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CA循环结合SP教学模式在肝胆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唐文杰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8期169-171,175,共4页
目的分析在肝胆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PDCA循环结合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永州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的50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3月—2023年3月入组的25名实习生纳入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 目的分析在肝胆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PDCA循环结合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永州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的50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3月—2023年3月入组的25名实习生纳入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教学。2023年4月—2024年3月入组的25名实习生纳入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结合SP教学模式。对比两组教学成效。结果观察组教学后的理论成绩(90.66±3.41)分,临床实操能力成绩(88.78±3.65)分,高于对照组的(85.33±3.55)分、(82.11±3.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4、6.586,P均<0.05)。观察组教学后的实习生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实习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永州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实习生进行PDCA循环及SP教学模式干预,有效提高实习生理论知识水平及临床实操能力,实习生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外科 临床见习 临床带教 PDCA循环 标准化病人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CT阅片手绘肝脏解剖图教学法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研讨
2
作者 陈金金 康鑫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9期175-177,共3页
目的研讨结合CT阅片手绘肝脏解剖图教学法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进行规培的7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2022年1—12月开展常规教学法的35名学员为对比组,2023年1—12月开展结合CT... 目的研讨结合CT阅片手绘肝脏解剖图教学法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进行规培的7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2022年1—12月开展常规教学法的35名学员为对比组,2023年1—12月开展结合CT阅片手绘肝脏解剖图教学法的35名学员为探讨组。比较两组测评结果、阅片能力、思辨能力、诊治能力、教学服务满意率。结果出科时,探讨组肝胆外科理论知识、解剖操作测评结果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探讨组阅片能力、思辨能力、诊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探讨组教学服务满意率为97.14%(34/35),高于对比组的77.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规培学员的教学中,开展结合CT阅片手绘肝脏解剖图教学法能够改善学员测评结果,训练其阅片能力,且教学服务满意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CT阅片手绘肝脏解剖图教学法 肝胆外科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教学联合阶梯式考核法在肝胆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雷素珍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17期99-101,共3页
目的 研究在肝胆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应用目标教学联合阶梯式考核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期间该院肝胆外科护理实习生36名,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护理实习生进行分组,其中18名分成观察组;18名分成对照组,对... 目的 研究在肝胆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应用目标教学联合阶梯式考核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期间该院肝胆外科护理实习生36名,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护理实习生进行分组,其中18名分成观察组;18名分成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目标教学联合阶梯式考核法,将两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同对照组数据相比,观察组实习主动学习积极性、护理论知识掌握、临床操作护理技能及对教学方法满意度各项评分指标均明显提高,组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目标教学联合阶梯式考核法应用在肝胆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可有效提高实习生的护理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教学 阶梯式考核 肝胆外科 护理实习生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肝胆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秦爽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16期128-129,132,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肝胆外科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来该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肝胆外科临床实习实习生60名进行对比分析,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方式带教,观察组开展临床路径教学法开... 目的研究分析肝胆外科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来该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肝胆外科临床实习实习生60名进行对比分析,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方式带教,观察组开展临床路径教学法开展带教工作,在带教结束后对实习护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案例分析进行考核,采用该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进行打分,评价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92.66±2.33)分、实践操作做(88.35±1.35)分、案例分析(91.08±3.11)分均高于对照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83.35±1.62)分、实践操作做(73.00±1.81)分、案例分析(81.34±2.61)分(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总满意率96.7%与对照组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总满意率76.7%(P<0.05)。结论肝胆外科护理带教开展临床路径教学,可有效提升实习护生的综合水平,提高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利于实习护生自主学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式教学 肝胆外科 护理带教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胆管结石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夏旺宁 唐彪 《大医生》 2023年第5期101-104,共4页
目的 研究肝胆管结石患者接受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永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为感染组(13例)和非感染... 目的 研究肝胆管结石患者接受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永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为感染组(13例)和非感染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组患者中膈下感染人数为5例,占比为5.56%,肝断面感染人数为8例,占比为8.89%;感染组患者的年龄>60岁、术前白蛋白(ALB)水平<35 g/L者、术野冲洗水量<2 L者、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者占比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术前ALB水平<35 g/L、术野冲洗水量<2 L、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是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胆管结石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风险较高,高龄、术前ALB水平低、术野冲洗水量少、术后抗菌用药方案不合理等均为导致肝部分切除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可通过术中增加术野冲洗水量、调节术前ALB水平、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途径降低肝部分切除术后腹腔感染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部分切除 肝胆管结石 腹腔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三种肠外营养支持方案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唐彪 欧阳正晟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比较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接受三种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93例住院接受肝切除术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据术后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35例,术后即予以20%人血白蛋白;B组... 