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0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省级哨点医院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改进成效
1
作者 彭晶 李莉 +5 位作者 李庆德 林燕芬 魏雪芳 陈华龙 姜丽君 冯波 《中国药业》 2025年第4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某省级哨点医院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改进成效。方法以《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的实施时间2022年10月1日为时间节点,从完善自身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体系,建立高效多方联动机制、培养监测团队,优化化妆品不良反应监... 目的探讨某省级哨点医院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改进成效。方法以《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的实施时间2022年10月1日为时间节点,从完善自身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体系,建立高效多方联动机制、培养监测团队,优化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流程,加大公众科普宣传力度方面对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行干预。从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提取某省级哨点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上报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比较干预前后的监测数据。结果制订了适用于该医院的监测制度,包括《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化妆品不良反应报表填写规范》等;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由17例升至76例(升高3.47倍),报告平均得分由101.53分升至104.65分(升高3.07%);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来源增加了个人上报(3例),男性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数量大幅增加(由1例升至8例),年龄分布扩大(由16~48岁扩大至15~80岁),医师例均填报时间缩短(由20 min缩短至5 min),化妆品初步诊断范围扩大(增加了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化妆品唇炎、化妆品毛发损害),化妆品不良反应中位潜伏期大幅缩短(由48 h缩短至24 h)。结论通过完善监测体系、优化工作模式,可有效提升哨点医院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不良反应 哨点医院 监测体系 监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李婷 谢金娣 +2 位作者 程春云 唐佳英 胡佩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0期18-20,共3页
目的:分析粤北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粤北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问卷方式对粤北地区接受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的305例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时间范围为2022年1... 目的:分析粤北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粤北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问卷方式对粤北地区接受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的305例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时间范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满意度评价内容。分析患者满意度分布情况,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305例患者中,满意组47例(18.22%),不满意组258例(81.78%)。两组患者在危害认知、医护人员态度、就医流程、住院健康教育方式、住院健康教育内容、就医环境、出院教育方式、出院教育内容、就医费用、随访方式、随访次数、复查的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危害认知低(OR=4.677,P=0.004)、对就医费用不满意(OR=3.673,P=0.009)是患者满意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充分关注患者对当前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危害认知、就医费用为发展导向,健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服务体系,满足患者的诊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 患者满意度 粤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钾离子竞争性酸抑制剂的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研究
3
作者 刘锦红 李鹏 +3 位作者 谭亮 王志红 苏畅 李盛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5期84-88,共5页
目的评估基于钾离子竞争性酸抑制剂(P-CAB)的四联根除幽门螺杆菌(Hp)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22年7—12月在粤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采用四联方案根除Hp感染的436例患者,分为P-CAB的四联方案组(P-CAB组)196例和含... 目的评估基于钾离子竞争性酸抑制剂(P-CAB)的四联根除幽门螺杆菌(Hp)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22年7—12月在粤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采用四联方案根除Hp感染的436例患者,分为P-CAB的四联方案组(P-CAB组)196例和含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四联方案组(PPI组)240例,从病历资料搜集相关信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完成疗程后4周以上Hp的成功根除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P-CAB组和PPI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例数、饮酒例数、合并疾病、谷丙转氨酶及血肌酐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B组Hp成功根除率高于PPI组(91.3%vs.82.9%,P<0.05);P-CAB组临床有效率高于PPI组(93.1%vs.84.4%,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8%vs.18.8%,P>0.05)。结论基于P-CAB的四联根除Hp方案成功率和临床有效率优于PPI四联方案,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离子竞争性酸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 幽门螺杆菌 四联疗法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特点 被引量:5
4
作者 尹卫国 赵飞骏 +3 位作者 张河林 罗君 曾铁兵 胡成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21-23,26,共4页
