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CT肿瘤特征对pT1-2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贾兆刚 杨晓云 +2 位作者 刘中文 路韦唯 袁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pT1-2期胃癌患者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参数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T1-2期103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门静脉期测量肿瘤体积和肿瘤CT密度,并计算肿瘤增强百分比。使用... 目的探讨pT1-2期胃癌患者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参数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T1-2期103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门静脉期测量肿瘤体积和肿瘤CT密度,并计算肿瘤增强百分比。使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肿瘤体积、增强CT特征与胃癌患者N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进一步研究肿瘤体积、增强特征对pT1-2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肿瘤体积增大、门静脉期肿瘤CT密度更高、门静脉期增强百分比更大与病理N分期更高具有相关性(r=0.307,0.558和0.586)。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肿瘤体积、门静脉期肿瘤CT密度、肿瘤增强百分比均小于淋巴结转移组(P均<0.05)。肿瘤增强百分比预测pT1-2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AUC最大为0.887,准确性最高为84.47%,最佳诊断切点为145.2%。结论肿瘤体积、肿瘤增强百分比对pT1-2胃癌高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造影剂增强 胃癌 淋巴结转移 肿瘤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影像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卢明明 袁飞 《武警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265-268,共4页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随后开始蔓延[1]。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它主要通过呼吸道、接触和气溶胶传播,临床上以发热、干咳和乏力为主要症状。截...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随后开始蔓延[1]。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它主要通过呼吸道、接触和气溶胶传播,临床上以发热、干咳和乏力为主要症状。截至2020年3月7日24时,根据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统计资料,国内COVID-19确诊患者已达80695例,死亡3097例[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港爆炸爆震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大伟 房学梅 付维林 《武警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62-164,184,共4页
爆炸是由具有使气体突然膨胀能力的某种物质或设备释放能量后制造的冲击波[1],依据爆炸基本作用机制将其产生的爆震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爆震伤[2].然而.爆炸发生时,各种不同的机制常同时发生,以致受伤患者常合并多种复合伤,这... 爆炸是由具有使气体突然膨胀能力的某种物质或设备释放能量后制造的冲击波[1],依据爆炸基本作用机制将其产生的爆震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爆震伤[2].然而.爆炸发生时,各种不同的机制常同时发生,以致受伤患者常合并多种复合伤,这为早期诊断带来一定挑战,对熟悉掌握爆震伤的诊治尤为重要2015年8月发生于天津港的大爆炸致伤1000余人[3],爆炸所在仓库中贮藏大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使得天津港爆震伤伤情复杂。笔者分析2015年天津港爆震伤的影像学特点,旨在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伤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P成像参数在评估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保守治疗反应性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4
作者 王贺新 张婷婷 +3 位作者 曹红举 刘中文 杨晓云 李红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在检测重度颈动脉狭窄(CAS)患者保守治疗反应性中CT灌注成像(CTPI)参数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收治于2019年3月至2023年7月接受保守治疗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193例,按照随访期内是否发生脑缺血性疾病分为高反应组(n=106)和... 目的探讨在检测重度颈动脉狭窄(CAS)患者保守治疗反应性中CT灌注成像(CTPI)参数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收治于2019年3月至2023年7月接受保守治疗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193例,按照随访期内是否发生脑缺血性疾病分为高反应组(n=106)和低反应组(n=87)。比较各组患者CTP成像参数rMTT、rTTP、rCBV、rCBF,“金标准”为病理诊断结果,对保守治疗CAS患者发生脑缺血性疾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检测保守治疗重度CAS患者发生脑缺血性疾病中应用CTP成像参数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脂及冠心病合并情况、吸烟史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与高反应组相比,低反应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比例、rMTT、rTTP明显较高(P<0.05),rCBV、rCBF明显较低(P<0.05)。有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情况、低rMTT、rTTP、高rCBV、rCBF是脑缺血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CTP成像参数rMTT、rTTP、rCBV、rCBF联合检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保守治疗反应性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四者独立检查(P<0.05)。结论在评估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保守治疗反应性中应用CTP成像参数的评估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CTP成像 参数 保守治疗 反应性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氏倒马针法改善青年跑步爱好者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康复结局:一项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彦琛 李晶晶 +7 位作者 贺思健 英草 代二庆 孙璐瑶 刘菲菲 刘晓娟 陆广旭 王新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2,共9页
