机插秧粳稻,但防控之后,二化螟的危害程度两者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水稻生长后期机械旱直播粳稻的稻瘟病比机插秧粳稻发生严重;机械旱直播粳稻的纹枯病重于机插秧粳稻,防控后,无显著差异;施药后稻曲病在机械旱直播和机插秧粳稻间的发生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粳稻 旱直播 机插秧 移栽 病虫草害 发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地区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施肥技术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汪源 许轲 +4 位作者 赵晨 陈芹 许方甫 姜恒鑫 霍中洋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125,共5页
针对淮北地区水稻化肥减量增效的新形势,通过丰卉尿素、吉多素、增效控失肥等新型肥料的组配,研究了其对连粳15号直播、南粳5718毯苗机插的产量构成、品质性状、经济效益等的影响,探索化肥减量条件下水稻产量提高和稻米品质提升的有效... 针对淮北地区水稻化肥减量增效的新形势,通过丰卉尿素、吉多素、增效控失肥等新型肥料的组配,研究了其对连粳15号直播、南粳5718毯苗机插的产量构成、品质性状、经济效益等的影响,探索化肥减量条件下水稻产量提高和稻米品质提升的有效施肥途径。结果表明,“控失肥+吉多素+丰卉尿素”“控失肥+吉多素+常规尿素”两种组配方式能够将化肥减量增效和水稻产量提高、稻米品质提升有机结合,具有较好的示范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肥减量 施肥技术 淮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淮北“三高一久”农田建设体系初探
17
作者 吕超海 张德庆 +1 位作者 郭训一 孙龙洲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3-26,共4页
江苏淮北(以下简称淮北)耕地2500万亩,人均耕地1.2亩,人均占有粮食550公斤,为新兴的国家商品粮基地。淮北地处暖温带的南域,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太阳年总辐射量114~126千卡/厘米~2,年日照百分率50~59%,年平均气温13.2~14.4℃,≥0℃... 江苏淮北(以下简称淮北)耕地2500万亩,人均耕地1.2亩,人均占有粮食550公斤,为新兴的国家商品粮基地。淮北地处暖温带的南域,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太阳年总辐射量114~126千卡/厘米~2,年日照百分率50~59%,年平均气温13.2~14.4℃,≥0℃活动积温4760~5200℃(80%保证率);年降水量782~1014毫米,亩均水资源贮量2000m^3,原为纯早作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基本建设 江苏淮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BR膜对比微生态制剂对河蟹池塘水质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周翰林 吴春 +1 位作者 张高伟 王宣朋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2期157-164,共8页
为探明MABR膜与微生态制剂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带来的不同影响,本研究以扣蟹培育阶段作为背景条件,在河蟹养殖池塘中分别使用MABR膜和微生态制剂,通过测定水质理化指标,浮游生物定量分析,河蟹营养品质分析,探究两种水处理方式对于河蟹养殖... 为探明MABR膜与微生态制剂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带来的不同影响,本研究以扣蟹培育阶段作为背景条件,在河蟹养殖池塘中分别使用MABR膜和微生态制剂,通过测定水质理化指标,浮游生物定量分析,河蟹营养品质分析,探究两种水处理方式对于河蟹养殖池塘水质和河蟹营养品质的影响及潜在机制。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Ⅱ组的方式对于水质改善效果最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池塘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总磷、总氮、COD的含量,同时,所培育河蟹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总氨基酸和必须氨基酸含量最高(P<0.05)。而Ⅰ组方式可显著增加浮游生物量(P<0.05),且必须氨基酸含量/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MABR膜与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河蟹养殖池塘的水质,并且还可提高所培育河蟹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MABR膜 微生态制剂 水质改善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葫芦育种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7
19
作者 罗伯祥 孙玉东 +1 位作者 朱明超 靳取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45,共2页
综述了西葫芦的育种现状与发展趋势 ,提出了西葫芦育种的方向。
关键词 西葫芦 育种 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bHLH1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水稻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罗伯祥 邓力华 +3 位作者 陈芬 陈受宜 李文彬 肖国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6-81,共6页
OsbHLH1基因编码bHLH类转录因子,与水稻耐寒性相关。以pCAMBIA3300为母体,利用玉米泛素(Ubiquitin)启动子构建了能使OsbHLH1基因过表达且含有Ba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3300-Ubi-Ω-OsbHLH1。利用基因枪法将其转化到粳稻品种东稻3号中,获... OsbHLH1基因编码bHLH类转录因子,与水稻耐寒性相关。以pCAMBIA3300为母体,利用玉米泛素(Ubiquitin)启动子构建了能使OsbHLH1基因过表达且含有Ba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3300-Ubi-Ω-OsbHLH1。利用基因枪法将其转化到粳稻品种东稻3号中,获得再生苗47株。选取其中9株进行PCR、Southern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草铵膦叶片涂布试验结果表明,Bar基因在水稻植株中正常表达;低温处理后,除45号植株外,其余8株光合速率的变化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对照,初步证明OsbHLH1基因在水稻中过表达显著提高了水稻的耐低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bHLH1基因 BAR基因 过表达 基因枪转化 水稻 耐低温 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