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素联合阿仑膦酸钠对老年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血清BAP、TRAP-5b、BGP水平影响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芳 任汉强 沈晓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3期1387-1389,1393,共4页
目的:探究胰岛素联合阿仑膦酸钠对老年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骨钙素(BG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136... 目的:探究胰岛素联合阿仑膦酸钠对老年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骨钙素(BG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136例,随机分成4组,各34例。所有患者等时等量服用钙尔奇D作基础药使用,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实验组采用胰岛素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检测各组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股骨颈骨密度(BMP)及血清BAP、TRAP-5b、BGP水平,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数据差异。结果:骨密度指标:治疗后,对照组及二甲双胍组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略有改善,但与治疗前及其他组治疗后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骨密度提升较为明显(P〈0.05)。骨转换指标:对照组、联合组及实验组血清BAP和BGP指标均较治疗前提升,TRAP-5b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只有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骨转换指标均显著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能有效平衡骨代谢,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胰岛素 阿仑膦酸钠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妊娠相关蛋白-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与妊娠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任汉强 陈伟 +2 位作者 沈小波 王芳 王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796-800,80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GDM患者作为GDM组,选取同期60例糖耐量异常(AGT... 目的探讨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GDM患者作为GDM组,选取同期60例糖耐量异常(AGT)孕妇作为ATG组,另选取同期60例产检正常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ADMA、PAPP-A、IGF-1水平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GDM患者血清ADMA、PAPP-A、IGF-1水平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ADMA、PAPP-A、IGF-1水平对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GDM组血清ADMA、IGF-1水平高于ATG组、对照组(P<0.05),PAPP-A水平低于ATG组、对照组(P<0.05);ATG组血清ADMA、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APP-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GDM患者血清PAPP-A水平与ADMA、IGF-1水平呈负相关(r=-0.536、-0.601,P<0.001),ADMA水平与IGF-1水平呈正相关(r=0.587,P<0.001)。GDM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ATG组、对照组(P<0.05),ATG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糖化血红蛋白(OR=1.703,95%CI:1.247~2.235)、胰岛素抵抗指数(OR=1.384,95%CI:1.158~1.894)、ADMA(OR=1.583,95%CI:1.224~2.163)、IGF-1(OR=1.051,95%CI:1.018~1.085)为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独立危险因素(P<0.05),PAPP-A(OR=0.692,95%CI:0.422~1.137)为保护因素(P<0.05)。ADMA、PAPP-A、IGF-1和3项联合预测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3、0.732、0.731、0.852,3项联合预测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AUC大于ADMA、PAPP-A、IGF-1单独预测(P<0.05)。结论GDM患者血清ADMA、IGF-1水平升高,PAPP-A水平降低。ADMA、IGF-1为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APP-A为保护因素。联合检测这3项指标有助于准确预测不良妊娠结局,指导临床干预,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妊娠相关蛋白-A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及HOMA-β、HOMA-IR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37
3
作者 王芳 任汉强 沈晓波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1159-1161,共3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利拉鲁肽和二甲双...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利拉鲁肽和二甲双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2h餐后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MI、FBG、2hPBG、HbA1c、HOMA-β及HOMA-IR指数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BMI、FBG、2hPBG、HbA1c、HOMA-β及HOMA-IR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118,P=0.008)。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降糖和减轻体质量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肥胖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FOXO1对胰岛β细胞致炎因子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沈小波 任汉强 +1 位作者 万欢 龚传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6-389,共4页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FOXO1(forkhead box O1)对胰岛β细胞炎症因子产生的影响,探讨转录因子FOXO1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运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pcDNA-FOXO1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至NIT-1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FOXO1的过...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FOXO1(forkhead box O1)对胰岛β细胞炎症因子产生的影响,探讨转录因子FOXO1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运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pcDNA-FOXO1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至NIT-1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FOXO1的过表达情况;以LPS分别处理重组质粒(pcDNA-FOXO1)、空质粒(pcDNA3.1)转染以及未转染的NIT-1细胞24 h后,应用ELISA法检测3组细胞致炎因子IL-1β、TNF-α表达情况。以LPS和PBS分别处理NIT-1细胞24 h后,ELISA测定两组细胞致炎因子IL-1β、TNF-α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比较两组细胞FOXO1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的差异。