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菌诱导子和抗褐变剂对喜树悬浮细胞生长及喜树碱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潘学武 董妍玲 石亚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1-26,共6页
研究真菌诱导子和抗褐变剂对喜树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喜树碱合成的影响。试验通过在喜树悬浮培养细胞的不同时期,加入不同浓度的真菌诱导子或抗褐变剂的方法,研究其对细胞生长和喜树碱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米根霉提取物作为真菌诱导子,... 研究真菌诱导子和抗褐变剂对喜树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喜树碱合成的影响。试验通过在喜树悬浮培养细胞的不同时期,加入不同浓度的真菌诱导子或抗褐变剂的方法,研究其对细胞生长和喜树碱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米根霉提取物作为真菌诱导子,对喜树碱的生物合成最有效。植酸作为抗褐变剂,对细胞生长和喜树碱的生物合成最有效。在15天加入终浓度2g/L的植酸,再在18天加入终浓度30mg/L的米根霉诱导子处理,细胞干重在24天时达到最大值26.9g/L,是对照细胞干重最大值的1.2倍;喜树碱总产量在26天时达到最大值34.2mg/L,是对照总产量最大值的9.0倍。对照的细胞干重和喜树碱总产量在20天时达到最大值。喜树细胞悬浮培养中,添加真菌诱导子和抗褐变剂是提高喜树碱产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 喜树碱 真菌诱导子 抗褐变剂 悬浮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虫草菌丝体的发酵培养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胡敏 谭新国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9-312,共4页
采用菌种Cordyceps Sinensis进行液体发酵,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微量Na2SeO3,虫草菌丝体收得率达2.52%,其中硒含量达7.90 mg/kg;经动物试验结果证明发酵法生产的富硒虫草菌丝体安全无毒,并具有延缓衰老之功能;其他生物功能比较研究结果表... 采用菌种Cordyceps Sinensis进行液体发酵,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微量Na2SeO3,虫草菌丝体收得率达2.52%,其中硒含量达7.90 mg/kg;经动物试验结果证明发酵法生产的富硒虫草菌丝体安全无毒,并具有延缓衰老之功能;其他生物功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发酵生产的富硒虫草菌丝体在耐缺氧、抗疲劳等功能方面均优于天然虫草,因此完全可以替代天然野生虫草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 虫草菌丝体 虫草菌 深层发酵 抗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诱导刺激对喜树悬浮培养细胞喜树碱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董妍玲 潘学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2457-12459,共3页
[目的]探讨Cu2+作为诱导子对喜树悬浮培养细胞喜树碱积累的影响。[方法]在喜树悬浮培养细胞中,细胞生长的不同阶段,添加不同终浓度的Cu2+,诱导刺激喜树碱的生物合成。[结果]0.5μmol/L终浓度的Cu2+在第8天添加对细胞的生长最有利,而40.0... [目的]探讨Cu2+作为诱导子对喜树悬浮培养细胞喜树碱积累的影响。[方法]在喜树悬浮培养细胞中,细胞生长的不同阶段,添加不同终浓度的Cu2+,诱导刺激喜树碱的生物合成。[结果]0.5μmol/L终浓度的Cu2+在第8天添加对细胞的生长最有利,而40.0μmol/L终浓度的Cu2+在第18天添加对喜树碱生物合成最有利。在第8天添加0.5μmol/L终浓度的Cu2+后再在第18天添加40.0μmol/L终浓度的Cu2+,可以使喜树碱的产量在第24天达到71.9mg/L,是未经处理的7.9倍。[结论]Cu2+诱导刺激可以显著提高喜树悬浮培养细胞喜树碱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 喜树碱 悬浮培养 铜离子 诱导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办高校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5
4
作者 董妍玲 潘学武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0年第6期126-127,共2页
三本民办高校学生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有必要在民办高校进行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文章概述了从教学体系、课堂教学、课外辅导、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立体化教改的内容和效果,为促进民办高校分子生物学教学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教学改革 民办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引物筛选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婷 吕明治 +1 位作者 董妍玲 范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8882-8885,共4页
[目的]建立油茶SRAP-PCR的反应体系,并筛选合适的引物。[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油茶基因组DNA,DNA扩增时采用PCR技术,扩增结果采用电泳法和成像系统进行分离和记录。[结果]在30μl反应体系中,适宜浓度分别是Mg2+1.5 mmol/L、模板DNA90ng... [目的]建立油茶SRAP-PCR的反应体系,并筛选合适的引物。[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油茶基因组DNA,DNA扩增时采用PCR技术,扩增结果采用电泳法和成像系统进行分离和记录。[结果]在30μl反应体系中,适宜浓度分别是Mg2+1.5 mmol/L、模板DNA90ng、引物0.21μmol/L、dNTPs 110μmol/L、TaqDNA聚合酶1.5 U;反应程序中第2次最适退火温度为49℃。随后,在3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1对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结论]优化的SRAP-PCR反应体系及筛选的引物为SRAP分子标记在油茶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SRAP PCR反应体系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AFLP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婷 刘双青 +1 位作者 郭淑倩 姚瑶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71,共3页
