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鳞癌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潜在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蔡扬 李秉琦 +4 位作者 陈谦明 柳咏发 夏娟 卢虹 杨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61-665,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细胞染色体不稳定形成的潜在机制。方法:对7株非整倍体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系细胞,采用荧光活化细胞分类(FACS)及免疫荧光染色(IF)的方法,观察非整倍体OSCC细胞有丝分裂检查点(又称纺锤体检查点)功能及中心体状...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细胞染色体不稳定形成的潜在机制。方法:对7株非整倍体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系细胞,采用荧光活化细胞分类(FACS)及免疫荧光染色(IF)的方法,观察非整倍体OSCC细胞有丝分裂检查点(又称纺锤体检查点)功能及中心体状况。结果:7株非整倍体OSCC细胞系细胞经过0.2μg/ml噻氨酯哒唑(Noco鄄dazole)处理18小时后,都出现了高比例分裂中期(G2/M)细胞的累积,提示这些细胞有丝分裂检查点功能正常;而中心体异常(数目增多及形态的异常)可以在所有非整倍体OSCC细胞系中观察到,异常细胞百分率0.4%~18.8%。结论:OSCC细胞CIN表型与有丝分裂检查点功能异常之间可能无直接机制上的联系,但中心体异常可能是OSCC细胞染色体不稳定形成的潜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染色体不稳定 有丝分裂检查点 中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扁平苔藓、白斑及鳞癌棘细胞形态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蔡扬 于燕妮 +2 位作者 柳咏发 卢虹 杨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4-407,共4页
目的:从形态计量学角度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癌变的可能性,并为口腔黏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客观参考资料。方法:采用多功能图象分析系统对取自口腔黏膜的正常、口腔扁平苔藓(OLP)、伴轻、中度上皮异常增生白斑(LK)、鳞癌(SCC)的... 目的:从形态计量学角度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癌变的可能性,并为口腔黏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客观参考资料。方法:采用多功能图象分析系统对取自口腔黏膜的正常、口腔扁平苔藓(OLP)、伴轻、中度上皮异常增生白斑(LK)、鳞癌(SCC)的上皮棘层细胞及胞核进行形态计量学研究分析,选择表示细胞及细胞核大小和形状的二维参数9个,体视学参数10个,并比较这些参数在各组间的变化趋势及差异。结果:无论从二维或三维的各项形态学指标,OLP的测量值都处于正常与LK和鳞癌之间,与正常组相比,各参数值多无显著性差异,而与鳞癌组差异显著。结论:OLP是一种介于正常与轻、中度上皮异常增生之间的病变,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但癌变潜能低于癌前白斑。二维定量和三维定量结合可更全面地反映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细胞及细胞核的量变质变过程;核质比值、细胞核体积密度可作为鉴别良恶性病变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白斑 鳞状细胞癌 体视学 形态定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固定正畸的不利因素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柳咏发 柳秀 田红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58-259,共2页
关键词 牙HE 牙畸形 正畸矫正器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帽-颏兜加上颌口外前牵引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前牙骨性反
4
作者 柳咏发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70-170,共1页
关键词 头帽-颏兜 上颌口外前牵引矫治器 替牙期 前牙骨性反He 口腔畸形 牵引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周期蛋白E表达与中心体扩增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蔡扬 柳咏发 +3 位作者 李世灵 潘玉霞 朱炎 于燕妮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5-378,共4页
目的了解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表达与中心体扩增相关性,探讨其中心体扩增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正常口腔黏膜组织12例,不同分化程度的口腔鳞状细胞癌46例石蜡包埋组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重染色(γ-微管蛋白单克隆抗体... 目的了解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表达与中心体扩增相关性,探讨其中心体扩增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正常口腔黏膜组织12例,不同分化程度的口腔鳞状细胞癌46例石蜡包埋组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重染色(γ-微管蛋白单克隆抗体及细胞角蛋白多克隆抗体)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心体扩增状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相应组织cyclin E蛋白表达情况.分析cyclin E蛋白表达与中心体扩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中心体扩增可见于80.4%(37/46)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而cyclin E蛋白过表达可在65.2%(30/46)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见到;中心体扩增发生率在cyclin E阳性组为90.0%(27/30),而在cyclin E蛋白阴性组为10/1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4,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中心体扩增与cyclin E蛋白阳性表达间存在相关关系(r=0.330,P<0.05);绝对危险度分析OR值为5.400(1.130,25.809)。结论肿瘤细胞中心体循环调控可能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cyclin E蛋白表达的高调作为危险因素之一可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心体扩增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 中心体 细胞周期蛋白E
