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辛酸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机制探讨
1
作者 刘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49-053,共5页
通过临床分组对比研究探讨硫辛酸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疗效,通过检测患者在使用硫辛酸后不同时期的外周血 CD19+B 细胞百分率、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a、基质金属蛋白... 通过临床分组对比研究探讨硫辛酸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疗效,通过检测患者在使用硫辛酸后不同时期的外周血 CD19+B 细胞百分率、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a、基质金属蛋白酶-9、氧化应激指标MDA、SOD 的变化水平来对硫辛酸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患者自身的治疗意愿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急性期使用500mg/次/日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静脉注射,3天后进行减半,直至75mg以下时改为口服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片至90天。治疗组患者则在急性期使用硫辛酸600mg/次/日静脉注射,14天后改为口服硫辛酸片600mg/次/日,口服至90天。分别在0天、14天、30天、60天、90天对所有患者进行空腹静脉血采样后使用相应的方法测量患者不同时期的外周血 CD19+B 细胞百分率、血清中IL-4、IL-6、IL-10、IL-17、TNF-α、MMP-9、氧化应激指标MDA、SOD 的变化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外周血 CD19+B 细胞百分率、血清中IL-4、IL-6、IL-10、IL-17、TNF-α、MMP-9、氧化应激指标MDA、SOD 的变化水平上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与对照组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体液免疫,而硫辛酸在治疗该疾病时具有抗炎、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以及通过抑制MMP-9 的表达来对血脑屏障进行保护从而对该疾病的治疗起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临床疗效 观察 机制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警某部统训试点新兵军事训练伤调查与防治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汝武 刘洋 《武警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571-574,共4页
目的调查统训试点新兵训练伤发生情况,为训练伤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度1420名新兵作为研究对象,查阅门诊登记日志收集数据,训练伤诊断分类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训练伤发病率... 目的调查统训试点新兵训练伤发生情况,为训练伤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度1420名新兵作为研究对象,查阅门诊登记日志收集数据,训练伤诊断分类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训练伤发病率为20.14%。急性损伤占23.78%,其中关节扭伤和软组织挫裂伤分别占急性损伤44.12%和13.24%。过劳性损伤占76.22%,其中疲劳性骨折所占28.67%,其次是创伤性关节炎、腱炎及腱鞘炎。在训练第6~10周发生训练伤较多,占全部损伤51.74%。城市来源的新兵训练伤发生率(13.57%),低于农村来源新兵(2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训练第6~10周训练伤发生较多,其中过劳性损伤多于急性损伤,应重视农村来源新兵训练伤的防护;因人施训,有针对性预防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警部队 新兵 集训 训练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刘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30-033,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盐酸普拉克索与多巴丝肼联用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旨在为该病的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研究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收的98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其中... 本研究旨在评估盐酸普拉克索与多巴丝肼联用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旨在为该病的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研究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收的98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标准多巴丝肼片治疗方案,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盐酸普拉克索片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了为期一年的系统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得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以及生活质量指标进行了跟踪观测。结果 (1)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1.83%(45/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27%(31/49);(2) 治疗前,两组间MoCA评分、MMSE得分及生活质量指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所有上述评估指标均有明显提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观察组在MoCA、MMSE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相较于对照组展现出了更为显著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普拉克索与多巴丝肼的联合治疗模式在帕金森病管理中表现出显著的积极效果,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整体生活质量,因此推荐将其作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普拉克索 联合 多巴丝肼 帕金森病 MoCA评分 MMSE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许贵刚 朱在卿 +1 位作者 刘洋 郭艳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882-1883,共2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其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组)的血浆ox-LDL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其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组)的血浆ox-LDL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浆ox-LDL水平分别为(747.1±76.5)μg/L和(502.7±86.2)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血浆ox-LDL水平〔(235.2±46.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恢复期的ox-LDL水平与急性期的ox-LDL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血浆ox-LDL水平与神经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4和0.738,P<0.01)。结论血浆ox-LDL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有效地阻止脂质过氧化、减少ox-LDL的形成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单元模式下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朱在卿 许贵刚 +1 位作者 郭艳丽 马斌 《武警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144-146,149,共4页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联合针刺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卒中单元组给予规范的综合治疗,卒中单元联合针刺组在卒中单元的基础上联合...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联合针刺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卒中单元组给予规范的综合治疗,卒中单元联合针刺组在卒中单元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咽水试验量表评价吞咽障碍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进行神经康复的评价。结果治疗后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联合针刺组洼田咽水试验量表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卒中单元联合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卒中单元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联合针刺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指数明显增高(P<0.01),卒中单元联合针刺组NIHSS评分及BI指数与卒中单元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卒中单元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联合针刺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卒中单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警某部军事训练中腓总神经损伤12例诊疗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郭艳丽 刘洋 +1 位作者 朱在卿 许贵刚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9期744-746,共3页
近年来,随着武警部队军事训练强度的增加,周围神经损伤也逐步受到部队医务人员的重视。研究显示,部分参训人员对军事训练中周围神经损伤,尤其是对腓总神经损伤的诊治认识仍有欠缺,易被忽视及误诊。现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 近年来,随着武警部队军事训练强度的增加,周围神经损伤也逐步受到部队医务人员的重视。研究显示,部分参训人员对军事训练中周围神经损伤,尤其是对腓总神经损伤的诊治认识仍有欠缺,易被忽视及误诊。现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例部队伤病员腓总神经损害的诱因、临床表现和电生理特征进行分析,为基层部队早期诊断和治疗积累经验,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 腓总神经损伤 诊疗分析
原文传递
