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科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敏感模式分析——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为例
1
作者 陆娟 王忠明 《镇江高专学报》 2022年第2期71-74,共4页
收集2020年1-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科分离细菌标本,分析其中的致病菌种类及抗生素耐药情况,为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采用质谱仪和全自动细菌药敏仪鉴定细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共分离73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63株(... 收集2020年1-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科分离细菌标本,分析其中的致病菌种类及抗生素耐药情况,为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采用质谱仪和全自动细菌药敏仪鉴定细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共分离73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63株(占比75.5%),主要来自创口分泌物或脓液标本;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284株(占比57.4%),主要来自血液标本。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56.9%,但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MRSA菌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率高达71.4%。该院烧伤科分离病原菌耐药严重,应加强药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科 病原菌分布 抗生素敏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0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岚 申卫红 刘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6期120-123,131,共5页
目的 探讨2018~2020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细菌室血培养检出的阳性菌株的分布及其相关药敏的数据,为医院科室挑选抗微生物用药提供理论数据。方法 收集2018~2020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菌株,采用仪器法或手工法进行药... 目的 探讨2018~2020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细菌室血培养检出的阳性菌株的分布及其相关药敏的数据,为医院科室挑选抗微生物用药提供理论数据。方法 收集2018~2020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菌株,采用仪器法或手工法进行药敏试验,从而得出2018~2020年血培养分离出临床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 3年间检验科微生物室共分离出血培养病原菌181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058株,占58.26%,革兰阳性球菌682株,占37.56%,真菌76株,占4.18%。其中前几位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461株,25.38%)、凝固酶阴性葡球菌(301株,16.58%)、大肠埃希菌(335株,18.44%)、金黄色葡萄球菌(205株,11.29%)和肠球菌属(118株,6.48%)。药物敏感试验发现:革兰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唑啉以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于其他抗菌药物;G-细菌对阿米卡星以及多黏菌素B、碳青酶烯类敏感度较高。另外,革兰阳性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耐药率分别为40.63%和65.32%。革兰阳性球菌对大部分青霉素相关药物、环丙沙星、四环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上升,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结论 2018~2020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细菌大部分为G-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这三种细菌的耐药率逐渐上升。因此,临床细菌室和必须定期监测阳性细菌的耐药率,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血流感染 耐药性 抗菌药物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19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钱璞 申卫红 +1 位作者 朱岚 程华莉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7期1478-1483,共6页
目的探讨2017—2019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临床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感染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化药敏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江南大... 目的探讨2017—2019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临床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感染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化药敏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临床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79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887株,占66.38%,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5402株,占30.17%,主要分布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凝固酶阴性葡球菌和链球菌属;真菌619株,占3.46%,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卡西林、头孢唑啉、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达100%,且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也是逐年上升;肠杆科病原菌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加环素、亚胺培南等药物较敏感;非发酵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替坦、以及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也是逐年上升趋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率为46.3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耐药率为75.4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大多数青霉素类以及复方新诺明等相关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结论2017—2019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临床病原菌中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其他监测细菌的耐药率则比较稳定。