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质素结构对聚丙烯腈/磨木木质素基碳纤维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王朝阳 钟建雄 +3 位作者 周梓鑫 窦彩霞 张然 陈飞飞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4-49,63,共7页
从3种典型生物质原料(银杏、麦草、杨木)中提取了3种不同结构的磨木木质素(MWL),利用核磁共振仪对MWL的连键及官能团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将不同MWL与PAN共混,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AN/MWL基碳纤维,通过SEM、XRD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晶度... 从3种典型生物质原料(银杏、麦草、杨木)中提取了3种不同结构的磨木木质素(MWL),利用核磁共振仪对MWL的连键及官能团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将不同MWL与PAN共混,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AN/MWL基碳纤维,通过SEM、XRD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晶度进行表征,并通过拉伸实验测试其机械性能。结果表明,MWL的加入能显著增强碳纤维的机械性能,相比于PAN基碳纤维[拉伸强度为(76±10)MPa],PAN/银杏MWL基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可达(134±1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木木质素 碳纤维 聚丙烯腈 机械性能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蒲叶综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2
作者 吴雨阳 王天骄 +4 位作者 李丽琼 孙宇驰 蒋逸萱 徐子博 曹新旺 《产业用纺织品》 2024年第3期38-43,共6页
为深化对香蒲叶的综合利用,提高其附加值,采用过氧化氢-乙酸(HPAA)预处理与酸水解法制备香蒲叶综纤维素纳米纤维,分析对比HPAA处理得到的香蒲叶综纤维素纤维和酸水解分离得到的综纤维素纳米纤维以及香蒲叶原样三者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及... 为深化对香蒲叶的综合利用,提高其附加值,采用过氧化氢-乙酸(HPAA)预处理与酸水解法制备香蒲叶综纤维素纳米纤维,分析对比HPAA处理得到的香蒲叶综纤维素纤维和酸水解分离得到的综纤维素纳米纤维以及香蒲叶原样三者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结构。结果表明:综纤维素纤维中木质素残余质量分数为1.32%,单根纤维充分暴露,且由于去除了木质素及其他小分子物质,结晶度提高至57.47%,热稳定性高于原样。制备的纳米纤维呈细长形,分子链上引入了功能化的羧基基团,热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蒲叶 综纤维素 纳米纤维 过氧化氢-乙酸 酸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泡沫法给碱的粘胶织物活性红24无尿素印花
3
作者 崔芳 张鑫卿 +3 位作者 殷斐 李大伟 雷苗苗 谢志勇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4,共7页
为降低粘胶织物活性染料印花的水耗、能耗和尿素消耗量,利用泡沫法给湿过程对印制活性染料色浆的粘胶织物施加固色碱剂,研究活性染料泡沫法给碱—湿蒸无尿素印花。探讨了泡沫的耐碱稳定性,研究了汽蒸时间、汽蒸温度和碳酸钠质量浓度对... 为降低粘胶织物活性染料印花的水耗、能耗和尿素消耗量,利用泡沫法给湿过程对印制活性染料色浆的粘胶织物施加固色碱剂,研究活性染料泡沫法给碱—湿蒸无尿素印花。探讨了泡沫的耐碱稳定性,研究了汽蒸时间、汽蒸温度和碳酸钠质量浓度对活性红24泡沫法给碱—湿蒸印花粘胶织物表观色深的影响,并分析了综合印花效果。结果表明:含4 g/L十二烷基硫酸钠和12 g/L海藻酸钠的发泡原液在碳酸钠质量浓度为90 g/L、pH值为11.51时,泡沫的初见液时间和破裂半衰期仍分别高达14.30 min和80.67 min,耐碱稳定性良好;质量分数为3%的活性红24对粘胶织物进行泡沫法给碱—湿蒸印花的适宜固色条件为碳酸钠质量浓度30 g/L、于115℃汽蒸13 min;泡沫法给碱—湿蒸印花织物的花型轮廓清晰度较好、无明显渗化现象,颜色递深性良好,图案颜色均匀性有待提高,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分别达4~5级和4级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尿素印花 活性染料 粘胶织物 泡沫稳定性 泡沫法给碱 湿蒸固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静电纺多级微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相变调温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徐兆宝 何翠 +1 位作者 赵瑾朝 黄乐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73,80,共6页