目的:探讨董氏倒马针法对青年跑步爱好者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MTSS)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1~12月在某三级医院门诊就诊的MTSS青年跑步爱好者,剔除不符合入组条件者,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董氏倒马针法对青年跑步爱好者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MTSS)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1~12月在某三级医院门诊就诊的MTSS青年跑步爱好者,剔除不符合入组条件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休息、口服止痛药、物理治疗等常规方法,针刺组在上述方法基础上加用董氏倒马针法,以倒马针直刺阳陵泉、阳交和绝骨三穴,每间隔10分钟运针1次,共计40分钟,每周5次,共4周,或总共20次。对照组按相同方法运用Park装置进行假针刺治疗。治疗2周、4周时观察患者康复效果,主要结局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次要结局指标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病情分级,其他结局指标为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12(包括躯体生活质量SF-12-PCS和心理生活质量SF-12-MCS),以及无痛跑步里程数。记录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共招募青年MTSS跑步爱好者106例,剔除不符合入组条件者后,随机分入针刺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最终各有40例患者完成试验,干预保留率为91%,基线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周和4周,针刺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SF-12-PCS和SF-12-MC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无痛跑步里程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MRI病情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董氏倒马针法可较好改善青年跑步爱好者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的康复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内侧压力综合征 董氏奇穴 跑步爱好者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高分辨率CT联合血清CEA、NSE、SCCA水平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6
作者 金洁琼 孙丽娜 刘中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水平在周围型肺癌(PL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并调查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82例,以病理学检查结...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水平在周围型肺癌(PL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并调查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82例,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经病理学检查及细胞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病变组(n=48)和良性病变组(n=34)。所有患者均进行HRCT检查并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两组基础资料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LC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血清CEA、NSE、SCCA水平及联合HRCT诊断PLC的效能。结果恶性病变组分叶征、毛刺征、囊状透亮影占比、血清CEA、NSE、SCCA水平数据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分叶征、有毛刺征、有囊状透亮影、CEA增高、NSE增高、SCCA增高是PL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证实,血清CEA、NSE、SCCA含量诊断肺癌的AUC分别为0.856、0.881、0.902,联合诊断的AUC为0.942,均有P<0.05。以血清CEA>4.916ng/mL、NSE>17.516ng/mL、SCCA>4.226μg/mL时,发生PLC风险越高。结论PLC患者血清CEA、NSE、SCCA水平较高,且血清CEA、NSE、SCCA水平与HRCT检查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PLC患者诊治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高分辨率CT 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鳞状细胞癌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定量参数变化对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
7
作者 张泉 肉扎洪·努如木 +2 位作者 张国辉 木拉提·克里木 袁飞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737-739,744,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HAPE)引起肺部改变的CT定量参数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12至2023-12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HAPE患者影像学资料,对治疗前后胸部CT图像进行定量分析。CT定量评价指标包括左肺病变体积(LVLL...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HAPE)引起肺部改变的CT定量参数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12至2023-12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HAPE患者影像学资料,对治疗前后胸部CT图像进行定量分析。CT定量评价指标包括左肺病变体积(LVLL)、右肺病变体积(LVRL)、病变总体积(TLV)、病变占总肺体积百分比(TLV/TL%)。比较HAPE患者治疗前后CT定量指标的差异,分析治疗前CT定量指标与血氧饱和度(SpO_(2))和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20例HAPE共进行40次胸部CT扫描,平均间隔时间为(3.2±0.7)d。HAPE患者治疗前LVRL显著大于LVLL[(1267±484)cm^(3)vs.(888±544)cm^(3),P<0.05];治疗后TLV显著低于治疗前[(445±490)cm^(3)vs.(2156±802)cm^(3),P<0.001],治疗后TLV/TL%显著低于治疗前(13%±13%vs.49%±17%,P<0.001)。