因而,微生物室和医院感染科应定期监测各种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时刻关注耐药性变迁,从而为医院感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临床提供最适宜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探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樊黎 《智慧健康》 2020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探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作用。方法择取本院自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均临床检验D-二聚体(D-D)及凝血指标,比较两组D-D与纤... 目的探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作用。方法择取本院自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均临床检验D-二聚体(D-D)及凝血指标,比较两组D-D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结果观察组D-D与FIB水平依次为(0.68±0.31)、(5.62±0.81)(g/L),与对照组的(0.21±0.17)、(3.37±0.91)(g/L)比较,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APTT、PT为(27.79±4.09)、(10.26±1.34)(s),较对照组的(34.59±4.18)、(13.26±0.81)(s)显著更短(P<0.05);观察组TT为(14.42±1.48)(s),与对照组的(14.45±1.51)(s)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可作为诊断及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 D-二聚体 凝血指标 临床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检验方法学的建立及其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敏 《智慧健康》 2020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分级检验方法学的建立及其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检验科收集的血脂类生化检验标本,例数合计为1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6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1日,将其依据随机数法分两组,50例为一组。一组采用传统拉网... 目的研究分析分级检验方法学的建立及其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检验科收集的血脂类生化检验标本,例数合计为1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6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1日,将其依据随机数法分两组,50例为一组。一组采用传统拉网式检验法检测(称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分级检验方法检测(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检测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在检测后HDL、TG、TC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LDL、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I与对照组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检验方法学运用于血脂类生化的检验,可以有效地提升其检验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检验方法学 血脂生化检验 应用价值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AA1联合肿瘤标志物水平在胃癌分化及分期评估中的应用
6
作者 任惠铭 闫文君 沈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联合肿瘤标志物水平在胃癌分化及分期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0例胃癌患者纳入研究。根据TNM分期:Ⅰ期12例,Ⅱ期23例,Ⅲ期29例,Ⅳ期16例;根据分化程... 目的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联合肿瘤标志物水平在胃癌分化及分期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0例胃癌患者纳入研究。根据TNM分期:Ⅰ期12例,Ⅱ期23例,Ⅲ期29例,Ⅳ期16例;根据分化程度:低分化27例,中分化38例,高分化15例。检测不同TNM分期、不同分化程度胃癌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72-4、CA19-9、CA125、SAA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SAA1、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胃癌分化及分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SAA1及CA19-9、CA12、CEA、CA72-4在TN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均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1及CA19-9、CA12、CEA、CA72-4在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均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AA1及CA19-9、CA12、CEA、CA72-4与TNM分期呈正相关(r=0.547、0.465、0.654、0.468、0.478;P<0.05),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423、-0.389、-0.547、-0.647、-0.467;P<0.05)。结论胃癌不同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患者SAA1及肿瘤标志物CA19-9、CA12、CEA、CA72-4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观察以上指标可能为胃癌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血清淀粉样蛋白A1 胃肿瘤 糖类抗原7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功指标、血脂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春香 《系统医学》 2022年第13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肝功指标、血脂血清学指标诊断脂肪肝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本院体检的48名无脂肪肝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集清晨空腹血5 mL,以全自动... 目的探讨肝功指标、血脂血清学指标诊断脂肪肝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本院体检的48名无脂肪肝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集清晨空腹血5 mL,以全自动分析仪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两组肝功指标、血脂血清学指标阳性率,并比较不同程度脂肪肝血清学指标水平变化及各指标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ALT、AST、TC、TG水平为(66.95±5.52)U/L、(69.85±6.14)U/L、(6.35±1.12)mmol/L、(2.35±0.34)mmol/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48、41.708、11.182、13.111,P<0.05);重度脂肪肝患者ALT(74.38±5.79)U/L、AST(77.89±6.04)U/L、TC(7.13±0.82)mmol/L、TG(2.63±0.25)mmol/L>中度患者>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320、58.709、11.621、68.037,P<0.05);观察组ALT、AST、TC、TG及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4.58%、62.50%、54.17%、56.25%、91.6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04、36.750、21.010、27.927、60.271,P<0.05);联合检测灵敏度、准确度高于ALT、AST、TC、TG任意一项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指标、血脂血清学指标联合检验可提高脂肪肝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利于尽早发现疾病,并予以相应治疗,且上述指标与脂肪肝严重程度呈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肝功指标 血脂指标 血清学指标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影响因素探讨