为开发适宜人体温度的相变调温纺织品,采用同轴静电纺丝的方法将聚乙二醇(PEG)作为芯层封装在氮化硼(BN)增强的聚丙烯腈(PAN)壳层中,制备出氮化硼/聚丙烯腈/聚乙二醇(BN/PAN/PEG)复合相变纤维。研究了相变材料配比及BN浓度对纺丝膜形貌... 为开发适宜人体温度的相变调温纺织品,采用同轴静电纺丝的方法将聚乙二醇(PEG)作为芯层封装在氮化硼(BN)增强的聚丙烯腈(PAN)壳层中,制备出氮化硼/聚丙烯腈/聚乙二醇(BN/PAN/PEG)复合相变纤维。研究了相变材料配比及BN浓度对纺丝膜形貌、热性能的影响,并对纤维膜进行热成像分析、热重分析表。结果表明:PEG1500与PEG1000-2在量比为6∶1时,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36.4℃,满足人体温度舒适度要求;BN的质量分数为9%时,复合相变材料的热导响应性和储热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静电纺丝 微纳米纤维膜 核壳结构 相变材料 氮化硼 相变调温纺织品 聚丙烯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制备TiO_2/CA复合纳米纤维及其光催化降解染料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凌良仲 王曙东 钱晓明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9-101,共3页
本文以醋酸纤维(CA)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二氧化钛(TiO_2)/CA纳米纤维,利用其光催化性能降解染液中的染料。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显示TiO_2颗粒均匀分布在复合纤维的表面和内部,X衍射结果显示TiO_2颗粒是四方形的锐钛矿相,红外光... 本文以醋酸纤维(CA)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二氧化钛(TiO_2)/CA纳米纤维,利用其光催化性能降解染液中的染料。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显示TiO_2颗粒均匀分布在复合纤维的表面和内部,X衍射结果显示TiO_2颗粒是四方形的锐钛矿相,红外光谱和接触角结果显示TiO_2颗粒未影响CA的亲水性,且CA和TiO_2有相互作用,热重分析显示TiO_2增加了CA的热稳定性,光催化降解染料测试显示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CA的光催化效率经过240 min实验后仅降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光催化 二氧化钛 醋酸纤维 染料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材料的纤维型储能织物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万骏 肖志恒 姜会钰 《纺织导报》 CAS 2021年第6期86-88,90-94,共8页
随着便携式和可穿戴电子产品的急速发展,柔性可穿戴式储能设备逐渐成为热门研究领域。其中,一维电化学能量存储织物,如纤维基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轻便性、柔韧性、耐磨性、可编织性及机电可加工性等优点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方... 随着便携式和可穿戴电子产品的急速发展,柔性可穿戴式储能设备逐渐成为热门研究领域。其中,一维电化学能量存储织物,如纤维基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轻便性、柔韧性、耐磨性、可编织性及机电可加工性等优点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之一。二维材料由于特殊的结构与性能在新型纤维基储能织物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文章回顾了近年来已被应用于纤维型储能织物中的二维材料,着重阐述了各种纤维型储能器件的设计及制作工艺。随后,深入探讨了各类织造结构对织物整体储能特性的影响,全面介绍了纤维基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思考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纤维型 器件设计 织造结构 储能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协同过氧化氢活化体系对纯棉水刺非织造布的练漂处理
7
作者 肖鑫 李伟 +2 位作者 卢润 姜会钰 李青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8-127,共10页
针对纯棉水刺非织造布练漂温度高、碱性强、纤维损伤严重等问题,先对其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再构建过氧化氢/五乙酰葡萄糖(H_(2)O_(2)/PAG)体系进行练漂处理。对处理前后样品的表面元素组成、微观形貌和结晶结构进行表征,探究等离子体的助... 针对纯棉水刺非织造布练漂温度高、碱性强、纤维损伤严重等问题,先对其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再构建过氧化氢/五乙酰葡萄糖(H_(2)O_(2)/PAG)体系进行练漂处理。对处理前后样品的表面元素组成、微观形貌和结晶结构进行表征,探究等离子体的助漂机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等离子体处理时间、H_(2)O_(2)和PAG浓度、NaHCO_(3)浓度、练漂温度和时间对非织造布白度的影响,优化了处理工艺。结果表明:与NaOH/H_(2)O_(2)体系练漂效果相近时,H_(2)O_(2)/PAG体系能将处理温度降低20℃,pH值维持在5~7,在此基础上引入等离子体可进一步将H_(2)O_(2)浓度降低50%,或将练漂时间缩短一半;等离子体通过刻蚀纤维表面,增加含氧基团与无定形区比例,使漂液更易渗透纤维,从而提高练漂效率。优化工艺为:等离子体处理时间5 min,漂液中含30 mmol/L H_(2)O_(2),7.5 mmol/L PAG,30 mmol/L NaHCO_(3),在70℃处理30 min。此工艺条件下处理的样品白度可提升23.8%,水滴铺展时间小于1 s,该效果超过了H_(2)O_(2)/PAG体系与H_(2)O_(2)/NaOH体系的练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低温练漂 棉非织造布 过氧化氢 功能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协同织物基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8
