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医院应用网络化心电系统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晓霞 杨玲伶 蔡高军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65-166,192,共3页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应用网络化心电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社区医院基层心电医生筛选需要会诊的心电图或疑难心电图,利用网络化心电系统将心电信息上传到我院心电网络会诊中心。我院心电会诊中心的专职医师对心电图图谱进行会诊,会诊结果反...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应用网络化心电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社区医院基层心电医生筛选需要会诊的心电图或疑难心电图,利用网络化心电系统将心电信息上传到我院心电网络会诊中心。我院心电会诊中心的专职医师对心电图图谱进行会诊,会诊结果反馈回社区医院。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心电图378份,共发现异常心电图213例,可能发生恶性事件的心电图29例。经分析发现漏诊184例(48.68%)、误诊45例(11.90%)。结论网络化心电系统的应用使社区医院能够及时发现危重心电图,纠正漏诊和误诊,减少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同时,解决了基层心电医生诊断力量薄弱的问题,完善了社区医院的医疗服务功能,取得了良好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心电系统 心电会诊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心率波动及重建时相的选择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龚波 武洪林 +8 位作者 沈丹丹 陈建平 陆成栋 郑建刚 唐庆放 李红尧 吴惠明 殷超 薛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01-1505,共5页
目的:评价心率、心率波动及重建时相的选择对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51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扫描数据从心动周期的R-R相位0~95%每间隔5%进行重建。使用西... 目的:评价心率、心率波动及重建时相的选择对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51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扫描数据从心动周期的R-R相位0~95%每间隔5%进行重建。使用西门子Syngo MMWP VE23A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等处理。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分组,获得最佳重建时相,进而评价不同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中的图像质量。结果:心率<65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60%~75%R-R间期;心率65~70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65%~70%R-R间期;心率>70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30%~40%R-R间期。图像质量随心率的增加及心率波动幅度的变大而下降。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与图像质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受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影响。控制心率、减小心率波动以及选择最佳重建时相可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心率 重建时相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促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干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何国平 沈丽娟 +4 位作者 戚传平 肖建强 徐波 顾君 杨国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34-83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对心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CHF患者(心衰组)及50例无心脏病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取静脉血6ml,采用CBA蛋白分析系统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TNF-α...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对心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CHF患者(心衰组)及50例无心脏病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取静脉血6ml,采用CBA蛋白分析系统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做心脏超声检测。心衰组中随机选择68例分为西拉普利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两组分别25例和20例完成随访12周。治疗12周时检测血清IL-8、IL-10和TNF-α水平及心脏超声。结果心衰组患者血清中IL-8、TNF-α、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8、TNF-α及IL-10三者间互呈正相关(P〈0.05);IL-8/IL-10及TNF-α及IL-10比值随CHF的加重而升高(P〈0.05);西拉昔利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IL-8、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IL-10水平呈上升趋势,心脏超声除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仅LVEF和缩短分数有所改善,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CHF时各种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抗炎性细胞治疗有望成为治疗CHF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肖建强 何国平 +2 位作者 季建国 钱亿超 周惠芬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0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比较小剂量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42例接受rt-PA和49例接受UK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病例资料,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脉总再通率rt-PA组和UK组分别为85.71%和6... 目的比较小剂量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42例接受rt-PA和49例接受UK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病例资料,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脉总再通率rt-PA组和UK组分别为85.71%和61.22%(P<0.05);患者在发病3 h和3~12 h内溶栓,冠脉再通率在rt-PA组为94.11%和80.00%(P>0.05),在UK组为70.00%和58.97%(P>0.05);出血并发症rt-PA组和UK组分别为9.52%和10.20%(P>0.05)。结论rt-PA的溶栓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UK,并且两组在发病后3 h内较3 h后溶栓均能取得更高的冠脉再通率,但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尿激酶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长R-R间歇的心房颤动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5
5
作者 薛社亮 周燕娟 +3 位作者 庄志方 蔡高军 师干伟 翁伟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长R-R间歇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的126例房颤患者,同时行动态心电图(Holter)及夜间睡眠呼吸监测。根据Holter中是否伴有长间歇(>2.5 s)分为两组,...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长R-R间歇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的126例房颤患者,同时行动态心电图(Holter)及夜间睡眠呼吸监测。根据Holter中是否伴有长间歇(>2.5 s)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病例睡眠参数,并行高危因素分析。结果:126例房颤患者分为房颤伴长间歇组(38例)和房颤无长间歇组(88例),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及合并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合并OSAS患者有67例,房颤伴长间歇组的发生率为71.1%(27/38),房颤无长间歇组的发生率为45.5%(40/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伴长间歇组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值分别为(16.1±12.1)次/h、(20.0±12.3)s,房颤无长间歇组相应平均值分别为(7.4±5.6)次/h、(8.2±4.7)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OSAS、AHI均与房颤长间歇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HI是房颤长间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长R-R间歇的房颤患者OSAS的发生率较高,AHI的增高可以预测房颤长间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长R-R间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的诊断 被引量:5