以油茶DNA为材料,对AFLP分析中的基因组DNA酶切用量、连接液稀释倍数、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Mg2+浓度等4个因素进行优化比较。结果表明,用EcoRⅠ和MseⅠ双酶切500 ng基因组DNA效果最好,酶切产物加接头后稀释10倍进行预扩增效果较好。在M... 以油茶DNA为材料,对AFLP分析中的基因组DNA酶切用量、连接液稀释倍数、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Mg2+浓度等4个因素进行优化比较。结果表明,用EcoRⅠ和MseⅠ双酶切500 ng基因组DNA效果最好,酶切产物加接头后稀释10倍进行预扩增效果较好。在Mg2+浓度为50μmol/L时,预扩增产物稀释90倍作为选择性扩增模板,扩增效果最佳。此体系的建立为AFLP在油茶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AFLP 酶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 被引量:13
7
作者 董妍玲 潘学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5-176,共2页
地方高校课程建设要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基因工程实验改革以点带面,以产品开发为目标构建了一条龙式连贯的教学体系;搭建了应用型实验平台,增加实验产出,实现与生产的无缝对接;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创新实验项目;规范教师... 地方高校课程建设要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基因工程实验改革以点带面,以产品开发为目标构建了一条龙式连贯的教学体系;搭建了应用型实验平台,增加实验产出,实现与生产的无缝对接;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创新实验项目;规范教师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实验教学课堂安排,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实验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原文传递
极具潜力的重组药用蛋白的毛状根表达系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潘学武 董妍玲 韩晓红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6-198,共3页
对植物表达系统产生重组药用蛋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重点论述了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的毛状根培养系统表达重组药用蛋白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关键词 毛状根 重组药用蛋白 植物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方一 杨登想 杨艳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3期370-371,375,共3页
结合高职院校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实际,从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新评估体系和考核制度的建立及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做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以期为高职院校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发酵工程课程 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菇快速繁殖体系的构建
10
作者 王松太 汪军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9期14-14,16,共2页
以慈菇茎尖为外植体,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及激素配比探讨茎尖分化率以及慈菇的增殖系数。结果表明,用10%安替福民浸泡2min,75%乙醇表面消毒30s,再用0.1%升汞处理10min的方法消毒效果最好;茎尖分化的最适启动培养基为MS+1.0mg/LBAP+0.2mg/LI... 以慈菇茎尖为外植体,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及激素配比探讨茎尖分化率以及慈菇的增殖系数。结果表明,用10%安替福民浸泡2min,75%乙醇表面消毒30s,再用0.1%升汞处理10min的方法消毒效果最好;茎尖分化的最适启动培养基为MS+1.0mg/LBAP+0.2mg/LIAA+30g/L蔗糖,pH值5.8;继代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4.0mg/LBAP+0.2mg/LNAA+30g/L蔗糖,pH值5.8,增殖系数为4.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菇 茎尖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实验室整合型管理模式及其教学体系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成芳 陈文 《现代农业科学》 2008年第7期111-112,共2页
探讨了一种整合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对该模式的特点及优点做了分析,提出了该管理模式下的一种新型教学体系——独立的梯度渐进式教学体系。这种整合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搭配新的教学体系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 探讨了一种整合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对该模式的特点及优点做了分析,提出了该管理模式下的一种新型教学体系——独立的梯度渐进式教学体系。这种整合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搭配新的教学体系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实验室 管理模式 教学体系 整合 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ADH基因玉米的获得及其耐盐性 被引量:27
12