8
作者 刘子雯 张晴菊 刘敏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现状、病原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8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2例,发生医院感染;对照组163...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现状、病原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8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2例,发生医院感染;对照组163例,未发生医院感染。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肝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研究,肝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手术时间、抗菌药使用时间、术前清蛋白(albumin,ALB)水平、糖尿病、腹水(OR=4.609、4.600、1.790、1.701、1.101、1.060,P<0.05)。结论肝癌患者术后存在一定的医院感染风险,且由于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根据危险因素对高危患者进行相应的干预,降低感染程度,使患者预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医院感染 病原学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盆腔感染的微生物特征、易感因素调查及应对策略
9
作者 卢蕾 朱佳尔 刘敏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2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盆腔感染的微生物特征、易感因素及应对策略,为疾病的预防与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择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无锡市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8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盆腔感染的微生物特征、易感因素及应对策略,为疾病的预防与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择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无锡市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8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盆腔感染分组,分为对照组(252例,术后未发生盆腔感染)与观察组(28例,术后发生盆腔感染)。分析观察组患者盆腔感染的微生物特征;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发生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28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出现盆腔感染28例(10.00%);经鉴定共发现3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20株(58.82%),革兰阳性菌检出9株(26.47%),真菌共检出5株(14.7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年龄大于对照组,有术前盆腔感染史、合并贫血、合并糖尿病、术前接受辅助化疗、开放性手术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有盆腔感染史、合并糖尿病、术前接受辅助化疗、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长、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卧床时间长、术后未使用抗菌药物均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OR=1.624、1.264、1.239、1.252、1.406、1.206、1.359、1.451、1.328)(均P<0.05)。结论对于发生盆腔感染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其主要致病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且高龄、有盆腔感染史、合并糖尿病、术前接受辅助化疗、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长、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卧床时间长、术后未使用抗菌药物均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患者发生盆腔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妇科 盆腔感染 微生物特征 易感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激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盒的开发及临床应用
10
作者 任峰 韩霜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人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方法反应模式为生物素化的甲状旁腺激素抗体和吖啶酯标记的甲状旁腺抗体和样本中的抗原形成“三明治”复合物,通过加入发光底物读取信号值来计算待测物浓度,并且分析... 目的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人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方法反应模式为生物素化的甲状旁腺激素抗体和吖啶酯标记的甲状旁腺抗体和样本中的抗原形成“三明治”复合物,通过加入发光底物读取信号值来计算待测物浓度,并且分析解决钩状效应的方法。结果建立了人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双抗体夹心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分析性能和热稳定性。采用四参数方程建立测定甲状旁腺激素的标准曲线。空白限为0.2 pg/mL,批内精密度为4.07%~7.17%,批间精密度为3.30%~8.91%,回收率为91%~109%。加速稳定性试验显示,试剂在37℃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当甲状旁腺激素浓度为40000 pg/mL时,未观察到钩状效应。用所建立的方法与贝克曼库尔特UniCel DxI 800免疫分析系统同时测试207份血清样本,进行比对分析,线性回归方程为y=0.986x+0.5594,相关系数(r^(2))为0.9739,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的试剂盒检测结果与临床结果符合较好,试剂盒可以应用于临床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激素 化学发光 吖啶酯 钩状效应 双抗体夹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Fib、TNI、TnT及Lp-PLA2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邓莹 沈丽娟 储云鹏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纤维蛋白原(Fib)、肌钙蛋白I(TNI)、肌钙蛋白T(TnT)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至2021年诊治的AMI患者122例作为研究组,入院后第3个月按照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AMI... 