作者 李秋雷 黄振乾 +2 位作者 毕曙光 郭庆峰 冉建华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1,78,共5页
为解决光催化降解技术中光催化剂制备方法复杂和降解效率低的问题,以棉织物为基底,采用浸渍法将MXene粉末均匀附着在棉纤维上,制得MXene功能棉织物。其在可见光下150 min内,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效率达到97.7%,且经过三次循环降解后,对... 为解决光催化降解技术中光催化剂制备方法复杂和降解效率低的问题,以棉织物为基底,采用浸渍法将MXene粉末均匀附着在棉纤维上,制得MXene功能棉织物。其在可见光下150 min内,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效率达到97.7%,且经过三次循环降解后,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效率仍达到97%。MXene功能棉织物的UPF值远大于50,且T(UVA)为0.05%,表现出优异的抗紫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降解 MXene 功能棉织物 亚甲基蓝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还原氧化石墨烯/聚氨酯电热变色传感纱线的制备及其性能
9
作者 任毅 夏锐 +3 位作者 刘宇杰 郭庆峰 孙娟 冉建华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1,共6页
为了解决柔性应变传感器灵敏度较差、应变范围较窄、牢度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以聚氨酯细丝为芯,以碳纳米管和还原氧化石墨烯构成的三维导电网络为鞘的应变传感纱线,并采用热致变色油墨为保护层,使应变传感纱线兼具变色功能。通过扫描... 为了解决柔性应变传感器灵敏度较差、应变范围较窄、牢度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以聚氨酯细丝为芯,以碳纳米管和还原氧化石墨烯构成的三维导电网络为鞘的应变传感纱线,并采用热致变色油墨为保护层,使应变传感纱线兼具变色功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传感纱线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并使用电子万能测试机和万能拉力试验机测试了柔性应变传感器的传感性能和稳定性能。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穿插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片层间,形成了导电性能良好的三维导电网络;变色传感纱线灵敏度最高达32.31,应变范围可达100%,可用于人体微小运动检测;在4 V的低电压下即可迅速升温至60℃,能够实现主动变色的附加功能,为发展变色响应快、颜色可调控、使用稳定性高的热致变色材料和传感材料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推动碳纳米材料在柔性可穿戴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还原氧化石墨烯 柔性应变传感器 电热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talytically altering the redox pathway of sulfur in propylene carbonate electrolyte using dual-nitrogen/oxygen-containing carbon
10
作者 Linghui Yu Heng Zhang +9 位作者 Luyuan Paul Wang Samuel Jun Hoong Ong Shibo Xi Bo Chen Rui Guo Ting Wang Yonghua Du Wei Chen Ovadia Lev Zhichuan J.Xu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24-233,共10页
Carbonate electrolytes are one of the most desirable electrolytes for high-energy lithium-sulfur batteries(LSBs)because of their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in commercial Li-ion batteries.The low-polysulfide-solubility ... Carbonate electrolytes are one of the most desirable electrolytes for high-energy lithium-sulfur batteries(LSBs)because of their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in commercial Li-ion batteries.The low-polysulfide-solubility feature of some carbonate solvents also makes them very promising for overcoming the shuttle effects of LSBs.However,regular sulfur electrodes experience undesired electrochemical mechanisms in carbonate electrolytes due to side reactions.In this study,we report a catalytic redox mechanism of sulfur in propylene carbonate(PC)electrolyte based on a compari-son study.The catalytic mechanism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olysulfides and dual N/O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host carbon,which largely prevents