结果 FOXO1在瞬时转染48 h的NIT-1细胞中实现了过表达;经LPS刺激后,重组质粒转染的NIT-1细胞产生的IL-1β和TNF-α显著高于空质粒转染和未转染组(P<0.01);经LPS处理24 h后的NIT-1细胞产生了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而PBS处理组未见表达。LPS处理组中FOXO1蛋白表达高于PBS处理组,但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PBS处理组(P<0.01)。结论炎症状态下,过表达转录因子FOXO1可增加胰岛β细胞致炎因子的产生,这主要与非磷酸化FOXO1的相对增多有关,它有望成为糖尿病抗炎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FOXO1 致炎因子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IL-8的表达及其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沈小波 任汉强 +1 位作者 陈伟 龚传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37-1241,1250,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癌患者IL-18的表达探讨IL-18对甲状腺癌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3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20例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癌患者IL-18的表达探讨IL-18对甲状腺癌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3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20例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甲状腺癌患者和健康者的血清IL-18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分析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L-18、IFN-γ及p-STAT1的表达。建立小鼠模型,采用TRK-T1转基因小鼠诱导甲状腺癌,构建TRK-T1单转基因与TRK-T1/IL-18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将单转基因与双转基因后代小鼠进行比较。记录两组小鼠的甲状腺癌发生率,绘制小鼠的生存曲线。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分析各组小鼠甲状腺癌组织中IL-18、IFN-γ及p-STAT1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甲状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CD8+T细胞与CD56+CD16+NK细胞数量。分离正常C57BL/6J小鼠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别转染IFN-γ及对照siRNA,使用IL-18处理后检测NK细胞的活性水平。结果:ELISA结果显示,甲状腺癌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P<0.05)。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分析显示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中IL-18、IFN-γ及p-STAT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TRK-T1单转基因与TRK-T1/IL-18双转基因小鼠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分别为27.3%和7.5%,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K-T1/IL-18双转基因小鼠的生存率显著优于TRK-T1单转基因小鼠(P<0.05)。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分析显示TRK-T1/IL-18双转基因小鼠甲状腺癌组织中IL-18、IFN-γ及p-STAT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TRK-T1单转基因小鼠(P<0.05)。流式分析显示TRK-T1/IL-18双转基因小鼠甲状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CD8+T细胞与CD56+CD16+NK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TRK-T1单转基因小鼠(P<0.05)。IL-18处理能显著增加正常PBMC中NK细胞的活性(P<0.05),而不影响转染IFN-γsiRNA的PBMC中NK细胞的活性(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中IL-18、IFN-γ及p-STAT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IL-18可能通过调控IFN-γ/JAK-STAT1信号通路激活肿瘤免疫从而发挥抑制甲状腺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8 IFN-Γ STAT1 甲状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任汉强 沈小波 +2 位作者 孟庆华 陈伟 李声华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909-910,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降糖药物治疗对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35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CPAP治疗组15例。比较两组药物治疗的改变情况和血糖监测等...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降糖药物治疗对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35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CPAP治疗组15例。比较两组药物治疗的改变情况和血糖监测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CPAP组与对照组各项血糖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CPAP组更明显。治疗后CPAP组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84.6%vs45%,P<0.05),血糖波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降糖药种类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CPAP联合药物治疗对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疗效好于单纯药物治疗。对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CPAP治疗可以减少服用降糖药的品种,血糖控制好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2型糖尿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肥胖对血中RBP4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芳 任汉强 +2 位作者 沈晓波 万欢 陈伟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检测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体重组和肥胖组的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两者与体脂,糖类、脂类代谢,胰岛素敏感性等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OMA-IR评价各组胰岛素敏感性,测定受试者的体重指数(BM... 目的:检测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体重组和肥胖组的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两者与体脂,糖类、脂类代谢,胰岛素敏感性等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OMA-IR评价各组胰岛素敏感性,测定受试者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检测空腹状态下血清RBP4、TNF-α、血糖、HbA1c、血脂和胰岛素水平.结果:超重或肥胖者,RBP4及TNF-α浓度均比体重正常者高;男性RBP4浓度均比女性高,TNF-α浓度无性别差异.RBP4与TNF-α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不论性别,血清RBP4和BMI、WHR、TG及HOMA-IR均有显著正相关(P<0.05).而TNF-均与腹内型肥胖、脂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性别 肥胖症 RBP4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老年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芳 任汉强 沈晓波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老年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8... 