目的分析粤北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株分布特点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预防感染及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从粤北地区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应用WHONET5.6和SP... 目的分析粤北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株分布特点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预防感染及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从粤北地区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应用WHONET5.6和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2013-2014年的药敏试验数据,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结果 584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来自于重症医学科、骨科和呼吸内科,以呼吸道标本和伤口分泌物标本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对药敏试验的12种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耐药率最高的是庆大霉素,对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加酶抑制剂类耐药率相对较低,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呈下降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引起肺部和伤口感染,尤其在重症医学科、骨科和呼吸内科的老年患者多见;该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但临床仍需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尤其是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粤北地区瑶族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章蓓蓓 徐新 +3 位作者 何凤屏 唐良秋 陈宝峰 华春艳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广东粤北地区瑶族人群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 E,apo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200名60岁~80岁广东粤北地区瑶族人群进行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瑶族人群... 目的探讨广东粤北地区瑶族人群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 E,apo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200名60岁~80岁广东粤北地区瑶族人群进行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瑶族人群apoE基因频率分布特点,并比较分析不同apoE基因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共检测瑶族人群6种apoE基因型,以E3/3型最常见,占64.0%,其次为E3/4型,占17.0%,E2/3、E2/4、E4/4、E2/2基因型分别占15.5%、1.5%、1.0%、1.0%。apoE有3种等位基因:以ε3频率分布最高,为80.3%,其次是ε4,分布的频率为10.3%,ε2频率分布最低,为9.5%。男性和女性apoE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ε4基因携带者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分布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广东粤北地区瑶族人群的血压水平受apoE基因多态性的影响,ε4等位基因可能是瑶族人群患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原发性高血压 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地区早发冠心病与MEF2A基因11外显子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章蓓蓓 徐新 +4 位作者 马绍椿 唐良秋 张社兵 何凤屏 陈宝峰 《心脏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715-718,共4页
目的:探讨广东粤北地区人群中肌细胞增强因子(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的关联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DNA测序技术检测210例散发冠心病患者及180例对照者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基因多态性,并研究... 目的:探讨广东粤北地区人群中肌细胞增强因子(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的关联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DNA测序技术检测210例散发冠心病患者及180例对照者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基因多态性,并研究它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常见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在冠心病组分布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EF2A基因11号外显子存在CAG重复序列多态性,重复序列4~11个不等,各等位基因的分布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未发现21个碱基缺失的基因突变。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只有糖尿病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CAG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不是粤北地区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肌细胞增强因子2A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HR和SPEEDMINER数据挖掘的粤北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平台的初步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范世平 朱飞奇 +1 位作者 舒岚 廖茂成 《当代医学》 2016年第2期155-157,共3页
采用EHR与SPEEDMINER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临床实践,初步建立以粤北人民医院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智能分布性筛查平台。通过对筛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实现对粤北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实时监控,为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对高危人群... 采用EHR与SPEEDMINER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临床实践,初步建立以粤北人民医院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智能分布性筛查平台。通过对筛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实现对粤北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实时监控,为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对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健康档案 数据挖掘 脑卒中筛查 高危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病种分值付费下医疗机构医保结算支付率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市域的实证分析
8
作者 江宽列 张涛 +3 位作者 路伟 刘嘉祺 李璐 刘静 《中国医疗保险》 2025年第4期90-95,共6页
目的:分析DIP支付方式改革下医疗机构医保结算支付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DIP支付政策、促进医疗机构优化内部运营及合理补偿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24年1—3月G市158家医疗机构DIP结算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医保结算支付率的影... 目的:分析DIP支付方式改革下医疗机构医保结算支付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DIP支付政策、促进医疗机构优化内部运营及合理补偿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24年1—3月G市158家医疗机构DIP结算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医保结算支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实证结果显示,住院费用越低、住院天数越短,医保结算支付率越高(P<0.05);三级医疗机构及核心病种医保结算支付率显著偏低(P<0.05);职工医保相较居民医保、非保守治疗相较保守治疗的医保结算支付率更高(P<0.05)。结论:医保机构可进一步优化支付政策设计,动态调整病种分值,完善特例单议机制,增强支付公平性与科学性,同时,完善居民医保基金筹资、待遇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保障基金长期稳定运行;医疗机构应实行精细化管理,优化成本核算,加强内部监督管理,提升对DIP支付方式改革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P 按病种分值付费 医保结算支付率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山区瑶族代谢综合征人群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凤屏 徐新 +4 位作者 马绍椿 唐良秋 张社兵 马占忠 郑礼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年第3期159-165,共7页