治疗前LVLL、TLV、TLV/TL%与SpO_(2)呈负相关(r=-0.493,P<0.05;r=-0.567,P<0.01;r=-0.832,P<0.001),治疗前TLV/TL%与住院日呈正相关(r=0.553,P<0.05),SpO_(2)与住院日呈负相关(r=-0.486,P<0.05)。结论HAPE患者的右肺损伤较左肺严重,CT定量参数是评价HAPE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肺水肿 定量CT 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的多对比度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卢明明 彭鹏 +2 位作者 崔园园 赵锡海 蔡剑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多对比度MRI技术探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与颈动脉斑块内出血(IPH)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检测至少有一侧颈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症状性患者108例,其中存在颈动脉IPH患者(IPH患者)41例,无颈动脉IPH患者(无...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多对比度MRI技术探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与颈动脉斑块内出血(IPH)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检测至少有一侧颈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症状性患者108例,其中存在颈动脉IPH患者(IPH患者)41例,无颈动脉IPH患者(无IPH患者)6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双侧颈动脉多对比度MR血管壁成像,分析颈动脉IPH与患者临床特征。结果与无IPH患者比较,IPH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及吸烟比例显著增高(70.7%vs 46.3%,68.3%vs 47.8%,P<0.05),使用他汀类药物比例显著降低(29.3%vs 52.2%,P<0.05);IPH患者的颈动脉最大管壁厚度、管壁面积、狭窄程度显著高于无IP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之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与IPH显著相关(OR=2.80,95%CI:1.23~6.41;P=0.014)。进一步校正患者颈动脉最大管壁厚度和颈动脉狭窄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与IPH之间仍有相关性(OR=3.33,95%CI:1.06~10.45;P=0.039)。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可能与IPH的发生有关,可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合理、规范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颈动脉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白质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于清扬 谷鹏 +2 位作者 孙洪涛 袁飞 张泉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0年第3期34-37,68,共5页
目的:研究左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发生的异常改变。方法:对30例左侧原发性TN患者(患者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扫描及全脑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通过基... 目的:研究左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发生的异常改变。方法:对30例左侧原发性TN患者(患者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扫描及全脑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通过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比较2组之间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轴向扩散系数(axial diffusivity,AD)和径向扩散系数(radial diffusivity,RD)的差异。对差异脑区患者组的DTI指标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病程长短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的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右上侧放射冠和右前侧放射冠FA值均显著降低(P<0.05,FWE校正),患者组的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右前侧放射冠、左前侧放射冠、右上侧放射冠和右后侧放射冠RD值均显著增高(P<0.05,FWE校正)。2组之间MD值和AD值均无显著性差异。患者组的右前侧放射冠FA值与VAS呈负相关(r=-0.445,P=0.018),左前侧放射冠RD值与VAS呈正相关(r=0.471,P=0.011)。患者组的DTI各项指标与病程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左侧原发性TN患者存在广泛的脑白质微观结构异常改变,且以对侧大脑半球白质为主;放射冠FA值与RD值改变对于评估TN患者的疼痛程度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MRI 扩散张量成像 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 视觉模拟评分 脑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Jo-1阳性间质性肺炎的初诊HRCT表现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大伟 房学梅 +1 位作者 陈潇雅 顾欣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9年第7期54-57,共4页
目的:分析抗Jo-1阳性间质性肺炎的高分辨力CT(high resolution CT,HRCT)表现。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间4 089份(3 639例患者)抗Jo-1样本检测结果,其中抗Jo-1阳性65例(1.8%),伴发间质性肺炎39例(1.1%)。评估抗Jo-1阳... 目的:分析抗Jo-1阳性间质性肺炎的高分辨力CT(high resolution CT,HRCT)表现。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间4 089份(3 639例患者)抗Jo-1样本检测结果,其中抗Jo-1阳性65例(1.8%),伴发间质性肺炎39例(1.1%)。评估抗Jo-1阳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HRCT表现、分布及HRCT表现型。结果:抗Jo-1阳性间质性肺炎初诊HRCT表现主要以实变、磨玻璃密度、网格、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网格、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胸膜下累及、下叶为著、上叶累及为主,实变、磨玻璃密度及网格特征性分布于下肺周围及支气管血管束周围。CT表现型以机化性肺炎叠加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20.5%)、机化性肺炎(25.6%)、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46.2%)为主。