目的 探讨血纤维蛋白原(Fib)、肌钙蛋白I(TNI)、肌钙蛋白T(TnT)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至2021年诊治的AMI患者122例作为研究组,入院后第3个月按照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AMI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发生MACE)39例和预后良好组(未发生MACE)83例,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的血Fib、TNI、TnT及Lp-PLA2水平,并分析血Fib、TNI、TnT及Lp-PLA2对AM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Fib、TNI、TnT、Lp-PLA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Fib、TNI、TnT、Lp-PLA2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Fib、TNI、TnT、Lp-PLA2、四者联合预测AM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6、0.816、0.878,0.947、0.947,在最佳临界值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Fib为56.4%、100%,TNI为51.3%、100%,TnT为51.3%、100%,Lp-PLA2为76.9%、84.3%,四者联合为82.1%、100%。结论 AMI患者血Fib、TNI、TnT及Lp-PLA2水平呈高表达,且预后不良血Fib、TNI、TnT及Lp-PLA2水平越高;血Fib、TNI、TnT及Lp-PLA2四者联合对AMI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纤维蛋白原 肌钙蛋白I 肌钙蛋白T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采用粪便隐血试验与CEA、CA50、CA199、CA724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金成 金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60-0063,共4页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采用粪便隐血试验和CEA、CA50、CA199、CA724(即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在医院接受检查的疑似结直肠癌患者276例,其中176例确诊为结直肠癌并将其作为B组,另外100例作为A组,收录时间:2021.1至2023...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采用粪便隐血试验和CEA、CA50、CA199、CA724(即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在医院接受检查的疑似结直肠癌患者276例,其中176例确诊为结直肠癌并将其作为B组,另外100例作为A组,收录时间:2021.1至2023.5,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对A、B组受检者进行粪便隐血试验和CEA、CA50、CA199、CA724检测。统计并比较两组受检者各项指标数据。结果 比较后,B组肿瘤标志物各项水平较A组,处于更高水平,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CEA与CA50、CA199、CA724均为正相关,两组差异较大,P<0.05;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从高到低的排序为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粪便隐血试验。结论 CEA与CA50、CA199、CA724水平之间的相关趋势为正,根据以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可在临床上对疾病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并对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粪便隐血试验与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上可通过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变化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便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恢复,从而延缓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血清癌胚抗原 癌抗原724 粪便隐血试验 癌抗原50 癌抗原19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结合蛋白、白细胞在儿童肠套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13
作者 浦寻艺 陈雨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2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白细胞(WBC)对儿童肠套叠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91例因腹痛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的病情分为肠套叠组、一般腹痛组。比较两组患儿HBP、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白细胞(WBC)对儿童肠套叠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91例因腹痛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的病情分为肠套叠组、一般腹痛组。比较两组患儿HBP、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儿童肠套叠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肠套叠组HBP、WBC计数、NE均明显高于腹痛组,MPV明显低于腹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单项指标中HBP对儿童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20,其灵敏度为65.0%,特异度为86.3%,最佳截断值为21.24 ng/mL;HBP、WBC联合检测诊断肠套叠的AUC最高,达0.870,其灵敏度为85.0%,特异度为76.5%。结论:与普通腹痛患儿相比,肠套叠患儿体内HBP、WBC处于高水平状态,二者联合检测对儿童肠套叠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肠套叠 肝素结合蛋白 白细胞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结合蛋白、血常规在急性阑尾炎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14
作者 沈雯 冯晓斌 高蕾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3期15-18,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 HB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percentage, NE)、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ocyte percentage, ... 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 HB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percentage, NE)、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ocyte percentage, LY)对儿童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10例因腹痛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病情分为急性阑尾炎组(110例)、健康人群组(100例)。