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动式单人空气加压舱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的感染控制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茜 王海霞 +2 位作者 杨丽英 肖瑛 陈怡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8-632,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在实施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感染控制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情况,为今后类似公共卫生事件中实施高压氧治疗提供借鉴。方法组建病区高压氧治疗护理小组,设立专职感染控制护士岗位,明确感染控制护士职责,开...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在实施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感染控制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情况,为今后类似公共卫生事件中实施高压氧治疗提供借鉴。方法组建病区高压氧治疗护理小组,设立专职感染控制护士岗位,明确感染控制护士职责,开展院内感染监测,对感染控制工作各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在专职感染控制护士针对性监督工作实施前后,观察医师、护士、患者的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执行次数/手卫生指征总数×100%)。在病区执行高压氧舱消毒制度后,每周定期对高压氧舱内外和病区多个位点采样进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采用移动式单人空气加压舱对4例COVID-19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专职感染控制护士针对性监督工作实施后,医师、护士、患者的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实施前提高[82.94%(175/211)vs 73.27%(148/202)、94.70%(268/283)vs 89.39%(236/264)、78.41%(69/88)vs 46.64%(2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635、5.3084、17.9972,P均<0.05)。专用病房执行高压氧舱消毒制度后,高压氧舱、专用病房运转第1周、第2周时,病房门把手、高压氧舱内、高压氧舱外、转运床表面、病房物品表面SARS-CoV-2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与高压氧治疗前相比,高压氧治疗后4例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改善[(91.62±3.65)%vs(85.63±4.52)%],6 min步行距离增加[(346.3±43.6)m vs(272.2±61.9)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21、1.9574,P=0.042、0.049),且患者均自述胸闷、气促等症状明显好转,复查CT提示肺部炎性病变均有不同程度消退。结论建立高压氧护理小组,设立感染控制护士,能促进和督导全科人员正确贯彻感染控制制度、落实感染控制措施,保证了病房内COVID-19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感染监测,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移动式单人空气加压舱 高压氧 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神贴在头面部防护用具所致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肖瑛 席惠君 +1 位作者 刘晶晶 赵峰 《海军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究防护凝胶贴片(海神贴)对防治医护人员医疗器械所致头面部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某定点医院医护人员3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防护凝胶贴片早期预防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比较干预前后医护... 目的探究防护凝胶贴片(海神贴)对防治医护人员医疗器械所致头面部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某定点医院医护人员3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防护凝胶贴片早期预防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比较干预前后医护人员在压力性损伤程度、疼痛程度以及舒适度评价这3方面的差异。结果防护凝胶贴片干预后压力性损伤程度和疼痛程度均较干预前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护凝胶贴片可早期有效预防及降低一线医护人员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有效减轻疼痛,提高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神贴 压力性损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1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潘颖超 徐佳丽 +3 位作者 田露露 刘玉青 吕萍 敬梅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1291-1295,共5页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尽早筛查重型、危重型患者和制定轻症患者出院康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湖北省武汉市某医院2020年2月10日至3月16日确诊并出院...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尽早筛查重型、危重型患者和制定轻症患者出院康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湖北省武汉市某医院2020年2月10日至3月16日确诊并出院的感染二科一病区1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存在呼吸困难症状的有117例,对其临床特点、中医药干预效果、发病时、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呼吸困难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纳入研究的127例患者均在武汉发病,其中男性57例(44.9%)、女性70例(55.1%),体重指数23.24±2.88,年龄(57.41±12.44)岁。117例呼吸困难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乏力等。发病时,呼吸困难评分1分有14例(12.0%)、2分43例(36.8%)、3分35例(29.9%)、4分25例(21.4%);出院时呼吸困难评分0分26例(22.2%)、1分60例(51.3%)、2分24例(20.5%)、3分6例(5.1%)、4分1例(0.9%);出院1个月后呼吸困难评分0分78例(66.7%)、1分28例(23.9%)、2分9例(7.7%)、3分1例(0.9%)、4分1例(0.9%)。中医药干预为85例(66.9%,85/127)。结论 127例患者发病时间处于我国COVID-19流行病学发病曲线高峰,具有中老年和女性发病居多、体重指数基本正常等特点。呼吸困难程度多在出院1个月后减轻,与基础疾病、年龄、性别及中医药干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呼吸困难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病毒肺炎细胞因子风暴及免疫调控治疗 被引量:10
4
作者 汪婷 蒋政宇 +1 位作者 万小健 卞金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8-823,共6页
细胞因子风暴是一种失控的过度免疫应答,是冠状病毒肺炎的重要发病机制。病毒劫持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调节的负反馈丧失、多种细胞因子异常升高,损害了肺泡弥散功能并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靶向冠状病毒细胞因子风暴的特异性治疗研究... 细胞因子风暴是一种失控的过度免疫应答,是冠状病毒肺炎的重要发病机制。病毒劫持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调节的负反馈丧失、多种细胞因子异常升高,损害了肺泡弥散功能并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靶向冠状病毒细胞因子风暴的特异性治疗研究,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托珠单抗、卡莫他特、血液净化治疗等已取得系列成果,其可能是缓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有效手段。但COVID-19具有独特的病理特征,上述治疗的研究成果仍需进一步临床试验来验证。本文就冠状病毒肺炎细胞因子风暴及免疫调控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细胞因子风暴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托珠单抗 卡莫他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在构建个人防护技巧核心指标核查表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翠 郝建玲 +3 位作者 陶红 张允 李芳 陆小英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0年第6期507-510,515,共5页
目的构建个人防护技巧核心指标核查表,有效提升防护技巧规范执行,降低医务人员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危险。方法经文献回顾、参考相关指南形成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技巧核心指标核查表初步条目,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4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对... 目的构建个人防护技巧核心指标核查表,有效提升防护技巧规范执行,降低医务人员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危险。方法经文献回顾、参考相关指南形成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技巧核心指标核查表初步条目,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4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对指标进行筛选和修正。结果确定专科护士个人防护技巧正确提升简化核查表一级指标4个(穿隔离衣10步核查表、脱隔离衣18步核查表、穿防护服12步核查表、脱防护服18步核查表)和二级指标58个及其重要性和变异性评分。2轮咨询中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0.925,专家协调系数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咨询专家意见集中,结果可信度高,个人防护技巧核心指标核查表的建立为降低呼吸道传染病医务人员感染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个人防护 核查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医生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援鄂救援队抗疫工作体会
6
作者 施赟杰 王颢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315-317,共3页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截止至2020年2月29日,全国已派出4.2万人的医疗力量至抗疫前线进行救治。医疗队主要包括呼吸、感染、重症、护理等方面的医务人员。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同样也活跃着外科同道的身影,外...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截止至2020年2月29日,全国已派出4.2万人的医疗力量至抗疫前线进行救治。医疗队主要包括呼吸、感染、重症、护理等方面的医务人员。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同样也活跃着外科同道的身影,外科医护工作者大多需具有扎实的内科治疗基础、重症监护经验,了解呼吸、循环、消化等全身多脏器的支持与治疗;具有丰富的多学科协作模式(MDT)经验,与其他学科合作,对复杂COVID-19患者进行讨论分析,制定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过硬,能够及时会诊和处理COVID-19患者合并的外科疾病;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养成的无菌观念与操作规范,使外科医生更加适应感染病区工作环境。本文结合援鄂救援队外科医生参与抗疫工作体会和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旨在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期间的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些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医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内科治疗 多学科协作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