6
作者 郑建刚 龚波 +4 位作者 师干伟 何国平 武洪林 吴小松 严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9-681,共3页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诊断的价值。方法:103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同时行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者对心肌桥的诊断结果。结果:103例患者中,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肌桥28例,检出率27.2%,冠状动脉造...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诊断的价值。方法:103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同时行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者对心肌桥的诊断结果。结果:103例患者中,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肌桥28例,检出率27.2%,冠状动脉造影检出肌桥16例,检出率15.5%。两种方法同时检出肌桥12例,CT冠状动脉成像独立检出肌桥16例,冠状动脉造影独立检出肌桥4例。两种方法所检出的肌桥均位于左前降支。CT检出肌桥血管合并粥样硬化23例,斑块的性质分别为钙化斑块5例、混合斑块12例、非钙化斑块6例。冠状动脉造影检出肌桥血管合并粥样硬化12例。两种方法检出的肌桥血管合并粥样斑块的位置均位于肌桥前段血管。CT成像对肌桥的检出率较高(P<0.05),且对诊断肌桥合并粥样斑块有优势(P<0.05)。结论:CT冠状动脉成像对肌桥的检出率较高,对肌桥合并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也有优势,尤其是对粥样斑块性质的判断,是临床诊断心肌桥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老年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薛社亮 周燕娟 +5 位作者 翁伟进 庄志芳 蔡高军 师干伟 宋艳斌 卢伟 《新医学》 2017年第8期541-544,共4页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伴长R-R间期的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98例房颤患者,行动态心电图(Holter)HRV分析,次日晨时抽空腹血查儿茶酚胺浓度。根据Holter中是否伴有长R-R间期(>2.5 s)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2...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伴长R-R间期的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98例房颤患者,行动态心电图(Holter)HRV分析,次日晨时抽空腹血查儿茶酚胺浓度。根据Holter中是否伴有长R-R间期(>2.5 s)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2组,比较2组的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每5 min 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r 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所占的百分比(p NN50)、血浆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水平。结果 98例房颤患者分为病例组(33例)和对照组(65例)2组,2组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的SDNN、SDANN、r MSSD、p NN50分别为(143.5±29.5)ms、(95.9±37.0)ms、(100.0±28.6)ms、(57.0±17.6)%,对照组分别为(115.7±32.8)ms、(78.6±31.5)ms、(81.8±23.3)ms、(49.5±15.9)%。病例组的HRV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及对照组的血浆肾上腺素浓度分别为(30.2±20.6)pg/ml、(41.8±26.7)pg/ml;病例组及对照组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分别为(120.5±59.3)pg/ml、(187.4±89.2)pg/ml,病例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合并长R-R间期的老年房颤患者SDNN等HRV参数增高,血浆儿茶酚胺浓度降低,提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和(或)交感神经张力降低]在其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长R-R间期 心率变异性 儿茶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在冠心病行介入诊疗病人中的实施 被引量:18
8
作者 袁亚娟 杨国英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6-527,共2页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医院病房为教育基地,以住院病人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病人的健康行为或问题,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面发展的教育活动[1].我科自...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医院病房为教育基地,以住院病人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病人的健康行为或问题,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面发展的教育活动[1].我科自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对冠心病行介入诊疗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现简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KLOTHO基因C-1818T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金鸣锋 何国平 +1 位作者 高磊 张寄南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322-326,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KLOTHO基因C-1818T多态性与中国苏皖地区汉族人群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可能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芯片(gene microarray)方法,检测146例UAP患者和235例非冠心病者的KLOTHO基因C-1... 目的:探讨KLOTHO基因C-1818T多态性与中国苏皖地区汉族人群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可能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芯片(gene microarray)方法,检测146例UAP患者和235例非冠心病者的KLOTHO基因C-1818T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UAP患者CC,CT和TT基因型以及T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年龄<60岁的UAP组TT基因型频率和女性UAP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17,0.049,0.026)。在调整相关危险因素并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TT基因型与女性UAP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0.041),而T等位基因与女性UAP的发生无明显关联(P=0.472)。结论:在中国苏皖地区汉族人群中,KLOTHO基因C-1818T多态性TT基因型与女性UAP的发病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OTHO 基因多态性 不稳定性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相关基因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磊 何国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4期118-120,共3页