side reactions between polysulfides and the carbonate electrolyte.Such a mechanism coupled with the low-polysulfide-solubility feature leads to stable cycling of LSBs in PC electrolyte.Favorable dual N/O functional groups are identified via 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This work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route for enabling LSBs in carbonate electroly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storage Lithium-sulfur battery Catalytic redox reaction Porous carbon Carbonate electroly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纤维素生物质发泡复合材料多孔结构的表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吕芳兵 张传杰 +1 位作者 王潮霞 朱平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32-639,共8页
以壳聚糖微粒为增强体,离子液体为纤维素溶剂,采用冷冻干燥法成功制备了壳聚糖/纤维素生物质发泡复合材料。利用SEM、XRD和TGA表征多孔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结晶性能以及热稳定性,测试了其孔隙率和吸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纤维素... 以壳聚糖微粒为增强体,离子液体为纤维素溶剂,采用冷冻干燥法成功制备了壳聚糖/纤维素生物质发泡复合材料。利用SEM、XRD和TGA表征多孔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结晶性能以及热稳定性,测试了其孔隙率和吸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纤维素多孔复合材料具有三维相互贯通的微孔结构,壳聚糖粉体有助于孔洞结构的形成,TGA结果显示纤维素多孔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得以提高。XRD结果显示纤维素经离子液体溶解再生后晶型结构由纤维素I转化为纤维素II。纤维素含量较低(≤4wt%)时,随1wt%壳聚糖粉体的加入,孔隙率明显提高。壳聚糖/纤维素多孔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纤维素含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而吸水性能有所下降。壳聚糖与纤维素质量比为1∶3时,壳聚糖/纤维素多孔复合材料孔隙率为72.7%,吸水率和相对保湿率分别为28.0g/g和17.6g/g,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0.32 MPa和25.4%,能够作为一种优良的吸附材料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医用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复合材料 壳聚糖 纤维素 力学性能 吸水性
原文传递
棉织物的离子液体溶解法回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芳兵 张传杰 +1 位作者 王潮霞 朱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28,共6页
采用2种咪唑氯盐类离子液体溶解回收棉织物,比较棉织物在2种离子液体中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溶解温度对溶解时间和再生纤维素聚合度的影响,表征不同溶解时间下再生纤维素膜的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回收再利用棉织物,... 采用2种咪唑氯盐类离子液体溶解回收棉织物,比较棉织物在2种离子液体中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溶解温度对溶解时间和再生纤维素聚合度的影响,表征不同溶解时间下再生纤维素膜的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回收再利用棉织物,110℃下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溶解质量分数为4%的棉织物再生纤维素膜表面平整,结构致密,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38.5 MPa和6%。随着溶解时间的延长,再生纤维素膜结晶度不断降低,热稳定性变差,力学性能也随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棉织物 回收 溶解度 断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麻织物阳离子改性工艺及栀子黄染色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小强 潘婷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54,共4页