目的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患代谢综合征的瑶族人群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从瑶、汉两族人群选取5174例进行载脂蛋白A5(apoA5)-1131,apoA5-12238,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比较两民族不同基因型与个体血脂水平和代... 目的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患代谢综合征的瑶族人群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从瑶、汉两族人群选取5174例进行载脂蛋白A5(apoA5)-1131,apoA5-12238,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比较两民族不同基因型与个体血脂水平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的风险关系。结果瑶族代谢综合征患病者与体重指数(BMI)、腰围、脂肪摄入、甘油三酯水平、apoE、apoA5-12238T〉C、apoA5-1131T〉C有密切相关。携带apoA5 C等位基因的瑶族人具有易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OR值1.61;95%CI:1.23~2.10,P〈0.001),尤其是在CC纯合子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肥胖个体具有易患代谢综合征的高风险(OR值2.15;95%CI:1.42~3.50,P〈0.001)。结论瑶族代谢综合征人群受到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瑶族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肥胖个体具有易患代谢综合征的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危险因素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5年医院感染菌的分离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华德兴 蔡聪艺 +4 位作者 曾香连 罗君 蔡文灿 何凤屏 彭青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分析粤北人民医院2014-2015年医院感染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法对两年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6和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比较两年间抗生素敏感度变化。结果:我... 目的:分析粤北人民医院2014-2015年医院感染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法对两年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6和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比较两年间抗生素敏感度变化。结果:我院分离的临床菌株对部分抗生素仍然保持高度敏感性,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阿米卡星、呋喃妥因、高浓度庆大霉素均表现出较高的敏感率,而革兰阴性菌对多粘菌素B、头孢替坦、阿米卡星敏感率高;2014年与2015年相比,革兰阳性菌中氨苄西林、阿米卡星、米诺环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中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头孢西丁、头孢克洛、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米诺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推广使用的抗生素仍然有好的敏感性;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菌 药敏试验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body软件联合EBM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李平安 李波 +2 位作者 李昊 郭铭 冯金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采用3Dbody软件联合EBM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过程中应用,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 50例学生均为我院神经外科实习学生,选自2024年1月-2025年1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实习生25名,观察组... 采用3Dbody软件联合EBM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过程中应用,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 50例学生均为我院神经外科实习学生,选自2024年1月-2025年1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实习生25名,观察组给予3Dbody软件联合EBM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对比分析不同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和学习满意度情况的影响效果。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病例分析成绩、理论考试成绩、临床实操成绩分别为:92.23±4.34、91.23±4.34、91.34±3.34,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的各项学习效果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学生的自学能力(4.34±0.45)、文献阅读能力(4.33±0.94)、创造能力(4.76±0.66)、独立思考能力(4.34±0.54)和团队协作能力(4.23±0.65)评分均比对照组高,通过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中,对3Dbody软件联合EBM教学法教学方式表示满意的高达24人(96.00%),对照组中对传统教学方式表示满意的只有17人(68.00%),两组数据经比较,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满意度更高。结论 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将3Dbody软件与EBM教学法进行联合应用,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可改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提升学习成绩,意义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body软件 EBM教学法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地区早发冠心病与MEF2A基因11外显子的关系
12
作者 章蓓蓓 徐新 +4 位作者 马绍椿 唐良秋 张社兵 何凤屏 陈宝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11期804-807,共4页
目的探讨广东粤北地区人群中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的关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DNA测序技术检测210例散发冠心病患者及180名对照者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基因多态性,并研究它与冠心病的关系。结... 目的探讨广东粤北地区人群中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的关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DNA测序技术检测210例散发冠心病患者及180名对照者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基因多态性,并研究它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常见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在冠心病组分布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EF2A基因11号外显子存在CAG重复序列多态性,重复序列4-11个不等,各等位基因的分布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21个碱基缺失的基因突变。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只有糖尿病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CAG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不是粤北地区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肌细胞增强因子2A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地区瑶族人群载脂蛋白B基因多态性与血脂的关系
13
