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2021年民航总医院门急诊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马少杰 胡文娟 +2 位作者 时琰丽 毕颖薇 王红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2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为MP感染的防控提供临床数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民航总医院门急诊就诊的435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回顾性分析咽拭子标本MP-RNA核酸检测结果,探讨该时段...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为MP感染的防控提供临床数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民航总医院门急诊就诊的435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回顾性分析咽拭子标本MP-RNA核酸检测结果,探讨该时段民航总医院门急诊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 4352例标本中,MP-RNA检测阳性983例,阳性检出率为22.59%。2017–2021年期间MP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017年18.95%(76/401)、 2018年21.22%(212/999)、2019年32.93%(546/1658)、2020年16.87%(56/332)和2021年9.67%(93/962);不同年份间MP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的分组M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婴儿组9.77%(13/133),幼儿组13.93%(105/754),学龄前组17.48%(460/2632),学龄组48.62%(405/833),不同的年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不同性别分组M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女童组23.51%(496/2110),男童组21.72%(487/2242),不同性别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不同季节M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春季10.11%(44/435),夏季26.26%(146/556),秋季30.86%(532/1724),冬季15.94%(261/1637);秋季MP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三个季节,有统计学差异(χ^(2)=151.759,P <0.01)。结论 2017–2021年民航总医院门急诊儿童MP阳性检出率先升后降,2019年达到高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MP感染率下降可能与呼吸道防护措施有关;阳性检出率与年龄、季节相关,而与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儿童 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一致性研究
2
作者 马少杰 毕颖薇 +3 位作者 胡文娟 时琰丽 韩颖 王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相质谱法)检测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一致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民航总医院儿科健康体检的155名1~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留取血清,化学...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相质谱法)检测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一致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民航总医院儿科健康体检的155名1~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留取血清,化学发光法直接测定25(OH)D含量,液相质谱法分别测定25(OH)D2含量和25(OH)D3含量,再求和得到25(OH)D含量。应用Passing-Bablock回归、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用加权Kappa评价两种方法诊断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一致性。结果液相质谱法检测血清25(OH)D含量平均为(29.34±6.93)ng/mL,高于化学发光法[(27.74±8.0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13,两个检测方法具有一致性。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值平均为1.6 ng/mL,95%CI:-6.2~9.4。化学发光法和液相质谱法呈线性相关,R 2=0.760,P<0.010,回归方程为Y=1.285X-9.813。化学发光法与液相质谱法的Passing-Bablock回归方程斜率为1.285(95%CI:1.177~1.406),截距为-9.813(95%CI:-13.256~6.623)。化学发光法判断维生素D营养水平与液相质谱法总体符合率为92.90%(144/155),加权Kappa=0.412,两者检测方法不一致可接受。结论化学发光法和液相质谱法评估健康儿童25(OH)D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可接受。在评价和监测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方法学间各自存在的差异,兼顾准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VitA、25(OH)D及IgE检测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诊疗中的意义
3
作者 马俊娥 李东 +2 位作者 王未 张倩倩 毕颖薇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2期2364-2367,237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A(VitA)、25⁃羟维生素D[(25(OH)D)]及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了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于民航总医院儿童呼吸过敏门诊诊治的131例支...