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PK2是肝细胞癌潜在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1
作者 刘允刚 徐敏 +1 位作者 欧希龙 罗培培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分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2,RIPK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探讨其在HCC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从TCGA... 目的:分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2,RIPK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探讨其在HCC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从TCGA数据库收集泛癌及TCGA-LIHC队列中HCC患者的RNA测序和临床数据。分析RIPK2在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qRT-PCR验证RIPK2在HCC中的表达情况。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RIPK2表达水平对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采用R包“DESeq2”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算法评估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并探讨其与RIPK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RIPK2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且与组织学分级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呈正相关。RIPK2高表达组患者的OS显著低于低表达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RIPK2在HCC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功能富集分析揭示差异表达基因在免疫反应相关过程中显著富集。RIPK2表达与多种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相关,尤其是与巨噬细胞、Th2细胞、T细胞和Th1细胞呈正相关,以及与Th17细胞呈负相关。结论:RIPK2在HCC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HCC诊断、预后评估的潜在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 诊断 预后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预后相关的炎症反应关键基因的筛选及其预后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允刚 欧希龙 +1 位作者 古雨 罗培培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523-531,共9页
目的:筛选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密切相关的炎症反应关键基因,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并评估该模型在HCC中的预后价值。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HCC患者肝肿瘤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mRNA表达数据作为训练集,从GEO数据... 目的:筛选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密切相关的炎症反应关键基因,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并评估该模型在HCC中的预后价值。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HCC患者肝肿瘤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mRNA表达数据作为训练集,从GEO数据库中获取HCC患者的mRNA表达数据作为验证集。筛选出与HCC预后相关的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运用LASSO回归和随机生存森林(RSF)方法筛选与HCC预后相关的炎症反应关键基因。基于这些关键基因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并验证,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评估该模型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构建列线图并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5个与HCC预后相关的炎症反应基因,经LASSO回归和RSF分析,确定11个炎症反应关键基因,即IL18RAP、MEP1A、RIPK2、CYBB、SLC7A1、ADM、IL7R、P2RX4、ACVR2A、SERPINE1、SLC7A2。构建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预测1、3、5年生存率,AUC值均超过0.60;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风险组总生存期(OS)显著低于低风险组(P<0.01);PCA和t-SNE分析显示该模型能有效区分高、低风险患者。Cox回归分析提示预后风险评分是独立的预后因素,且与OS显著相关(P<0.01)。列线图模型C-index为0.672,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1年和3年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吻合度好,5年吻合度稍弱。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并验证了一个基于炎症反应相关基因的风险评分模型,筛选出的11个炎症反应关键基因(IL18RAP、MEP1A、RIPK2、CYBB、SLC7A1、ADM、IL7R、P2RX4、ACVR2A、SERPINE1、SLC7A2)与HCC进展密切相关,且在模型中显示出较强的预后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炎症反应相关基因 预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阴性乳腺癌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3
作者 陆玥瑶 邓建忠 +1 位作者 刘迁 陆文斌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88-293,共6页
三阴性乳腺癌(TNBC)通常在年轻女性群体中被发现,是最具有侵袭性的一种乳腺癌亚型。随着对TNBC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雄激素受体(AR)显示出其作为治疗靶点的重要作用。而目前对于AR阴性的TNBC,即四阴性乳腺癌(QNBC)的研究有限,缺乏明确的... 三阴性乳腺癌(TNBC)通常在年轻女性群体中被发现,是最具有侵袭性的一种乳腺癌亚型。随着对TNBC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雄激素受体(AR)显示出其作为治疗靶点的重要作用。而目前对于AR阴性的TNBC,即四阴性乳腺癌(QNBC)的研究有限,缺乏明确的治疗标准。将QNBC作为乳腺癌的独立亚型对于提高精准治疗的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阐述了近年来对于QNBC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QNBC的流行病学,总结了AR的检测方法,梳理了其潜在的治疗靶点,以期为QNBC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四阴性乳腺癌 雄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强的松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报告 被引量:10