目的探讨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老年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原发性慢性痛风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氨蝶呤,试验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羟氯喹和甲氨蝶呤,治疗12月。观察并比较2组病人临床疗效、急性关节炎发作情况、各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病人的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的62.50%(χ~2=6.67,P=0.010)。治疗后,2组病人发作次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试验组病人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病人SUA、CRP及ESR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试验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老年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减少急性关节炎发作次数,且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氯喹 甲氨蝶呤 老年人 痛风性关节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吸烟量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沈小波 任汉强 +2 位作者 万欢 陈伟 李声华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470-1471,共2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男性患者不同吸烟量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吸烟量对T2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害性。方法:将200名T2DM男性患者根据吸烟指数分为不吸烟组、少量吸烟组、中量吸烟组、大量吸烟组四组,分...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男性患者不同吸烟量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吸烟量对T2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害性。方法:将200名T2DM男性患者根据吸烟指数分为不吸烟组、少量吸烟组、中量吸烟组、大量吸烟组四组,分析不同吸烟量与糖尿病相关指标及IMT各指标相关性。结果:不同吸烟量与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收缩压及IMT均呈正相关(r=0.55、0.43、0.48,均P<0.01)。在校正患者IRI及收缩压影响后,吸烟量与IMT仍呈正相关(r=0.46,P<0.05)。结论:吸烟可导致T2DM男性患者IMT增厚,增加T2DM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随着吸烟量的增加,危险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吸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格列奈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国洪 王芳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2期1980-1981,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瑞格列奈 胰岛素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国洪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4-85,共2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新诊断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吡格列酮15mg,日1次;B组给予二甲双胍0.5g,日3次;C组给予吡格列酮15mg,日1次,二甲双胍0.5g,日2次.治疗1年以上,观察治疗前后FPG...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新诊断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吡格列酮15mg,日1次;B组给予二甲双胍0.5g,日3次;C组给予吡格列酮15mg,日1次,二甲双胍0.5g,日2次.治疗1年以上,观察治疗前后FPG、2hPG、HbA1c、FINS、HOMA-IR和ISI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吡格列酮组和联合治疗组FPG、2hPG、HbA1c、HOMA-IR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3组IS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结论:吡格列酮能有效降低新发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激肽原酶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国洪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0-81,共2页
目的:评价胰激肽原酶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采用糖尿病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及根据病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和胰岛素治疗,治疗组(42例)加用胰激肽原酶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 目的:评价胰激肽原酶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采用糖尿病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及根据病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和胰岛素治疗,治疗组(42例)加用胰激肽原酶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与24h尿蛋白定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与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胰激肽原酶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好,用药安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病 胰激肽原酶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男性患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沈小波 张波 +1 位作者 任汉强 陈伟 《中外医疗》 2011年第11期124-124,共1页
近年来发现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日益增多,血尿酸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本研究探讨血尿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分析其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关键词 糖尿病 颈动脉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国洪 《医学信息》 2011年第11期3339-3339,共1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0.85,口服,2次/日,联合胰岛素皮下注射;对照组单独使用胰岛素,观察12周。治疗前后检测FBG、2hPBG、HbAlc等...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0.85,口服,2次/日,联合胰岛素皮下注射;对照组单独使用胰岛素,观察12周。治疗前后检测FBG、2hPBG、HbAlc等指标。结果治疗前后比较,FBG.2hPBG、HbAlc显著下降(P〈0.05);血糖迭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体重改变和HbAlc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胰岛素 糖尿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血糖症葡萄糖再灌注后诱发心肌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对策
15
作者 徐亥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6年第5期56-57,共2页