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A(VitA)、25⁃羟维生素D[(25(OH)D)]及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了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于民航总医院儿童呼吸过敏门诊诊治的13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129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中不同哮喘病情严重程度患儿血清VitA、25(OH)D及IgE水平;根据哮喘控制测试评估将13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良好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对比三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运动情况、过敏史及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等)和实验室指标(血清VitA、25(OH)D及IgE水平);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VitA、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Ig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VitA、25(OH)D水平比较:轻度哮喘>中度哮喘>重度哮喘,三组IgE水平比较:重度哮喘>中度哮喘>轻度哮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良好控制36例、部分控制53例、未控制组42例,三组年龄、性别、运动、过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情严重程度及VitA、25(OH)D及Ig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以儿童哮喘的控制水平为因变量时,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血清VitA降低、25(OH)D降低及IgE水平升高是影响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VitA、25(OH)D及IgE检测三指标水平有助于临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可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判断疾病进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25⁃羟维生素D 免疫球蛋白E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4种血栓分子标志物的性能验证
4
作者 金子铮 赵慧君 +4 位作者 吕文娟 孔亚龙 杨静 王春馨 王学晶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4年第12期2342-2348,共7页
目的基于WS/T408-2024等文件对国产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4种血栓分子标志物进行性能验证,以评估引入本实验室后的检测能力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方法对国产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 目的基于WS/T408-2024等文件对国产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4种血栓分子标志物进行性能验证,以评估引入本实验室后的检测能力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方法对国产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复合物(tPAIC)和血栓调节蛋白(TM)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分析特异性和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TAT、PIC、tPAIC和TM的批内变异系数(CV)均小于3.5%、实验室内CV均小于6%,与正确度控制物质的相对偏倚均小于5%。线性验证的回归方程,TAT为Y=0.9978X-0.4723,PIC为Y=1.009X-1.248,tPAIC为Y=0.9898X-0.7097,TM为Y=1.010X-1.165,且R^(2)均大于0.99。TAT不存在显著非线性,其余3项为临床可接受的非线性。总体来看,363μmol/L以下的胆红素、11.3mmol/L以下的三酰甘油和5g/L以下的血红蛋白对4种项目检测无明显影响。检测20个表观健康人的新鲜血浆中的TAT、PIC、tPAIC和TM,落在参考限外的测定值均不超过2个。结论中元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4种血栓分子标志物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等符合要求,分析特异性符合厂家声明,参考区间可在本实验室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验证 血栓分子标志物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77例孕晚期妇女宫颈分泌物携带细菌的分布和耐药分析 被引量:47
5
作者 鲁炳怀 李雪清 时琰丽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目的研究孕晚期妇女生殖系统携带细菌的分布与耐药性特征,为临床预防、治疗围产期母、婴相关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产科2007~20082年间1968例门诊及住院孕晚期妇女宫颈分泌物中分离细菌的微生物学资料。... 目的研究孕晚期妇女生殖系统携带细菌的分布与耐药性特征,为临床预防、治疗围产期母、婴相关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产科2007~20082年间1968例门诊及住院孕晚期妇女宫颈分泌物中分离细菌的微生物学资料。结果 2年间孕晚期妇女宫颈分泌物细菌携带率为24.2%(477/1968),分离的常见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4.7%)、大肠埃希菌(19.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17.0%)、肺炎克雷伯菌(10.1%)、肠球菌属(9.0%)、B族链球菌(GBS,7.1%);其中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12.8%与14.5%;金黄色葡萄球菌与CNS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检出率分别为33.1%与43.2%;GBS对青霉素的敏感率91.2%。结论孕晚期妇女生殖系统携带细菌中葡萄球菌的耐药率较高,可能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有关,临床应引起重视。GBS感染率比例较低,对青霉素类的敏感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晚期 宫颈分泌物 细菌分布 耐药性 B族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在诊断老年肺部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4
6