4
作者 陆文斌 金建华 +4 位作者 杨玉薇 王芳 李献文 张华 顾小燕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观察低剂量吉西他滨24小时持续静脉滴注联合奥沙利铂、强的松(GPP方案)治疗复发性及难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近期疗效。方法20例复发性及难治性NHL患者,应用GPP方案,即:Gem 120mg/m^2,24小时持续静脉滴注,d1.8,L—OH... 目的观察低剂量吉西他滨24小时持续静脉滴注联合奥沙利铂、强的松(GPP方案)治疗复发性及难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近期疗效。方法20例复发性及难治性NHL患者,应用GPP方案,即:Gem 120mg/m^2,24小时持续静脉滴注,d1.8,L—OHP 80mg/m^2,静脉滴注,d1.8;PDN60mg/m^2,口服,d1~5;21d为1周期,完成2周期以上者做疗效评价。结果20例患者中,CR6例,PR8例,NC3例,PD3例,总有效率(CR+PR)为70%。结论GPP方案治疗复发性及难治性NHL的近期疗效满意,毒性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GPP方案 联合化疗 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 强的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与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5
作者 金建华 李献文 +4 位作者 王芳 陆文斌 顾小燕 张华 杨玉薇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73-876,共4页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与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客观疗效,疾病进展时间和毒性反应。方法治疗组41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多西紫杉醇25mg/m2(d1,d8,d15),奥沙利铂60mg/m2(d1,d8,d15),卡培他滨每日1250mg/m2,分2...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与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客观疗效,疾病进展时间和毒性反应。方法治疗组41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多西紫杉醇25mg/m2(d1,d8,d15),奥沙利铂60mg/m2(d1,d8,d15),卡培他滨每日1250mg/m2,分2次口服,d1~14,28d为1周期,疗程2~6周期。对照组40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85mg/m2dl,亚叶酸钙200mg/m2(2h静脉输注)dl~d2,而后5-Fu400mg/m2(10min静脉推注)及5-Fu600mg/m2(持续静脉泵入22h),dl~d2,每14d重复,2次为1周期。结果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8.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8个月。常见的毒性反应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低,手足综合征和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等。FOLFOX4方案总有效率为47.4%,中位TTP为5.9个月。常见的毒性反应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低和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等。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显著,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晚期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41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献文 金建华 +4 位作者 王芳 陆文斌 顾小燕 张华 杨玉薇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客观疗效、疾病进展时间、生存时间和毒性反应。方法41例晚期胃癌患者给予多西紫杉醇35 mg.m-2(第1天,第8天,第15天),奥沙利铂85 mg.m-2(第1天,第8天,第15天),5-氟尿嘧啶5...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客观疗效、疾病进展时间、生存时间和毒性反应。方法41例晚期胃癌患者给予多西紫杉醇35 mg.m-2(第1天,第8天,第15天),奥沙利铂85 mg.m-2(第1天,第8天,第15天),5-氟尿嘧啶500 mg.m-2(第1天至第5天),28 d为1周期,疗程4周期。结果4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1例,稳定10例,进展7例,总有效率58.5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73个月。常见的毒性反应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低、腹泻和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等。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显著,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奥沙利铂 5-氟尿嘧啶 晚期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OPE方案治疗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0例 被引量:9
7
作者 陆文斌 金建华 +4 位作者 顾小燕 王芳 李献文 张华 杨玉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观察CHOPE方案治疗侵袭性NHL的近期疗效。方法:80例侵袭性NHL患者,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为CHOP方案:CTX 750mg/m^2静脉注射,d1;VCR 1.4mg/m^2,静脉注射,d1;ADM 40mg/m^2,静脉注射,d1;强的松100mg/d,d1~5。治疗组... 目的:观察CHOPE方案治疗侵袭性NHL的近期疗效。方法:80例侵袭性NHL患者,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为CHOP方案:CTX 750mg/m^2静脉注射,d1;VCR 1.4mg/m^2,静脉注射,d1;ADM 40mg/m^2,静脉注射,d1;强的松100mg/d,d1~5。治疗组为CHOPE方案:CHOP(同对照组)+VP-16 100mg/d,静脉滴注,d1~3。21天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以上者做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40例患者中,CR 21例,PR 12例,NC 4例,PD 3例,总有效率(CR+PR)为82.5%。