作者 马占忠 黄文波 +1 位作者 何凤屏 张社兵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粤北地区瑶族人群ApoB基因多态性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粤北地区瑶族高脂血症患者和健康个体各250例的ApoB进行基因分型,并检测其血脂水平。结果 X+X-、E+E-基因型个体... 目的探讨粤北地区瑶族人群ApoB基因多态性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粤北地区瑶族高脂血症患者和健康个体各250例的ApoB进行基因分型,并检测其血脂水平。结果 X+X-、E+E-基因型个体中TC、LDL-C水平高于X-X-、E+E+纯合型(P〈0.05),X+X-、E+E-基因型个体中TG水平明显高于X-X-、E+E+纯合型(P〈0.01);携带X+等位基因的个体患高脂血症的风险高于携带X-等位基因者(OR=1.957,95%CI:1.214~3.154);携带E-等位基因的个体患高脂血症的风险高于携带E+等位基因者(OR=1.466,95%CI:0.889~2.416)。结论瑶族人群ApoB基因XbaⅠ和EcoRⅠ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有关,X+和E-等位基因可能是血脂增高的遗传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B 基因多态性 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骨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黄学财 包拥政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8期33-35,共3页
目的:分析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8月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 目的:分析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8月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开展低黏度骨水泥PVP治疗,研究组开展高黏度骨水泥PVP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周、1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obb角减小,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腰椎功能,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黏度骨水泥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血管闭塞所致进展性卒中超24小时血管内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温博 林英文 《黑龙江医药》 2025年第2期326-328,共3页
目的:观察在大血管闭塞所致进展性卒中超24h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血管内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信封法对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大血管闭塞所致进展性卒中超24h患者94例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采用单... 目的:观察在大血管闭塞所致进展性卒中超24h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血管内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信封法对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大血管闭塞所致进展性卒中超24h患者94例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研究组(47例)联用血管内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和脑前动脉血流速度(ACA)、基底动脉血流速度(BA)高于对照组,且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大血管闭塞所致进展性卒中超24h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血管内治疗的联合应用能够促进患者脑血管再通,改善脑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并缓解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所致进展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血液流变学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内科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
16
作者 肖雨雄 李琳 +1 位作者 邓芸 陈宝峰 《影像技术》 2025年第2期17-23,共7页
目的: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严重程度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如何正确处理和评估IMR,已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研究旨在利用3D-TEE分析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冠心病患... 目的: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严重程度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如何正确处理和评估IMR,已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研究旨在利用3D-TEE分析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治疗方案的影响。方法:利用3D-TEE对我院心内科、心外科收治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冠心病患者81例及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检查,测量常规心脏参数后应用MVQ软件测量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二尖瓣叶、瓣环解剖形态学参数,分析其变化特点。所有患者根据通过药物规范治疗2~3周后治疗效果分为W、H两组,治疗后其反流量无明显变化者55例为W组,反流量减轻至中度以下者26例为H组,收集W、H组及对照组患者常规超声心动图、3D-TEE测量数据。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左室大小、LVEF与对照组总体有显著差异(P<0.05),H组患者经治疗后左室大小较治疗前缩小、LVEF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与正常人群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研究组二尖瓣三维参数与对照组总体有显著差异(P<0.05),H组患者治疗后:二尖瓣环前外后内侧直径(DALPm)、瓣环前后径(DAP)、瓣环周长(C3D)、瓣环的最小三维面积(A3Dmin)、环绕椭圆度(E2D)较治疗前缩小(P<0.05),瓣环高度(AH)、瓣环高度与前外后内侧直径的比率(H/DAIPm)、瓣叶投影平面中的前外后内侧直径(L2DALPm)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与正常人群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D-TEE利用高频探头近距离探查能够精准评估二尖瓣复合体解剖结构,不受气体、肥胖等因素影响,可以准确评价冠心病合并中重度IMR患者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前、后二尖瓣瓣叶、瓣环的结构特征,评估IMR的预后,指导下一步的临床治疗;通过对治疗前后患者的3D-TEE检查,发现IMR反流程度减轻的患者左室重构减轻,左室腔缩小,左室收缩功能相对增加,二尖瓣环及体表面积缩小,二尖瓣瓣叶对合增加,说明左心室形态恢复、功能增加、二尖瓣环构型相对朝向正常“鞍状”结构的回归,保证二尖瓣环及瓣叶结构的稳定性,减轻IMR的反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指标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陈素红 刘建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指标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40例根据肿瘤分期分为早期卵巢癌组(n=70)和晚期卵巢癌组(n=70);选取同期7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为健康... 目的:探讨外周血指标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40例根据肿瘤分期分为早期卵巢癌组(n=70)和晚期卵巢癌组(n=70);选取同期7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三组均抽取外周血样本,检测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724(CA724)]以及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评分(HALP)。比较三组外周血指标水平,分析外周血指标检测诊断卵巢癌的效能。结果:三组CA125、HE4、CYFRA21-1、NSE水平比较,健康组<早期卵巢癌组<晚期卵巢癌组,三组HALP水平比较,健康组>早期卵巢癌组>晚期卵巢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CA724水平低于早期卵巢癌组、晚期卵巢癌组(P<0.05);早期卵巢癌组与晚期卵巢癌组CA72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25、HE4、CYFRA21-1、HALP、NSE、CA724诊断卵巢癌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总面积(AUC)分别为0.833、0.877、0.875、0.714、0.632、0.667;CA125、HE4和CYFRA21-1联合诊断卵巢癌的AUC为0.880。结论:外周血指标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辅助医师鉴别肿瘤分期,其中CA125、HE4和CYFRA21-1联合能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指标 卵巢癌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山区域恙虫病自然疫源地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周海燕 何凤屏 +7 位作者 罗君 唐建红 柯昌文 邓春燕 周建英 王箭 郑礼杰 刘凤莲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年第6期398-401,共4页