作者 鲁炳怀 时琰丽 +4 位作者 李雪清 朱凤霞 夏立娇 史丽娜 赵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56-462,共7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诊断老年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民航总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4年间166例老年人群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其病原微生物资料,包括细菌性肺部感染(共92例,其中革兰阴性菌50例,...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诊断老年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民航总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4年间166例老年人群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其病原微生物资料,包括细菌性肺部感染(共92例,其中革兰阴性菌50例,革兰阳性菌42例)、肺念珠菌感染(12例)、活动性肺结核(11例)、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31例)及病毒性肺炎(20例)。同时选择参加体检的健康人群(1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的血清PCT等实验室指标,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肺部感染各组之间的PCT质量浓度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除病毒性肺炎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外,其余3组PCT质量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细菌性肺部感染组/肺念珠菌感染组与肺结核组/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组(P=0.012)、肺结核组与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组间(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细菌性肺部感染组与肺念珠菌感染组之间PCT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各组间PCT质量浓度变化趋势为:细菌性肺部感染组≈肺念珠菌感染组>肺结核组>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组≈病毒性肺炎组≈对照组;ROC曲线分析表明PCT质量浓度在0.48 ng/mL与0.10 ng/mL的cut-off值时可分别较好鉴别细菌/念珠菌感染与肺结核/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以及肺结核与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结论血清PCT质量浓度检测可为临床肺部感染的诊断提供重要的辅助手段,但应用中存在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降钙素原 菌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群链球菌显色培养基在孕产妇B群链球菌筛查中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树琛 王杉 +3 位作者 朱凤霞 时琰丽 李东 鲁炳怀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0-683,共4页
目的评价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显色培养基在孕产妇中筛查GBS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选择性能。方法收集孕产妇肛门/阴道拭子标本共312例,已知菌株标本9例,分别直接接种或增菌后接种于血平皿和GBS显色培养基,记录鉴定结果。... 目的评价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显色培养基在孕产妇中筛查GBS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选择性能。方法收集孕产妇肛门/阴道拭子标本共312例,已知菌株标本9例,分别直接接种或增菌后接种于血平皿和GBS显色培养基,记录鉴定结果。以筛查出的GBS总阳性数为参考,分别比较直接接种和增菌接种时,显色培养基筛查GB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色培养基对GBS的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常规血平皿。标本增菌后接种法孵育24 h得到的阳性率为7.05%(22/312)高于直接接种法(6.41%,20/312),对GBS筛查的敏感性高于直接接种法(95.65%vs 86.96%),特异性一致(99.65%)。结论显色培养基对GBS有良好的检出率,判断方法直观简便,对非目标菌群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群链球菌 显色培养基 孕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迁延性黄疸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田桂英 徐放生 +2 位作者 朱凤霞 蓝常肇 韩颖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0,160,共3页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与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病例组,n=96,总胆红素(307.6±38.5...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与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病例组,n=96,总胆红素(307.6±38.5)μmoL/L,未结合胆红素(292.9±35.9)μmoL/L]与健康对照组[n=101,总胆红素(131.2±42.1)μmoL/L,未结合胆红素(126.3±39.7)μmoL/L]UGT1A1Gly71Arg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并检验二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和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对病例组总胆红素的效应。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及协方差分析,基因型频率采用χ2检验。结果病例组新生儿UGT1A1Gly71Arg基因多态性频率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χ2=9.47P<0.01),Ar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10.34P<0.01)。病例组新生儿UGT1A1Gly71Arg基因多态性Arg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杂合子携带者和非携带Arg等位基因者(Pa<0.001),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影响后,Arg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总胆红素水平仍明显高于杂合子携带者和非携带Arg等位基因者(Pa<0.001)。结论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可能是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之一,该基因多态性Arg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黄疸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黄疸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群威 韩丽敏 +2 位作者 杜秋帆 常凤 夏立娇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8期968-97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5年9月在中国民航总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9例。依据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正常值≤0.5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5年9月在中国民航总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9例。