目的比较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接受三种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93例住院接受肝切除术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据术后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35例,术后即予以20%人血白蛋白;B组,30例,术后48 h内予以5%人血白蛋白,后给予20%人血白蛋白;C组,28例,术后予以羟乙基淀粉。比较三组术后第1、3、7天的生化指标[ALT、AST、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差异,三组术后48 h临床指标(平均每日尿量、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腹腔引流量)的差异,以及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三组各生化指标均随时间呈进行性变化(P<0.05);术后第1天三组各生化指标无差异(P>0.05),自第3天开始各生化指标以A组最佳(P<0.05),而B组与C组均无差异(P>0.05)。术后48 h临床指标中平均每日尿量、平均动脉压顺序为:B组>C组>A组(P<0.05);中心静脉压、腹腔引流量顺序为:A组>C组>B组(P<0.05)。各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顺序为:A组>B组>C组(P<0.05),而平均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应根据病情选择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 肝切除术 肠外营养支持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唐彪 欧阳正晟 段群欢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1151-1154,共4页
目的探讨多种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复发性肝外胆管结石及复发性全胆系结石(统称为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再手术患者的既往病史及手术方式、结石再发部位、治疗效果及... 目的探讨多种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复发性肝外胆管结石及复发性全胆系结石(统称为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再手术患者的既往病史及手术方式、结石再发部位、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以术后情况作为近期疗效分析的依据,以随访结果作为远期疗效分析的依据。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8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3%。院外随访1~5年,平均复发率为28.3%,联合式手术较单一式手术的复发率低(P<0.05)。结论肝内外胆管结石复发率高,应重视首次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减少术后胆管结石复发、提高近远期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 结石 复发 术后 再次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鞘内与鞘外解剖肝蒂技术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刘鑫涛 唐彪 +3 位作者 潘长斌 何华日 谢龙辉 李来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行左半肝切除术中应用鞘内及鞘外解剖肝蒂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3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31例术中应用鞘内解剖...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行左半肝切除术中应用鞘内及鞘外解剖肝蒂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3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31例术中应用鞘内解剖纳入鞘内组,32例应用鞘外解剖纳入鞘外组。统计两组手术结果及围手术期指标。比较术前1 d、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肝功能情况,术后病理结果,并发症情况,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鞘内组手术时间长于鞘外组(P<0.05);两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指标不同时点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病理分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生存率、复发率及死亡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半肝切除术中应用鞘内及鞘外解剖肝蒂技术均可获得有效、安全的手术效果,但鞘外解剖在手术时间方面略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左半肝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肝蒂 鞘内解剖 鞘外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再次手术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并发症预防 被引量:6
9
作者 段群欢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 通过分析甲状腺再次手术的临床特点,探讨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10年10月间我科收治的72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2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共发生并发症6例,占8.3%,其中... 目的 通过分析甲状腺再次手术的临床特点,探讨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10年10月间我科收治的72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2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共发生并发症6例,占8.3%,其中喉返神经损伤4例(5.6%),甲状旁腺损伤2例(2.8%),均为暂时性结构损伤,术后一段时间后恢复,随访过程中未诉相应并发症发生.结论 甲状腺再次手术难度较大,应充分掌握手术特点,术前认真完成准备,术中谨慎、小心,时刻注意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再次手术 术后并发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X4和miR-103a-3p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胆囊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超 李俊霖 朱朝庚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620-627,共8页
目的 探究SIX同源盒蛋白4(SIX4)、微小RNA(miR)-103a-3p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二者对胆囊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 胆囊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取自永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癌患者,并将体外... 目的 探究SIX同源盒蛋白4(SIX4)、微小RNA(miR)-103a-3p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二者对胆囊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 胆囊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取自永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癌患者,并将体外培养的胆囊癌细胞系GBC-SD分为对照组、mimic NC组、miR-103a-3p mimic组、miR-103a-3p mimic+pc DNA3.1组、miR-103a-3p mimic+SIX4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SIX4 mRNA、miR-103a-3p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SIX4、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情况。双荧光素酶验证SIX4 mRNA 3’UTR与miR-103a-3p的结合作用。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胆囊癌组织中SIX4 mRNA水平升高,miR-103a-3p水平降低(P<0.05)。miR-103a-3p靶向负调控SIX4。与对照组、mimic NC组比较,miR-103a-3p mimic组细胞中SIX4 mRNA和蛋白水平,OD,侵袭数量,Ki-67、PCNA、MMP2、MMP9蛋白水平降低,miR-103a-3p水平升高(P<0.05);与miR-103a-3p mimic+pc DNA3.1组比较,miR-103a-3p mimic+SIX4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被逆转。结论 胆囊癌组织中SIX4水平升高、miR-103a-3p水平降低,过表达miR-103a-3p可能通过靶向抑制SIX4表达,从而抑制胆囊癌细胞增殖、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X同源盒蛋白4 微小RNA-103a-3p 胆囊癌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指标和炎症指标对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
11