作者 付光明 苏乔 +2 位作者 吴畏 赵洪梅 安利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4-347,共4页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导入玉米,以提高玉米的耐盐性.对1 286株转化玉米进行PCR检测,共有16株呈阳性,转化率为1.2%.Southern Blot进一步证明BADH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将阳性植株的后代(T3)用含1.2%NaCl的Ho...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导入玉米,以提高玉米的耐盐性.对1 286株转化玉米进行PCR检测,共有16株呈阳性,转化率为1.2%.Southern Blot进一步证明BADH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将阳性植株的后代(T3)用含1.2%NaCl的Hogland营养液每日1次浇灌,14 d后对玉米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植株所受到的盐伤害明显较对照植株轻,说明转入的BADH基因可以提高玉米的耐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 耐盐性 玉米 遗传转化 BA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油茶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婷 刘双青 +1 位作者 梅辉 董妍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7-479,484,共4页
采用SRAP标记对湖北省油茶5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11对引物对48个个体进行扩增,获得清晰的扩增条带6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60条,占93.75%;各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在0.469~0.906之间,平均GS值为0.653;居群平均有效等位基因... 采用SRAP标记对湖北省油茶5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11对引物对48个个体进行扩增,获得清晰的扩增条带6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60条,占93.75%;各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在0.469~0.906之间,平均GS值为0.653;居群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H)、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1.516 1、0.274 8、0.389 9,其结果表明供试油茶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将居群分为2大类群,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其亲缘关系,为今后油茶育种亲本的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油茶 遗传多样性 S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不同地区油茶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婷 刘双青 +2 位作者 梅辉 董妍玲 吕明治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070-14071,14075,共3页
[目的]研究湖北省油茶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AFLP标记对湖北省5个地区油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用4对引物对48个个体进行扩增,获得清晰的扩增条带4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38条,占84.44%;油茶居群的多态位点在22.22%~53.33%... [目的]研究湖北省油茶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AFLP标记对湖北省5个地区油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用4对引物对48个个体进行扩增,获得清晰的扩增条带4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38条,占84.44%;油茶居群的多态位点在22.22%~53.33%,有效等位基因数(Ne)在1.140 1~1.228 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在0.084 3~0.144 2,Shannon′s信息指数在0.126 2~0.227 8。聚类分析将居群分为2大类群,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其亲缘关系。[结论]油茶不同居群间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差较大,油茶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为今后油茶育种亲本的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油茶 遗传多样性 A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油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婷 刘双青 董妍玲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3-56,共4页
用ISSR和SRAP 2种分子标记技术对湖北省5个地区的48个油茶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ISSR分析、SRAP分析,还是ISSR+SRAP的组合分析均显示油茶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ISSR的6条引物共产生74条扩增带,多态... 用ISSR和SRAP 2种分子标记技术对湖北省5个地区的48个油茶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ISSR分析、SRAP分析,还是ISSR+SRAP的组合分析均显示油茶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ISSR的6条引物共产生74条扩增带,多态性条带70条,多态性比例为94.59%;SRAP的11对引物组合共产生64条扩增带,其中有60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平均为93.75%;ISSR+SRAP的组合分析多态性比例为94.20%。2种分子标记及其组合所作的分类趋势基本相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将5个地方居群分为2个类群,武汉新洲、黄冈红安、咸宁横沟桥和黄石阳新居群为一类,而恩施鹤峰居群单独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油茶 ISSR SRAP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诱导子促进喜树培养细胞喜树碱积累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董妍玲 潘学武 +1 位作者 赵小虎 史广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16151-16153,共3页