目的:分析基因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的可能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及EnglishMedicalCurrentContents(EMCC)数据库1998-01/2005-11关于基因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的文献,检索词为“dilatedcardiomyopathy,gene,mutation”,... 目的:分析基因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的可能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及EnglishMedicalCurrentContents(EMCC)数据库1998-01/2005-11关于基因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的文献,检索词为“dilatedcardiomyopathy,gene,mutation”,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hineseMedicalCurrentContents(CMCC)数据库2000-01/2005-11有关扩张型心肌病遗传学研究的文献,检索词为“扩张型心肌病,基因,突变”,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检索结果进行初审,选取基因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筛除明显不相关的或针对性不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章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文章。资料提炼:进一步整理分析所选的37篇文献,筛除重复的研究或Meta分析,最后选择符合标准的20篇文章作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多病因、多因素的心肌疾病,其发病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细胞凋亡及遗传因素等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发现了许多与扩张型心肌病相关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主要位于细胞骨架蛋白编码基因、肌小节蛋白编码基因及线粒体DNA等。结论:基因突变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突变基因的检测将有利于扩张型心肌病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及特定基因个性化治疗。但目前仍有许多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充血性/遗传学 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误诊急性心肌梗死三例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磊 何国平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10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误诊为AMI的AD患者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3例均以胸痛和(或... 目的探讨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误诊为AMI的AD患者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3例均以胸痛和(或)背痛为主要症状,2例有高血压病史,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均在正常范围,D-二聚体均明显升高,心电图均有类似AMI图形表现。3例均初诊为AMI并拟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术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AMI诊断,经主动脉螺旋CT造影(CTA)确诊为AD(De BakeyⅠ型)。1例手术后死亡;2例予保守治疗,死亡1例。结论 AD以胸痛为主要症状并伴有ST-T改变时,易误诊为AMI。对于疑诊者应注意从胸痛特点、D-二聚体、心肌酶谱等方面找出突破口,尽早行心脏超声或CTA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误诊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P-1基因A-2518G多态性对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死易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国平 师干伟 +4 位作者 戚传平 高磊 沈丹丹 钱志宏 许联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A-2518G多态性对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死(AMI)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对330例AMI(AMI组)和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未见冠脉病变者165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A-2518G多态性对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死(AMI)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对330例AMI(AMI组)和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未见冠脉病变者165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行MCP-1基因A-2518G多态性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的AA(12.72%vs17.27%,P=0.239)、AG(56.36%vs48.48%,P=0.106)和GG(30.91%vs32.24%,P=0.480)基因型以及A(40.91%vs41.52%)和G(59.09%vs58.48%)等位基因频率(P=0.8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P-1基因A-2518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AMI的发病风险无相关性(均P>0.05)。进一步对AMI组中77例早发AMI亚组进行基因型分析,亦未得出阳性结果(P>0.05)。结论:在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中,MCP-1基因A-2518G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AMI的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治疗与心力衰竭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丽娟 何国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33-2336,共4页
目的:探讨基因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0-01/2006-10和EMCC 1994-10/2006-10与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相关文章,检索词“Gen Therapy,Heart Failur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 目的:探讨基因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0-01/2006-10和EMCC 1994-10/2006-10与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相关文章,检索词“Gen Therapy,Heart Failur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MCC 1994-01/2006-10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基因治疗、心力衰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上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RCT。纳入标准为:①试验包含平行对照组,即一般药物治疗。②治疗组为转基因治疗。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9篇相关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31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其余的排除。资料综合:31个试验包括478例动物模型,分别对应用不同靶点的转基因或基因敲除等方案进行治疗者予以评价。31篇文章中有10篇未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主要是在目的基因的选择及转染载体的选择方面出现了偏差。结论:虽动物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无人体基因治疗的文献报道,随着基因技术的进步,基因治疗有望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基因治疗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术中配合 被引量:13
14
作者 袁亚娟 周惠芬 何国平 《现代护理》 2004年第6期580-580,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科 介入治疗 术中配合 护理配合 A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脂肪酶与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高军 何国平 《心脏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417-419,共3页
内皮脂肪酶(EL)是三酰甘油脂肪酶家族新成员,自1999年被发现以后,其与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渐深入,EL可能通过多条途径参与AS的发生、发展。本文对EL及其基因多态性近年来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关键词 内皮脂肪酶 基因多态性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遗传易感性(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磊 何国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6116-6120,共5页