作者 何华日 夏旺宁 +2 位作者 唐彪 刘鑫涛 李来 《肝癌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营养指标和炎症指标预测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HCC患者。根据营养指标[预后... 目的:探讨营养指标和炎症指标预测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HCC患者。根据营养指标[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和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hemoglobin-albumin-lymphocyte-platelet,HALP)评分]和炎症指标[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MHR)、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 to prealbumin ratio,CPR)和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比值(C-reactive protein to lymphocyte ratio,CLR)]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PNI组与低PNI组、高HALP评分组与低HALP评分组、高MHR组与低MHR组、高CPR组与低CPR组及高CLR组与低CLR组。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不同营养状态或炎症水平的晚期HCC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筛选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后晚期HCC患者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评价营养指标和炎症指标对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后晚期HCC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高PNI组、高HALP评分组、低MHR组、低CPR组、低CLR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io,DCR)均高于低PNI组、低HALP评分组、高MHR组、高CPR组、高CLR组(84.0%比65.7%,χ^(2)=19.961,P<0.001;84.8%比66.7%,χ^(2)=6.467,P=0.011;87.0%比64.1%,χ^(2)=6.127,P=0.013;92.0%比65.7%,χ^(2)=4.947,P=0.026;84.5%比63.6%,χ^(2)=4.938,P=0.016)。高PNI组、高HALP评分组、低MHR组、低CPR组、低CLR组患者总生存期均长于低PNI组、低HALP评分组、高MHR组、高CPR组、高CLR组患者(P均<0.05)。ROC曲线显示,PNI、HALP评分、MHR、CPR和CLR预测晚期HCC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97[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0.738~0.855]、0.773(95%CI:0.713~0.833)、0.606(95%CI:0.528~0.683)、0.726(95%CI:0.665~0.788)、0.759(95%CI:0.701~0.818)。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PNI和HALP评分是影响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后晚期HCC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MHR、CPR和CLR是影响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后晚期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营养指标和炎症指标是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HCC患者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肝细胞癌 营养 炎症 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70
12
作者 欧阳正晟 唐朝晖 +1 位作者 吕丽娟 毛先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2月67例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肝切除组37例,开腹肝切除组3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围手术期及随访数据资料。结果:与开腹组比...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2月67例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肝切除组37例,开腹肝切除组3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围手术期及随访数据资料。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切口长度(5.65 cm vs.18.33 cm)、禁食时间(1.53 d vs.2.74 d)、止痛药用量(136.20 mg vs.290.75 mg)、术后住院时间(7.52 d vs.13.65 d)均有明显优势(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且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切除术 腹腔镜
原文传递
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切除术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彪 王志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06-411,共6页
目的比较Pringle法(Pringle组)、选择性门脉血流阻断法(selective portal venous exclusion,SPVE,SPVE组)及Glisson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法(selective Glisson sheath exclusion,SGSE,SGSE组)在肝脏切除手术中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回... 目的比较Pringle法(Pringle组)、选择性门脉血流阻断法(selective portal venous exclusion,SPVE,SPVE组)及Glisson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法(selective Glisson sheath exclusion,SGSE,SGSE组)在肝脏切除手术中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2年3月期间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采用上述3种肝脏血流阻断方法行肝脏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失血量、输血率、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指标。结果 3组患者的术前情况、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肿瘤特征、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住院时间及ICU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GSE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者比率均明显少或低于Pringle组和SPVE组(P<0.05);SPVE组和SGSE组术后各时间(除术后第1天外)的AST及ALT较Pringle组改善明显(P<0.05),TBIL在第3、5天较Pringle组显著改善(P<0.05);SPVE组和SGSE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ringle组(P<0.05)。结论 SGSE法能够在相似的手术时间和血流阻断时间内,能更好地控制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输血率,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手术时仍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阻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流阻断 肝切除手术 手术效果
原文传递
COPS3在肝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彪 段群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507-1509,共3页
目的研究构成型光形态建成同源亚基3(COPS3)在肝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RT-PCR法检测肝癌组织中COPS3表达情况。结果肝癌组织中COPS3蛋白表达阳性率〔46.7%(14/30)〕明显高于正常肝脏组织〔23.3%(7/30),χ2=5.654,P=0.... 目的研究构成型光形态建成同源亚基3(COPS3)在肝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RT-PCR法检测肝癌组织中COPS3表达情况。结果肝癌组织中COPS3蛋白表达阳性率〔46.7%(14/30)〕明显高于正常肝脏组织〔23.3%(7/30),χ2=5.654,P=0.017〕及肝硬变组织〔36.7%(11/30),χ2=4.979,P=0.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癌组织中COPS3 m RNA的转录水平亦明显高于肝硬变及正常肝脏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癌组织中,COPS3在细胞核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在细胞浆中的表达阳性率(χ2=6.674,P=0.009)。结论 COPS3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和定位均发生改变,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S3 肝癌 表达
原文传递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15
作者 谢龙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45-46,共2页
探讨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次实验对象为永州市中心医院在2019年06月-2020年05月住院收治的74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对实验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采用随机分组,将OC(open cholecys... 探讨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次实验对象为永州市中心医院在2019年06月-2020年05月住院收治的74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对实验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采用随机分组,将OC(open cholecystectomy)患者作为实验对照组,37例,将行LC(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的患者作为观察组,37例,对比此次临床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手术指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