依据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正常值≤0.55和同型半胱氨酸正常值≤15μmol/L,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为Hhcy组(n=83),其中男性48例;B组为异常AASI组(n=84),男性54例;C组为Hhcy组+异常AASI组(n=80),其中男性56例及D组单纯高血压组(n=72),男性44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肾功能、血糖、血脂和尿常规的检测。结果①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比较:与D组相比,A组、B组、C组eGFR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A组、B组eGFR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尿蛋白阳性率比较:与D组比较,C组、A组、B组尿蛋白阳性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③eGFR有关因素分析:相关分析显示,年龄、病程、AASI、Hhcy与eGFR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hcy及AASI仍与eGFR独立相关。结论AASI异常、Hhcy分别与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独立相关,且异常AASI合并Hhcy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早期肾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与糖耐量受损人群Lp(a)、ApoB/A1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鲁炳怀 朱凤霞 +2 位作者 杨静 贺亚杰 史丽娜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1、B(ApoA1,ApoB)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536例老年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T2DM、IGT、糖耐量正常(NGT)3组,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PG)、Lp(a)...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1、B(ApoA1,ApoB)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536例老年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T2DM、IGT、糖耐量正常(NGT)3组,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PG)、Lp(a)、ApoA1、ApoB水平及相关指标,同时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作为胰岛素敏感的指标。结果T2DM、IGT组ApoB/A1显著高于NGT组,T2DM组Lp(a)水平显著低于NGT组;HOMA-IR与Lp(a)、ApoA1水平呈负相关(r=-0.141,P=0.043;r=-0.179,P=0.003),与ApoB呈正相关(r=0.190,P=0.00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poB/A1对于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高于其他脂代谢指标。结论T2DM患者体内Lp(a)水平低于NGT人群,不应作为T2DM人群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危险评估指标;ApoB/A1与IR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脂蛋白A ApoB/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体液病原菌培养 被引量:5
11
作者 鲁炳怀 时琰丽 朱凤霞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3-374,共2页
全自动血培养仪广泛用于临床,为血液感染提供了方便快速的检测方法。而脑膜炎、关节炎、心包炎等诊断有赖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固体培养基如血平板或巧克力平板培养,或使用脑心浸液增菌)作体液培养,病原菌检出率较低。有作者推荐使用... 全自动血培养仪广泛用于临床,为血液感染提供了方便快速的检测方法。而脑膜炎、关节炎、心包炎等诊断有赖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固体培养基如血平板或巧克力平板培养,或使用脑心浸液增菌)作体液培养,病原菌检出率较低。有作者推荐使用血培养仪进行体液的病原菌培养,对此本文作总结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液 病原菌 培养 全自动血培养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加热1小时灭活病毒方法对常规临床检测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晓东 廖昊 +7 位作者 刘妍 李乐 陈容娟 李奇 陈丽 黄鹏宇 王学晶 徐东平 《传染病信息》 2016年第3期160-163,166,共5页
目的基于60℃加热1 h可有效灭活埃博拉病毒的观点,探讨用该条件加热处理对常规临床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对40例受检者用枸橼酸钠抗凝管和EDTA-K2抗凝管分别采集静脉血,标本分为2份,检测未进行加热灭活处理(灭活前)和进行了加热灭活处理... 目的基于60℃加热1 h可有效灭活埃博拉病毒的观点,探讨用该条件加热处理对常规临床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对40例受检者用枸橼酸钠抗凝管和EDTA-K2抗凝管分别采集静脉血,标本分为2份,检测未进行加热灭活处理(灭活前)和进行了加热灭活处理(灭活后)样本的生物化学、免疫、凝血和血常规指标,比较热灭活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灭活前相比,灭活后样本的生物化学和免疫项目中总蛋白、总胆红素、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钠、钾、氯、C-反应蛋白、尿素氮、葡萄糖、HBs A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白蛋白、球蛋白、前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有较显著降低,但下降幅度不到80%且灭活前、后数据存在相关性(r>0.80,P<0.01),用回归方程校正后检测数据仍具有参考价值;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胆碱酯酶和肌酸激酶的测定值下降非常明显(P均<0.01),且灭活前后2组数据无显著相关性。凝血检测项目中,D-二聚体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均受到热灭活严重影响。血常规项目中,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样本须要事先稀释。