目的:概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探讨冠心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资料来源:检索Pubmed及English Medical Current Contents(EMCC)数据库1990-01/2006-06关于冠心病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文献,检索词为“co... 目的:概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探讨冠心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资料来源:检索Pubmed及English Medical Current Contents(EMCC)数据库1990-01/2006-06关于冠心病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文献,检索词为“coronary artery disease,myocardial infarction,gene”。同时检索Chinese Medical Current Contents(CMCC)数据库2000-01/2006-06相关中文文献。资料选择:对检索结果进行初审,选取冠心病分子遗传学研究方面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除明显不相关的或针对性不强的文章。资料提炼:进一步分析所选文献,收集整理关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遗传易感性方面针对强且又可靠的文章49篇。资料综合:参考的49篇文章表明,冠心病是一种多病因、多因素的复杂疾病,其发病受复杂的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学基础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作为人类遗传学的核心技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大规模病例对照相关研究鉴定了一些与冠心病易感性相关的重要基因,这些基因涉及到血脂异常、内皮完整性、炎性因子的表达及免疫反应等方面。结论:易感基因或致病基因的检测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这将有利于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及特定基因个性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遗传学 心肌梗塞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及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波 何国平 周惠芬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8年第8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及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方法及有效性。方法对9例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速采用激动标测与起搏标测相结合的方法,1例左室间隔面室速采用激动标测普肯耶(P)电位方法进...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及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方法及有效性。方法对9例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速采用激动标测与起搏标测相结合的方法,1例左室间隔面室速采用激动标测普肯耶(P)电位方法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前根据体表心电图初步判断起源部位。结果10例患者全部消融成功,随访1~27个月,平均(11.9±10.3)个月,无一例复发,亦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起源部位:7例位于右室流出道间隔,2例位于右室流出道游离壁,1例位于左室中间隔。结论采用激动标测结合起搏标测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特发性室速有效且成功率高;对部分术中未能诱发出心动过速的左室间隔面室速,仅在窦性心律下标测最早P电位,亦可能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 导管消融术 室性早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APP-A和ox-LDL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高军 王凌燕 +1 位作者 何国平 柏庆利 《心脏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711-713,共3页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组患者75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2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正常对照...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组患者75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2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正常对照组6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冠心病患者PAPP-A和ox-LDL水平。结果PAPP-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包括AMI、UAP)浓度较SAP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偏高(P<0.05);ox-LDL在冠心病组中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且在AMI、UAP、SAP各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氟伐他汀治疗后冠心病患者PAPP-A和ox-LDL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PAPP-A与ox-LDL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氟伐他汀治疗后冠心病患者PAPP-A和ox-LDL浓度降低,氟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来发挥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脉胶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晓敏 李文华 《西北药学杂志》 2021年第4期646-650,共5页
目的观察生脉胶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82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n=41)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n=41)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生脉胶囊治疗。对比2组治疗疗效,统计2组患... 目的观察生脉胶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82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n=41)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n=41)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生脉胶囊治疗。对比2组治疗疗效,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慢性心功能不全QOL量表(MLHFQ)评分、6 min步行距离、心室重构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心肌纤维化指标[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透明质酸(HA)、Ⅰ型前胶原(PCⅠ)、层黏连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PCⅢ)]、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80.49%)(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的MLHFQ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6 min步行距离显著延长,且观察组治疗后的MLHF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EDD、LVESD和LVES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血清CTGF、MMP-2、TGF-β1、HA、PCⅠ、LN、PCⅢ、TNF-α和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胶囊治疗老年慢性心衰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心室重构指标,延缓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胶囊 心肌纤维化 心功能 心肌重构 慢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监测导管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波 朱国平 +1 位作者 彭飞 蒋莉 《当代医学》 2017年第34期31-33,共3页
目的评价压力监测导管应用于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入选2015年4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行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压力导管组(术中使用压力监测消融导管,20例)和对照组(术中使用普通盐水灌注消融导管,2... 目的评价压力监测导管应用于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入选2015年4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行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压力导管组(术中使用压力监测消融导管,20例)和对照组(术中使用普通盐水灌注消融导管,20例),比较两组在肺静脉隔离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肺静脉隔离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复发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压力导管组X线曝光时间小于对照组[(29.4±6.4)min vs.(34.6±7.7)min,P<0.05]。结论压力监测导管应用于房颤导管消融安全、有效,相比于普通盐水灌注导管可以降低X线曝光时间,但未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接触力 射频电流 压力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