针刺干预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在卿 许贵刚 +2 位作者 郭艳丽 马斌 卢岩 《武警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干预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机制。方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 目的观察针刺干预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机制。方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各8只大鼠),应用蛋白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检测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HIF-1α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比较HIF-1α蛋白及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HIF-1α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大鼠HIF-1α蛋白及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0.567±0.058 vs 0.315±0.118;1.593±0.102vs 1.193±0.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后大鼠脑组织HIF-1α蛋白及mRNA表达增强,针刺可以上调其表达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针刺 缺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郭艳丽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12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2011年5月间确诊的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方案给予神经内科入院常规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2011年5月间确诊的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方案给予神经内科入院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纤酶(东菱迪芙)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加用奥扎格雷钠1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应用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MES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同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MES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降纤酶 奥扎格雷钠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sen评分联合经颅多普勒检查对TIA患者病情转归的评估价值
9
作者 郭艳丽 许贵刚 +2 位作者 刘洋 焦健 刘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182-183,186,共3页
研究将Essen评分联合经颅多普勒检查,应用到TIA患者中,对其作用与效果。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接收并对其进行治疗的TIA患者,共295例,Essen(分数范围于0分~2分)、TCD没有狭窄或是轻度狭窄或是Essen联合TCD中度狭... 研究将Essen评分联合经颅多普勒检查,应用到TIA患者中,对其作用与效果。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接收并对其进行治疗的TIA患者,共295例,Essen(分数范围于0分~2分)、TCD没有狭窄或是轻度狭窄或是Essen联合TCD中度狭窄,将其作为低风险,Essen(分数范围于3分~6分)、TCD重度狭窄,将其作为高风险;比较病人的治疗疗效。结果:低风险的脑梗死的总发生率相较于高风险对比更低,P<0.05。结论 Essen评分联合TCD检查可明显提高TIA患者病情转归的预判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sen评分 TCD检查 TIA 病情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丝肼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10
作者 刘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53-056,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多巴丝肼与左旋多巴联用对帕金森病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标志物影响的科学性探索,旨在充实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方法论基础。方法 选取自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纳的98名帕金森病患为样本,通过随机分配形成两组,每组含4... 本研究旨在评估多巴丝肼与左旋多巴联用对帕金森病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标志物影响的科学性探索,旨在充实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方法论基础。方法 选取自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纳的98名帕金森病患为样本,通过随机分配形成两组,每组含49名受试者。实验组采取了多巴丝肼联合左旋多巴的治疗方案,而对照组则单独施用多巴丝肼片剂。两组历经一年的疗程,旨在评估其临床效果、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得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结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1) 经过系统性治疗后,实验组展示出91.83%(45/49)的整体治疗有效性,远超对照组的61.22%(30/49);(2) 治疗起始阶段,两组在MoCA评分、MMSE得分以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基础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治疗期末,所有这些测评指标在两组中均显示出显著增长,且这种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展现出更显著的改善,两者间的差别亦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结论 多巴丝肼与左旋多巴的联合疗法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显现了优异的效果,不仅能有效增进患者的MoCA与MMSE评分,还能够调节血清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因此,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广泛采纳这一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丝肼 联合 左旋多巴 帕金森病 血清炎症因子 MoCA评分 MMSE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在卿 许贵刚 +2 位作者 刘洋 郭艳丽 程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2-444,共3页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加以脉血康胶囊各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加以脉血康胶囊各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进行脑血流检测,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清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脉血康胶囊治疗组的低于对照组(P<0.05),血流速度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脉血康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浆ET-1含量明显降低,血清NO浓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后脉血康胶囊组ET-1和NO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良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脑血流有明显改善作用,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血康胶囊 脑梗死 经颅多普勒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洋 郭艳丽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S02期60-62,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机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 目的通过研究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机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进行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联合 阿替普酶 治疗 急性脑梗死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艳丽 许贵刚 刘洋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50-52,共3页
脑梗死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急性期治疗对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丹红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chelial g... 脑梗死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急性期治疗对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丹红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c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特异的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多功能细胞因子,有促进内皮细胞增生、转移,增加血管通透性和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本研究主要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旨在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毁损术在脑功能性疾病中的应用
14
作者 许贵刚 朱在卿 +1 位作者 刘洋 郭艳丽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0期923-924,共2页
目前对于一些脑功能性疾病,帕金森氏病、书写痉挛、特发性震颤的药物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有些药物长期应用导致药效下降,疗效降低,且副作用逐渐增大。立体定向毁损是近年来微创外科开展的治疗脑功能性疾病手术之一,是应用毁损方... 目前对于一些脑功能性疾病,帕金森氏病、书写痉挛、特发性震颤的药物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有些药物长期应用导致药效下降,疗效降低,且副作用逐渐增大。立体定向毁损是近年来微创外科开展的治疗脑功能性疾病手术之一,是应用毁损方法通过阻止神经传导束的异常冲动,使失衡的乙酰胆碱、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达到新的平衡,从而改善临床症状。2004年以来,我们采用脑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脑功能性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毁损术 脑功能性疾病 应用
原文传递
胰岛素在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应用
15
作者 许贵刚 朱在卿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0期933-934,共2页
近年来对胰岛素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有研究表明胰岛素能明显改善脑缺血的神经功能障碍及病理损害等。我院自2009年以来,在收住院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加用正规胰岛素20IU,观察胰岛素的疗效,指导临床应用。
关键词 胰岛素 大面积脑梗死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