结论 60℃加热1 h灭活处理对部分生物化学、免疫和血常规项目无明显影响,部分项目检测值明显降低,但其中有6项指标经校正后仍具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属 临床试验 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和肺部感染患者凝血指标和炎症因子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董峰 杨金伟 齐晓伟 《血栓与止血学》 2014年第5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和肺部感染患者机体炎症反应与凝血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初诊肺部疾病患者168例。分为肺部感染组、非小细胞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分别进行凝血常规PT、aPTT、TT、Fbg、D-D和血液常... 目的探讨肺癌和肺部感染患者机体炎症反应与凝血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初诊肺部疾病患者168例。分为肺部感染组、非小细胞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分别进行凝血常规PT、aPTT、TT、Fbg、D-D和血液常规及IL-6的检测。结果 1凝血指标与健康组相比,肺部感染组和非小细胞肺癌组PT、TT、Fbg、D-D显著改变;小细胞肺癌组TT、Fbg、D-D显著改变。与肺部感染组相比,非小细胞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PT、TT时间缩短,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血液学指标与健康组相比,肺部感染组WBC、NEU、Mono显著增高,PDW、LYM显著降低;非小细胞肺癌组LYM显著降低,NEU、Mono显著增高;小细胞肺癌组LYM显著降低,Mono显著增高。与肺部感染组相比,非小细胞肺组和小细胞肺癌组WBC显著下降,MPV降低但不显著(P=0.226,P=0.197);3 IL-6指标非小细胞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11.29±0.72 ng/L vs.7.28±0.69ng/L,P<0.01);(13.54±1.67 ng/L vs.7.28±0.69 ng/L,P<0.05),而低于肺部感染组(11.29±0.72 ng/L vs.17.72±1.03 ng/L,P<0.01);(13.54±1.67 ng/L vs 17.72±1.03 ng/L,P<0.05);4相关性IL-6与Mono呈线性正相关在健康组中二者R值为0.607,P<0.01;肺部感染组R值为0.740,P<0.01;非小细胞肺癌组R值为0.722,P<0.01;小细胞肺癌组R值为0.642,P=0.045。IL-6与PT呈线性负相关在健康组中二者R值为-0.381,P=0.018;肺部感染组R值为-0.650,P<0.01;非小细胞肺癌组R值为-0.538,P<0.01;小细胞肺癌组R值为0.468,P=0.042。结论肺癌和肺部感染患者体内均存在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紊乱,并且其凝血指标和炎症因子之间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部感染 炎症因子 凝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在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玎玲 肖楠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8期983-985,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32例肺栓塞患者与116例有肺栓塞临床表现的呼吸系统其他疾病患者的D-D、FIB和血小板(P...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32例肺栓塞患者与116例有肺栓塞临床表现的呼吸系统其他疾病患者的D-D、FIB和血小板(PLT)。结果肺栓塞患者的D-D和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栓塞患者的P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和FIB综合诊断PE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1(95%CI=0.635~0.847),灵敏度为62.5%,特异性为82.76%,阳性预测值(PPV)为50%,阴性预测值(NPV)为88.9%,其中ROC曲线下面积、PPV和NPV都较单独诊断时高。结论联合检测D-D和FIB对早期诊断PE具有快速、简便、价廉等优势,值得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变化趋势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雪清 朱凤霞 +1 位作者 李小林 梁成典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249-250,共2页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 耐药性 重症监护病房(ICU) 条件致病菌 住院患者 治疗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HCG、孕酮和CA125在宫外孕及自然流产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东 朱凤霞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期123-125,共3页
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ratio,HCG)是人体滋养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妊娠时期由绒毛合胞滋养层细胞产生的,在非正常妊娠或者病理性滋养层细胞癌时亦可以产生HCG,其分泌与滋养细胞的数量有着密切的... 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ratio,HCG)是人体滋养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妊娠时期由绒毛合胞滋养层细胞产生的,在非正常妊娠或者病理性滋养层细胞癌时亦可以产生HCG,其分泌与滋养细胞的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主要探讨HCG和孕酮在妊娠失败中的临床意义,以及探讨疾病发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孕酮 宫外孕 自然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流式有形成分及干化学分析在孕晚期妇女尿路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鲲 董峰 鲁炳怀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尿流式有形成分及干化学分析在孕晚期妇女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中的诊断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尿流式有形成分分析仪厂家提供的UTI阳性标准收集孕晚期妇女尿液标本908份。以中段尿培养为金标准,使用四格... 目的探讨尿流式有形成分及干化学分析在孕晚期妇女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中的诊断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尿流式有形成分分析仪厂家提供的UTI阳性标准收集孕晚期妇女尿液标本908份。以中段尿培养为金标准,使用四格表计算亚硝酸盐对孕晚期妇女尿路感染的诊断效能,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尿流式细菌计数的最佳截断值(Cut-off Values)及其诊断效能。并评价上述两项指标联合使用对孕晚期妇女尿路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当亚硝酸盐为阳性或尿流式细菌计数≥4794/μl时,其对孕晚期妇女尿路感染的诊断灵敏度为灵敏度为89.5%,诊断特异度为81.7%,阳性预测值为30.9%,阴性预测值为98.8%。