结论:抗Jo-1阳性率低,对间质性肺炎有提示意义;抗Jo-1阳性间质性肺炎的初诊HRCT表现存在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Jo-1 间质性肺炎 高分辨力CT 抗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联合体质指数评估青年骨量减少的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珊珊 陈祖钦 +4 位作者 贺思健 张泉 周欣 毕珣 袁飞 《武警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评估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联合体质指数(BMI)对于青年骨量减少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7名受试者按照双源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测量结果分为骨量偏少组(n=38)及骨量正常组(n=29)。对两组被试进行膝关节MRI扫描并测量髌骨脂肪含量分数(FF)... 目的评估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联合体质指数(BMI)对于青年骨量减少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7名受试者按照双源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测量结果分为骨量偏少组(n=38)及骨量正常组(n=29)。对两组被试进行膝关节MRI扫描并测量髌骨脂肪含量分数(FF),同时计算受试者的BMI值。对两组的FF及BMI值进行比较,运用ROC曲线分别评价两指标及两指标联合对于骨量减少的诊断效能;并对比两种指标联合与单个指标的诊断准确性。结果骨量偏少组的髌骨FF值大于骨量正常组[(80.5±1.4)vs(78.6±1.2),P<0.01],而骨量正常组BMI值大于骨量偏少组[(23.1±2.0)vs(20.2±1.9),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FF值诊断骨量减少的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68.4%、75.9%和0.808(95%CI:0.693~0.894);BMI值诊断骨量减少的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73.4%、89.7%和0.858(95%CI:0.751~0.931);两种指标联合诊断骨量减少的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86.8%、86.2%、0.920(95%CI:0.858~0.982);两种指标联合对于骨量减少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个指标(P=0.0136,P=0.0187)。结论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联合BMI指数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青年骨量减少,可以作为评估青年骨量的一种可靠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骨量减少 骨髓组织 磁共振成像 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T磁共振DWI和SWI序列检查在脑梗死与急性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代鹏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6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DWI和SWI序列检查在脑梗死与急性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本院的脑梗死、急性脑出血患者各50例、52例,均给予常规MRI检查,之后分别给予SWI序列检查和1.5T磁共振DWI,对两种疾病中不...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DWI和SWI序列检查在脑梗死与急性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本院的脑梗死、急性脑出血患者各50例、52例,均给予常规MRI检查,之后分别给予SWI序列检查和1.5T磁共振DWI,对两种疾病中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结果:脑梗死以及急性脑出血患者存在不同的T1WI、T2WI、SWI以及DWI特点,两者之间常规MRI的T1WI和T2WI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出血患者DWI检出率(43处,55.13%)比脑梗死患者DWI检出率(70处,100.00%)低;SWI检出率(78处,100.00%)比脑梗死患者SWI检出率(42处,60.00%)高(P<0.05)。急性脑出血患者PV值以及病灶中心ADC比脑梗死患者低,病灶周围ADC比脑梗死患者高(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SWI和DWI图像特点区别,因此可以有效对疾病进行诊断,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DWI SWI序列 脑梗死 急性脑出血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前MR-DWI的不同b值下ADC值对肝细胞癌患者肿瘤进展的评估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晶 张泉 +1 位作者 谷鹏 袁飞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236-1240,共5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不同弥散敏感梯度(b)值下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疾病进展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特色医学中心符合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初次接受TACE治疗的... 目的比较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不同弥散敏感梯度(b)值下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疾病进展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特色医学中心符合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初次接受TACE治疗的168例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TACE治疗后第6个月时的MRI检查评估治疗效果的结果将患者分为稳定组和进展组,比较2组患者TACE治疗前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使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导致TACE治疗后疾病进展的因素,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不同b值下ADC值预测判断患者TACE治疗后的效能。结果与稳定组患者比较,进展组患者在TACE治疗前有乙肝肝硬变病史、门静脉癌栓及动静脉瘘比例更高且BCLC分期和Child Pugh分级均更差(P<0.05),进展组患者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均明显高于稳定组(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TACE治疗前b=600和800 s/mm^2时的ADC值、伴乙肝肝硬变病史、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以及BCLC分期和Child Pugh分级是TACE治疗后第6个月时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当b值为800 s/mm^2时的ADC值预测患者TACE治疗结局的效能最高,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46,当ADC值最佳诊断截点为1.20×10^–3 mm^2/s时的敏感度为73.3%、特异度为71.8%。结论MR-DWI的ADC值可较好地预测HCC患者TACE治疗疾病进展情况,b值为800 s/mm^2时的ADC值对HCC患者TACE治疗后的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表观扩散系数