结论:CHOPE方案治疗侵袭性NHL的近期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袈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CHOPE方案 联合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紫杉醇周疗法加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献文 金建华 +4 位作者 王芳 陆文斌 顾小燕 张华 杨玉薇 《临床肺科杂志》 2007年第6期539-540,共2页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周疗法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多西紫杉醇周疗法联合卡铂治疗,其中多西紫杉醇20mg/m2,静滴,d1,8,15,卡铂AUC=5静滴,d1,28d为1周期,每例患者治疗两周期以上。...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周疗法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多西紫杉醇周疗法联合卡铂治疗,其中多西紫杉醇20mg/m2,静滴,d1,8,15,卡铂AUC=5静滴,d1,28d为1周期,每例患者治疗两周期以上。结果全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7例,稳定18例,进展5例,总有效率为46.3%。全组中位生存期11.2个月,1年生存率为45.0%。KPS评分增加者占68.2%(28/41)。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余毒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结论多西紫杉醇周疗法联合卡铂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或二线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多西紫杉醇 卡铂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剂量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FU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金建华 李献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9-62,共4页
背景与目的:大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并伴有相临脏器、淋巴结的广泛侵袭或远处转移。近年来,多西他赛作为一种新的紫杉类药物已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其可观的疗效,因此我们旨在对比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FU每周方案与三周... 背景与目的:大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并伴有相临脏器、淋巴结的广泛侵袭或远处转移。近年来,多西他赛作为一种新的紫杉类药物已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其可观的疗效,因此我们旨在对比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FU每周方案与三周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80例晚期胃癌被分为两组,每周方案组(A组40例):多西他赛25mg/m2静滴,第1,8,15天,顺铂25mg/m2静滴,第1~3天,5-FU500mg/m2静滴,第1~5天,每4周重复。三周方案组(B组40例):多西他赛75mg/m2静滴,第1天,顺铂25mg/m2静滴,第1~3天,5-FU500mg/m2静滴,第1~5天,每3周重复。治疗2个周期评价疗效,每周期评价毒性。结果:两组共80例,均无化疗相关性死亡,A组总有效率42.4%,B组总有效率45.0%,两组中性粒细胞Ⅲ/Ⅳ度减少分别为32.5%和77.5%;非血液学毒性主要是Ⅲ/Ⅳ度疲劳乏力,两组分别为22.5%和42.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FU治疗晚期胃癌每周与三周治疗相比,疗效相似,但每周治疗血液学毒性反应与疲劳乏力感明显下降,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多西他赛 顺铂 5-FU 每周治疗 三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纤维蛋白原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评分对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价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邓建忠 刘秀玲 +2 位作者 刘迁 李文晶 陆文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351-356,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to-lymphocyte ratio,NLR)(F-NLR)对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价意义。方法:收集经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胃镜病理明确诊断且行手术切除的70例胃癌患...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to-lymphocyte ratio,NLR)(F-NLR)对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价意义。方法:收集经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胃镜病理明确诊断且行手术切除的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回顾性分析Fbg、NLR和F-NLR评分与胃癌患者病理特征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胃癌患者NLR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的病理特征因素如年龄、T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及TNM分期胃癌患者NLR和Fbg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T分期和TNM分期的胃癌患者F-NL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及是否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F-NL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Fbg、NLR、F-NLR评分和TNM分期对胃癌术后患者复发及生存有影响(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仅F-NLR评分和TNM分期是胃癌术后患者复发及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联合检测Fbg和NLR的F-NLR评分有助于预测可切除胃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F-NLR 胃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RCC1表达水平与铂类标准方案化疗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芳 金建华 王月 《医学综述》 2010年第23期3669-3670,共2页