比较两组患儿HBP、CRP、WBC、NE、LY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水平的差异,评估上述指标和联合指标对儿童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急性阑尾炎组HBP、CRP、WBC、NE水平高于健康人群组,急性阑尾炎组LY水平低于健康人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显示,HBP、CRP、WBC、NE、LY联合检测在所有检测中诊断急性阑尾炎的AUC最高,AUC为0.933,灵敏度为84.5%,特异度为90.0%。结论 急性阑尾炎患儿中HBP、CRP、WBC、NE在体内呈高水平状态,LY在体内呈低水平状态,5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患儿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肝素结合蛋白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途径和佐剂对CVB3VP1蛋白免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温婵 高志云 +5 位作者 蓝佳明 闫立景 揣侠 李嘉 李伟 王永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86-108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途径和佐剂类型对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group B type 3,CVB3)衣壳蛋白VP1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原核表达质粒pET-his/VP1转入E.coli BL21(DE3)pLysS中,用异丙基-1-硫代-β呋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CVB3VP...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途径和佐剂类型对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group B type 3,CVB3)衣壳蛋白VP1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原核表达质粒pET-his/VP1转入E.coli BL21(DE3)pLysS中,用异丙基-1-硫代-β呋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CVB3VP1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纯化。首先采用不同的免疫途径(皮下,腹腔,肌肉)用VP1蛋白免疫小鼠,每组12只。然后另取小鼠分为PBS组和不同佐剂组(氢氧化铝、弗氏佐剂、Montanide ISA720),每组18只,采用肌肉注射途径免疫。每次每只小鼠注射50μg,共免疫3次,间隔3周。用ELISA和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用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CTL杀伤活性。用致死量的CVB3攻击后,检测血中病毒的滴度并观察小鼠的存活状况。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CVB3VP1蛋白。三种免疫途径比较,肌肉注射组血清中和抗体和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采用肌肉注射免疫时,弗氏佐剂组Montanide ISA 720佐剂组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水平明显高于氢氧化铝组(P<0.05);但血中病毒的滴度低于氢氧化铝组(P<0.05)。弗氏佐剂组小鼠的生存率好于氢氧化铝组(P<0.05)。结论:采用肌肉注射途径,并联合弗氏佐剂或Montanide ISA 720佐剂可以使CVB3VP1免疫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B组3型 衣壳蛋白VP1 佐剂 免疫途径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前后脑钠肽、心肌素、内脂素及脂糖代谢变化与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亚船 豆吉娟 +2 位作者 马亚萍 任金冬 陈新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6期1762-1766,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前后脑钠肽、心肌素、内脂素及脂糖代谢的变化与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单纯性肥胖儿童8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肥胖患儿分别为23... 目的 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前后脑钠肽、心肌素、内脂素及脂糖代谢的变化与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单纯性肥胖儿童8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肥胖患儿分别为23、40和17例,同时选取正常儿童80名作为对照组。检查各受试者血液脑钠肽、心肌素、内脂素及脂糖代谢指标,同时比较观察组患儿干预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心肌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内脂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肥胖程度患儿内脂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空腹血糖、HOMA-IR、H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与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及HOMA-IR呈正相关(P<0.05),其余未见明显相关性。观察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液NT-pro BNP、心肌素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内脂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空腹血糖和HOMA-IR明显低于干预前,而HDL-C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前后脑钠肽、心肌素无明显变化,内脂素及脂糖代谢指标改善,其中内脂素及脂糖代谢指标与肥胖程度有关,同时内脂素与脂糖代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 脑钠肽 心肌素 内脂素 脂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荚膜厚度对鼠巨噬细胞炎症复合体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亮 陆娟 +7 位作者 王廷廷 万晟霞 邹治情 戴晓玥 夏雯 阴晴 陈盛霞 许化溪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探讨荚膜厚度不同的鲍曼不动杆菌激活鼠巨噬细胞Raw 264.7炎症复合体能力的差异。方法:采用刚果红染色法观察鲍曼不动杆菌荚膜,筛选出荚膜厚度差异显著的两株菌株。将两株菌分别感染Raw 264.7,以实时定量PCR法分析感染6 h的细胞NO... 目的:探讨荚膜厚度不同的鲍曼不动杆菌激活鼠巨噬细胞Raw 264.7炎症复合体能力的差异。方法:采用刚果红染色法观察鲍曼不动杆菌荚膜,筛选出荚膜厚度差异显著的两株菌株。将两株菌分别感染Raw 264.7,以实时定量PCR法分析感染6 h的细胞NOD样受体家族3(NOD-like receptors,NLRP3)、Caspase-1和IL-1β基因表达量;流式细胞术分析感染1、3和6 h的细胞活性氧表达量。结果:刚果红染色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鲍曼不动杆菌周围一圈不着色的荚膜,选择出荚膜厚度差异显著的两株鲍曼不动杆菌用于感染细胞。不同荚膜厚度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均可刺激Raw 264.7细胞NLRP3、Caspase-1和IL-1βmRNA表达上调,其中厚荚膜菌株诱导细胞NLRP3和IL-1βmRNA表达能力显著高于薄荚膜菌株(P <0.05);不同荚膜厚度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3 h和6 h时,细胞活性氧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厚荚膜菌株诱导活性氧表达能力显著高于薄荚膜菌株(P <0.05)。结论:不同荚膜厚度的鲍曼不动杆菌活化鼠巨噬细胞炎症复合体能力存在差异,厚荚膜菌株诱导炎症复合体活化的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荚膜 炎症复合体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PV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人THP-1单核细胞自噬和凋亡 被引量:4