自1960年Jennings等首次提出心肌缺血/再灌注(L/R)损伤的慨念,并证实再灌注会引起心肌超微结构不可逆坏死后,自此逐渐引起医学界高度重视,并相继有较多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报告。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心肌损伤 病理生理机制 低血糖症 葡萄糖 缺血后再灌注损伤 诱发 心肌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在预测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应答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姜薇 王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5-179,183,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基线期血清8个与炎症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评估其在预测依那西普(ETN)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应答中的作用。方法研究连续纳入58例接受ETN治疗24周的活动性RA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患者基线期血清标志物... 目的通过检测基线期血清8个与炎症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评估其在预测依那西普(ETN)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应答中的作用。方法研究连续纳入58例接受ETN治疗24周的活动性RA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患者基线期血清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果 ETN治疗24周后,38例RA患者达到临床应答,划归为应答组,20例RA患者未达到临床应答,划归为无应答组。应答组患者基线期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P=0.011)和白细胞介素-6 (IL-6)(P=0.004)水平相对于无应答组显著升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表明,IL-1β(AUC:0.703,95%CI:0.558~0.847)和IL-6 (AUC:0.732,95%CI:0.601~0.862)表达水平具有较好的区分临床应答和无应答患者的能力。进一步单元、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L-6高表达可以独立预测ETN治疗RA患者更好的临床应答(P=0.031)。结论基线期血清IL-1β和IL-6表达水平可能会作为ETN治疗RA患者临床应答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依那西普 类风湿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沈小波 代洪宾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2期89-92,共4页
男性骨质疏松症常被忽视,大量男性骨质疏松症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骨密度测量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然而确诊骨质疏松症的值范围尚存在较大争议.性腺功能减退和类固醇激素的应用是男性骨质疏松症常见病因,高龄、低体重或者体重短... 男性骨质疏松症常被忽视,大量男性骨质疏松症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骨密度测量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然而确诊骨质疏松症的值范围尚存在较大争议.性腺功能减退和类固醇激素的应用是男性骨质疏松症常见病因,高龄、低体重或者体重短期内迅速降低、缺少锻炼和不良生活习惯是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高危险因素.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在于早期预防、长期综合性治疗.老年男性定期骨密度测量,确保每天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对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发病机制、防治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18
作者 毕军华 沈小波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方法:分析58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溃疡诱发因素,包括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胃底食管静脉曲张、胃炎、胃癌、食管癌等.并与同期非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87例相比较.结果:造成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方法:分析58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溃疡诱发因素,包括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胃底食管静脉曲张、胃炎、胃癌、食管癌等.并与同期非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87例相比较.结果:造成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胃溃疡占31.0%、急性胃黏膜病变占15.5%、胃癌或食管癌共占25.9%,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0.3%、8.0%、8.0%),而非老年组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占44.8%,明显高于老年组(10.3%).结论: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胃溃疡、恶性肿瘤及急性胃黏膜病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老年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在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位置及其治疗方案确立
19
作者 周博文 袁刚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4年第5期7-9,共3页
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增长且数字惊人。而亚洲国家的糖尿病情况更为严峻,并且呈现出与欧美国家不同的特点:总体肥胖率较低,β细胞功能受损更早且更严重。糖尿病指南中提到,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约在24kg/m^... 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增长且数字惊人。而亚洲国家的糖尿病情况更为严峻,并且呈现出与欧美国家不同的特点:总体肥胖率较低,β细胞功能受损更早且更严重。糖尿病指南中提到,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约在24kg/m^2左右,而高加索人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多超过30kg/m^2,因此,非肥胖型糖尿病仍值得我们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型 胰岛素抵抗 β细胞功能 胰岛素分泌 胰岛细胞功能 肠促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 内源性葡萄糖 胰岛素剂量 静脉葡萄糖
原文传递
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国洪 任汉强 王芳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85-587,共3页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成3组,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组、缬沙坦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GM)、平均...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成3组,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组、缬沙坦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GM)、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肌肝(Sc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结果治疗后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组及缬沙坦组UAER及尿β2-M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组较缬沙坦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3组治疗后MA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DN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白蛋白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胰激肽原酶 糖尿病肾病 尿白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