目的探讨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内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基因的表达与含铂类的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入选病理学证实为ⅢB~Ⅳ期NSCLC患者31例,化疗前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其组织学标本ERCC1... 目的探讨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内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基因的表达与含铂类的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入选病理学证实为ⅢB~Ⅳ期NSCLC患者31例,化疗前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其组织学标本ERCC1mRNA的表达水平。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的含铂类的化疗方案化疗,对患者化疗后的总生存期、肿瘤进展时间及化疗后反应率进行评价。结果 ERCC1 mRNA高表达者化疗后反应率、总生存期、肿瘤进展时间为41%、8.8个月及5.8个月,ERCC1 mRNA低表达者为86%、13.7个月及8.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 mRNA表达水平是评估晚期NSCLC患者应用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RCC1 铂类药物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允刚 金建华 《癌症进展》 2011年第5期546-549,共4页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习惯改变等原因,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外科手术切除是直肠癌的最主要治疗手段,早期直肠癌通过单纯手术即可治愈。但多数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即为局部晚期,术后局部复发率高,治疗困难。新辅助...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习惯改变等原因,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外科手术切除是直肠癌的最主要治疗手段,早期直肠癌通过单纯手术即可治愈。但多数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即为局部晚期,术后局部复发率高,治疗困难。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是指在术前采用的一些治疗方法,包括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疗和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化疗 放疗 新辅助放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每周给药联合小剂量5-Fu持续输注治疗20例晚期胃癌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文斌 金建华 +5 位作者 李雪飞 顾小燕 王芳 李献文 张华 杨玉薇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6年第8期60-60,65,共2页
关键词 紫杉醇 氟脲嘧啶 胃癌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F6基因对宫颈癌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小钰 蒋学莲 +5 位作者 巫可珍 周榛 邓建忠 金建华 孙阳艳 谭洁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84-392,共9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基因对于宫颈癌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及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将来人宫颈癌的生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基因对于宫颈癌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及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将来人宫颈癌的生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TRAF6在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CaSki和C33A)中的表达,构建TRAF6-shRNA干扰表达载体并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而后使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分析法、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法等方法分析TRAF6对Hela细胞活力、周期、凋亡以及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同时检测TRAF6对其靶基因NF-κB表达的影响,以及Cyclin D1,caspase 3和MMP-9等蛋白影响。结果:TRAF6在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CaSki及C33A)中高表达,TRAF6 shRNA转染组Hela细胞的活力、增殖能力以及迁移能力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Hela细胞(P<0.05),TRAF6 shRNA转染组发生凋亡的Hela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Hela细胞的活力、增殖能力、凋亡情况以及迁移能力无明显差异;TRAF6 shRNA转染组Hela细胞中NF-κB,Cyclin D1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NF-κB,Cyclin D1,caspase 3和MMP-9在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TRAF6基因可能具有促进Hela细胞生长增殖及其侵袭迁移能力,抑制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TRAF6基因的表达下调可能与人宫颈癌Hela细胞迁移能力下降、凋亡能力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6 宫颈癌 增殖 凋亡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热疗联合紫杉醇每周疗法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芳 肖菁 金建华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年第3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联合紫衫醇每周疗法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将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深部热疗联合紫杉醇周剂量化疗组和紫杉醇周剂量化疗组,每组30例;化疗方案为紫杉醇+DDP+5-FU。结果深部热疗联合紫杉醇周剂...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联合紫衫醇每周疗法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将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深部热疗联合紫杉醇周剂量化疗组和紫杉醇周剂量化疗组,每组30例;化疗方案为紫杉醇+DDP+5-FU。结果深部热疗联合紫杉醇周剂量化疗组有效率为83.3%,紫杉醇周剂量化疗组有效率为56.7%。两组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深部热疗联合紫杉醇每周疗法是治疗晚期胃癌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热疗 紫杉醇 晚期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月 金建华 王芳 《右江医学》 2010年第6期695-697,共3页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复发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08年4月-2009年5月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复发性晚期NSCLC 23例,给药方法为第1天培美曲塞500mg/m^2+卡铂(AUC=...