18
作者 陆娟 邹治情 +7 位作者 夏雯 戴晓玥 席月 丁龙坤 张敏 吴亮 阴晴 许化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6-414,共9页
目的研究表达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PV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人THP-1细胞自噬和凋亡机制。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杀白细胞素(rPVL),并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血清。采用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法鉴定表达PVL的耐甲氧西林金黄... 目的研究表达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PV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人THP-1细胞自噬和凋亡机制。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杀白细胞素(rPVL),并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血清。采用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法鉴定表达PVL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别使用表达PVL的MRSA(MRSA^(PVL+))和不表达PVL的MRSA(MRSA^(PVL-))感染THP-1细胞,于感染后1、3、6 h收集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3(ATG3)、ATG4B、ATG5、ATG7、ATG12;Western blot法检测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的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的mTOR(p-mTOR)、裂解型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caspase-3的蛋白水平;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负载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成功制备PVL多克隆抗体,鉴定出1株MRSA^(PVL-)菌和1株MRSA^(PVL+)菌。分别以两株菌与THP-1细胞共培养1 h,MRSA^(PVL+)组仅ATG7表达量显著高于MRSA^(PVL-)组和正常对照组;共培养3 h,MRSA^(PVL+)组ATG7和ATG12表达量高于MRSA^(PVL-)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他基因表达量变化不明显。感染1、3、6 h,MRSA^(PVL+)感染组细胞PI3K、AKT和mTOR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MRSA^(PVL-)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感染1 h和3 h,MRSA^(PVL-)感染组细胞PI3K、AKT和mTOR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感染6 h,MRSA^(PVL-)菌感染组细胞mTOR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感染1、3、6 h,MRSA^(PVL+)组细胞ROS水平和凋亡率均高于MRSA^(PVL-)组和正常对照组,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细胞ROS水平和凋亡率持续增加;MRSA^(PVL-)组细胞ROS水平和凋亡率也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MRSA^(PVL+)对THP-1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作用更强,可促进ATG12/ATG7/ATG5自噬通路活化增加THP-1细胞自噬;同时,MRSA^(PVL+)诱导THP-1细胞ROS产生增加,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PVL) 巨噬细胞 自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E水平测定分析
19
作者 刘敏 王月清 +1 位作者 尚忠波 尚乐乐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34期26-29,共4页
目的了解社区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E水平,为社区儿童保健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间在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学龄前儿童(≤6周岁)1877例,按年龄分为三组:A组(<1岁),B组(≥1岁,<3岁)及C组(≥3岁),采... 目的了解社区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E水平,为社区儿童保健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间在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学龄前儿童(≤6周岁)1877例,按年龄分为三组:A组(<1岁),B组(≥1岁,<3岁)及C组(≥3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血清VA、E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可疑VA缺乏、VA缺乏比例分别为40.9%、46.4%,C组儿童VA水平最低(P<0.05)。VE缺乏比例不高(4.9%),但随着年龄增长VE水平逐渐降低(P<0.05)。儿童呼吸道感染中,VA、VE缺乏者比率明显高于正常者,且VA在儿童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社区学龄前儿童VA缺乏较严重,VA、VE与儿童呼吸道感染存在联系,应加强VA的营养补充,尤其是幼儿园期,同时应注意VE不同年龄段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维生素E 社区 学龄前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宫颈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戴骏 宋明旭 周红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25(CA125)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及叶酸检测在宫颈鳞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66例宫颈鳞状...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25(CA125)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及叶酸检测在宫颈鳞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6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及5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PV及上述血清肿瘤指标的检测,分析不同组别各种指标的差异。结果:宫颈鳞癌组HPV、CEA、CA19-9、CA72-4、CA125、SCC和叶酸水平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在筛选宫颈鳞癌的应用上,HPV敏感度最高,其次是SCC,AFP与叶酸无显著意义。使用多元判别分析显示,除AFP外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准确率可达67.4%;而进一步将上述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HPV和叶酸,准确率可达80.5%。结论:HPV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可辅助宫颈鳞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血清肿瘤标志物 叶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