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Meek植皮治疗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韩志新 秦争艳 +3 位作者 杜卫祺 樊昌伟 李振超 牛希华 《感染.炎症.修复》 2020年第1期22-25,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ADM)联合Meek植皮技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不同原因所致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20例,以ADM联合自体皮(邮票皮)移植10例为对照组;ADM联合Mee...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ADM)联合Meek植皮技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不同原因所致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20例,以ADM联合自体皮(邮票皮)移植10例为对照组;ADM联合Meek植皮1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皮片成活率、皮片融合时间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皮片融合快,皮片成活率高,并发症较少。结论:在大面积烧伤创面修复中应用ADM联合Meek植皮修复效果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脱细胞真皮基质 Meek 植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慢性重度心功能不全并血压偏低患者6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范利斌 张战波 +2 位作者 许立 孟浩 张乐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8期1037-1039,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慢性重度心功能不全并血压偏低患者60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60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的患者,随机...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慢性重度心功能不全并血压偏低患者60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60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rhBNP采用小负荷剂量0.75μg/kg(常规推荐负荷剂量1.5μg/kg减半)静脉冲击加维持剂量0.007 5μg/(kg·min)连续静脉滴注24h,对照组rhBNP不用负荷剂量,只用维持剂量0.007 5μg/(kg·min)连续静滴24h,两组均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多巴胺剂量,使收缩压维持在90~110mm Hg,舒张压维持在60~70mm Hg。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血钠、血钾、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利钠肽(BNP)水平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及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钠、血钾及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9,P〉0.05)。结论早期应用小负荷剂量rhBNP加维持剂量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慢性重度心功能不全合并血压偏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用维持剂量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脑利钠肽 多巴胺 重度心功能不全 低血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面罩结合气管插管通气对急救心肺复苏结局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曹晓凯 王莉 +1 位作者 周静 杨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8期71-74,共4页
探究气囊面罩结合气管插管通气对急救心肺复苏结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急救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从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患者中采集,并按照不同通气治疗模式分为单一组(44例,气管插管通气治疗)与联合组(44例,气... 探究气囊面罩结合气管插管通气对急救心肺复苏结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急救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从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患者中采集,并按照不同通气治疗模式分为单一组(44例,气管插管通气治疗)与联合组(44例,气囊面罩结合气管插管通气治疗)。对比两组心肺复苏效果、相关时间指标、血压与血气水平、治疗满意程度。结果 联合组心肺复苏成功率95.45%、治疗优良率90.91%,高于单一组81.82%、72.73%(P<0.05);联合组气道开放时间(19.63±9.36)s、呼吸恢复时间(92.87±13.38)min、心搏恢复时间(5.18±1.42)min、意识改善时间(38.54±8.56)min,短于单一组(48.54±6.58)s、(125.25±12.24)min、(8.47±1.36)min、(54.74±12.38)min(P<0.05);通气后联合组血二氧化碳分压(39.54±4.36)mmHg低于单一组(44.35±4.63)mmHg,平均动脉压(77.15±6.22)mmHg、动脉血氧分压(88.74±7.12)mmHg、血氧饱和度(96.45±2.07)%,高于单一组(67.82±5.21)mmHg、(72.25±6.33)mmHg、(91.58±3.63)%(P<0.05);联合组治疗总满意度93.18%,高于单一组77.27%(P<0.05)。结论 气囊面罩结合气管插管通气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且对患者血压、血气水平改善,症状恢复速度加快,治疗优良率与满意度提高存在积极影响,利于患者健康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面罩 气管插管 心肺复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鼓式皮片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志新 杜卫祺 +3 位作者 牛大伟 樊昌伟 李振超 狄海萍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的探讨反鼓式皮片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修复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在2017年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不同原因所致的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病例4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试验... 目的探讨反鼓式皮片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修复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在2017年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不同原因所致的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病例4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患者应用反鼓式皮片移植联合VSD技术修复创面;对照组患者应用反鼓式取皮回植术修复创面;比较2组患者术后10 d皮片成活率、手术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术后6个月瘢痕增生情况。对数据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试验组皮片成活率[(85.9±1.3)%]较对照组[(77.5±3.5)%]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0,P=0.01);试验组患者手术次数[(1.9±0.9)次]、住院费用[(2.7±0.8)万元]、住院时间[(25.6±8.0)d],与对照组[(2.5±1.5)次、(3.9±1.0)万元、(41.6±12.5)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1、1.38、4.18,P<0.05);试验组术后4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术后9例发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P=0.168);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瘢痕增生情况整体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7,P=0.01)。结论反鼓式皮片移植联合VSD在修复皮肤撕脱伤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瘢痕轻,修复时间短,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皮肤移植 负压伤口疗法
原文传递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周静 杜卫祺 +1 位作者 保丽丽 曹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96-98,共3页
在进行重症急性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中,对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作用进行分析,并评估临床治疗质量。方法 在对科室重症急性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之后,取其中70例,以信封法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分别... 在进行重症急性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中,对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作用进行分析,并评估临床治疗质量。方法 在对科室重症急性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之后,取其中70例,以信封法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常规+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对不同组患者之间的生命体征、炎性指标、血气指标进行数据对照。结果 经分析,在开始治疗之前对照组患者生命体征、炎性指标、血气指标数据对比均未显示出差异,P>0.05;而在治疗疗程结束之后观察组HR、R、MAP、T指标,IL-8、IL-17、PaCO2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低,而PaO2、PH值、血氧饱和度则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性哮喘合并呼吸衰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可维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促进机体各项炎症的恢复,保持血气指标,促进疾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重症 急性哮喘 呼吸衰竭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外固定器在复杂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王莉 曹晓凯 +1 位作者 吴丹 周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5-8,共4页
探究复杂四肢骨折治疗中组合式外固定器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复杂四肢骨折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34例,内固定技术治疗)与探究组(34例,组合式外固定器技术... 探究复杂四肢骨折治疗中组合式外固定器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复杂四肢骨折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34例,内固定技术治疗)与探究组(34例,组合式外固定器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观察指标、肢体运动功能、不良事件、生活活动能力、治疗满意度。结果 探究组治疗优良率94.12%,高于参照组76.47%(P<0.05);术后疼痛时间(4.68±1.74)d、住院时间(10.07±3.19)d、骨折愈合时间(4.12±0.55)个月、完全负重时间(5.21±0.53)个月,短于参照组(6.07±1.25)d、(12.44±3.45)d、(4.98±0.49)个月、(6.19±0.41)个月(P<0.05);术后6个月肢体运动功能(86.36±5.12)分,高于参照组(80.27±4.67)(P<0.05);术后6个月生活活动能力(86.87±7.33)分,治疗满意度(94.11±3.63)分,高于参照组(78.55±5.48)分、(90.95±4.17)分(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2.94%,略低于参照组14.71%(P>0.05)。结论 组合式外固定器应用效果较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有效性,缩短病情恢复时间,提高肢体运动与生活活动能力,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外固定器 四肢骨折 治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