然而,当亚硝酸盐为阳性且尿流式细菌计数≥4794/μl时,其对孕晚期妇女尿路感染的灵敏度为64.3%,特异度为98.6%,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为95.3%。结论尿液干化学亚硝酸盐指标联合尿流式流式细菌计数结果对孕晚期妇女尿路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的诊断和排除诊断孕晚期妇女尿路感染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孕晚期 尿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2008年临床分离菌株分布和耐药趋势与临床对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鲁炳怀 朱凤霞 +1 位作者 李雪清 时琰丽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7-401,共5页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情况与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建议。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纸片扩散法对纳入本次研究的2008年度首次分离的959株致病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革兰阴性(G-)菌占56.8%(545/959),革兰...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情况与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建议。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纸片扩散法对纳入本次研究的2008年度首次分离的959株致病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革兰阴性(G-)菌占56.8%(545/959),革兰阳性菌(G+)占43.2%(414/95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占58.8%;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VRE)高达10.5%。G-杆菌中敏感率最高抗生素的为亚胺培南,但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对其敏感率仅为63.2%。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及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Kpn)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s)检出率分别为44.7%和21%。结论我院临床致病菌耐药情况较为普遍,其中P.aeruginosa与MRSA菌株的多重耐药情况最为严重,经验用药时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群分布 耐药趋势 多重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人群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鲁炳怀 朱凤霞 +3 位作者 吕宏 杨静 贺亚杰 史丽娜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472-475,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全血粘度(whole blood viscosity,WBV)、血浆粘度(plasma visocosity,PV)、红细胞计数(RBC)等血液流变学参数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血液中的水平改变。方法470名参加体检的中老年人纳入研究,测量相关指标... 目的初步探讨全血粘度(whole blood viscosity,WBV)、血浆粘度(plasma visocosity,PV)、红细胞计数(RBC)等血液流变学参数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血液中的水平改变。方法470名参加体检的中老年人纳入研究,测量相关指标,其中包括高低切WBV、PV、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低密度脂蛋白结合胆固醇(HDL-C与LDL-C)、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将所得数据分MS组与非MS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上述血液流变学指标与MS组成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低切WBV、RBC、PV在MS组与非MS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MS组成成分数(n)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部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患者处于高粘血症状态,伴发RBC增生,可能是MS最终发展为心血管疾病(CVD)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全血粘度 红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孕早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的重要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贺亚杰 鲁炳怀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0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孕妇在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3年1-8月在民航总医院建立孕妇档案并排除甲状腺相关疾病的孕妇794名,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检测,主要测定项目包括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以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目的探讨孕妇在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3年1-8月在民航总医院建立孕妇档案并排除甲状腺相关疾病的孕妇794名,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检测,主要测定项目包括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以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采用t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检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TSH升高的孕妇占6.8%,TSH下降的占3.9%,FT4升高的占1.5%,FT4下降的占9.4%,TPOAb阳性率占9.7%。结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因此在初孕期特别是孕前12周进行甲状腺功能的筛查,及时发现,及时进行干预治疗,降低患病风险,达到优生优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早期 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