原文传递
口腔扁平苔藓病损区B_7抗原及CD_(28)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蔡扬 李秉琦 +1 位作者 柳咏发 刘焱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4年第5期312-314,共3页
目的 :探讨B7/CD2 8共刺激旁路在口腔扁平苔藓 (OLP)病损形成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46例OLP病损区B7抗原 (B7-1/CD80 ,B7-2 /CD86)及其配体CD2 8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并与其局部病变、临床病程及病变类型相联系。结... 目的 :探讨B7/CD2 8共刺激旁路在口腔扁平苔藓 (OLP)病损形成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46例OLP病损区B7抗原 (B7-1/CD80 ,B7-2 /CD86)及其配体CD2 8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并与其局部病变、临床病程及病变类型相联系。结果 :①CD2 8阳性细胞见于所有OLP病损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带中 ,占总浸润细胞数的 45 % -80 %。②CD86低水平表达于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及固有层的部分树突状细胞 ,但在不同病程及病变类型OLP病损中均有表达上调 (t =3 4.3 5 ,P <0 .0 1) ;CD86阳性细胞数在有基底层破坏的OLP病损中更多 ,差异有显著性 (t =2 .72 ,P <0 .0 5 )。③OLP病损中CD86阳性细胞与CD2 8阳性细胞之间存在数量上的正相关关系 (γ =0 .946,P <0 .0 1) ;④CD80 低水平表达于 80 .43 %的OLP病损上皮及邻近的结缔组织中 ,但在正常黏膜无表达。结论 :CD2 8-B7共刺激信号涉及OLP病损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其中 ,口腔黏膜上皮抗原呈递细胞上的CD86与存在于T细胞上的CD2 8分子间的结合及产生的效应 ,在OLP局部破坏性病损的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而CD80 则可能与OLP病损的慢性迁延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B7 CD28
原文传递
药物雾化治疗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蔡扬 柳咏发 +1 位作者 王永秀 李秉琦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疱疹性口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雾化组46例采用地塞米松、病毒唑、庆大霉素、靡蛋白酶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洗必泰及西瓜霜喷剂一般对症处理。结果:雾化组溃疡、充... 目的:观察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疱疹性口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雾化组46例采用地塞米松、病毒唑、庆大霉素、靡蛋白酶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洗必泰及西瓜霜喷剂一般对症处理。结果:雾化组溃疡、充血、疼痛改善值均大于对照组;平均病程(5.01±1.27)d,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1.3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口炎能明显改善症状、减轻病人痛苦并能缩短疗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疱疹性口炎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 治疗 疱疹性口炎
原文传递
维生素B_1B_(12)神经阻滞封闭治疗灼口综合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8
作者 蔡扬 柳咏发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998年第2期104-105,共2页
采用维生素B1B12加2%利多卡因对36例灼口综合征(Burningmouthsyndrome.BMS)患者主诉部位相关神经阻滞封闭,结果:痊愈17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86.1%。与单纯用2%利多卡因阻滞封闭的对照组相比,其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采用维生素B1B12加2%利多卡因对36例灼口综合征(Burningmouthsyndrome.BMS)患者主诉部位相关神经阻滞封闭,结果:痊愈17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86.1%。与单纯用2%利多卡因阻滞封闭的对照组相比,其疗效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维生素B1B12神经阻滞封闭治疗BMS确有疗效,且操作简便,无明显副作用,是目前治疗BMS效果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 神经阻滞 灼口综合征 封闭疗法
原文传递
舌神经阻滞封闭治疗原发性味觉障碍 被引量:1
9
作者 蔡扬 胡萍 柳咏发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999年第3期170-171,共2页
将 4 1例原发性味觉障碍的初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采用自身交叉设计的方法 ,分别用维生素 B1、B12 ,地塞米松加 2 %利多卡因双侧舌神经阻滞封闭法和谷维素——维生素法治疗 4周。结果舌神经阻滞封闭组痊愈 2 1例 ,好转 1 1例 ,总有效率 ... 将 4 1例原发性味觉障碍的初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采用自身交叉设计的方法 ,分别用维生素 B1、B12 ,地塞米松加 2 %利多卡因双侧舌神经阻滞封闭法和谷维素——维生素法治疗 4周。结果舌神经阻滞封闭组痊愈 2 1例 ,好转 1 1例 ,总有效率 78.0 5 %与谷维素——维生素法相比 ,其疗效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 P<0 .0 1 ) ,显示舌神经阻滞封闭法对原发性味觉障碍有一定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 神经阻滞 味觉障碍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