文中采用浸轧法对棉麻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探讨改性剂用量、处理液pH值、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对阳离子改性后栀子黄染色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棉麻织物阳离子改性工艺并进行栀子黄直接染色,并与未改性织物直接染色法和硫酸铝... 文中采用浸轧法对棉麻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探讨改性剂用量、处理液pH值、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对阳离子改性后栀子黄染色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棉麻织物阳离子改性工艺并进行栀子黄直接染色,并与未改性织物直接染色法和硫酸铝钾后媒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浸轧法改性,阳离子改性剂用量10.00 g/L,pH值=10,两浸两轧(轧余率75%),焙烘温度115℃,焙烘时间120 s时阳离子改性效果最佳;与后媒法和直接染色法相比,阳离子改性后直接染色织物染色性能最佳,染色牢度提高明显,其中耐湿摩擦色牢度3~4级,耐皂洗牢度色牢度4级,耐日晒色牢度3~4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改性 栀子黄 棉麻织物 染色 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界面聚合包覆毫米级海藻酸钙水润珠
14
作者 肜霖 穆晓庆 +3 位作者 赵瑾朝 黄乐平 叶明樵 王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8-163,172,共7页
通过界面聚合法,采用非溶剂硅油分散毫米级海藻酸钙载水胶囊(水润珠),利用水润珠表面微量水分引发氰基丙烯酸乙酯(ECA)原位聚合,形成聚氰基丙烯酸乙酯包覆水润珠(PECA@水润珠)。研究了ECA的添加量对水润珠结构、形貌、缓释性能和热稳定... 通过界面聚合法,采用非溶剂硅油分散毫米级海藻酸钙载水胶囊(水润珠),利用水润珠表面微量水分引发氰基丙烯酸乙酯(ECA)原位聚合,形成聚氰基丙烯酸乙酯包覆水润珠(PECA@水润珠)。研究了ECA的添加量对水润珠结构、形貌、缓释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润珠表面形成白色聚合物包覆层,随着ECA添加量的增大,水润珠粒径增大,包覆层厚度增加,失重率降低,PECA@水润珠囊壁的阻隔性能和热稳定性增强。与未包覆的水润珠相比,当ECA的添加量为2mL时,水润珠在24h的失重率降低了57.89%,有效延缓了芯层水分的扩散。该方法全过程绿色无毒、反应迅速且温和,有望实现大粒径水凝胶胶囊表面的均匀包覆及工业化生产,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级海藻酸钙胶囊 氰基丙烯酸乙酯 界面聚合 缓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染料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万骏 李俊锋 +1 位作者 姜会钰 姚金波 《纺织导报》 CAS 2020年第10期70-77,共8页
天然染料由于其无毒、无害、可生物降解、对人体无刺激等优势,在功能性纺织品、绿色印染等领域广泛应用。为深入了解天然染料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文章从天然染料的分类、提取方法、染整工艺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此外,通过... 天然染料由于其无毒、无害、可生物降解、对人体无刺激等优势,在功能性纺织品、绿色印染等领域广泛应用。为深入了解天然染料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文章从天然染料的分类、提取方法、染整工艺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此外,通过进一步探究天然染料染色的新型加工技术,对目前天然染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后,对天然染料的来源物标准、提取工艺、耐久性以及多功能型应用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染料 分类 染整工艺 染色加工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织物低温近中性一浴一步法练漂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悦 胡丹玲 +1 位作者 任金娜 李青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90,共8页
为实现基于生物酶的棉织物短流程前处理,构建出过硼酸钠/四乙酰乙二胺(SPB/TAED)低温活化体系,并将果胶酶与纤维素酶溶入该体系对棉织物进行同浴练漂。通过变量控制法分析了酶的种类与质量浓度、SPB与TAED的质量浓度、时间与温度对织物... 为实现基于生物酶的棉织物短流程前处理,构建出过硼酸钠/四乙酰乙二胺(SPB/TAED)低温活化体系,并将果胶酶与纤维素酶溶入该体系对棉织物进行同浴练漂。通过变量控制法分析了酶的种类与质量浓度、SPB与TAED的质量浓度、时间与温度对织物白度与毛效的影响,得到优化的一浴一步工艺:果胶酶、纤维素酶、SPB、TAED、渗透剂质量浓度分别为1、2、15、25、1 g/L,时间为60 min,温度为60℃。将此低温工艺与传统的高温(95℃)碱性(p H值12~13)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前者节能优势明显;2种工艺条件下的练漂棉织物具有相当的白度、吸湿性、可染性,但低温练漂织物的强力明显较高,其表面更光滑且杂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低温漂白 生物精练 生物酶 一步法 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靛蓝染色棉针织物的光氧化褪色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戬 姜会钰 +2 位作者 周莉 李伟 卫金龙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2-37,共6页