[目的]探讨壳聚糖诱导子对喜树悬浮培养细胞喜树碱积累的影响。[方法]在壳聚糖诱导的喜树悬浮培养体系中,测定培养细胞的干重、喜树碱的产量、过氧化氢和丙二醛的含量。[结果]在喜树悬浮培养细胞第20天加入最终浓度80mg/L的壳聚糖诱导... [目的]探讨壳聚糖诱导子对喜树悬浮培养细胞喜树碱积累的影响。[方法]在壳聚糖诱导的喜树悬浮培养体系中,测定培养细胞的干重、喜树碱的产量、过氧化氢和丙二醛的含量。[结果]在喜树悬浮培养细胞第20天加入最终浓度80mg/L的壳聚糖诱导子刺激36h后,喜树碱的总产量达到15.21mg/L,是未作处理的喜树碱总产量最大值(在细胞培养的第20天达到)的6.18倍。同时,受到诱导的培养细胞内过氧化氢和丙二醛的含量都急剧增加。[结论]壳聚糖诱导子的刺激能显著地促进喜树悬浮培养细胞喜树碱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诱导子 喜树 喜树碱 植物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妍玲 潘学武 黄方一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3-847,共5页
对传统生物学实验教学体制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校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出以增加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强化开放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着力构建三层次、四模块、开放式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促... 对传统生物学实验教学体制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校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出以增加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强化开放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着力构建三层次、四模块、开放式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体系
原文传递
海因酶法制备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董妍玲 谭新国 潘学武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9年第3期47-52,共6页
D-对羟基苯甘氨酸(D-HPG)主要用于合成β-内酰胺类半合成抗生素,是国内最紧缺的医药中间体之一。微生物酶法是目前获得光学纯D-HPG的重要途径,微生物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是D-海因酶和N-氨甲酰水解酶。文章综述了产酶微生物的来源,酶的理... D-对羟基苯甘氨酸(D-HPG)主要用于合成β-内酰胺类半合成抗生素,是国内最紧缺的医药中间体之一。微生物酶法是目前获得光学纯D-HPG的重要途径,微生物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是D-海因酶和N-氨甲酰水解酶。文章综述了产酶微生物的来源,酶的理化性质,以及培养条件的优化、基因工程、酶的固定化技术生产D-HPG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对羟基苯甘氨酸 D-海因酶 D-氨甲酰水解酶 基因工程菌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花繁殖和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银 徐嘉敏 +1 位作者 肖政 徐艳琴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04-207,共4页
兰花中洋兰外形鲜艳,国兰香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兰花的繁殖和育种技术一直是其广泛栽培的限制因素。现就繁殖和育种2个限制因素,分别从分株繁殖、假鳞茎培养、种子无菌播种繁殖、组织培养及引种驯化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 兰花中洋兰外形鲜艳,国兰香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兰花的繁殖和育种技术一直是其广泛栽培的限制因素。现就繁殖和育种2个限制因素,分别从分株繁殖、假鳞茎培养、种子无菌播种繁殖、组织培养及引种驯化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后期开展兰花各性状深入研究和基因工程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繁殖方式 无菌苗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植物防霉剂对纸张霉菌的抑制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妍玲 吉祥 张婷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11期53-57,共5页
从霉变的书籍中分离纯化了34种霉菌,对其中的3种主要霉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鉴定为球毛壳菌种(Chaetomium globosum)、土曲霉种(Aspergillus terreus)、烟曲霉种(Aspergillus fumigatus)。研究了4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对... 从霉变的书籍中分离纯化了34种霉菌,对其中的3种主要霉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鉴定为球毛壳菌种(Chaetomium globosum)、土曲霉种(Aspergillus terreus)、烟曲霉种(Aspergillus fumigatus)。研究了4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对这3种霉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丁香提取物效果最好,黄岑提取物其次,黄连提取物和芸香草提取物较差,可为研究开发低毒环保的抗菌纸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变书籍 霉菌 鉴定 中草药提取物 天然防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