目的了解粤北山区域是否存在恙虫病自然疫源地。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结合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调查粤北山区发热人群、宿主动物感染状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粤北山区域恙虫病病人的标本检测Ot-Sta56kDa基因片段,对阳性标本进行基... 目的了解粤北山区域是否存在恙虫病自然疫源地。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结合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调查粤北山区发热人群、宿主动物感染状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粤北山区域恙虫病病人的标本检测Ot-Sta56kDa基因片段,对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和序列分析,并与巢式PCR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在660份发热人群血清标本中有224份检测到恙虫病东方体,阳性率为33.94%;在55份鼠类脾脏组织标本中有10份黄毛鼠(R.lossea Swinboe)检测到恙虫病东方体,阳性率为18.18%,有2份褐家鼠(R.norvegicus Berkenhout)检测恙虫病东方体,阳性率为3.64%,各调查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荧光定量PCR和巢式PCR鉴定为Gilliam型和Kawasaki型,间接免疫荧光法也诊断为恙虫病东方体Gilliam型。从病人、动物宿主、地里纤恙螨选取4株粤北代表株,其同源性为100%,与Kawasaki型的同源性为96.25%;另有3份阳性黄毛鼠标本的核苷酸序列与TA686型的同源性为78.5%。结论从宿主动物、媒介、分子水平上证实粤北山区域存在恙虫病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疫源地 实时荧光定量PCR 巢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区域医疗中心急性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毛文杰 席新华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327-1330,共4页
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粤北人民医院接受救治的168例严重创伤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72 h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对患者性别、... 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粤北人民医院接受救治的168例严重创伤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72 h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对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所属地、受伤时间段、受伤机制、入院体温、基础疾病、休克指数、GCS评分、受伤部位、是否手术、手术时长、输血量、术前凝血功能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寻找急性创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一般资料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重物压伤致死率最高(25%);交通意外致死人数最多,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受伤机制;受伤部位中,头、胸部既是最常见的急性创伤受伤部位,也是病死率最高的急性创伤受伤部位。经单因素分析,年龄、所属地、头胸部损伤、入院体温、基础疾病、休克指数、GCS评分、是否手术、凝血功能是否严重异常、输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所属地、头胸部损伤、休克指数、GCS评分、是否手术是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需对急性创伤患者进行准确的GCS评分,有手术指征的需及时进行手术干预,改进抢救策略,提高抢救质量,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民众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降低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早期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 死亡原因 危险因素 救治对策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地区8547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常见病毒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邱建武 肖小兵 +1 位作者 刁诗光 马占忠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2期1759-1762,共4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粤北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规律,为医生诊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粤北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已行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呼... 目的了解近年来粤北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规律,为医生诊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粤北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已行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1型(PIV 1)、副流感病毒2型(PIV 2)、副流感病毒3型(PIV 3)等检测的8547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资料,男5289例,女3258例,中位年龄1.0岁。结果8547例呼吸道咽拭子标本中,2063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阳性率为24.14%,单一病毒感染2029例,占98.35%(2029/2063),2种病毒同时感染者34例,占1.65%(34/2063)。7种呼吸道病毒中RSV检出率最高13.40%(1145/8547),其后依次为PIV 3、FluA、ADV、FluB、PIV 1、PIV 2[3.44%(294/8547)、2.78%(238/8547)、2.25%(192/8547)、1.33%(114/8547)、0.84%(72/8547)、0.49%(42/8547)]。各种病毒感染在性别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季中,冬季的病毒检出率最高,占39.02%(862/2209),其次为春季,占22.85%(534/2337);FluA、FluB和RSV冬季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三季,ADV以夏季感染多见,PIV 1和PIV 2感染以秋季多见,PIV 3感染以春季多见。FluA、FluB和ADV感染以3岁及以上儿童多见,新生儿感染少见,RSV、PIV 3感染以1岁以内的小婴儿及新生儿多见。结论近年来粤北地区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以RSV为主,冬季是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年龄较大儿童FluA、FluB和ADV感染率高,小婴儿及新生儿以RSV感染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毒 儿童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