文中主要研究了天然靛蓝染色棉针织物的光氧化褪色现象及其褪色规律,探讨了染色过程中染料用量、NaOH浓度、Na2S2O4浓度及皂洗温度对天然靛蓝染色织物光氧化牢度的影响,并使用茶多酚、没食子酸等抗氧化剂提高靛蓝棉织物的光氧化牢度。... 文中主要研究了天然靛蓝染色棉针织物的光氧化褪色现象及其褪色规律,探讨了染色过程中染料用量、NaOH浓度、Na2S2O4浓度及皂洗温度对天然靛蓝染色织物光氧化牢度的影响,并使用茶多酚、没食子酸等抗氧化剂提高靛蓝棉织物的光氧化牢度。结果表明,天然靛蓝染色棉针织物随着光氧化时间的延长,褪色程度不断增加,褪色速率逐步降低;织物褪色过程中,天然靛蓝染料C=C断裂,生成新的靛红结构;染料为1.0%时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为:NaOH 2.0 g/L,Na2S2O4 10.0 g/L,皂洗温度为90~100℃;使用抗氧化剂对织物进行后整理不能明显提高天然靛蓝染色棉针织物的光氧化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靛蓝染料 棉针织物 染色 光氧化褪色 抗氧化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艳波 彭其安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2539-2543,2554,共6页
以湖北省两种典型水稻土壤[咸宁水旱轮作土壤(简称XR)与潜江冬泡土壤(简称QF)]为研究对象,室内培养模拟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设置了淹水(土水比为1∶1)和土壤充水孔隙度为80%(简称80%WFPS)2种水分条件以及添加1%水稻秸秆... 以湖北省两种典型水稻土壤[咸宁水旱轮作土壤(简称XR)与潜江冬泡土壤(简称QF)]为研究对象,室内培养模拟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设置了淹水(土水比为1∶1)和土壤充水孔隙度为80%(简称80%WFPS)2种水分条件以及添加1%水稻秸秆(简称S)、1%水稻秸秆+50 mg(N)/kg尿素(简称S+U)和空白对照(CK)3种处理,25℃恒温培养60 d。结果表明,XR土样中,淹水条件下CK、S以及S+U处理后N_2O累积排放通量分别为1.80、0.15和0.42 mg(N)/kg,而80%WFPS条件下相同处理后的N_2O累积排放通量分别为0.065、0.040和0.160 mg(N)/kg;QF土样中,淹水条件下CK、S以及S+U处理后N_2O累积排放通量分别为3.42、0.09和0.22 mg(N)/kg,而80%WFPS条件下相同处理的N_2O累积排放通量分别为4.58、1.55和5.28 mg(N)/kg。土壤轮作模式、水分和秸秆添加方式均导致了不同土壤间N_2O排放的差异,但主要受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的影响,其排放通量与Eh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土壤Eh可能是调节土壤N循环过程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还田 稻田土壤 N2O排放通量 氧化还原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子水凝胶的阻燃织物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于志财 刘金如 +2 位作者 何华玲 马胜男 姜会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0-186,共7页
针对纺织品的易燃问题,基于高分子水凝胶三维网络体系的高吸水性,提出了将高分子水凝胶作为新型阻燃材料应用于纺织品领域的思路。阐述了水凝胶作为新型阻燃材料在灭火过程中吸热冷却、稀释气体和隔绝氧气的阻燃机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 针对纺织品的易燃问题,基于高分子水凝胶三维网络体系的高吸水性,提出了将高分子水凝胶作为新型阻燃材料应用于纺织品领域的思路。阐述了水凝胶作为新型阻燃材料在灭火过程中吸热冷却、稀释气体和隔绝氧气的阻燃机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了水凝胶与纺织品相结合制备复合阻燃织物的新型整理技术,证明了基于水凝胶的阻燃复合织物可具备优异的阻燃与隔热性能。最后分析了水凝胶作为阻燃材料在纺织品热防护领域存在的挑战及机遇,认为提高水凝胶与织物的结合牢度、开发自愈合-阻燃水凝胶材料和多功能性阻燃水凝胶织物等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水凝胶 阻燃织物 灭火机制 复合整理 消防服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银纳米线的应变传感与电热双功能包芯纱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丽萍 黎明 +3 位作者 李威龙 冉建华 毕曙光 李时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3-119,共7页
针对柔性应变传感器目前存在的灵敏度低、应变范围窄、反复拉伸后性能不稳定、功能单一等问题,采用预拉伸浸渍法以商用弹性包芯纱为柔性基体、水性聚氨酯(WPU)为分散剂和黏合剂、长银纳米线(AgNWs)为导电材料制备了具有应变传感与电热... 针对柔性应变传感器目前存在的灵敏度低、应变范围窄、反复拉伸后性能不稳定、功能单一等问题,采用预拉伸浸渍法以商用弹性包芯纱为柔性基体、水性聚氨酯(WPU)为分散剂和黏合剂、长银纳米线(AgNWs)为导电材料制备了具有应变传感与电热双功能的包芯纱。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数字万用表、万能试验机、菲力尔热像仪对AgNWs的晶体结构及双功能包芯纱的形貌结构、电学性能、力学性能、电热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弹性包芯纱的预拉伸应变量为30%且AgNWs的负载量为15%时,制备的双功能包芯纱的鞘层棉纤维上形成了致密的AgNWs导电网络;在宽应变范围(0%~70%)内呈现明显的应变传感性能,灵敏度最高可达12.8,反复拉伸后的应变传感和力学性能稳定;在手指的运动监测中,手指发生小幅度和大幅度的弯曲变化,双功能包芯纱均能做出相应的电信号响应,体现了高灵敏度;5 V电压下,静态拉伸范围为0%~50%时,双功能包芯纱的温度变化范围为49.8~65.7℃,体现了优异的电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芯纱 预拉伸 银纳米线 应变传感 电热性能 智能可穿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