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复发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08年4月-2009年5月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复发性晚期NSCLC 23例,给药方法为第1天培美曲塞500mg/m^2+卡铂(AUC=5)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1个周期。结果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4例,稳定13例,进展6例,疾病控制率为73.9%(17/23),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2.9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均为Ⅰ-Ⅲ度。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复发性晚期NSCLC疗效可靠、毒性反应轻、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 卡铂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的维护与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裴维英 王金兰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5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PICC 维护 护理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内NLR和PLR对结肠癌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顾小燕 邓玲慧 张琪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4期79-82,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结肠癌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经化疗诊治的结肠癌患者90例,采集患者一般临床病理特征,应用受试者工作特... 目的探讨外周血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结肠癌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经化疗诊治的结肠癌患者90例,采集患者一般临床病理特征,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LR、NLR对结肠癌患者化疗效果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参数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预后的影响。结果ROC曲线结果显示,当NLR≥1.987时,判断结肠癌患者化疗效果的敏感度为0.7800,特异度为0.6750,AUC为0.805,95%CI为0.717~0.893,阴性预测值为0.7105,阳性预测值为0.7500;当PLR≥153.740时,判断结肠癌患者化疗效果的敏感度为0.8600,特异度为0.5000,AUC为0.729,95%CI为0.624~0.834,阴性预测值为0.7407,阳性预测值为0.6825;高NLR组和低NLR组、高PLR组和低PLR组在化疗效果和肿瘤分期上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Ⅳ期)、NLR≥1.987、PLR≥153.740是影响结肠癌患者PFS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内NLR和PLR对结肠癌患者的化疗效果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临床应密切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聚生(高聚金葡素)联合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文斌 金建华 +1 位作者 王芳 李雪飞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河北)》 2003年第3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高聚生联合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治疗胃肠道肿瘤伴发的癌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高聚生联合腹腔内热灌注化疗组和单纯腹腔内热灌注化疗组各50例,腹腔内化疗方案均为FP方案(5-FU和DDP)。结果... 目的:探讨高聚生联合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治疗胃肠道肿瘤伴发的癌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高聚生联合腹腔内热灌注化疗组和单纯腹腔内热灌注化疗组各50例,腹腔内化疗方案均为FP方案(5-FU和DDP)。结果:高聚生联合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有效率为86.0%,单纯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有效率为72.0%,两组有效率的差别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聚生联合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是治疗胃肠道肿瘤伴发的癌性腹水的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生 高聚金葡素 腹腔内热灌注化疗 联合治疗 癌性腹水 疗效 毒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热疗联合腹腔化疗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芳 肖菁 金建华 《交通医学》 2009年第2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联合腹腔化疗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毒副作用。方法:将66例癌性腹水患者随机分成深部热疗联合腹腔化疗组和腹腔化疗组,每组33例。化疗采用FP方案。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联合腹腔化疗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毒副作用。方法:将66例癌性腹水患者随机分成深部热疗联合腹腔化疗组和腹腔化疗组,每组33例。化疗采用FP方案。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CD16+56+)值。结果:深部热疗联合腹腔化疗组有效率为81.8%,腹腔化疗组有效率为5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部热疗联合腹腔化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01),而腹腔化疗组治疗前后CD3+、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深部热疗和腹腔化疗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癌性腹水的治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热疗 腹腔化疗 细胞免疫功能 癌性腹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