原文传递
基于核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技术评估肝恶性肿瘤侵犯肝实质的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涛 《晓庄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5期41-44,共4页
目的:探索扩散峰度成像在评估肝脏恶性肿瘤对周围肝实质侵犯程度中的作用.方法:整理收集63例上腹部MRI检查的肝癌患者,并随机抽取经本科室进行上腹部MRI检查的正常肝实质受检者63例,将肝癌患者定为肝癌组、正常肝实质受检者定为对照组,... 目的:探索扩散峰度成像在评估肝脏恶性肿瘤对周围肝实质侵犯程度中的作用.方法:整理收集63例上腹部MRI检查的肝癌患者,并随机抽取经本科室进行上腹部MRI检查的正常肝实质受检者63例,将肝癌患者定为肝癌组、正常肝实质受检者定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进行常规MRI序列扫描和DKI扫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获取DKI参数,分析肝癌组的常规MRI序列与DKI的表现,对比肝癌组正常肝组织与对照组肝组织DKI参数的差异及肝癌组正常肝实质与肝癌组织、癌周组织及远癌肝实质DKI参数的差异.结果:在b=0时,52例表现为高信号、11例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在b=500、1000的DKI图像中,2例稍高信号变为高信号、8例等或稍高信号衰减不确切,42例高信号衰减不确切、11例变为更高信号;在b=0、500、1000的DKI图像中,60例表现为高信号、3例等信号变为稍高信号.63例对照组肝实质的DKI参数与63例肝癌组正常肝实质相比,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癌组正常肝实质与肝癌组织、癌周组织及远癌肝实质的MK与Kr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癌组正常肝实质与肝癌组织、癌周组织及远癌肝实质的FA、MD、Da、Dr、FAk及K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KI能够精准有效地反映肝癌组织内部情况及周围肝实质情况,对评估肝癌周围肝实质侵犯程度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扩散峰度成像 精准评估
原文传递
盐皮质受体对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炎症复合体激活的作用及其机制
15
作者 苏程程 马永强 +3 位作者 郎胜坤 刘斌 魏路清 姬文婕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7-451,共5页
目的探讨盐皮质受体对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复合体激活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用LPS、嘌呤受体激动剂腺苷5′-(3-硫代三磷酸盐)四锂盐(ATP-γ-s)、盐皮质激素醛固酮(Ald)干预建立NOD样受体热蛋白结... 目的探讨盐皮质受体对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复合体激活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用LPS、嘌呤受体激动剂腺苷5′-(3-硫代三磷酸盐)四锂盐(ATP-γ-s)、盐皮质激素醛固酮(Ald)干预建立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复合体模型;运用盐皮质受体阻滞剂螺内酯(SPI)、P_(2)X7嘌呤受体拮抗剂(A438)对LPS诱导的炎症复合体模型进行干预,分为生理盐水(NS)组、LPS组、LPS+SPI组、LPS+A438组、LPS+SPI+A438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NLRP3炎症复合体的基因表达水平;使用三磷酸腺苷(ATP)检测试剂盒,检测LPS、Ald作用于RAW264.7细胞后培养上清ATP水平,并检测SPI对上述过程的干预作用。结果LPS、Ald、ATP-γ-s干预RAW264.7细胞,细胞NLRP3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较NS组上调(2.51±0.42)、(2.22±0.28)、(2.07±0.11)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I、A438单独干预或SPI+A438同时干预,可以下调NLRP3的表达至NS组的(1.39±0.20)、(1.31±0.15)、(1.25±0.09)倍,均较LPS组显著下降(均P<0.05)。LPS、Ald干预RAW264.7显著提高了细胞上清ATP水平,而SPI干预显著降低了LPS、Ald干预所致ATP释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PI可能是通过阻断盐皮质受体以降低胞外ATP的释放,从而抑制LPS导致的NLRP3炎症复合体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皮质激素 脂多糖 螺内酯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三磷酸腺苷
原文传递
CT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SIJ临床筛查诊断价值分析
16
作者 张涛 孙丽娜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24期125-127,共3页
目的:分析讨论CT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SIJ的临床筛查诊断价值。方法: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60例疑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临床筛查,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数据。结果:研究中CT检出89(75.42%)个关节具有关节面侵蚀表现... 目的:分析讨论CT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SIJ的临床筛查诊断价值。方法: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60例疑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临床筛查,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数据。结果:研究中CT检出89(75.42%)个关节具有关节面侵蚀表现,71个关节(60.17%)发生骨质囊变,67个关节(56.78%)关节间隙增大,39个关节(33.05%)关节间隙狭窄,另外关节面下骨质硬化与肿胀为77个关节(65.25%)和12个关节(10.17%);统计检出几种关节病例的比例则分别为:关节面侵蚀检出率72.58%,骨质囊变检出率为60.00%,关节间隙增大与狭窄的检出率分别为56.67%和33.33%;另外关节面下骨质硬化与肿胀的检出率分别为65.00%和10.00%。CT进行强直性脊柱炎SIJ早期临床筛查的灵敏度为95.10%(97/102);特异度为87.50%(14/16);提示筛查的漏诊率为4.90%,误诊率为12.50%。结论:本文认为可见CT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SIJ早期筛查有广阔的前景,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也会出现一定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筛查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